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环境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发展动向

2022-02-08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4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广播电视广播

丁 睿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广播电视台)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有了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广播电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其节目质量与收视率密切相关。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1]。广播电视台应不断革新节目制作技术,提高节目制作质量,真正提升节目的收视率。

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发展进程

第一阶段,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是通过电子技术的有效运用,整合和处理由设备传送的音频信号和图像画面,根据相关的时间段,有效融合和划分所要播出的图画音频内容。并在完成该项技术的基础上,开展后续的节目制作流程,最后完成整个闭环工作,保障广播电视节目有效传播性的不断提升[2]。第二阶段,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一种新型的运行方式应运而生,这种模式即为广播电视节目集团化自收自支。广播电视节目在这个阶段不断创新技术,呈现了多样化的节目内容。第三阶段是数字化过渡阶段。广播电视业发展的关键就是数字化。通过有效运用多种现代化技术,保证电视节目质量[3]。

2 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应用数字化技术的意义

2.1 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首先,通过在电视中广泛运用光电技术,最初的黑白影像应运而生。随后红绿蓝色彩滤片的诞生,使电视影像更加丰富,电视画面也变得更加五彩斑斓,满足了人们的视觉享受的需求。通过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实现了画面和声音的有机结合,而通过运用电视影音采录技术,能对以前发生的事件进行直观的呈现[4]。

其次,电视信号传输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了更多的便利条件,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就能观看国际和国内一些重大会议和比赛,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电视信号的传输工作量也开始不断增加,若是继续沿用传统的发射模式,会增加更多的工作量,并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与此同时,若是不能有效把控细节,还会造成传输故障问题,对电视节目的播出质量带来影响,并因此降低广播电视的核心竞争力。而数字化环境下,通过有机的融合信息化技术和无线发射技术,能进一步增强发射系统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在降低劳动工作量的同时,也能使信号在发生及传输环节达到自动化控制要求。

再次,通过在各行各业中广泛应用数字化技术,为人们搭建了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人们只需要借助手机和电脑,就可完成与他人的交流。对于电视节目制作人员来讲,通过有效应用数字化技术,能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使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2.2 提升广播电视制作效率和质量

在信息化数字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广播电视行业一定要主动迎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重视提升节目播出质量,保障播出设备的安全平稳运行。如果存在故障问题,采用不科学的解决方法,则难以保障高效的处理效果,会造成播出品质大打折扣。所以,相关部门应重视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融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使广播电视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数字化技术是一场具有深度与广度的数字化改革,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5]。首先,利用数字化技术能更加便捷地获取资源,体现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高效性。其次,利用数字化技术,节目剪辑人员能快速进行资源和素材的搜寻,利用电脑就可完成节目制作素材的获取工作。相比于过去,更容易进行素材的加工[6]。

2.3 优化节目制作流程

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使节目制作流程得到精简。不同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有效运用互联网技术,共享和交流技术、经验,不仅能降低节目制作成本,还能提升节目制作效率。目前,非线性编辑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使节目策划和拍摄等制作流程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促进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通过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机融合,其制作模式得到优化、制作流程也更加便捷。通过互联网高效传播信息,增强了广播电视节目的时效性。

3 数字化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分析

3.1 追踪技术分析

首先,为了打造良好的节目画面的运动追踪技术效果,工作人员在开始制作节目前,要对视频拍摄方面的参数认真观察。只有对相关数据信息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再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将有关的信息导入,才能使数据吻合节目内容。其次,通过数据追踪技术的有效运用,还可保障节目制作效率的不断提高。结合具体的图像需求,才能真正达到各类节目制作的相关标准。例如,广播电视节目的图像若是没有很强的清晰度,就会使画面模糊不清,会直接影响观看效果和观看体验。通过跟踪技术的引入,能实现画面质量的不断提高。如果节目有着比较好的画面质量,则会产生比较清晰的图像特征点;如果节目的画面质量介于以上二者间,则可通过手动和自动方式两种方式的紧密结合,保证节目的清晰度,为观众带来完美的体验[7]。

3.2 数字化编辑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各种网络媒体应运而生,并逐步取代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使以广播电视为主的传统媒体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广播电视媒体要想在数字化时代赢得更多的竞争优势,就需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现阶段,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提前录制并剪辑加工视频,制作出优质视频。电视台应合理设置,使这些视频具有可下载性。

在节目制作中,电视台的水平决定了节目制作质量的好坏。利用数字化编辑,便于采编和审核工作。借助于视频服务器,能完成电视节目数字化和网络化制作,使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更高。现阶段,在广播电视台制作和编辑素材的过程中,一种非线性的编辑系统开始被广泛运用,此外,利用该系统,还能有效连接单机的编辑系统,通过整合处于分散状态的传统资源,完成多台制作,真正实现一体化的节目制作和资源的共享[8]。信息化时代,广播电视媒体应高度重视如何将信息技术优势融入播出系统中,充分利用其具有较强的编辑性、高效性及功能丰富等特点,以保障实现各种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同时,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及专业性的特点,要求广大工作人员具备足够的信息化处理能力,在掌握岗位专业技能的基础上,重视提高信息化水平能力。

3.3 虚拟演播室

将虚拟演播室技术有效运用于节目编辑制作过程中,能够实现网络重放,受众能对各类节目进行实时分享,并留下更多精彩的瞬间。例如,将数字化虚拟演播室技术的运用于体育比赛节目中,可充分发挥该项技术的功能,将直观的三维动画展现给在线的受众。同时,通过即时变换相机机位,全程转播现场的播放情况,将更多人性化色彩展现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使受众获得更多的观赏体验。

3.4 Web 3.0技术

将该技术与其他现代化技术紧密结合,完成广播电视视频节目的剪辑处理,能够对节目的清晰度与流畅度提供保障,增强受众的观看体验。在数字化环境下,通过有效运用Web 3.0技术,利用其有效辨别功能,能完成视频信息资料的整合,能精准检索信息。同时,通过充分挖掘其聚合功能,对视频的内容进行整合,能为受众呈现更具个性化的节目。

3.5 SDH技术

新形势下,广播电视范围传输技术方面的方向,是通过同步数字体系技术的有效运用,实现网络管理、网络维护、性能监视。作为一个综合信息网络,同步数字传输网是由同步数字体系技术(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DH)技术与光纤技术相融合而构成的。它兼具兼容性与适用性的特征,通过互网络资源的广泛率的有效利用,完成了广电技术统一的标准设置,能够达到电传输网的信息互换和传输的严格要求。

3.6 DVB-C技术

数字有线电视广播系统的标准,是运用数字视频广播电缆(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Cable,DVB-C)技术,以有线电视网作为传输介质,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通过匹配多类接收系统,能够对来源于卫星系统接收下来的节目和其他节目信号同时接收,并且能够在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和标准数字电视中有效运用。

3.7 HFC网络技术

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Hybrid Fiber-Coaxial,HFC)网络技术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既降低了成本,又实现了数字化,通过利用网络技术,对我国大多数城镇区域进行了信号覆盖。

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发展动向

4.1 运动追踪技术

该技术主要在影视后期合成中运用。在追踪中,有诸如前景阻塞和噪点等比较多的因素会影响到画面的质量。为了保障画面质量,就要采取有效措施克服这种缺陷。首先,在导入时要对视频的有关参数严密观察,然后在追踪过程中,根据图像实际情况,运用相应的制作技术。若图像清晰度较强,且分布均匀,则可采取自动追踪技术,再采用手动调整的方式;若是图像模糊,也没有明确的特征,并且还有噪点问题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运用手动跟踪,主要是在补充和修饰跟踪层画面上进行运用。

人们观看电影和电视,都与运动跟踪技术密切关联。在电视节目中,通过在画面、画质等图像中有效运用该技术,可以增强播放实体的清晰度,优化播出效果。基于此,提高电视节目收视率的重要手段,就是引进新的跟踪模式。工作人员通过该技术的运用,能够详细计算和分析数据。

4.2 虚拟现实技术

作为一项复杂的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包含了多种思维理论,是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优化的重要手段。在向用户展示节目内容的过程中,通过有效运用虚拟技术,能够完成用户与虚拟世界的交流。在广播电视制作方面,该技术主要是运用于虚拟演播室中。而虚拟演播室是一种独特的、新兴的节目制作类节目,主要是通过电脑技术的运用,有效制作虚拟的三维场景,并利用数字化手段,进一步整合所拍摄的图像。

该系统是基于摄像跟踪技术的支持,与计算机的场景相融合,由此获得了所需要的数据。在场景层面,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科技的运用,优化了演播室的环境,并具有极强的可观看性。虚拟演播室摆脱了物理空间的影响,在有限的空间情况下,利用软件完成场景与道具的生成,制作出高水平的节目,并有着更大的创作空间。同时,由于电脑制作的因素,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一步缩短制作周期。

4.3 PC平台的后期制作

目前,数字制作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传统的视频制作流程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并实现了剪辑人员不断提高节目质量和工作效率。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就是非线性编辑。通过有效应用Adobe Premiere、U lead Media Studio等软件,剪辑人员的工作效率获得极大的提升,能够更加精准地制作节目,提高节目质量。PC机的使用性能相对稳定,目前有很多种软件类型能够与之相匹配,软件的升级工作也比较容易开展。而非线性编辑作为一种编辑手段,主要是在电视节目的后期编辑处理中运用。这在数字化的后期制作中,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而传统视频在模拟处理工作中,需要用到多种设备,包括摄影和摄像等。但非线性编辑手段的运用,只要配以一般的摄录设备,通过多媒体就可将相关特技的编辑工作做好,最终完成广播和视频的有效输出。在进行节目后期制作时,广播电视台应遵守国家法律条文和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严格控制好每一帧电视节目,避免出现视频、字幕和声音的电平幅度超标的问题。同时,为了保障成像质量,工作人员在记录节目图形信号时,还应避免出现非法色彩。此外,还应加大后期制作技术的审核力度,使后期制作技术能够与业内最高标准相吻合。

5 结语

在数字化环境下,为了更好地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广播电视媒体人员需要不断革新节目制作技术,制作出更多受众喜欢的节目,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目前,广播电视行业在节目制作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基于PC平台的制作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和运动跟踪技术等广泛运用。广播电视媒体人员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要对各项技术深入研究和创新,以不断提高节目制作质量。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广播电视广播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爸爸也爱听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