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最光荣”:在劳动中创造

2022-02-10管晓成李琳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2年12期

管晓成 李琳

摘要:组织实施“劳动最光荣”主题研究活动,构建劳动实践场,丰富参与劳动的主体,拓宽记录劳动过程的方式,让学生在常态化劳动中获取劳动技能;以制订“未来改造计划”、躬行“小米粒劳动十会”等形式,让学生在劳动改造中积累劳动创意;到校外劳动基地中“流汗”,参与“全息微跟岗行动”,开展“走进社区我来做”活动,让学生在校外劳动中锻造劳动品质。以“8个评价项目”为抓手,设立“33层级评价”,设立“五育之子”“五爱美德少年”等“最高荣誉”,构建促进学生在劳动中发展成长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创造性成长;主题研究活动;“劳动最光荣”

一、 “劳动最光荣”主题研究活动内容的设计

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劳动的内涵与外延非常丰富,不过,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劳动才是学生劳动教育的起点。基于此,学校开展“劳动最光荣”主题研究活动,以家庭劳动为抓手,让学生置身于生活中的劳动情境,开展真实的劳动。

“劳动最光荣”主题研究活动中,学校总体设计,全程跟进,带着学生一步一步认识劳动,走进劳动,研究劳动,享受劳动。主题研究活动开始,设计“古今中外关于劳动的名言”“劳动名家名篇”“劳动学生习作”板块,集齐马克思、高尔基、爱因斯坦、鲁迅等中外名人的劳动名言,让学生“穿越时空”,体会劳动体验的交融,感受劳动审美的呼应,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主题研究活动中,遵循“问题源自生活”的科学性理念,学校安排“选题准备”,鼓励学生充分观察与调查,筛选、确定自己喜欢和乐于研究的劳动话题;引导学生以“十天劳动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参与劳动的时间、过程、方法、感受等;组织学生在家人、教师、专家等的指导下,以“我的劳动主题作文”“我的劳动图片瞬间”“我的成果发布与分享”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各美其美,百花齐放;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梳理、归类、整合和提炼,“复盘”劳动研究成果,全方位评价总结。每个环节既独立又呼应,层层深入,引领学生逐步走进劳动,深入劳动,爱上劳动。

二、 “劳动最光荣”主题研究活动过程的推进

“儿童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头上。”“劳动最光荣”主题研究活动提倡学生在劳动中研究,巧妙地将思考与动手结合,获取劳动技能、积累劳动创意、锻造劳动品质。

(一) 在常态化劳动中获取劳动技能

1. 构建劳动实践场

从学生个体来说,家中的某个房间、某个区域,都可以成为劳动实践场,是真实的劳动基地、真实的劳动实验室。这些劳动实践场包含着许多劳动实践项目,比如衣物的摆放、床铺的整理、书桌的收拾、地板的拖扫等。每一个劳动实践项目,又可以分解成更为细化的劳动实践小项目。比如,衣物的摆放又可以分为“衣物怎么叠”“怎么摆放既整洁又能有效利用空间”“常用衣物和不常用衣物怎么摆放更为合适”等。厨房是较多学生青睐的劳动实践场:在这里收拾清洗碗筷,研究怎么科学高效清洗;学做家常菜,研究一种食材可以有多少种做法……在劳动实践场里,学生由家长指导,与家长合作,观察、学习、研究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劳动。

劳动实践场,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劳动意识,点燃了学生的劳动热情,并激励着学生在一次次或失败或成功的实践中不断深入、创造性地研究。

2. 丰富参与劳动的主体

“劳动最光荣”主题研究活动主张丰富劳动参与的主体,大人就是学生不可或缺的劳动研究伙伴。大人参与学生的劳动研究,包括父母现场协助、教师远程指导、家庭亲友团献计献策,可以更好地引领学生在劳动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問题。

以确定劳动项目为例,围绕“自我调查—学校指导—家庭讨论”三个步骤展开:鼓励学生以“第天调查”活动为时间线索,以“哪天的劳动—谁在劳动—参与了哪些劳动”为调查思路,连续观察一段时间的家人劳动,做好记录。学校采集数据,收集共性难题,提供“全体辅导”“团队辅导”“结对辅导”三种形式,协助学生确定劳动项目。研究小组成员分别与家庭成员讨论,听取意见,讨论后确定研究劳动项目。劳动项目确定之后,学生以劳动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参与10天家务劳动的实践,呈现出真实化、连续化、体系化、深层化的研究特征,以亲身体验涵养研究精神,培育研究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开启班级群,鼓励学生晒问题、晒过程、晒办法,组织全班讨论,出谋划策,给学生肯定与鼓励。父母与家庭亲友团给予现场指导,启发和鼓励孩子循序渐进,关键时刻“搭把手”,或提出改进建议,或协助调整优化劳动过程,或及时拍照记录……多元劳动主体的协同劳动,帮助学生在常态化劳动体验中获取劳动技能。

3. 拓宽记录劳动过程的方式

“劳动最光荣”主题研究活动提倡学生在劳动问题情境中选择学、主动学,用各种方式积极学、智慧学。研究活动中,学生探究出了录微视频、画思维导图、写日记等方式。

首先,在学校研究活动教材“小米粒儿童微课100例”的启发下,学生以微视频的方式,讲述自己劳动实践中的重点。其中,“叠袜子的小精灵”“去污‘小卫士”“中华美食小当家之蛋饺入门”“我来哄妹妹睡觉”等微视频展示了无限创意。

其次,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劳动过程。思维导图形象直观,线条、色彩和层次立体鲜活,非常适合学生创造性地展示劳动方法和步骤,让劳动过程可视化,加深学生记忆。一位三年级学生在完成他的劳动项目“储物间整理记”时,巧妙地使用了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玩具、书籍、运动器材、日常生活用品都被合理归类、有序收纳。

再次,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劳动过程中的所做、所观、所思、所想,便捷生动。一位二年级学生围绕劳动项目“饭后碗筷我来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自己劳动过程中的“做”与“思”。下面是她的日记内容摘选——

1月25日

今天第一天洗碗,我按照“一洗二冲三擦干”的原则,十分钟左右就把一家三口的碗筷洗干净了。哈哈,经常听妈妈说洗碗麻烦,明明很容易嘛!

1月27日

洗碗是有点麻烦的!今天,我的“三原则”完全无效。因为吃了红烧肉以后,很多油都凝固在碗筷上了,我洗了半天还油油的。请教妈妈后,我才知道要用热水加洗洁精。哈,我“get”到了一项新技能。

1月29日

今天,我们吃的是汤圆。吃得开心,但洗得伤心。汤圆粘在碗上,我用热水加洗洁精,还是洗不干净。我绞尽脑汁,突然想起有一次妈妈先把煮粥的锅用热水泡了一段时间,后来用上钢丝球就洗干净了。粥和汤圆好像都很容易粘锅碗,那汤圆碗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洗?我赶紧试试。果然,汤圆碗被我洗干净了!妈妈夸我真会观察。其实,我心中也有想对妈妈说的话:“看似简单的洗锅碗,原来这么不容易,妈妈,您真的太辛苦了。”

(二) 在劳动改造中积累劳动创意

“孩子们把劳动过程作为一种自觉的、智慧的、创造性的活动来思考它的本质,逐渐形成了劳动者应有的极其重要的品质——力求进行创造的愿望。”学校拨出专款新建劳动教室,并结合楼道、走廊、美术长廊、楼顶花园等可利用的空间共同构建“新学习劳动社区”,力求让“新学习劳动社区”成为学生自觉、智慧、创造劳动梦想的启航处。在“新学习劳动社区”,学校引领学生以制订“未来改造计划”、躬行“小米粒劳动十会”等形式,参与劳动改造,积累劳动创意。

首先,制订“未来改造计划”,即让学生立足校园建筑、校园布局、校园生活,通过观察与思考、联结与想象、访问与查阅等方式,从环境、空间、文化等自己感兴趣的角度,重新设计与改造校园,使学校成为自己心目中融科技、人文、环保、乐趣于一体的高品质现代化理想学校。五年级有一位学生针对学校楼顶花园基地的建设,提出了“‘海绵力学未来改造计划”。他结合学校建设现状,提出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规划设想适合学校的海绵设施:雨水花园、绿色屋顶、透水铺装、雨水调蓄池、雨水桶、微农场……后来,经过论证和指导,这位学生设计出了力学小学“海绵校园”改造方案构想图,并在全校分享研究成果。目前,学校已引进专家,逐步落实这位学生的改造方案,并设想将打造完毕的“绿色花园”“微农场”等作为学生劳动体验的场域,让学生在这些场域中浇水、种植、摘菜,感受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劳动之美。

其次,躬行“小米粒劳动十会”,即基于学校的“小米粒学校劳动十会”“小米粒家庭劳动十会”,让学生着眼身边的劳动,在其中发现问题,并能够创造性解决问题。“小米粒学校劳动十会”包括“小米粒会扫地”“小米粒会拖地”“小米粒会排桌椅”“小米粒会洗抹布”“小米粒会收发书本”“小米粒会清理桌椅”“小米粒会擦窗”“小米粒会擦黑板”“小米粒会倒垃圾”“小米粒会收拾书包”等10个劳动项目;“小米粒家庭劳动十会”包括“会洗红领巾”“会晾衣服”“会摆餐具”“会洗碗筷”“会择菜”“会叠衣袜”“会整理床铺”“会整理书桌柜”“会收纳物品”“会收拾房间”等10个劳动项目。丰富的劳动项目,吸引着学生纷纷参与,研究探讨劳动中的“所问”“所解”。例如,五年级的学生在参与“小米粒会扫地”劳动项目时发现,在打扫过程中,总有一些死角难以清理。他们就想发明一种新型清扫工具,用来解决现有扫把、抹布等无法很好地清理犄角旮旯、狭小空间等问题。经过收集资料,交流讨论,他们选择了“3D打印助力劳动实践”的劳动主题展开研究。他们来到南京富莱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听取专家指导,最终设计并制作了“魔幻拖把”“神奇簸箕”“擦柜妙爪”等3D劳动工具,极大地改善了教室死角的卫生状况,并让这些创造性劳动研究成果在全校推广使用。

在劳动中创造,在创造中劳动,使得学生在劳动工具改进、劳动步骤优化、劳动方法探索等方面逐步熟练高效,对创造性劳动与生活、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认知上升到了新的层级,积累了更多劳动创意。

(三) 在校外劳动中锻造劳动品质

“劳动最光荣”主题研究活动中,学校因地制宜,充分开掘周边的社会资源,如场馆、高校、社区等,搭建“教室在窗外”的劳动平台,激励学生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置身不同的劳动场域,动手实践。

首先,到校外劳动基地中“流汗”。这源于当前城市学生因缺少劳动机会,尤其缺少“流汗”劳动体验导致的不会劳动、不爱劳动甚至轻视劳动的现状,鼓励学生到劳动基地中,将“流汗”的体力劳动和“智慧”的脑力劳动相结合,磨炼劳动意志。五年级有研究小组到校外劳动基地中体验“稻作文化”,他们先是了解到原始的劳作脱粒是靠人工摔打谷穗。劳动者汗流浃背的劳动画面,让他们倍感震撼。随后,下田体验割稻。

“流汗”劳动体验结束后,有学生在日记中写道:“以前只会背古诗《悯农》,今天吃着白米饭,再看看自己磨得通红的手掌心,我才真切地懂得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潜藏的道理。而且,我只是割稻20分钟而已!”在劳动基地,研究小组还跟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亲切交谈,聆听袁隆平院士研究杂交水稻的艰辛,以及他一生的“流汗”经历,收获从未听过的水稻知识。劳动体验结束,有学生把“生而为人,就像一顆种子,要力争做一粒好种子”当成了自己人生的座右铭。

其次,参与“全息微跟岗行动”,即学校梳理各部门以及物业、保安、食堂、门卫等劳动岗位,让学生自选岗位,全程参与实践体验,并在实践体验中研究。岗位设置多样化,有“食堂体验岗”“巡视校园安全岗”“校园保洁协作岗”等,跟岗时间段也由学生自主选择,有“日跟岗”“周跟岗”“月跟岗”“学期跟岗”,旨在发动学生全方位、长程化参与到学校的运转中来。

截至目前,全校已有近2000人分别参与到不同的劳动岗位中。三年级有位学生选择了为期一个月的“巡视校园安全岗”,主要是协助保安巡视校园安全。经过一段时间的跟岗,她发自内心地感慨:“学校安全,每个细节都不容忽视。比如,教学楼五楼有一个水箱,里面装满了水,是发生火灾时的消防用水。保安叔叔每天都要爬上去检查水箱,非常辛苦。他们每天都在保护我们的安全,特别感谢保安叔叔们的辛勤付出。”四年级有位学生选择的是为期一周的“食堂体验岗”,每天参与择菜、炒菜、洗碗盆、运送饭菜……她说:“真没想到学校的饭菜是这样做出来的,两三个小时下来,我的手酸疼极了。食堂的叔叔阿姨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我们提供可口的饭菜,真的太不容易了。我要号召全校同学珍惜食堂工作人员的劳动成果,珍惜每一粒粮食,做到光盘行动。”

再次,开展“走进社区我来做”活动,即充分开发周边的社会资源,让学生置身生活社区,投入社区系列劳动实践。在“红领巾楼道长”研究活动中,学生向社区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把小区楼道清理得干干净净,将文明城市之风“吹”进社区;在“浓浓敬老情,花糕庆重阳”活动中,学生走进敬老院,与老人们一起制作桂花糕,献给敬老院的老人,赢得社区居民的一致称赞;在“小米粒劳动社团社区行”活动中,“小米粒劳动社团”带领班级同学走进社区,清理建筑上的“牛皮癣”,现场展示环保材料再利用细节,还向社区居民学剪窗花、学做扎染……有学生主动扶起倒在社区人行道上的共享单车,有学生主动擦拭小区楼道扶手,有学生主动担当起社区垃圾分类引导员工作……“走进社区我来做”,让社区劳动变成学生成长的课堂,习得了更多劳动技能,学会了尊重他人劳动、珍惜他人劳动成果,懂得了要用自己的劳动来服务他人、服务学校、服务社区。优秀的劳动品质,无声滋养着学生心灵,促使学生健康蓬勃成长。

三、 “劳动最光荣”主题研究活动评价的推进

檀传宝教授说:“当我们要通过劳动教育培育热爱劳动等劳动价值观时,劳动教育就是德育;当我们要让儿童思考劳动过程的原理、奥秘时,劳动教育就与科学技术建立了内在联系,劳动教育也就成为了智育;当‘动动手、流流汗发挥强健体魄、增强体能作用的时候,劳动教育已经是体育;当我们引导学生体悟、理解‘劳动最美丽的道理时,劳动教育当然就已经是美育了。”劳动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劳动最光荣”主题研究活动追求的创造性劳动,进一步强化了劳动育人的导向,活化了劳动主题活动的评价方式:要契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既关注劳动知识技能,又关注劳动核心素养;既关注劳动成果,又关注劳动过程。为此,学校构建了促進学生在劳动中发展成长的评价体系,推进劳动教育向真处、实处、深处发展。

首先,以“8个评价项目”为抓手,将评价从“对人的评价”向“为了人的评价”进而向“支持人的评价”转变。8个评价项目,即“好问题”“巧规划”“善合作”“用资源”“能坚持”“会总结”“乐分享”“有创造”,分别从提出劳动中的问题、规划劳动步骤、邀请他人合作劳动、开发身边的劳动资源、养成坚持劳动的好习惯、提炼总结自己的劳动小妙招、分享自己的劳动过程与劳动体验、发展劳动中的创造力8个方面,评价学生的劳动实践,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属于自己的劳动实践奖项。

其次,设立“33层级评价”,即“劳动小能手”“劳动小达人”“劳动小标兵”的“三级进阶评价”,以及“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的“三维主体评价”,让学生从“劳动小能手”做起,积极开展创造性劳动实践,通过教师、小组、家长对其劳动过程表现和劳动成果的评价,逐步晋级为“劳动小达人”和“劳动小标兵”。

再次,设立“五育之子”“五爱美德少年”等“最高荣誉”,为学生设定更高的劳动研究目标。学生在平时创造性劳动中的“8个项目评价”和“33层级评价”成果,是这些荣誉的重要参考指标。“五育之子”“五爱美德少年”是学校对创造性劳动的最高褒奖,也激励着每一位学生积极实践创造性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不断提升劳动素养。

指向创造性成长的“劳动最光荣”主题研究活动,充分激活了学生生命的蓬勃伟力,重塑并延展了学生生命的意义。从家长的感触“我很欣慰,劳动研究手记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孩子对劳动的热情。每天这个小小的忙碌身影好像有使不完的劲,我们一家人都觉得他长大了”“劳动尤其能让人成长,女儿研究的整理房间小妙招真的很棒,很适合她。所以,每天她按照步骤执行,有条不紊”“从一无所知到最后讲起来头头是道,中间经历了什么?显然,那是儿子在研究摸索过程中流下的汗水,付出的时间,生长的智慧。这是书本上学习不到的内容”等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成长方式在发生质的变化。这一主题研究活动的开发还在持续,我们将更坚定地走在这一探索实践的征途上,为新时代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爱劳动的好少年。

(管晓成,江苏省南京市力学小学。南京市学科带头人。李琳,江苏省南京市力学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