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供应链场景应用推动贸易数字化改革的实践研究

2022-02-07王振栋

经济师 2022年5期
关键词:生态圈供应链贸易

●王振栋

一、数字化改革背景

2021 年初,浙江省召开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发布了《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全面启动浙江数字化改革,作为数字化改革的五大重点之一的数字经济,将引领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大潮,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 版,推动公共基础数据、生产要素数据、科技创新数据、消费服务数据、贸易流通数据、供应链数据的融合应用,形成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2022 年2 月28 日,浙江召开全省数字化改革推进大会,进一步提出要迭代升级数字化改革体系架构,整合形成“1612”体系构架——第一个“1”即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平台+ 大脑),“6”即党建统领整体智治、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文化、数字法治六大系统,第二个“1”即基层治理系统,“2”即理论体系和制度规范体系——形成一体融合的改革工作大格局。

聚焦企业的数字化改革,特别是贸易行业企业,国务院已于2019 年11 月颁布《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第十五条提出“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形成以数据驱动为核心、以平台为支撑、以商产融合为主线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模式,推动企业提升贸易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能力”,该指导意见为企业数字化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下的世界经济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复苏缓慢,且存在不确定性,国际环境变化更加错综复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外贸形势同样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货物贸易发展至今,历经多次变革,但数字化技术应用对传统货物贸易带来的冲击无疑会成为迄今为止最具影响力、最具颠覆性的,以数字化技术为引领的新发展模式,将进一步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数字化技术赋能贸易发展将进一步培育竞争新优势,促进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增长,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

二、打造供应链场景应用的具体实践

近10 年来,我国的森林资源呈现出数量持续增加、质量稳步提升、效能不断增强的良好趋势,但还存在着森林覆盖率低、林地分布不均的问题,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木材与木制品加工国、贸易国和消费国,如2019 年我国商品木材贸易量达到2.04亿立方米,其中进口材1.14 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近60%。温州木材集团作为几十年从事阔叶材进口的一家国有企业,立足大本营在温州,进口原木和板材在张家港,木材销售辐射国内中东部地区,通过数字赋能,打造木材贸易供应链,助力木材贸易数字化的改革。

1.供应链系统场景构成。木材供应链系统主要由采购管理、仓库管理、销售管理、报表管理、采购统计、财务管理等六大功能模块组成,覆盖了货物的进销存等各环节。

采购管理。主要涉及合同管理、信用证管理、付款管理、单证管理、报关管理、保险管理、收汇管理、转口贸易管理等,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业务子项更加明确,为原木进口提供相关业务保障。

仓库管理。主要涉及入库管理、库存管理、出库记录、入库单管理、仓库信息管理等,清晰反映原木库存及出库情况,为销售团队把握销售策略提供支撑。

销售管理。主要涉及合同管理、认购货款管理、认购库存管理、提货指令管理、销售单制作、购销合同管理、预收款管理、应收堆存费管理等,根据市场行情,有效组织渠道营销,提高销售管理水平。

报表管理。主要涉及采购费用统计、剩余库存统计、库存台账、预收款明细、客户欠款及库存、原木总库存、未销售报表、到货销售情况表等,系统汇总各种统计报表,为领导决策、财务分析、销售、利润情况展现提高汇总数据。

采购统计。主要涉及进口商品明细统计、银行结算明细统计等。对掌握进口原木品种、材积、单价及银行结算数据进行统计。

财务管理。主要涉及采购管理查询、预付货款明细、货物在途明细、一般贸易报关入库、销售商品明细等,供应链管理突破了会计核算软件单一财务管理的局限,实现了从财务管理到企业战略、业务与财务一体化的全面、全程的管控,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协调与融合。

2.供应链系统场景作用体现。(1)革新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最突出的一点是数据的可视化,能够较立体的感知进销存数据的变化。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对贸易形式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串联起了木材贸易全流程业务功能,破除阻碍贸易信息同步共享的瓶颈,打破部门工作和业务壁垒,推动各层级、各部门、各相关主体形成合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传统木材贸易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2)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发挥木材供应链系统平台信息实时更新优势,借助大数据分析,精准研判采购成本,进口贸易量,库存去化信息及销售回款情况,为公司决策层提供第一手贸易经营数据,为企业科学决策保驾护航。(3)风险及时预警保障贸易安全。木材供应链系统对销售合同履约情况设置预警功能,针对超过合同履约期未收货款,根据逾期时间,赋予不同颜色,触发预警提示,提醒相关工作人员跟进处理,有效保障公司利益,降低了贸易风险。

三、推进数字化改革亟待完善的共性问题

数字经济伴随着信息技术而兴起,与传统产业发生深度融合,逐步推动着产业与全社会的数字化进程。随着信息化与经贸业不断融合,在我国逐步发展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国的背景下,经贸产业也在加速数字化转型步伐,但伴随数字化过程中的网络安全、“数据孤岛”、生态圈融入等问题,需要关注和引起重视。

1.网络安全问题还有待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是企业数字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数据云化前,应用服务器是独立的,但上了云系统以后,应用服务器的安全边界越来越小,数据集中化程度不高,造成数据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甚至还会出现一定的漏洞,虚拟机和虚拟机保护机制不完善,数据非法访问风险加剧;从应用层面看,企业也希望扩大数字应用范围,但安全保障相较数字化的发展有滞后的情况存在。

2.“数据孤岛”尚未有效打通。贸易企业基于自身业务需求,打造供应链数据平台,系统数据相互独立、隔离,无法实现数据共享,由此产生了“数据孤岛”。随着数字化进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企业对外部信息需求呈现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包括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信息等,需要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行业信息共享。

3.生态圈建设需不断加强。为了适应数字化转型发展,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生态圈,但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参与企业数量不足,其根本原因是大部分企业建立的生态圈以自身发展为核心,从而造成多个企业生态圈矛盾冲突、生态圈同质化建设的问题。实际上,企业的经济实力决定了谁融入谁的生态圈。从整体上看,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还未形成自上而下的规划指导,或一个强有力的平台进行资源整合、协同发展。在未来,单靠企业自发的、零散的、低效的数字化转型尝试,顶层设计的薄弱导致整体的牵引力不足。

四、意见建议

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推动贸易数字化是大势所趋,通过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生产要素,推进贸易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以贸易各环节为基点的供应链信息数据平台,能够显著提高货物贸易的管理效率,实现管理价值增长。从当前我国供应链管理状况来看,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还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上文提到的相关问题还有待推进解决,甚至一些企业不愿打破自身的“舒适圈”,还没有认识到供应链场景应用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应。

为此,笔者建议: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数字化场景应用不能一哄而上,“野蛮”生长,各级政府要强化顶层设计,积极发挥带头引导作用,整合社会资源,扶持更多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深入开展供应链管理研究工作,侧重供应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两者统一,打破“数据孤岛”,为更广泛的场景应用奠定基础。二是注重趋势引导。通过强化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作用,让企业充分认识到市场竞争带来的新变化、由此产生的新要求,积极转变观念,融入到供应链场景应用的建设中,与其他更多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三是坚持务实导向。数字化场景应用要坚持需求导向,功能也不宜贪大求全,应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打造高度匹配需求的供应链数据平台,降低管理成本、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科学管理,不纯粹为数字化而数字化。

猜你喜欢

生态圈供应链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贸易统计
崭新的“医疗生态圈”
贸易统计
科大讯飞:押注语音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