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系全球健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学抗疫实践
——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

2022-02-07潘秋予何昆蓉

经济师 2022年5期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人类

●潘秋予 何昆蓉

马克思主义为我国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准备,而纪念马克思本人和马克思主义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在继承的同时还要赋予其时代的意义,源源不断地对其输入新鲜血液,使其充满时代性特征,富有旺盛的生命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诞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具有时代特性和活力的产物,它不仅践行了马克思主义,也符合中国实际国情,而现在它已经突破国界,对世界的发展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共产党宣言》中的共同体思想

1848 年《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最终形成的标志。《宣言》蕴含“共同体”这一思想瑰宝指导着人们追求自我解放和发展,《宣言》所述:“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为绝大多数人的独立的谋利益的运动。”①由此可见,无产阶级的运动和斗争是实现人们自由的重要方式。同时,又如《宣言》所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①《宣言》所描述的“联合体”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以追求共同利益和解放为目的共同关系,是适应人类社会发展和符合社会生产关系的模式。这种真正的共同体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

面对世界经济问题、国际安全问题、国际治理问题、全球健康问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世界需要新的方向、新的方案和新的选择,各国积极探索实践,希望能找到一条适合本国,也顺应世界发展的道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提出应对上述重大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它植根于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在继承马克思思想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不仅是当代中国为自身和世界提供的新选择,更是践行马克思主义的体现,同时也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卓越贡献。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

早在2011 年9 月,《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就已经倡导要推动世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命运共同体”②,这是中国初次提出“命运共同体”的概念。

正式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最初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③,“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②这是首次正式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从概念中可以看出,在国际体系中各个国家的基本行为逻辑,既是国家利益的延伸,也是国际利益的延伸,分享、合作、共赢、包容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基本内核。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首次向世界传递了对“命运共同体”的理解,“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④这是首次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传递了“命运共同体”的信息。

2015 年3 月博鳌亚洲年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对待;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必须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⑤此后,2017 年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总部日内瓦发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旨演讲,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⑥这些体现的不仅仅是建设命运共同体的具体手段和方式,同时更是建设命运共同体的前提。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我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从提出构想和概念到深刻的认识,再到由其指导实践,经过了长期的过程,既具有时代特性,又符合现实情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大体上可以简单分为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具体来说,人类共同体的建设,政治方面要求平等相待、互商互谅;安全方面要求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经济方面要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在文化上方面要求和而不同、兼收并蓄;在生态方面要求尊崇自然、绿色发展,这五个方面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路径,又是其所希望达到的目标。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解

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继承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同时还对其进行了创新与拓展。具体表现在两方面:(1)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了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坚持了马克思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共同体的逻辑前提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与民族之间的普遍深入联系,共同体是对各国之间深刻关系的必然要求。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自由联合体”的发扬和现实运用,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霸权和垄断政治,本着互利互惠和合作共赢的原则开展合作,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基础上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关系,最后共享建设成果。(2)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继承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和拓展。首先,建立世界共治共同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或需求,这就需要世界共治,所有国家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更好的世界。在每一个国家都努力把本国建设好的情况下,承担自己应有的国际责任,突破狭隘的利益眼界,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共识。其次,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充分尊重主权国家的领土完整,公平对待各个国家,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建立对世界好、对各国人民好的国际秩序。最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宣言》中提到的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特指某一个人或某一类人,是指处于世界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通过构建共同体,能够使世界上的人们都能联合起来,实现人对社会关系的真正控制,使人摆脱社会关系主导的困境,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

总的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基于世界发展新形势提出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定位是立志于解决全球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促进世界和平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依赖世界各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发展,它以平等和主权原则、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为根本遵循,主张构建以合作共赢国际关系,并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五方面规划了其实现路径,从而实现“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新世界”。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医学实践

(一)全球健康中的实践

全球健康(Global Health),有时翻译为“全球卫生”,要充分理解全球健康的概念和内涵,首先需要准确理解健康的概念,健康已经被学术界公认为并非仅仅指没有虚弱或疾病,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维度上的完好状态。而全球健康,就是在全球国际范围上,突破国界的人群达到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可以想象,如此宏大的目标,非一己之力能完成,而需要健康和卫生等科学领域在领域范围内外共同联合起来,形成多学科、跨部门的合作。全球健康被学术界较为认可的学术定义是指研究和实践促进全人类的健康,为全人类的健康谋福祉,保障全人类的健康公平性,关注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在地域范围和组织层面超越国界和地域,促进健康科学领域内部和外部的多学科合作,将群体预防和个体诊疗有机整合起来,为促进全人类健康服务。全球健康这个概念已提出30 余年,其理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完全一致,现如今全球健康的工作重心和具体时间抓手就是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合作与发展。

我国在全球健康方面的实践较多,“健康丝绸之路”建设,保障和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健康;2014 年西非埃博拉疫情中国积极响应为疫区送去必要的资金、医务人员、物资,捍卫西非国家人群健康;作为南南合作典范,从20 世纪60年代开始对非洲国家提供医疗卫生援助,如为其人民提供青蒿素为代表的药物、援建非洲国家的卫生基础设施、培训当地医务工作者,实施中非“健康卫生行动”“妇幼健康工程”等,为当地人民的持续和增进健康提供了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全球健康要求世界各国必须在充分沟通、相互借鉴、相互支持、通力合作,也需要每一个国家或地区都要守好自己的“一亩田”,主动积极作为,牢固树立“全球健康”的理念,最终达到“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目的。

(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实践

健康是人类的追求,也是全球共同的责任。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成了全球大流行,在疫情面前全世界成为了真正的“地球村”,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躲避疫情的侵袭。在经济全球化高度发达的今天,疫情和病毒没有国界,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依赖程度超乎想象,一旦发生疫情则迅速席卷全球。疫情是全球共同面对的一场“大考”,人与人、人与自然、国家与国家相互依存,构成了命运共同体。我国一直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健康理念,面对这样一次“大考”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一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

我国面对疫情,积极探索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为维护人群健康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在基本控制本国疫情的情况下,我国积极同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协调,开展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向需要帮助的国家或地区提供了预防、防疫、管理等有益经验,尤其是分享自身的经验包括了分享了具有规范性指导价值的疫情防治方案手册,并帮翻译为外语,供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为捍卫世界人群健康做出了贡献。此外,面对有需要和困难的国家,还提供了最宝贵的资源——人才,在全球共同抗击疫情过程中彰显大国风范。一系列的做法最终获得国际认同,种种表现和做法也体现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3 届世界卫生大会(2020年5 月)的致辞中所述,“中国始终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⑦在本次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呼吁世界各国携起手来,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联合抗疫中推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同心协力,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抗击新冠肺炎中进行了具体实践,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是发挥我国负责任大国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体现。

从“共同体”思想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概念的不断深化到探索实现路径的规划,从“健康丝绸之路”建设、共同抗击埃博拉、南南合作的全球健康,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表现等一列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际行动,我们发现这一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不仅是新思想的萌发,更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又反过来指导具体实践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不断深入、不断发展、不断加入时代之音的过程,也是将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的过程。

注释:

①马克思与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2012,北京:人民出版社.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室, 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2011.

③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

④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2013.

⑤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 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2015.

⑥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2017.

⑦习近平.团结合作战胜疫情 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第73 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2020.

猜你喜欢

命运共同体人类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共同体的战斗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命运秀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