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出版社编辑工作的转型升级

2022-02-08翟秀薇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4期
关键词:出版社互联网+时代

翟秀薇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出版社)

信息时代,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大提升了用户的满意度。众所周知,在我国以往出版社编辑工作中主要采用生产组织的模式,包括选题策划、组稿、稿件审查、加工等许多繁杂的编辑环节,同时在编辑过程中高度重视编辑内容的政治属性、革命属性与思想觉悟[1]。近年来,“互联网+”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出版社编辑工作中,不仅有利于促进出版社编辑工作实现社会化量产,而且有利于促进出版编辑职业能力与内容的转型升级,促使出版社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

1 “互联网+”时代对出版社编辑工作的影响

1.1 出版资源数字化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产生了更多以网络出版物为代表的新型出版资源,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出版资源信息化。因此,在网络出版物快速发展背景下,用户的营销观念和阅读人群的阅读习惯逐渐发生改变,由此给“互联网+”时代的出版社编辑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出版社实际编辑工作中,需要积累已有的出版资源,积极推动其数字化转变,构建多层次、大数据的多媒体出版资源数据库,能够将相关作者版权、知识产权归纳到出版资源数据库的动态索引信息中,真正保证“互联网+”时代出版社编辑工作能够满足作家和读者的双重需求,真正实现出版社版权资源的经营便捷化和利益最大化[2]。

1.2 读者沟通信息化

对于出版社而言,读者是衡量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要想不断扩大读者数量、促进出版社稳定的发展,就应该促进出版社编辑工作与“互联网+”模式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有利于创新并优化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在线阅读体验,以及以网上书店为代表的在线购书渠道,促使出版社编辑人员及时、准确地了解读者的想法和需求,并与作者共同进行工作指导和舆论宣传,从而增强出版社内容的真实性、实用性与时效性,拉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出版社能更好地开展产品的开发和读者的营销活动,拉近出版社与相关合作企业的亲密度,有效地提升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其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3]。

1.3 编辑内容多样化

在“互联网+”时代发展背景下,出版社编辑工作的发展空间变得更加宽广,为实现出版社编辑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奠定扎实的基础。出版社的编辑工作内容主要是对出版内容进行审核、筛选、加工、排版,以及制定营销上的策略等。出版社编辑人员需要把控好信息的筛选以及做好内容的策划工作,将宏观的工作与微观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整合[4]。同时,“互联网+”时代的出版社出版内容更加具有多样性,而被大众所需求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都给出版社的编辑工作带来较大压力,同时也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出版社编辑工作在编辑内容和营销方式上更加丰富,传播的形式也变得多样化。

2 “互联网+”时代对出版社编辑工作的要求

出版社传统编辑与网络编辑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了促使传统编辑能够满足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出版社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联网+”时代发展背景下,不仅要求出版社编辑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与文化素质,更要具备较高的出版水平与编辑能力。此外,更要具有先进的网络思维,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要注重开放性与协同性,是指编辑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的重要性,并利用其对外开放的特征,充分发挥集体合作的优势,建立协同工作体系;第二,科学合理地运用互联网技术,根据读者的需求与想法不断调整并优化编辑内容,提升读者的满意度;第三,依靠互联网技术加大对读者的吸引力,扩大读者群体;第四,实时、精准地掌握互联网数据信息,获取更加全面的出版社编辑工作信息,促进出版社编辑工作的优化与完善,从而提高出版社的服务质量;第五,要注重相关性和多方向性。编辑人员对内容的关注要从传统的单个聚焦向以内容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变,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编辑人员对数字出版技术及细节具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更要充分认识到数字资源在版权保护和内容方面的局限性,从不同之处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5]。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发展背景下,媒体或出版机构所获取的信息资源会越来越多样、复杂,因此出版社应该确保所编辑的数字内容符合发行媒体的出版标准,促使其有效转化为出版社的数据库资源。

3 “互联网+”时代出版社编辑工作转型升级的对策

3.1 端正工作态度

近年来,促进出版社编辑工作的转型升级,既是出版社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如何更好地实现出版社编辑工作的转型升级成为当前出版社编辑人员面临的难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要想不断提升出版社编辑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就需要出版社编辑人员具备较高的编辑能力与丰富的知识储备,同时还要具有正确的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总而言之,“互联网+”时代对出版社编辑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第一,在工作灵活性方面,以往的编辑工作比较刻板,所编辑的内容也过于严肃庄重,缺少烟火气息,而互联网时代的出版社编辑工作更加生动,所编辑的内容更贴近读者的生活,能够有效地引起大众读者的共鸣[6]。第二,在工作创新性方面,出版社编辑人员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获取大量的素材和数据信息,从而增强编辑内容的丰富性与准确性,满足新时期读者的阅读需求。第三,在工作严肃性方面,需要出版社编辑人员具有严肃且端正的工作态度,能够正确认识并使用互联网技术,并不断优化互联网技术的使用方法,使其更好地应用于出版社编辑工作中;同时,要有批判性地使用网络素材,保证编辑内容的质量。

3.2 创新工作方式

传统的出版社编辑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作为支持。例如,在进行内容校对时,需要编辑人员逐字逐句进行检查,对于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利用率较低。同时,在进行内容策划时也多采用人工调查的方式,极少应用现代科学技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要想促进我国出版社编辑工作高效优质的发展,就需要改进传统出版社编辑工作的阻碍,与时俱进,改进编辑工作的作风及方法,积极学习运用并合理利用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技术及互联网资源,有效地提升编辑工作水平。对于校对人员来说,也应该充分掌握互联网技术,利用该技术对稿件及其重点内容进行初步的审阅,做到“宏观掌控,细节把握,重点科学平衡”,最大限度提升稿件的校对效率与质量[7]。同时,应该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稿件作者的所有作品、写作风格及笔法文风等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有效掌握作者的特点,从而提升出版社编辑工作与作者的匹配度,提高编辑内容质量。

除此之外,还应该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稿件内容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通过横向对比,不仅能够为后续的校对与审阅提供有利的参考,而且对于调整稿件框架结构、校对字句错误、丰富稿件内容、扩大稿件深度等工作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8]。需要注意的是,稿件类型不同,其审稿与校对的重点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出版社编辑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应该科学合理地利用互联网技术,使编辑工作顺利进行,从而促进我国出版社编辑工作与时代发展相契合。

3.3 完善工作内容

互联网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身边及世界发生的大事小情。这种现象对于出版社而言,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在进行出版社编辑时,需要面对经济、政治、文化及科技等各方面的信息,这时就需要编辑人员具有独立的想法与科学的见解,能够有效筛选并整合这些信息,从而增强编辑内容的完整性与权威性,提高内容对于读者的吸引力,扩大读者规模。在“互联网+”时代发展背景下,大多数读者都只对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信息感兴趣,尤其是在当前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日益激烈的发展背景下,人们对与自身相关信息的关注度更高,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出版社编辑内容的重要性。因此,新时期出版社编辑人员不仅要加强编辑内容的准确性,还要准确了解读者的需求。编辑人员应该对市场发展变化进行全面的了解,有效掌握读者的阅读心理,改进工作内容,使其更贴近人们的生活,从而实现出版社编辑工作的网络转型。出版社编辑工作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转型过程中,出版社编辑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并做好应对各种困难的准备。同时,编辑人员要具有专业的职业素养,为出版社编辑工作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

3.4 合理整合资源

互联网不仅给传统出版社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带来了一些机遇。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出版社编辑工作的转型升级成为必然趋势。编辑要把握信息发展趋势,及时了解公众的阅读需求,结合实际创新编辑工作。一方面,编辑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平台,不再局限于纸质媒体的传播,而是有效利用数字报纸、手机报纸等新媒体,实现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出版社的网站创建和相关软件的开发,这是编辑工作创新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编辑也需要促进各种资源的整合,实现资源共享。编辑需要将一些有价值的书籍和报纸上传到互联网上,既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也可以有效地加深出版商、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关系[9]。同时,编辑也需要在读者和作者之间进行更多的交流,并深入挖掘潜在读者。编辑在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编辑水平,实现资源共享,有效满足公众读者的需求。

3.5 打破知识生产格局

现阶段,传统出版业发展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出版物与读者、出版作者与读者以及出版编辑人员与读者多方面的信息不对称上。一直以来,我国出版社编辑工作中的策划组稿、稿件收集、编辑加工、发稿、校对等工作都处于封闭的工作环境中,从而导致出版社编辑工作陷入“闭门造车”的困境,与市场发展及读者需求相背离,既不利于增强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关联性,也不利于出版社编辑工作高质量的发展[10]。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出版社的发展难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众所周知,互联网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动态性和实时性,促进出版社编辑工作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效融合,有利于出版社编辑工作打破传统的知识生产格局,促进知识生产的现代化建设,加强出版社编辑工作的时效性。

首先,出版社编辑人员应该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更加精准、快速地找到有阅读需求的对象,认真听取并采纳读者的建议,对于自身的编辑工作进行认真的反思,一旦发现编辑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要及时改正。其次,在“互联网+”时代发展背景下,应该重新定义出版物,不断拓宽资源渠道,保证知识生产的可遵循性和版权的明确性,有效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和出版物版权的合法性。再次,在进行编辑时,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科学掌握互联网技术,对出版数据及用户需求进行有效整合,并将统计数据及时上传至出版信息管理系统,结合统计数据科学地调整出版社的发展目标,从而出版符合读者需求的出版物,提升读者的满意度。

4 结语

“互联网+”时代,我国出版社编辑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但是不能止步于此,还需要不断提升出版社编辑人员的职业素养,培养其创新思维,借助互联网技术,促进编辑工作方式、内容的优化与完善,为我国出版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出版社互联网+时代
我等待……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