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许昌市“十四五”及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的思考

2022-02-07肖莹莹

经济师 2022年5期
关键词:许昌市许昌十四五

●肖莹莹

一、关于许昌市“十四五”发展定位、主要目标、重大任务、重要举措的思考与看法

许昌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通过的《许昌市委关于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市人大七届七次会议讨论通过的《许昌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对许昌市“十四五”发展定位、目标任务和发展战略进行了确定。其中“十四五”末国民生产总值突破5000 亿元、六个发展高地、八个走在前列和十个战略行动计划的定位,符合省委、省政府对许昌市提出的“探索路径,打造样板,走在前列”的要求。实现GDP5000 亿元是规划中唯一可以量化的指标,是确保许昌市处于全省第一方阵的根本要求,确立的产业立市、工业强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双循环格局的根本要求。鉴于已履行过法定程序,建议不做大的改动,并融入八届市委未来发展规划和工作部署中。同时根据新的形势任务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可对主要发展指标进行微调,八届市委定调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相统一、相适应。

(一)“十四五”国民生产总值(GDP)5000 亿元调整为5000亿元以上

“十四五”末国民生产总值(GDP)5000 亿元,是经过认真测算分析得来的,也是能确保实现的。南阳目标6000 亿元或力争实现6000 亿元,周口目标超5000 亿元,许昌市GDP 调整为5000 亿元以上,既符合预期又满足省里要求。

(二)年增速6.5%调整为9%

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增速和质量相匹配要求。原定增速6.5%重点考虑提高发展质量而压低了发展速度。“十三五”末时期许昌市GDP 为3449.2 亿元,而一般财政收入181.8 亿元,其中税收118 亿元,占比65%,对比常州84.7%仍有较大差距。财政收入和税收占比与我们树立的标杆常州市以及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不在一个数量级,许昌市在发展的质量上还有较大差距。二是省委已调整GDP 年增速为6.5%以上,比原来提高了一个百分点。郑州、洛阳、南阳年增速分别调整为8%、8.5%、9%,紧跟我们的周口、新乡年增速分别为9%、8.5%以上,许昌市年增速调整为9%符合我市经济发展实际。同时一个地区连续十几年保持高速增长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考虑疫情、税收体制改革等诸多不确定因素,指标设置不宜过高。“十二五”期间增速11.2%,“十三五”前四年增速在8%以上,受2020 年疫情影响年增速7.2%。按照跳起来摘桃子的发展设想,我们要通过深挖潜力和不断努力,将“十四五”发展规划调整增速为9%比较合适。

(三)强化工业支撑

“十三五”末,许昌市GDP 为3449.2 亿元,一、二、三产业分别为182.8 亿元、1817.7 亿元、1448.7 亿元。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5.3%∶52.7%∶42%。全市GDP 主要靠二产支撑,工业是许昌市的优势所在,也是发展的重点。一产占比小,未来几年,即使风调雨顺,加上乡村振兴和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增速能保持在3%~5%之间了。三产虽然有发展提升空间,但许昌市基数大、人口少、刚需小,加之郑州的虹吸效应影响,致使传统服务业增长困难,现代服务业培育也需要一个过程。总体判断许昌市“十四五”期间将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因此要把增速重点放在发展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上。

许昌市制定的“633”现代工业体系凝聚了全市人民的智慧,我们要牢固树立工业立市、制造业强市的发展理念,坚持产业为基、项目为王,优化存量,扩大增量。注重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着重打造新材料、环保装备制造及服务产业集群,为工业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建议把正在开展“万人助企联乡帮村”活动作为市委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抓严、抓实、抓细企业服务工作,支持企业转型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确保“十四五”发展目标按期完成。

二、关于许昌市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

许昌拥有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许昌电气职业学院、许昌陶瓷学院三所职业院校。现以许昌电气职业学院视角,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路径三个方面对许昌职业教育发展路径进行思考。

(一)发展状况

近年来,在许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在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许昌电气职业学院发展初见成效。一是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21 年秋季开学后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将达1.8 万人。二是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已建成3 个高标准省级实训基地,2020 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技能大赛”可再生能源赛项中摘得“铜牌”后,国赛“可再生能源”项目实训基地已于2021 年落户学院。三是校园文化建设提高,立德树人成果显现。学院先后荣获“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语言文字示范校”“许昌市平安建设单位”等荣誉称号,并成功入选河南省“双高校”建设单位。

(二)存在问题

对比国家级、省级高职教育示范校的成功治理经验,我们的治理差距依然很大。一是发展基础差、底子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干部队伍年龄老化断档问题突出。二是历史欠账多,已投入使用的建筑物没有总体验收和决算,导致学院债务纠纷缠身,诉讼不断,阻碍了学院三期工程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现一、二期工程遗留问题已基本解决。学院招生规模逐年激增,由原来的“招生难”发展到现在的“入校难”,只能通过挖掘学校潜力,改造1 幢实训楼、2 幢行政楼4~6 楼为新生住宿,来解决秋季开学床位缺口的问题。

(三)发展路径

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在“十三五”时期三年攻关的基础上,“十四五”又开展新的三年攻关,确立的提质普惠发展方向需要一以贯之坚持下去。职业教育自党的十九大以后作为培育支撑《中国制造2025 行动计划》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家相继出台《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职教20 条》等支持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教育改革措施,明确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读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使职业教育的地位更加重要。特别是2021 年4 月12 日至13 日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作出指示,李克强总理专门批示,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前所未有,确立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性里程碑。按照会议要求,《职业教育法》正在修订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轨运行,纵向贯通,实现了中职、高职、职业本科在内容、培养等方面有效衔接,职业院校学生可以通过职教高考制度,进行职业能力和学历的提升。横向融通已基本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侧重不同、目标相同、同等重要,确立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我们迎来了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春天。围绕建设与许昌市产业集群相匹配的职业教育专业群,支撑许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必须精准把握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性政治要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引领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着力从三个方面下功夫:(1)要搞好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市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机制。研究制定许昌市《教育专项发展规划》,统筹指导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构建产教研融合政策执行体系,完善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机制。(2)要建立与许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系。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要按照原有教育模式一以贯之,未来义务教育逐步普及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要构建“3+3+N”格局,以许昌学院、中原科技学院、河南农业大学许昌分校三所高校为依托,逐步强化普通本科教育。以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许昌电气职业学院、许昌陶瓷学院为依托,围绕许昌市产业特色,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增强职业院校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争取高职升格职业本科,职业教育不升本未来是没有出路的。中职要提质培优升高职,为许昌市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3)要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引导和促进教师走“双师型”发展道路。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大力提升职业院校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职业院校综合治理能力。三是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调整优化思政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院校思政教师队伍。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提高,内强素质、外练本领,不断提升领导水平。要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以扎实的理论素养、过硬的实干本领、优良的工作作风,引领打造出一支作风好、素质强、本领高的教师队伍。要不断开拓视野、趁势而为,达到善谋善做善成。面对新形势新发展,班子成员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解放思想、主动创新、集思广益,发掘班子集体智慧,用创新的思维分析和解决学院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敢于吃“螃蟹”、啃“硬骨头”,用新思路、新抓手、新作风求得新成绩。

3.务实推进教育综合评价改革。去年10 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是教育综合改革的指挥棒,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党委政府、社会、学校和教师都深感责任重大。基于职业教育类型特征,适应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要求,建议在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将许昌市教育领导小组改为许昌市教育领导委员会,要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制定全市《教育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指导全市教育综合评价改革工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综合评价改革,促进许昌市现代职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4.加强职业教育双师队伍建设。认真学习贯彻《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深入推行职业教育“三教”改革、高职扩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等新任务、新要求,从教师的资格准入、补充培养、发展培训、评价考核、待遇保障等方面下功夫。要引导和促进职业院校教师特别是中年、青年教师走“双师型”发展道路,不断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整体素质,为职业教育大发展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5.建设高水平专业群。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提出了“一个加强、四个打造、五个提升”的任务体系,确定了“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质量内涵,明确了2022 年和2035 年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为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要以省高等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契机,从服务中国制造2025、质量强国等国家战略出发,面向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河南经济发展需求、许昌相关产业发展实际、学院专业发展现状,系统优化各项办学要素,全面提升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质量。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吸引更多青年接受职业技能教育,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深刻理解新时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创新文化建设方式,加强文化建设力度,充分展示学校文化底蕴,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引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多种方式将思政教学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爱国奉献的情怀。积极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和文化引领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于学校“双高”项目建设,服务于许昌“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

7.不断提升智慧校园建设水平。深入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要将智慧校园建设纳入治校育人的重要目标,统筹资金、技术、人力等有效资源,不断提升学院的智慧信息能力,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积极开展网络优质课教学,以先进教育技术为依托转变传统教育教学方式,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

猜你喜欢

许昌市许昌十四五
初到许昌
许昌市
许昌诗群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许昌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查
许昌市
许昌市新农村社区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刘伯承过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