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州话新闻播音的发展探究

2022-02-08江永宏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4期
关键词:口语化潮州读音

江永宏

(作者单位:揭阳广播电视台)

1 潮州话的发展历史

潮州话,亦称作潮汕话,是广东潮汕民众使用的语言,是潮汕人的母语,为广东三大汉语方言之一,也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之一,被称之为“古汉语的活化石”,在语言学研究上有重大价值。潮州话的分布范围包括广东省的汕头市、揭阳市、潮州市,梅州市丰顺县,福建省的东山县、诏安县、云霄县,还有东南亚国家的海外潮人聚集地,潮州话的海内外使用人口在2 000万人以上。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林伦伦说过:“在潮汕文化中,最为独特的印记与符号,莫过于潮汕方言。潮州话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文化印记,也将潮汕人的独特文化符号刻画得淋漓尽致。”[1]

潮汕地区的主要先民为中原人和福建闽南人等,他们分别使用的闽南语与古汉语在此融合交汇。同时,潮汕地区是著名的侨乡,因而形成了“潮州话”这种独特的语言语系,其沿用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郭沫若曾称:“潮州话是中国古语保留得最多的一种方言。”潮州话的语法比较特殊,有着非常丰富的词汇,音调是八音拼读(现代汉语则是四个音调),而且很多都包含着古语文言词汇。潮州话因为多音多调、同字不同义的特色,以致外地人难以熟练掌握,新加坡著名女作家蓉子曾说过:“潮州话叫‘学佬话’,真是到人老了也学不全。”

2 潮州话新闻播音发展探究的原因和意义

2.1 潮州话新闻播音发展探究的原因

潮州话的文化载体主要为潮曲、潮剧等,同时潮州话也是潮汕人鲜明的标记,潮汕人以其为重要的沟通纽带。笔者认为研究潮州话的新闻播报形式是很有必要的,原因包含以下3个方面。

第一,潮州话是全国最古老、最特殊的方言之一,称得上是历史文化遗产。潮州话对潮汕地区民众及海外潮人的生活具有较大的影响,除了日常的交流都采用潮州话外,在娱乐方面也有较明显的体现,如当地广播电视台都采用潮州话播报。

第二,潮人遍布世界各地。潮语使用人数约1 000万人,加上华侨和港澳同胞,如今全世界五大洲、五十多个国家(地区)共有2 500万以上的人口用潮州话表情达意。

第三,国内除潮汕四市及梅州市的丰顺县之外,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多家电台、电视台也开设了潮州话节目。例如,以“潮响四海,声传五洲”为总宣传词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世界潮声》栏目,播出60年来坚持传递潮人信息,弘扬潮汕文化,架设友谊桥梁。境外潮人聚居地也有不少广播电视媒体,如泰国“潮商卫视”、新加坡“华娱电台”等,都开设有潮州话节目,其中,新加坡“华娱电台”开设的《八邑潮声》节目,深受海外潮籍乡亲的欢迎,拥有很高的收听率。

2.2 潮州话新闻播音发展探究的意义

对潮州话新闻播音进行研究,有利于提高潮汕地区的地方文化层次,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全方位发展。同时也能够增进海内外潮人的情感,对维护祖国统一,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有着重要意义。

3 潮州话新闻播音特点和现状

很多潮州话新闻播音主持人都有这样的感慨:“潮州话新闻难播。”潮州话有八个音调,同一个字放在不同的位置,音调就有不同,而且意义大相径庭,因此潮州话新闻播音既要字正腔圆、语势得当,又要雅俗共赏、突出地方特色。国语播音方面有中国传媒大学专家教授的理论指导,也有中央和省级媒体著名播音员主持人可供参照学习,但潮州话新闻播音至今没有可供参照的播音模式。在这里,笔者就广播节目中的潮州话新闻播音这个话题,发表一些个人的认识和见解。

4 潮州话新闻播音主持人的不足之处

广播语言是经过加工的口语,是书面语的口头形式,播音主持人的发音吐字不同于一般的口语要求,是由播音主持的特殊传播媒介在社会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的[2]。目前,潮州话新闻播音主持人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港台腔”。播音主持人刻意模仿我国港台媒体的播音腔,气息控制不当,中途换气过于明显,特别是吸气声。有的句子前面播音气息盈余,到句末就显得气息渐尽,有的在句子的播音中间刻意换气,甚至夸大语气助词,故意增加“嗯”“噢”“呦”“哼”“哇”等,反而不能很好地播报新闻。

第二,“平叙腔”。播音主持人没有掌握好语言韵律,也没注意字与字之间、词与词之间的停顿和连接,对语气的强弱和语速的快慢不加处理,句句用力,没分轻重,听众听起来就显得很呆板。例如,“花市上有牡丹、红梅、金橘和水仙”这句话,播音主持人如果用平直的语调进行播报,就是在念字,毫无文字再造的艺术效果。

第三,“文言腔”。当一句话的开头是介词时,播音主持人就会拉长这个介词的单音节字音,或者加重对某些不用强调的单音节助词,如“的”“地”“得”等,听起来显得故弄玄虚,拖沓杂乱。

第四,“下坡腔”。播音主持人对每一个句子都采用先扬后抑的语调,而且整篇风格单一,呆板僵化,显得毫无生活气息。按语言专家的话来说,这腔调有个明显的弱点,就是背离语流运动的曲线规律,故弄玄虚。

第五,“鼻腔腔”。最突出的是部分女播音主持人的播音,无论词句有没有鼻化音,总喜欢把音往鼻腔送,使语态变得很“嗲”,显得矫情造作,华而不实。

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播音主持人没有掌握好播音技巧,对潮州话的语言特征、音韵缺少了解,对所播讲内容缺少理解,对节目的语言艺术创作缺少激情投入。

5 潮州话新闻播音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

什么是口语化?《新闻写作教程》这样解释:“口语化,就是要求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朴实、通俗,不要认为是与人在很正式地谈话,而是要亲切地跟听众聊起刚刚发生的事情。”[3]新闻的“说”,要区别于宣读式的播报,跳出文字稿件的框架,用亲切的态度、朴实的语言、口语化的表达,把新闻信息及时、高效地传递给听众。“说新闻”的播音主持人和以往的播音主持人不同,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播音基础,还需要有较高的稿件理解能力和处理能力,同时也具备亲和力,而广播语言要实现口语化就必须改掉官式语言、文件语言、书面语言及套话等[4]。因此,“说”潮州话新闻,播音主持人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第一,必须精通潮州话的音韵互变规律,这是把潮州话新闻“说”好的基础。对于一般职业的人来说,掌握潮州话的语音、语法特点就算掌握潮州话了,但对于潮州话新闻播音主持人来说,还必须精通潮州话的音韵规律,用规范、标准的潮州话,准确无误地向受众传播语言信息,使节目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第二,必须有扎实的播音基本功。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表达出来需要一个过程,广播电台这个单靠声音传播的媒体要充分实现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即使是经过专业训练,有一定播音基本功的播音主持人,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也会发现有些工作内容与自己的设想差距较大。

目前,不少以“说”为主的潮州话节目中的播音主持人对播音基本功的掌握与运用还不尽如人意,部分主持人弃长学短,为“说”而“说”,追求“假真实”。笔者认为,无论新闻是“读”还是“说”,无论是国语播音还是潮州话播音,都必须扎实练好字正腔圆的基本功,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职业素养。另外,播音主持人需要有较强的文字语言转换能力,同时也必须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生活阅历,对社会生活要有最基本的经验积累。

第三,具备亲和力,与听众互动时要真诚。潮州话新闻播音主持人要实事求是地分析新闻事件,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亲和力。“说”新闻时,播音主持人应保持亲和状态,不装腔作势、居高临下,与听众互动时,应秉持亲切、真诚的态度,所谓“诚于中必形于外,慧于中必秀于形”,只有如此,节目才能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并使听众产生情感共鸣。

第四,必须具备语言再创造能力,以及面对虚拟听众谈话的能力。“说”新闻要求播报人既要有播音主持人的播音素质,又要有编辑记者的新闻素质,深刻领会所播报的新闻稿件的内容,同时也要具备语言再创造能力及面对虚拟听众谈话的能力,能够把书面文字转化为生活口语,能够把新闻“说”得贴近听众,深入人心。

6 潮州话新闻播音主持人需注意的问题

广播以声音为唯一的传播手段,声音稍纵即逝,所以要充分利用声音的魅力,发挥广播在众多媒体中的优势[5]。潮州话新闻播音主持人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正确处理读音的轻重和断句停连。读音的轻重、语句的停连不同会传递出不同的含义,潮州话播音尤为突出,对于语句重音,潮州话新闻播音主持人要及时放慢语速,通过适当加强音量来体现;处理重点句子时,可用强弱对比的表达来体现;对一些需要借助理解分析来表达的句子,则可以根据潮州话不同的音调来区分。比如,即使“今年前两个月”和“今年前两个月”的书面文字一样,但由于读音不同,所表达出的意思也不同。

第二,要密切注意生活语言的变化,不使用粗俗的“土语”。有学者认为,把书面的文字通过日常语言的交流方式进行表达,就是口语化,口语化表达要贴近大众的生活,切忌媚俗、过于随意。播音主持人是语言的创作者,要根据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口头语对播报内容进行提炼升华。笔者从事播音主持工作20多年,经常接触潮汕各地的方言土语、哩语,播报时必须甄别雅俗,如揭阳口语的“下(没有实际意义的开腔助词)”“佬(没有实际意义的句末助词)”“铃(次)”“骑(拿)”;潮州口语的“秧(我们)”“KA利(岂是)”“过市(脏)”;汕头口语的“埋钱生(别这样)”“扯到腊腊(混乱)”“白禾无搭(不明不白)”;饶平口语的“喜仔(那里)”“一领衫、一腰裤(一件上衣、一条裤子)”;澄海口语的“呦(没有实际意义的开腔助词)”“安呢(这样)”;普宁口语“是二(是的)”“憾人(大家)”;潮阳口语的“酷地仔(去哪里)”“内咔(去)”“嗨鲁(你)”等。

在日常播音时,潮州话新闻播音主持人必须注意某些词语要简洁达意。如在新闻节目中,有些播音主持人经常把“大家”这个词读成“大家人”,认为这是“大家”的口语化,其实是错误语意。读“大家”听众就可以明白意思,再加上个“人”字,不但累赘和啰唆,还造成语法错误。基于此,播音员要明确岗位职责,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对生活中的口语进行选择过滤,杜绝使用庸俗、有歧义、不规范的语言。

第三,要注意克服“有音读音,无音读边”的不良习惯。因为潮州话的韵母中有3个是有音无字的,难免会出现一些生僻的发音,在这种情况下,播音主持人一定要本着虚心好学、认真负责的态度,对不懂的字句要查阅字典、词典。值得注意的是,播音主持人不仅要查潮州话的读音,更要查普通话的读音,甚至要查询《康熙字典》与《潮州十八音字典》,以此根据本地的规范读音进行表达,尽可能做到准确无误。

第四,对于一些社会约定俗成的读法,或古汉语读音,或特殊读音,不能随便改动。比如,诗句尤其是古诗词不必“口语化”,因为魏、晋朝以来的诗文韵律,用潮州话朗读时基本都比较合拍,但也有一些词句为了押韵,未改变字的调类,影响了整个语句的韵律美感,也较为拗口。

第五,对于词性不同的词句,要注意其读音。有些字是通假字,因古今音义不同,不能化作现在的口语,应读本来的音。例如,“德被天地”中的“被”字,古通“披”字,所以不能读“(bei四声)”,而应该读“(pi一声)”。又如,“伯者莫高于齐桓”中的“伯”字,古通“霸”音,这里就应该读作“霸(ba四声)”,而不能读成“伯(bie二声)”。

第六,应注意古今人名、地名、官员、古籍名及姓氏的特殊读音,这些大多是“不可转化”的。以姓氏为例,“翁(ong一声)”应读“翁(eng一声)”,“费(hui三声)”应读“费(bi三声)”。

第七,对一些轻读的字音也要读清晰,千万不能“偷食字”。曾听过某家媒体的潮州话新闻,播音主持人经常“偷食字”,例如,“新闻播送完了”,经常听为“新闻播删了”,把“播送完”3个字连读说出来,听众听起来就是“播删”了。另外,在播“天气预报”时,标注气温的“℃”规范读法是“摄氏度”,不能简单读成“X度”,“天气预报”4个字也要读清晰,不能把“预”字漏掉,让听众听成“天气报”。

7 结语

新闻稿件内容和播音主持人的“再创造性劳动”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口头表达中的轻重、停连、强弱、高低等语音手段若运用得当,潮州话固有的韵律美就会显示出来,给听众以美的享受。因此,潮州话新闻播音主持人在日常生活中要认真观察,对潮州话多倾听、多学习、多积累,而且要勤筛选、多提炼,去芜存菁。同时,潮州话新闻播音主持人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而促进潮州话新闻播音事业的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口语化潮州读音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那”与“哪”的读音
如何寻求口语化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口语化歌词语言的长处
字词篇
从《泊船瓜洲》中“间”字的读音说开去
潮州手拉壶“飞鸿”的象征意义
潮州优质杨梅高接换种技术
莫言《红高梁》的语言艺术特色
邢非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