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

2022-02-11李斌郭广军

教育与职业(上) 2022年1期
关键词:理论框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践路径

李斌 郭广军

[摘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实现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以职业带理论、教育内外部关系理论、供给侧改革理论、教育适应性理论等作为重要的理论支撑,始终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着力健全职业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体系,与普通教育实现差异化、错位化发展。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具体实践中,一要突出立法,完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二要突出立标,完善职业教育国家制度标准;三要突出立规,完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布局;四要突出立行,完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理论框架;实践路径

[作者简介]李斌(1972- ),男,湖南常德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郭广军(1971- ),男,湖南双峰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在读博士。(湖南  长沙  41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高等教育产教融合质量协同治理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BJA200105)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01-0028-08

建成教育强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导性基础工程,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建成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就必然要求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即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指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好职业教育选择,服务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教育体系,包括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法规制度体系、职业教育学校教育体系、人才培养层次体系、学科专业体系、办学质量标准体系、投入条件保障体系、质量监测评价体系等结构要素。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依然存在内涵发展不足、层次结构不完善、培养质量不高、产教融合不深、社会吸引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因此,面向“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积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適应性,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大意义

(一)实现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必然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确立了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的远景目标,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指向,部署了“突出职业技术(技工)教育类型特色”“优化结构与布局”“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深化职普融通”等系列重点任务,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目标、新规划。

(二)深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提出要“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为服务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发展和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与人才支持”“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2019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作为落实“职教20条”改革目标任务的重大项目举措,“双高计划”从“一个加强、四个打造、五个提升”(即加强党的建设,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高水平专业群、高水平“双师”队伍,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服务发展水平、学校治理水平、信息化水平、国际化水平)十个方面切实推动职业教育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突出问题导向,全面梳理“职教20条”的目标任务;突出改革落地,进一步释放“职教20条”的政策红利;突出管理创新,转职能、提效能。“行动计划”聚焦重点、疏通堵点、破解难点,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全面转向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阶段。“职教20条”“双高计划”“行动计划”均是国家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系统化战略,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了新内涵、新举措。

(三)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要求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高标准建设职业本科学校和专业,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加强各学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融通,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水平,着力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了新要求、新思路。

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以职业带理论、教育内外部关系理论、供给侧改革理论、教育适应性理论等作为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指导,始终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着力完善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体系,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一)职业带理论

职业带理论由H. W. French在所著的《工程技术员命名和分类的若干问题》中首次提出。此理论将工程领域的技术职业范围划分为一个连续带,不同类型的人才分布在职业带的不同区域,从左往右依次是技术工人、技术员、工程师。同时,不同的职业类型对应不同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技术工人对操作技能要求高,对理论知识要求低;工程师对操作技能要求低,对理论知识要求高;居于这两者之间的技术型人才,则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都有比较高的要求。总体而言,职业带以工程型人才为主导、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体、普通技能型人才为基础。职业带理论对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指导意义。现阶段,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分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又分为专科层次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着不同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中职层次培养技能型(单项型)人才,专科层次培养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本科层次培养工程技术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不同类型的人才对应着不同的学术和技术标准,与职业带理论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工程技术型的人才结构划分相契合。

(二)教育內外部关系理论

教育内外部关系理论是中国著名教育家潘懋元先生立足于教育功能角度提出的,其理论核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教育外部关系的规律,指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规律。社会发展是一个大系统,囊括诸多子系统,教育作为其中一个子系统,必须适应社会大系统而发展。其二,教育内部关系规律,指教育系统内各个因素之间的规律。特别强调教育应遵循基本规律,以实现人的全面综合发展的目标。其三,教育内部关系规律与教育外部关系规律之间的关系规律,即教育内外部关系的运行都相互影响、相互服务。

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无疑会受到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的制约,即需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充分考虑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积极主动地适应“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牢牢把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定位,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革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同时,必须充分考虑教育内部关系规律,即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突出“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育人理念。此外,还必须充分关注教育外部关系规律与教育内部关系规律存在的必然联系,既要促进职业教育内部培养层次的提升和培养内容的拓展,也要确保培养质量的优化能够真正为外部社会发展服务。总的来说,遵循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先决条件。

(三)供给侧改革理论

供给侧改革理论由西方供给学派最先提出,主要源于供给经济学领域。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认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具有调节作用,劳动力、社会资本等都是供给端,在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供给侧改革就是通过供给侧,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辅以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将生产要素结构、产业结构和供给主体结构进行改革,创造新供给,刺激产生新需求,从而促进经济产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供给侧改革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具有指导作用。当前职业教育领域面临着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需要根据供给侧改革理论创造新的供给,从而提升职业教育质量。而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创造新供给。首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可以为受教育者提供匹配的教育供给,包括中职、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层次的人才培养供给,能最大限度地提供机会和平台,充分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其次,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能够实现精准供给,通过内涵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保障人才培养供给与社会就业市场需求相匹配;最后,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也是对供给方式、供给要素的创新,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供给效率。

(四)教育适应性理论

教育的适应性理论主要是指教育的发展要适应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职业教育的适应性理论指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由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处于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所以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和个体适应性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且这种适应是一种主动适应、动态适应、恰当适应。

我国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十四五”时期,着力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对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具有深远意义。其一,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转变,对技术技能人才整体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大幅提升,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利于增强人力智力支持,动态适应了经济转型升级。其二,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主动适应人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纵横贯通、横向融通”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广大学子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和机会,有利于减少人民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缓解教育焦虑,促进教育公平,适应劳动者的就业创业需要。

三、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分析框架

(一)纵向:人才培养层次结构分析

根据职业带理论对技术职业层级的划分,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层次的视角出发,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当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合理地定位专业人才培养层次体系结构,根据学龄段和学历层次由低到高划分为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等职业教育层次,以培养适应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爱国友善、敬业诚信,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和优良职业素养的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具体的人才培养层次结构框架如图1所示。

1.中职层次职业教育。中职层次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实操岗位需要的,综合素质比较高,实际操作技能比较强的技能型人才,要求具备从事单项性、实操性为主的职业工作岗位的技术技能,对复合性、创新性技能和组织管理能力要求相对较低,主要招收初中毕业起点的15~18岁学龄段的学生,属于高中阶段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2.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专科层次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现场技术师岗位需要的,综合素质比较高,关键(通用)能力比较强,专业技术基础比较扎实,实际操作技能比较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具备从事单项性为主并有一定复合性、创新性要求的职业工作岗位的技术技能,具有初阶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对所管理的人财物负责任的能力,主要招收对象为高中毕业起点的18~21岁学龄段的学生和具有一定工作实践经历、满足报考入学条件的公民,属于专科学历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3.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现场技术师岗位需要的,综合素质高,关键(通用)能力强,专业技术基础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创新创业能力突出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具备从事单项性、复合性、创新性相结合为主的职业工作岗位的专业技术技能,具有中阶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对所管理的人财物负责任的能力,主要招收对象为高中毕业起点的18~22岁学龄段的学生和具有一定工作实践经历、满足报考入学条件的公民,属于大学本科(学士)学历(学位)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4.專业硕士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层次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现场工程师需要的,综合素质高,关键(通用)能力强,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工程技术设计、实施、管理、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复合型、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具备从事以综合性、复杂性、创新性为主的职业工作岗位的工程技术能力,具有中高阶的领导、组织、管理能力和对所管理的人财物负责任的能力,主要招收对象为本科毕业起点的22~25岁学龄段的学生和具有一定工作实践经历、满足报考入学条件的公民,属于硕士研究生学历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5.专业博士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层次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现场高级工程师需要的,综合素质高,关键(通用)能力强,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工程技术设计、实施、管理、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复合型、发展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备从事以综合性、复杂性、创新性为主的职业工作岗位的工程技术能力,具有高阶的领导组织管理能力和对所管理的人财物负责任的能力,主要招收对象为硕士研究生毕业起点的25~28岁学龄段的学生和具有一定工作实践经历、满足报考入学条件的公民,属于博士研究生学历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二)横向: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能力素质要求比较分析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为导向,搭建起学生成长成才的普职“立交桥”,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全面沟通。这就需要在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从技术标准、学术标准及其综合素质、管理能力、实操技能、通用能力培养要求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如下页表1所示),从而突出各自的特色,实现差异化、错位化发展。

1.高中层次职普教育比较。中职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主要突出职业技能教育培养,适当兼顾文化基础知识教育;普通高中以选拔竞争性升学为导向,主要突出文化基础知识教育,适当兼顾基本职业技能教育。中职教育要求毕业生具有很强的实操技能,在综合素质、管理能力、关键(通用)能力方面要求一般,对选择升学的中职学生在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方面会相互兼顾;普通高中教育主要突出文化基础知识的深度掌握与灵活运用,要求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通用能力。

2.大学专科层次职普教育比较。对于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和高专教育一般不提学科(学术)理念,主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者都突出对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其中技术教育与技能实训的占比大约为4∶6。二者对毕业生水平质量要求基本相同,即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中等的管理能力水平,较强的通用能力和实操技能。

3.大学本科层次职普教育比较。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对学科专业建设均有一定的要求。职业本科对学术技术与技术技能的教育占比大约为6∶4,基于技术应用与技能训练逻辑,突出对专业技术的应用实施、开发改进、运行管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单项训练、综合训练、证书考核;普通本科对学术(学科)、技术技能的教育占比大约为6∶4,基于学科知识逻辑,突出对学科专业基本理论的系统扎实掌握。二者对毕业生能力水平要求基本相同,即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的管理能力水平,较强的通用能力,较强的实操技能。

4.硕士研究生层次职普教育比较。职业本科毕业生升造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应以攻读专业硕士为主。普通本科毕业生深造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攻读学术硕士或专业硕士。专业硕士学位对学术技术、技术技能的教育占比大约为7∶3,学术硕士学位对学术(学科)、技术技能的教育占比大约为7∶3。二者均要求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高、管理能力强、通用能力强,而专业硕士的实操技能要求中等,学术硕士实操技能要求一般。

5.博士研究生层次职普教育比较。专业博士对学术技术与技术技能的教育占比大约为7∶3;学术博士对学术(学科)与技术技能的教育占比大约为7∶3。二者都要求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很高、管理能力很强、通用能力很强,而专业博士对实操技能的要求中等、学术博士对实操技能的要求一般。

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践路径

(一)突出立法实践,完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在职业教育国家法律法规层面,要坚持法治职教。《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业教育法》)的修订工作目前正在有序推进,应当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努力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1.在《职业教育法》中新增相关内容。一是要新增本科和研究生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容,即“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由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教育的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实施”。二是要新增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内容,即“职业教育实行学位制度。学位分为副学士、学士、硕士和博士。公民通过接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或者自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向学位授予单位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三是要新增高等职业院校举办职业本科专业的内容,即“设立实施本科和研究生层次教育的高等职业学校,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批;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举办的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部分专业,符合产教深度融合、办学特色鲜明、培养质量较高等条件的,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可以实施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

2.出台与《职业教育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一是要以《职业教育法》为母法,由国务院制定出台《职业教育法实施条例》。二是要制定出台与《职业教育法》平行的法律,如《产教融合促进法》或者《校企合作促进法》等。

3.修订《学位条例》中的相关条款。在《学位条例》中明确职业教育本科学校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授权与授予条款。给予职业本科学校发展性的法律支持,明确职业教育本科学校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开展第二学士学位、辅修学士学位、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联合学士学位的授予工作。

(二)突出立标实践,完善职业教育国家制度标准

在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制度层面,要厘清职教本科、专科和中职的国家一体化专业目录框架及其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师资标准、实习实训标准、毕业设计标准等。

1.健全中职、专科、本科有机衔接的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体系。根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要体现类型特征、进行系统化设计,促进中职、专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纵向贯通、有机衔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要以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发展;要顺应新一轮产业革命,聚焦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明确需要长学制培养的专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学标准要在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人才培养的内涵特征、目标规格等方面凸显其不可替代性,相比中职、专科层次要体现高阶标准内涵要求,相比专业硕士、专业博士层次要体现基础性的技术技能支撑作用。

2.健全中职、专科、本科有机衔接的国家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体系。要在科学分析产业、职业、岗位、专业关系的基础上,对接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专科、职教本科不同层次的专业目录。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基本形成了“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纵向贯通、一体化设计的三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中共设置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1349个专业,其中,中职专业358个、高职专科专业744个、高职本科专业247个。在“十四五”时期推动职业本科教育稳步发展的进程中,要按照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的要求,主动服务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动态调整职业本科专业目录,适时增设满足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新的职业本科专业。

(三)突出立规实践,完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布局

在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布局层面,要厘清职业本科、专科和中职的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以此来明确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学校建设发展规划,目前的重点是优化职业本科学校布局和专业点布局。

1.优化职业本科学校布局。要拓宽发展途径,支持符合条件的高职院校独立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或者试点设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一方面,要继续支持独立学院与优质高职教育资源合并转设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另一方面,要在统筹考虑各地区人口规模、经济总量、教育资源存量等的基础上,按照“三高三不变”原则,根据《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对符合条件的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支持其独立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2.优化职业本科专业点布局。要突出因地制宜、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及专业点布局规划,根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支持符合条件的高职院校在坚持“四个不变”的基础上试点设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要实施国家职业本科专业试点工程,考虑到试点省份和学校的差异性,教育管理部门除了要做好宏观指导和政策配套支持外,还要给予职业本科教育试点学校充分的发展空间,在优化职业本科学校专业设置标准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试点工作机制、制度保障体系和评估考核办法。

(四)突出立行实践,完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在职业教育学校落实层面,要从现实需要出发,以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为基准线,因地制宜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办学配套条件、保证经费投入水平。

1.确保多主体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各职业院校要充分考虑到区域支柱产业、产业高端的实际需要,结合学校自身专业特色与相应产业、行业、企业法人代表、同行专家、教师、学生等多方充分调研、论证,在深入分析人才培养需求结构、行业发展前景的基础上,将行业标准与专业标准对接,明确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长效性,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内涵定位在职业性、技术性、技能性、应用性、创新性、复合性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2.确保多方位全面提升辦学配套条件。各职业院校要突出教师队伍这一办学核心条件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创新型、双师型教师队伍,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传承创新能力和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要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主动探索产业学院、职教集团、现代学徒制等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强化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健全学校质量文化,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要加大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投入,加大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为打造高水平职业院校奠定坚实基础。

3.多渠道切实确保经费投入水平。一方面,中央财政要继续加大对职业教育转移支付的比重,各级人民政府要继续完善与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和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财政投入为主的制度。另一方面,各职业院校要提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健全多渠道办学经费筹措机制,同时要加强对资金预算及执行的绩效管理,全面提高办学经费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子季.优化类型定位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2):5-11.

[2]邢顺峰.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12-18.

[3]黄波,于淼,黄贤树.职业带理论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1):23-27.

[4]林金辉,等.潘懋元高等教育思想[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9.

[5]朱媛.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源流、意义及方向[J].教育与职业,2017(1):13-19.

[6]吉喆.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策略研究――基于系统优化理论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9):31-35.

[7]平和光.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以变促变[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7):1.

[8]郭广军,刘兰明,林春明.打造“升级版”的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4(8):5-7.

猜你喜欢

理论框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践路径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角色重塑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研究
慢性肾衰中医PRO量表理论框架模型的构建
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与审计机制:国际视野与一般框架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职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中高职计算机类现代职教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从系统功能框架下的语篇分析到其经济性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