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阿格尔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2022-02-09杨海军史娇艳

决策与信息 2022年2期
关键词:生态危机生态文明建设

杨海军 史娇艳

[摘    要] 自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生态问题就成了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作为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本·阿格尔对生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及其生产方式的不合理,并认为生态危机已经使人类的消费行为产生了异化,进而提出了克服异化消费行为的方法,即“期望破灭了的辩证法”以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本·阿格尔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虽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是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亦有积极的启示和意义,这突出表现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倡绿色生活方式,树立绿色消费观和幸福观;强化生态保护意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关键词] 本·阿格尔;生态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生态危机;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 X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2)02-0027-07

改革開放以来,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迅猛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当人类在追求工业发展带来物质享受的同时一度忽略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使得地球遭到严重破坏 ,以致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危机。在全球性生态危机背景下,中国创导的生态文明建设应运而生。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民族的未来,面对当前生态破坏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清晰认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相融合,以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是西方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产物,其力图克服生态危机并寻找一条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为我们建设“美好家园”提供了一个理论指导版本,为我们的科学治理提供了借鉴。本·阿格尔(Ben Agger)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全球生态危机问题,以批判性的眼光,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指出“生态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以及其生产方式的不合理性”[1],认为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已经使人类消费行为产生了异化,并提出应建立一种积极稳定的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来克服人的异化消费行为。因此,深入挖掘本·阿格尔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及其现代价值依然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本·阿格尔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

本·阿格尔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理论、资本主义异化消费理论和“期望破灭了的辩证法”。

(一)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理论

人类社会自从进入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时代以来,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但在物质财富急剧增加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本·阿格尔说:“马克思的异化和人的解放理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理论是非常深刻而且具有永恒的价值,但是历史的变化已使原本关于马克思主义只属于工业资本主义生产领域的危机理论失去效用。今天,危机的趋势已转移到消费领域,即生态危机取代了经济危机。”[2]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本·阿格尔认为,当今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不稳定的制度,随时可能爆发危机,且这种危机已经从经济危机转变为生态危机,甚至比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还要更加严重。“本·阿格尔侧重从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维系其统治合法性的方式的变化,来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本性”[3]。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系和消费方式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一方面追求经济的无限增长,另一方面追求过度消费。但是生态系统的有限性无法满足增长的无限性,大量生产就需要采撷大量的自然资源,也不可避免地造成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恶果,最终生态危机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内。因此,生态危机成了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必然产物。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之下,资本越来越集中于少数资本家手中,资本家为了追求源源不断的利润,就必然会不断扩大生产和刺激消费,“人们需求的满足主要就是通过生产者源源不断地提供商品来实现”[4]。本·阿格尔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的不合理性使得人们的劳动异化,工人在劳动中无法享受快乐和自由而是被资本所奴役。也正是劳动的异化使得人们形成了崇尚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和追求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从而进一步导致消费行为的异化。资本逐利的无限性导致生产规模日益扩大,致使自然资源破坏严重,环境污染加剧,人类面临的生态困境越来越严峻。

(二)资本主义异化消费理论

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压榨和剥削之下,工人的劳动被沦为异己的、非人的劳动,在社会活动中无法实现自由。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家为了减轻人们对异化劳动的不满、麻痹人们的反抗意识,有意引导人们在消费领域寻求自身的自由所在。在本·阿格尔看来,“消费异化可以看作是当代资本主义为了缓解经济危机而有意诱导出来的”[5]。资本主义的无限扩大再生产,使得资本家想方设法让人们陷入高消费的漩涡中。为了缓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家组织工人进行大量生产,刺激人们无限消费,制造一种“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的虚假现象,希望通过大量生产、大量消费来加速资本运转,以获得高额利润,让人们把劳动以外的时间都花到消费中,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们异化消费行为的形成。

在本·阿格尔看来,“正如我们指出的,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变化,因为资本主义已设法将其危机趋势转移到消费领域,使人们把劳动以外的时间花到受广告操纵的消费上,以补偿其受强制的劳动生活”[2] 498。一方面,异化消费是造成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资本家为了逐利,势必进行大规模生产,并想方设法把资本主义危机从经济领域转向消费领域,大量商品的生产、消费和被替换都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损害,最终导致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另一方面,本·阿格尔认为,异化消费造成了人性的扭曲,不利于人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逃避异化劳动所带来的痛苦,工人往往把幸福和快乐寄希望于消费,想通过异化消费来获得虚假的幸福和快乐。然而异化了的消费容易使人迷失自我,价值观被扭曲,逐渐丧失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而盲目寻求享乐主义的物质生活。总之,受资本主义异化消费所影响的人逐渐丧失了精神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容易迷失在追求消费、追求利润的资本主义物质世界中。尤其是随着人们消费行为的改变,社会大环境也随之受到影响,人与社会之间健康持续发展的关系也受到了严重阻碍。

(三)期望破灭了的辩证法

本· 阿格尔指出全球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是人的消费异化。众所周知,地球资源是有限的,是不可能支撑人们无限增长的欲求的,异化了的消费最终只会导致生态危机的频繁爆发。对此,本·阿格尔提出了“期望破灭了的辩证法”,以期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这也是他从意识形态层面对生态危机问题做出的构想。对于“期望破灭了的辩证法”这一概念,本·阿格尔作出了这样的解释,“这种辩证法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即在工业繁荣和物质相对丰裕的时期,本以为真的可以源源不断提供商品的情况发生了危机。人们对发达工业社会可以源源不断提供商品的能力的期望破灭,最终会走向自己的对立面,即对人们在一个基本上不完全丰裕的世界上的满足前景进行正确的评价,尽管公认要进行这种评价是很难的”[2] 490-491。本·阿格尔提出“期望破灭了的辩证法”目的是为了揭露生态危机产生的真相,把人们从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的幻象中唤醒过来,正视自己的现实处境,重塑正确的消费观和幸福观,减轻资本主义物化思想对人的价值观念的蚕食。也就是说,本·阿格尔希望人们在看清资本主义的丑陋面目后,能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转向对自身价值的追求。

二、本·阿格尔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对于本·阿格尔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既要肯定其合理性,也要分析其局限性。其合理性主要表现在,扩大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推动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北美民粹主义的融合,为捍卫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建提出了新思考;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歪曲了经济危机理论、夸大了消费的作用,对生态危机的解决路径具有乌托邦性质。

(一)本·阿格尔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合理性

1. 扩大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西方生态学和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结合,产生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本·阿格尔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阿格尔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立足于对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批判,在北美,其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起来,最终促使“北美马克思主义”走向“生态马克思主义”,从而建立了北美生态马克思主义,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的结合,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特征。同时,本·阿格尔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了北美民众和学者的普遍认可,也为学者了解、学习和研究生态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范式,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本·阿格尔还提出,人的真正需要并非只追求物质利益,满足高消费,而是在于人的创造性劳动,所谓创造性劳动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不再是“非人”的劳动者,而是具有创造性的、能够实现自身愿望和价值的劳动者,这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也为马克思主义注入新的理论活力,进一步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推动了西方生态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2. 为捍卫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相应贡献。在国际社会盛行的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中,本·阿格尔从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的无情批判角度出发,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发展其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和异化思想进行了重要的发挥。他还将马克思主义与民粹主义相结合,为马克思主义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本·阿格尔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和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抨击和诋毁中依然站稳脚跟,并且在21世纪的今天越发绽放出真理的光芒,这其中本·阿格尔起到了重要的捍卫作用,也作出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贡献。

3. 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提出新思考。“本·阿格尔站在维护生态平衡的立场来规范人的需求和社会生产,建立稳态经济发展模式”[6]。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无休止地追求剩余价值,使得被过度压迫的劳动者们只能通过盲目消费来逃避现实劳动和生活中的苦难,造成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进而使得他们的价值观扭曲。对此,本·阿格尔有力地批判了人们异化的消费行为及其扭曲了的消费观,引导人们反思自己的消费观念,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呼吁更多的人重视并参与到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中。可见,本·阿格尔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在转变人们的消费方式、重塑正确价值观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本·阿格尔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1. 片面解读了经济危机理论,夸大了消费的作用。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马克思指出货币的产生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提供了可能性,但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这一矛盾的出现不可避免地造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马克思还在《资本论》中指出,“一切现实危机的最终原因始终是: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立,资本主义生产却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主义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7]。本·阿格尔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矛盾,整個生态系统也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矛盾。这表明本·阿格尔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已经逐渐偏离了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认为经济决定论在社会中已经起不到主导作用,随之而来的是生态危机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面临的主要危机。随后,本·阿格尔直截了当地提出,资本主义危机已经从经济领域转移到了生态领域。虽然本·阿格尔的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理论有一定的推动,呼吁了更多的人关注生态困境,但实际上本·阿格尔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已然偏离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核心,他以人与自然的矛盾取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本·阿格尔认为,正是人的异化消费导致了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认为是因大量生产和过度消费才导致自然资源的破坏,进而导致了生态危机,这无疑夸大了异化消费行为的作用。在资本主义生态危机面前,本·阿格尔过分夸大了消费的作用,认为消费者已经完全陷入到资本家丰富的物质产品和令人痴迷的广告宣传中,进而导致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事实上消费者并非资本主义危机爆发的主要因素,产生危机的关键主要还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时他的理论也淡化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对立色彩。因此在对于资本主义危机的分析上,本·阿格尔淡化了资本主义经济矛盾和阶级矛盾,形成了生态危机才是资本主义面临的第一危机这一错误论断。

2. 对生态危机的解决路径具有乌托邦色彩。对于生态危机问题本·阿格尔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解决路径,一是提出“期望破灭了的辩证法”,期望人们能够看清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的本质,从而正视自己的消费观,改变异化的消费行为,试图通过改变人的消费观念,来遏制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的增长以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二是提出“分散化”和“非官僚化”的新的社会建构模式,其主张运用分散化的、小规模的社会生产,甚至提出让资本主义工业保持零增长,以此来发挥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能力方面的调节作用。但这种过于强调小规模的社会生产模式,并未考虑到社会的现实发展状况,也没有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本·阿格尔把生态危机解决的希望寄托于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谎言和虚假现象”的破灭上,期望以此来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然而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生态危机是无法单纯依靠对美好愿景的期望来缓解的。另外,他提出的“保持工业零增长”“分散化”“非官僚化”的生产方式与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设想是相违背的,从根本上就不具有可行性。因此,从以上两个方面来看,本·阿格尔所设想的生态危机的解决路径是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的。

三、本·阿格尔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人类自从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大量资源被采撷,环境污染加剧,生态恶化严重。如今,不仅资本主义国家面临巨大的生态问题,社会主义国家也同样面临着如此危机。本·阿格尔关于生态危机的产生根源、异化消费、期望破灭了的辩证法等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能够给当代中国的发展提供启示和思路,引导人们深刻反思生态危机的根源、异化消费的实质,从而促使我们结合中国国情构建合理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实现人们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美丽愿景。

(一)生产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在经济加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协调问题,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危机。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作出的进一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都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理念和方向。对于当前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8]这就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即应努力建设好我国的生态文明。

目前,我国生产方式的转变既十分迫切又任重道远,生态压力的不断增大以及自然资源的有限性都要求我们要发展循环经济,坚持环保理念,加强资源的可再生利用以及清洁能源的开发,警惕改革开放之初出现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等生产发展困境的再现。这就要求我们在生产发展方式的选择方面要更多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生产发展方面,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要从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来加速经济发展的模式。在这方面,本·阿格尔所主张的适度生产和适度消费,建立一种“稳态经济”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实现循环经济,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走绿色发展之路。政府不仅应建立生态保护机制,加大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惩治力度,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对企业和市场的规范管理力度,还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生态普法力度。同时企业也要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研发更多节能减排的生产模式。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新时代发展的着力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推进美丽中国的建设。

(二)生活方式:提倡绿色生活方式,树立绿色消费观和幸福观

“生活方式是人们一切生活的总和,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生活内容、生活结构、生活态度及日常生活的表现形式”[9]。可见,绿色的生活方式对人们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都是非常重要的。绿色生活方式就是鼓励人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生产、生活的“低消耗、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出现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方式,攀比心理和从众心理也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所以应极力提倡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避免铺张浪费。这就需要在全社会倡导人们树立绿色消费观念,以形成“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正确消费方式,拒绝各种奢侈及不合理的消费。针对本·阿格尔所提出的“正是异化劳动使人们通过高消费来寻求幸福的环境”,给我们寻求真正的幸福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思考。寻求真正的幸福环境,还有赖于人们精神境界的提高,物质享受不能代替精神追求,需要在全社会加强人的精神文明建设学习,使得人们能正确看待物欲追求和精神追求二者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幸福观,自觉克服资本过度逐利带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不良价值观的危害。

(三)生态意识:强化生态意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本·阿格尔认为正是因为资本的过度逐利,劳动者为寻求新的解脱方式,才使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价值观以及异化的消费,这必然会导致人们消费观和幸福观的扭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质财富的巨大增长也对人们的消费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阿格尔从消费领域中寻求生态危机的成因,为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我国生态危机的解决提供了很多思考。

首先,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宣传,提升公民的生态意识,增强人们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意识。其次,要在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多方合力共同促进人们生态意识的形成。对于生态环境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9]。也就是说,生态意识的形成和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全民参与,每个人既是建设者更是享受者,任何人都无法置身事外。最后,鼓励人们更多地去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从内心深处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自然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局面。

综上可见,本·阿格尔推动了西方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从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理论、资本主义异化消费理论以及“期望破灭了的辩证法”三个方面对生态学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建构,并指出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的不合理性。虽然本·阿格尔生态思想片面解读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并且具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但其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给当代中国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启示。本·阿格尔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盲目追求物质享受,而忽略精神追求,通过异化消费获得虚假幸福。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享乐主义盛行,“拜金主义”“利益至上”等错误观念对人们精神世界的蚕食。因此我国在着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还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这样才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王畅宇.浅析本·阿格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的当代价值[J].决策探索,2019,(11).

[2]  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慎之,等,译.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3]  王雨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4]  于海雁.本·阿格尔的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理论[J].现代交际,2017,(14).

[5]  高宇.本·阿格尔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当代启示[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8,(3).

[6]  董琦琦.“异化”流变:从异化劳动到异化自然再到异化消费[J].学习与探索,2020,(3).

[7]  梁鲜桃.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邏辑架构及当代价值[J].理论研究,2020,(3).

[8]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9]  秦柳.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N].安徽日报,2020-12-01.

[责任编辑:李利林]

猜你喜欢

生态危机生态文明建设
本·阿格尔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浅探
我国网络生态危机治理路径探析
法兰克福学派异化消费理论光芒与缺陷并存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反乌托邦观照
生态危机的成因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