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树蛙生态养殖技术

2022-02-10周永胜谢桃香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29期
关键词:树蛙蝌蚪饵料

周永胜,谢桃香,周 晶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全球大多数两栖动物种类和数量急剧下降,尤其近40 年内,已有122 种两栖动物灭绝,近1/3 两栖动物物种面临灭绝危险。保护两栖动物,重要的是保护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加强繁殖场所和繁殖生态等方面的研究对保护两栖动物的野外种群尤其重要。

大树蛙原属于树蛙科,树蛙属两栖动物,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DNA 条形码技术迅速发展,树蛙属内的隐存多样性不断被揭示,持续有新种发表。为了更好地反映不同支系的进化历史,便于分类学研究和鉴定等,建立并命名一新属,即张树蛙属,将大树蛙归在树蛙科、张树蛙属下。

一、大树蛙研究现状

大树蛙多居于山区树林或灌木中,以昆虫为食,对控制森林虫害、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有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数量锐减,很多地方已难觅其踪迹,被列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国内对大树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卵及其蝌蚪的生长发育等方面,生态养殖研究相对缺乏。沈猷慧等[1]对长沙岳麓山地区的大树蛙进行了繁殖研究;邓学建[2]对大树蛙的生长情况进行了野外观察;刘小青等[3]研究了笼养条件下大树蛙的繁殖行为和驯养过程,并与斑腿树蛙进行了比较;丁建发[4~5]对大树蛙的产卵习性、早期胚胎发育及幼体变态发育进行了研究;谢文华等[6]研究了种群密度对大树蛙蝌蚪生长发育和存活率的影响。

二、生物学习性

大树蛙体略扁平,雄蛙头长略大于宽,雌蛙头宽略大于长。前肢粗壮,前臂及手长略大于1/2 体长,内掌突椭圆形,外掌突小或不显,后肢长,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眼或眼前方。大树蛙雌雄大小差异明显,雄性体长8 cm,雌性体长达10 cm 以上。大树蛙的鼓膜大而明显,有单咽下声囊,皮肤光滑,背面为鲜亮的绿色,背上散布少量不规则棕黄色斑点,体侧分布白色斑点,指间蹼非常发达。

大树蛙广泛分布在中国长江以南各省份,栖息在海拔80~800 m 的山区,喜栖息在树林或附近田边、灌木及草丛中。每年3 月底至5 月初是大树蛙的繁殖期,4~5 月是繁殖高峰[1]。

三、研究场地

为填补大树蛙生态养殖、为大树蛙保护研究提供参考,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地点位于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农林实训基地,占地26 亩,周围环境幽静,阳光充足,四周无禽畜养殖场、无噪声、无明显工业污染。场内建设蛙孵化区、育成区、越冬区等,在孵化区周边建设育成区和越冬区,区域内种植桑树,便于大树蛙栖息和越冬。为了满足大树蛙抱对产卵,在研究场地两侧分别挖深20 cm 的水沟,水沟旁栽植桑树。夏季在场地内搭建大棚遮阴,并在大棚内放置瓦片,为大树蛙提供阴凉湿润的环境,人工造就大树蛙仿自然生态环境。

四、生态养殖要点

1、幼蛙繁殖

大树蛙在有静水水域上的枝叶间交配产卵,产卵持续时间为10~16 h。产卵时输卵管分泌胶质,雌蛙会用后肢把胶质搅起泡,形成特殊的卵泡,能黏附在树枝叶片上。受精卵在泡沫中发育成熟,小蝌蚪孵化后在泡沫中游动,4~5 天后卵泡液化,小蝌蚪逐渐落下跌入水中发育[4~5]。

大树蛙每年产卵1 次,刚产出的卵泡呈乳白色,经过一段时间后表面干燥呈污黄色,卵呈淡淡黄绿色,卵粒均匀分布在卵泡内。卵泡大小为15 cm×9 cm×17 cm 左右,产卵量在2000 粒以上。卵的形态动物极呈淡淡黄绿色,植物极呈白色,然后卵的颜色慢慢变深为黄绿色。卵外胶质膜用肉眼看不到,卵的比重大于1,卵粒沉于水底,除去卵外泡沫状黏液,卵径一般为2~3 mm。受精卵孵化期因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需72~240 h,孵化出的蝌蚪落入水中继续发育,蝌蚪变为幼蛙需2 个月左右。

2、幼蛙和成蛙饲养

幼蛙变态后只吃活的饵料,一般不取食不动饵料,因此要在幼蛙上岸后及时投放黄粉虫、水蚯蚓、小鱼小虾,或者模拟飞动昆虫投食,也可以收集各种昆虫活体饵料投喂。

成蛙个体较大,饲养方法基本与幼蛙相同,但食物来源更多,自主取食能力更强。投放食物时可增加大型昆虫、各种小型无脊椎动物以及人工饵料。可在大棚内安装10 个诱虫灯,为大树蛙成蛙提供生态食物。

3、越冬管理

自然条件下,温度降到10℃以下时大树蛙便会进入冬眠。生态养殖场所会影响大树蛙的越冬方式,因此需人工创造合适的越冬条件,加强越冬管理。

越冬前半个月左右要逐渐适当增加动物性饵料,增加投喂次数和数量,便于大树蛙贮存充足能量。越冬场所挖深沟供大树蛙越冬,沟可呈井字型或十字型,深0.8~1.0 m、宽1.0~1.2 m,用生石灰带水进行消毒处理。沟里挖直径20 cm左右、深50 cm 左右的洞穴,洞穴中铺设杂草,便于大树蛙越冬时保温。越冬期要经常性观察有无老鼠等天敌或病害,如有需要及时处理。

4、天敌和疾病防治

大树蛙蝌蚪变态期天敌主要是鸟类、蛇类和鼠类,变态期内要经常看管,驱赶麻雀、白头鹎、乌鸫等,严防其啄食蝌蚪;同时,黑眉锦蛇、滑鼠蛇等蛇类最爱捕食蝌蚪,养殖区周边要用围墙及铁丝网防鼠防蛇,上面用铁丝网防鸟。变态后成蛙躲避天敌能力有所增强,且大树蛙的保护色与栖息环境相似,利于隐蔽。

幼蛙到成蛙养殖中会出现红腿病、胃肠炎等疾病,要及时防治。红腿病症状是精神不振,低头伏地,不进食,后肢内侧腹下皮肤出现血点,形成红色部分,指端溃烂,腹部、腿部肌肉会发生条状或点状出血斑。发病主要原因是养殖密度过大,环境不卫生,导致病毒侵入引发。预防方法是定期对场地进行消毒;每日使用兽用红霉素、庆大霉素淋浴1 次,或在饵料中拌加红霉素[7]。

五、生态养殖与自然条件下个体的差异

生态养殖模仿自然环境,对大树蛙的种群保护会有积极影响,但与自然条件下的大树蛙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生态养殖条件下可人工选择亲蛙数量和雌雄比例,在有限的养殖环境里增大亲蛙交配机会,失去了自然环境中占据繁殖领地、雌雄求偶环节。

生态养殖条件下饵料以人工投喂为主,饵料和营养取决于人为因素,蝌蚪生长发育比自然条件下快,成活率更高,但主动捕食能力以及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都会下降。

生态养殖时天敌较少,且人为干预天敌数量,因此大树蛙躲避天敌的能力也不如自然条件下的生长个体。越冬时为大树蛙提供较佳越冬场所,而自然环境的大树蛙受气候影响较大,一旦发生低温雨雪天气,大树蛙成活率将受到严重影响。

猜你喜欢

树蛙蝌蚪饵料
海里的巨头蝌蚪
香饵
香饵
Taxonomic Revision of Raorchestes menglaensis (Kou,1990) (Amphibia:Anura),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Species from Yunnan,China
从蝌蚪到青蛙
树蛙的夏天
A New Species of Gracixalus (Anura: Rhacophoridae) from West Guangxi, China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1)
蝌蚪星云
藤——致树及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