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转型期企业家胜任素质开发研究

2022-02-07董佳琦孙超群

经济师 2022年5期
关键词:胜任企业家素质

●马 岩 董佳琦 马 伟 孙超群

一、相关文献综述

1.企业家内涵综述。对“企业家”的讨论,从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学科的时候就开始了,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都曾试图理解企业家及其行为,并对企业家的定义、活动、功能等做了重要论述。古典经济学家坎蒂隆(1755)最早赋予“企业家(entrepreneur)”经济学含义,认为企业家是通过承担风险进行生产和交易。此后,许多经济学家如斯密(1776)、奈特(1921)一般都是在承担风险这个意义上对企业家及其相关活动展开讨论。新古典经济学家开始从组织的角度研究企业家,萨伊(1815)认为企业家是掌握了监督和管理才能的生产要素,他们可以是自有资本的经营者,也可以是依靠借贷资本的经营者,即经理人。马歇尔(1920)认为企业家具备双重角色,首先是商人和生产组织者的角色,其次是雇主角色。全球创业观察(GEM)报告认为企业家是满足以下任一条件的个体:首先,被调查者自己或者与他人一起创办企业;其次,被调查者自己或者和他人一起开展一项新生意或者建立一个新企业;最后,被调查者自己或者与他人一起拥有一家公司,并由被调查者负责经营管理。基于以上观点,我们认为企业家就是能够通过经营管理企业并承担一定企业风险,来获取经营收入和风险补偿收益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企业中担任高级职务的厂长、副厂长(经理、副经理)、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处于企业经营决策管理层面,都属于我们研究的“企业家”范畴。

2.企业家胜任素质综述。对企业家胜任素质的研究始终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国外的学者更倾向于尝试新的研究方法以期对企业家胜任素质有新的理解。Eva kyndt (2015)通过对34968 名企业家的实证研究,发现某些时候初创企业家比创业经验丰富的更具有抱负心理。另外,坚持和市场洞察力有助于保持企业家的积极性。Sonia Cruz-Ros (2017) 采 用 定 性 比 较 法(QCA)确定了企业家素质的新组合,旨在推动企业营销创新获取竞争优势。Richard.J.Arend(2016)通过一个商业战略游戏实验分析了企业家的“规则破坏”与实现优势的理论关系,认为企业家能以更聪明的方式打破规则,愿意对积极地反馈做出更积极的反应。D I E sundah(2018)采用滚雪球抽样和问卷调查法对44 名学生进行数据采集,并使用商业模型画布分析了企业家的业务,得出企业家素质包括管理、技术、营销、财务、企业、人际关系和企业家的工作态度。国内的研究更多的是结合时代背景。赵曙明(2015)基于转型经济背景通过文献综述分析了企业家胜任素质新内涵,认为基础胜任素质、能力胜任素质和目标胜任素质是新时期下企业家胜任素质的三个重要维度。黄文峰(2015)基于转型期背景,重构了企业家能力模型进行并通过186 名企业家的调查数据验证了新模型。黄永春(2016)通过跨案例分析法,对新兴产业创业家的胜任素质进行解构,提出新兴产业创业企业家的胜任力主要由元胜任力、职能胜任力、认知胜任力、价值观、个人胜任力构成,并强调企业家的胜任力结构具有异质性,并在2017 年用实证研究对该模型进行了进一步验证。杨芳(2015)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企业家素质与企业环境责任评级成正相关,并正向影响企业长期绩效。贾剑锋(2015,2016)基于权变视角分析研究了在企业家特征的影响下,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以及不同的战略导向会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胜任素质假设

1.胜任素质因子的初步甄选。首先,明确胜任素质筛选条件:一是与企业家工作绩效密切相关,并能据此预测未来绩效水平;二是有利于企业家适应经济转型下的新环境;三是能据此区分绩效一般者和绩优者。

其次,基于筛选条件和文献综述,由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专家、心理学研究专家、企业中的高级管理者及主要经营者、在社会中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组成专家小组就企业家胜任素质进行初步探讨,对现有研究成果初步提取,并依据麦克利兰的胜任力素质模型辞典以及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中的要素含义对结果进行合并取舍,得到适用于企业家的19 条胜任特征,具体结果包括成就事业导向、战略决策能力、领导与控制能力、变革精神、人际关系能力、谈判表达能力、机会识别与把握、持续学习能力、应变与危机处理能力、培养下属与授权、开拓创新能力、企业管理通用知识、行业知识与技能、竞合观念、资源整合与利用、社会责任、心理调试能力、协作精神、商业敏感度。

2.转型经济背景对企业家胜任素质假设的补充。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成为企业管理的技术支撑,企业信息化管理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管理现代化,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然而,部分企业家对管理信息系统缺乏了解,对企业信息化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企业信息化管理推行缓慢,企业信息化程度低。所以,要缓解上述问题需要企业家顺应企业应用新技术的潮流,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发挥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因此,在胜任素质假设中加入管理信息化知识。

转型经济背景下企业要想赢得核心竞争力必须要在面对众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快速响应市场,以用户满意度为中心实现顾客需求的个性化定制。根据合作竞争理论,单纯地对抗竞争已经不能适应“万物互联”的环境,动态的竞争合作才是企业经营的常态。作为一种高层次的竞争,合作竞争并不是消灭竞争,而是根据自身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调整双方关系从对抗转向一定程度的合作。所以,企业家要贯彻竞合观念,以价值共创为核心和纽带,运用“合作—分享”策略,发挥规模效应、成本效应和协同效应,实现共赢。因此,在胜任素质假设中加入竞合观念。

精益化理念指的是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精益求精,运用价值流的方法,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不断寻求更高的产品质量和更低的生产成本的精神理念。目前很多企业存在产品质量差、企业寿命短的问题制约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在未来商战中,企业家必须弘扬精益求精、深耕不辍的精益化经营理念,开发核心技术,保证良好的产品质量和顾客服务,才能在国际竞争的巨潮下占据一席之地。因此,在企业家胜任素质假设中加入精益化理念。

三、讨论

通过文献研究法、专家组讨论法以及行为访谈法,初步甄选了企业家胜任素质,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整合和分析问卷调查收集的企业家胜任素质数据,最终建构了企业家的胜任素质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此次建模遵循了胜任素质建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的要求,保证了研究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二是转型经济背景下的企业家胜任素质包括成就事业导向、战略决策能力、领导与控制能力、变革精神、人际关系能力、谈判表达能力、机会识别与把握、持续学习能力、应变与危机处理能力、培养下属与授权、开拓创新能力、企业管理通用知识、行业知识与技能、竞合观念、资源整合与利用、社会责任、心理调试能力、协作精神、商业敏感度、管理信息化知识、企业信息化知识、精益化理念。三是在企业家胜任素质模型中,资源整合和利用、开拓创新能力、机会识别与把握以及商业敏感度等素质受到相对较高程度的重视。四是通过对企业家胜任素质模型的5 个维度进行数量分析,得出其重要性排序为:个人效能、组织承诺、适应性与灵活性、卓越的判断力、影响力。

四、有关建议

1.政企联合搭建企业家交流平台。政府应与企业联合为企业家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促进企业家交流和学习。首先,打造经验共享平台。通过该平台,企业家们可以学习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结合企业发展特点,拓展经营管理思路,形成富有行业经营特色的管理实践。其次,搭建人脉交流平台。企业家要想引领企业发展壮大,推广企业产品,必须有丰富的人脉资源,实现资源对接、互利共赢。同时,人脉交流平台可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企业管理,增加企业人力资本。最后,构建资源整合平台。通过企业之间相互交流,促进产业对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资源整合、品牌推广和技术嫁接。

2.校企联合提升企业家知识技能。根据胜任力冰山模型,知识和技能素质属于胜任素质的外显部分,相对而言易于观察和衡量,通过培训和学习可以得到改善和提升。目前,部分企业家专业管理知识较为薄弱,日常管理多依靠经验,其管理理论和专业水平有待提高。企业可以联合国内外高校来帮助企业家提高以企业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以及信息化知识为基础的理论知识方面的素质;另外,各大科研院所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加强与企业的科技合作,并对企业家进行相关行业生产的基础知识和技术、信息科技应用等行业技能的指导,提高企业家的技能水平。

3.企业家要明确自身定位主动提升素质。根据角色认知理论,企业家首先要明确企业管理决策层的重要角色定位以及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意识到自身行为对企业发展带来的重要影响,才能更好地扮演好企业家这个角色。面对高强度的工作,企业家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调试能力和身体素质。其次,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接受新事物、新方法、新思想,倡导全员学习,引领企业可持续发展。最后,除了承担税收和扩大就业,企业家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积极献身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回报社会。

五、结语

综上所述,转型经济背景下的新型企业要相对于传统企业应建立新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新时代企业家的研究不仅要借鉴传统企业家的研究,更要结合新环境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增添新元素、赋予新内容。通过对转型经济背景下企业家胜任素质的研究,有助于企业家了解不足并改善,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发展,使企业家与企业发展目标一致,实现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胜任企业家素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基于胜任力生成过程的组工干部培训探讨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