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监管机制 推进绿色生产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022-02-06范秀峰

河北农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合格证食用乡镇

□文/范秀峰

南和区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契机,创新工作机制,健全农产品监管体系,狠抓源头管控,全面提升农安监管能力,保障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为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农业绿色发展提供质量安全保障。

强化乡镇监管能力建设,健全网格化监管体系

强化乡镇监管能力建设。紧抓综合执法改革机遇,区编办为8个乡镇明确90多名执法人员编制,乡镇综合执法部门拥有执法车10辆、无人机9架、执法记录仪80部、录音笔8个、对讲机160个、照相机8台、摄像机8台。区政府财政投入80万元用于各乡镇开展执法监管业务。

强化乡镇检测能力建设。争取区级资金支持,全区实现产地快检全覆盖。8个乡镇采购8套农兽残等检测设备,乡镇全部设立农残速测室,要求明确专人负责,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终考核。

强化乡镇业务能力建设。区农业农村局对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强化乡镇农安监管知识培训,使乡镇监管人员具备基本监管和执法技能。

强化责任落实。着力推进监管重心下沉、监管关口前移,打通监管服务最后“一公里”。依托省监管平台为各乡镇全部监管人员分配了监管账号,实现监管工作和农业生产活动的精准化、实时化、痕迹化管理。同时区政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对乡镇的年度考核,强化监督检查、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进一步压实了工作责任。

在今年的各类专项行动中,乡镇监管发挥了巨大效应,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000余人次,检查农产品生产主体1000余家,投入品经营主体110余家,违法案件查处率100%。

提高科技含量,促质量农业升级

以南和区金沙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对标国内一流,按照科技高端、标准高端、品质高端、品牌高端的标准,成方连片创建“大而精”精品示范基地。以农业机械为载体,集成组装用药机械化统防统治、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推广模式,实现绿色生态环保、资源高效利用、生产效能提升目标。基地内小麦机械化率达95%以上,强筋小麦化肥、农药使用量下降5%左右,节省用工15%。

强化科技转化平台建设。与中国农科院、河北农业大学等优势科技资源深度合作高标准建设精品驿站,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新技术,精选引进生态绿色新品种,加快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已完成100余名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成员和农村创新创业者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为特色优势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逐步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

依托信息平台全面开展监管工作。一是重点针对平台管理员、涉农生产经营主体人员开展培训,先后开展了3期培训班,共计培训195人。二是依托省监管平台对辖区内规模主体进行全面摸底、查漏补缺、应录尽录,在省平台已录入生产经营主体共计注册847户。三是各股室使用监管助手及时录入监管数据并开展监管工作。

全域内推行使用农产品合格证。一是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区域协同的工作机制,确保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制度有力推进、有效实施。二是以河北富硕农产品种植有限公司为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推进典型试验示范单位,通过广泛开展多渠道宣传、培训,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至少50余农户按标生产,产品批批检测,生产的农产品全部带证上市。三是规模化经营主体推行纸质追溯+电子追溯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出具模式,小散户继续推行纸质合格证,分类实施合格证,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四是联合食药监部门对食用农产品生产者产品上市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出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督促域内大型商超邢州现代农产品批发市场、世纪联华超市等查验并留存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形成有效的倒逼机制。

打造食用农产品追溯系统的样板市场。南和区邢州现代农产品交易市场为全省第一批推广应用河北省食用农产品追溯系统试点市场。河北省将辖区内的大型农产品市场经销商175户及8家大中型超市等经营主体纳入农产品电子追溯系统,通过该系统,可对进入市场的食用农产品进行“一品一码”追溯管理,实现食用农产品“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保障了群众的“菜篮子”“果盘子”安全。截至目前,邢州现代农产品批发市场录入74294条,录入量及录入率均位列全省第一。积极探索河北食用农产品追溯系统在下游超市和学校食堂的应用,目前,南和区已将追溯系统延伸到了超市和学校,消费者只要拿出手机扫描追溯二维码,即可知道农产品产自哪里、由谁运输、价格多少等关键信息,初步实现了食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追溯。

猜你喜欢

合格证食用乡镇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曲靖市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前景展望
“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改名“承诺达标合格证”,即日可使用!
冷冻食品,如何选购和食用?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俄罗斯MC-21-300客机获得型号合格证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豆制品食用指南
乡镇扶贫印象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