APP下载

生猪“有抗”养殖和“无抗”养殖技术论述

2022-02-11王兴礼

中国猪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酶制剂替代品抗菌肽

王兴礼

(山东省临沭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山东临沂 276700)

抗生素药物过量使用会引起畜禽产品中抗生素残留超标、畜禽病原菌耐药等问题,已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问题[1]。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禁抗令”已于2020年1月1日开始实施,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时代逐渐消失[2]。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有抗”养殖和“无抗”养殖的利弊及各自实施的特点,推广当前先进的生猪养殖理念和技术,旨在引导生猪养殖业向现代化、绿色化方向升级和发展,实现生猪养殖业的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

1 生猪 “无抗”养殖和 “有抗”养殖的利弊分析

1.1 生猪 “无抗”养殖的弊端

在当前,“无抗”养殖会导致对抗生素敏感的病原微生物对生猪的感染率升高、病死率增加。“无抗”养殖会增加生猪腹泻、消化不良等疾病,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失去抗生素促生长的利好(我国规定在2020年6月30日之后抗生素被禁用于畜禽的促生长)。养猪不使用抗生素,需要投入更先进的养殖设施设备,对日常饲养管理水平的要求也会进一步提高,投入的抗生素替代品的成本也可能高于使用抗生素的成本。

1.2 生猪 “有抗”养殖的弊端

健康的机体和平衡的微生态是生猪抵抗感染和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保证。“有抗”养殖中存在抗生素滥用现象,过量的抗生素会导致生猪等畜禽的抗病力下降,且动物体内的病毒、耐药菌及其他对抗生素不敏感的有害微生物趁机增加、体内有益微生物受到抗生素抑制,造成动物体内菌群混乱,引发一些疫病的发生[3,4]。使用抗生素养猪,还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一定危害,如人食用有抗生素残留的肉类,会增加人体内细菌的耐药;有些不法养猪人为了追求养殖利润,会在饲料中添加一些违禁药物,给畜禽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同时养猪投入的抗生素最终会以原形或有害代谢物等形态向环境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及自然生态平衡失调[5]。

1.3 生猪 “有抗”养殖的弊端是 “无抗”养殖的利端

对比生猪的“无抗”和“有抗”养殖,存在利中有弊,弊中有利的现实。养猪场需要正确权衡利弊,依据自身条件做出最大利益化选择。如果养猪场技术力量、设施设备等条件允许实施“无抗”养殖,即实施“无抗”养殖;达不到“无抗”养猪的条件,则不可过于勉强,但是要遵守用药规范,合法使用抗生素,同时不断提升技术设备等能力水平,为今后可能到来的养殖业全面禁抗做足准备[6,7]。

2 生猪 “有抗”养殖的基本要求

2.1 禁止滥用抗生素

养猪生产中盲目使用抗生素,不仅疗效差,更会延误治疗时机。当前抗生素只能作为治疗用药在养猪生产中应用,且要做到不违反配伍禁忌、不频繁换药、遵守用药疗程、给药途径等。在抗生素使用中,要严格控制用量,不可随意加大给药量;同时,在治疗动物疾病中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尽量少的使用广谱抗生素。一般遵循单一用药即可的,不配伍使用;少数品种配伍即可的,不多药联用;用普通传统药物即可的,不用较新代的药物等;需要加强饲养管理来配合防治的疾病,不单纯用抗生素来防治[8]。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禁止在养殖业使用呋喃类、氯霉素和人类专用抗生素,在养猪过程中不得使用。养猪场应依据农业农村部相关文件,对养殖业禁用的抗生素设立“黑名单”。合法应用抗生素时要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所“有抗”生素禁止用于促生长添加剂。

2.2 正确使用抗生素

在抗生素用药前,要求对猪病做出正确诊断,并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和药物吸收代谢规律选用最佳药物。紧急情况下来不及确诊或做药敏试验的,也可依据初步诊断结果凭经验选用抗生素,待确诊或药敏试验筛选出最佳药物时及时调整。需要联合用药的,要突出抗生素之间的协同作用。谨慎使用最新代药、广谱药、联合药物,禁用超量用药。相近疗效下,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休药期短的抗生素品种。所用抗生素要依据其抗菌谱、畜禽体内分布及半衰期等综合情况,选用合理的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必要时根据原发病可能引发的继发感染做出预判,来选用适当的、预防剂量的抗生素加以预防,同时强化饲养管理,积极治疗原发病。

3 生猪 “无抗”养殖的分类和可行性分析

3.1 生猪 “无抗”养殖的分类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除不添加抗生素外,也不添加抗生素替代品及其他药物性投入品,且利用抗生素替代品取代抗生素来防治生猪疾病或促进生猪生长发育[9]。这种养殖方式是建立在对包括抗生素替代品在内的所有投入品都存在使用效果可疑且难以达到无毒、无害、无残留的认识和对猪肉品质的极致追求之上。

3.2 生猪 “无抗”养殖可行性分析

抗生素并非生猪抵抗感染的必需品。抗生素用于养猪业的时间仅数10年,而生猪在进化和养殖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无抗生素时代,因此,生猪养殖完全可以摆脱对抗生素的依赖,回归到其自然抵御感染的能力上来。现代化畜牧兽医科技理论的发展进步,抗生素替代产品、数字智慧化技术的应用等,能够为生猪“无抗”养殖提供坚实的技术和物质保障。

4 抗生素替代品的概念及其种类和功能

抗生素替代品是指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取代抗生素的投入品。其作用是使生猪在抗感染及促生长方面达到与使用抗生素相同或相近的目的,部分作用甚至超越抗生素的效果[10]。

4.1 益生菌类

益生菌类包括大部分乳酸菌类、枯草芽孢杆菌、双歧杆菌、部分酵母菌类等。益生菌在生猪体内能通过代谢产生或合成多种有益化学物质来抑制有害微生物、清除有害微生物产生的毒素、激活并增强生猪的免疫功能等,达到抑制杀灭病原微生物、增强生猪抗病力的目的。另外,益生菌对猪还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12]。

4.2 低聚糖类

低聚糖是指由2~10个糖苷键聚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低聚糖类在生猪的消化道内能够被肠道有益菌利用,促进有益菌增殖,间接起到益生菌类的作用[11]。

4.3 中药制剂类

兽用中药制剂是把不同种类的中药材按“君臣佐使”原则配伍而成的方剂。在辩证施治的基础上,选用适当的中药制剂能够有针对性地调节生猪机体功能,改善机体状态,加强生猪特异性或非特异性抗病能力。另外,很多种类中药材的有效成分有抑杀病原微生物、提高机体免疫力和促生长的作用,因此,使用中药制剂可以达到对生猪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的防治甚至促生长的目的[12]。

4.4 酶制剂类

生猪常用的酶制剂有溶菌酶、果胶酶、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植酸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等。对生猪投入特定酶制剂可以分别达到抗菌、抗病毒、消炎、改善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减轻消化系统负担、改善新陈代谢以及促进生长等多种目的。

4.5 营养类物质

营养类物质有氨基酸类、不饱和脂肪酸、葡萄糖、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类等。在生猪疫病防治中,如抗应激、抗炎症、抗毒素、抗氧化、维持机体健康状态、调节免疫机能、促生长、育肥、改善猪肉品质和风味等方面,各种营养类物质可分别起到相应的作用。

4.6 酸化剂类

常用的酸化剂通常是有机酸、无机酸和载体按一定比例复合组成[13]。常用的有机酸有延胡索酸、L-乳酸、柠檬酸、山梨酸、苹果酸、酒石酸、苯甲酸、甲酸、乙酸、丙酸、丁酸等,常用的无机酸是磷酸。常温常压下为固体的有机酸,通常制成固体酸化剂,载体通常为二氧化硅;常温常压下为液体且易混溶于水的有机酸或无机酸,通常制成液体酸化剂[14]。酸化剂可降低胃肠道pH值,促进乳酸菌等有益菌增长,抑制消化道大肠杆菌等有害微生物,改善胃肠道有益菌群的结构。酸化剂能明显改善胃蛋白酶等多种消化道酶的活性,部分有机酸如延胡索酸等直接参与机体代谢,使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更加充分。酸化剂还有增强生猪免疫机能、缓解应激等作用。

4.7 抗菌肽

抗菌肽是由生物体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的碱性多肽物质[15]。养猪业常用的抗菌肽有天蚕素、防御素、抗菌肽buforinⅡ衍生物、抗菌肽P5及复合肽等。抗菌肽具有广谱抗菌性但不累及有益菌,不易产生耐药性,能够调节和修复生猪机体免疫系统,提高生猪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消化道pH值、调节仔猪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和促进生长等作用,同时具有稳定、高效、无残留和无污染等特点,因此,在养猪业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5 抗生素替代品使用注意事项

5.1 严格使用抗生素替代品

大部分抗生素替代品的存储环境对其保质期有较大影响,在存储使用中要加以注意。抗生素替代品并非完全无毒、无害、无残留、无禁忌,违反适应症、超剂量、超疗程、使用方法不当等同样会引起疗效低下、动物体内微生态平衡失调、机体功能损害、营养代谢紊乱、有害物质蓄积、孕猪流产等问题,因此,使用前要充分了解产品的性能、适应症、用法、用量和禁忌等相关信息,并严格遵守使用规范[16]。

5.2 益生菌类的使用要求

益生菌对抗生素、有抑菌杀菌作用的中药材类、消毒剂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原则上不得与此类药物或添加剂合用,有必要联合使用时要注意有效间隔[17]。益生菌应当低温遮光存储。

5.3 中药类制剂的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中药类制剂用于治疗生猪疾病时要突出辩证施治的原则,预防生猪疾病时可以强调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如多糖类、精油类、生物碱类、有机酸类等,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和对病原体的抑杀作用。如童庆平等[18]利用抗病促生长中草药替代抗生素在育肥猪上的应用,发现中草药类添加剂具有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加速增重、促生长等作用。曹日亮等[19]研究了中草药添加剂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发现在育肥猪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可以显著改善猪肉的pH值、肉色、剪切力和滴水损失等。

妊娠母猪禁止使用含有活血、破气、攻下类等作用的中药材。禁止使用朱砂、雄黄、密陀僧等含有毒有害成分的中药材,防止对生猪产生毒性作用和猪肉中出现药物残留。

5.4 酶制剂的正确应用

由于大部分酶作用单一,单独使用难以达到综合性的疗效,因此,应根据需要有目的的单独使用或采用多种酶复合或联合其他添加剂,以达到防病促生长的效果,例如酶制剂与富含植物精油类中草药、酸化剂和益生菌合用可获得较好的协同作用[20]。此外,酶制剂对环境有特殊要求,大部分酶在35~40℃和pH值6.5~8.0(胃蛋白酶pH值为1.5)时活性最强,使用时要加以重视。酶制剂在存储、使用过程中要避免强酸、强碱、高温和重金属等不利因素的破坏。

5.5 酸化剂的正确使用

酸化剂在生猪生长发育早期使用效果较好,饲料中添加的比例可以稍高,最高可达全价饲料的0.5%。随着猪生长日龄的增加,应逐渐降低添加比例直至停用。代发文等[21]综述了胍基乙酸在畜禽料中的应用效果和作用机制,指出胍基乙酸的应用效果可能与其添加量、日粮营养水平、机体生理状况和配合应用方案有关。

5.6 抗菌肽的正确应用

抗菌肽在饲料中添加量为全价料的0.1%~0.3%,饮水添加量为50~150 g/吨。抗菌肽与寡糖、酸化剂、益生菌等投入品联合应用协同作用明显。抗菌肽和中药材协同作用不明显,大多表现为相加作用。抗菌肽易吸潮,应干燥密封存储[22]。

6 抗生素和抗生素替代品的联合应用

抗生素和抗生素替代品联合应用,目的是降低抗生素投入比例,增强各投入品之间的协同作用。

6.1 抗生素和抗生素替代品在生猪不同生长阶段的使用原则

在生猪生长早期防治疾病可以以抗生素为主,中期尽量以抗生素替代品为主,后期要停用一切投入品。生猪早期使用抗生素,不仅成本投入少且疗效可靠,还能最大限度避免以后猪肉的药物残留。在生猪早期易发的部分疾病,使用抗生素替代品可以达到可靠防治效果的,就不使用抗生素。在生猪生长后期,由于大部分投入品作用降低甚至消失,继续使用除了产生毒副作用和残留外,对于防治疾病和促生长的作用效果有限。

6.2 抗生素和中药制剂、营养类制剂、酸化剂、抗菌肽的联合应用

大部分抗生素与大部分中药制剂、营养类制剂、酸化剂、抗菌肽联合应用可获得较好的协同作用。部分抗生素与特定中药材、营养类物质、酸化剂互相有拮抗或其他不良作用,甚至产生毒性作用,联合使用时应予以注意,如青霉素不得与有抑菌作用的中药材合用,红霉素、磺胺类药物不得与酸性营养类物质及酸化剂合用等。

6.3 抗生素和酶制剂的联合应用

抗生素和酶制剂合用通常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并且酶制剂可以减轻甚至治愈抗生素对消化道造成的损害。抗生素和酶制剂最好短暂间隔使用。

6.4 抗生素和益生菌、低聚糖的联合应用

抗生素和益生菌、低聚糖不得同时使用,但使用抗生素满疗程或达到防治目标后,最好使用低聚糖、益生菌类快速恢复生猪体内微生态平衡,否则生猪体内微生态平衡的恢复期会延长,期间抵抗力降低,再次感染概率会升高。

7 小结

文章主要分析了“有抗”养殖和“无抗”养殖的一些利弊,以及一些抗生素替代品的使用方法、配伍及注意事项,以期为生猪养殖中选择抗生素替代品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酶制剂替代品抗菌肽
欧盟修订关于控制体质量的总膳食替代品脂质和镁质的要求
乳酸菌抗菌肽的纯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黑水虻抗菌肽研究进展
黑水虻抗菌肽研究进展
论养殖业“减抗”背景下无抗替代品与畜产品安全
教研中Excel对抗菌肽分子设计的辅助研究
不同复合酶制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同步荧光法监控人乳脂质替代品氧化过程
酶制剂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中国饲用酶制剂行业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