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点发劲 层层发力以网格化监管促产业发展

2022-02-06刘万民王海红芮秀丽

河北农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网格主体农产品

□文/刘万民 王海红 芮秀丽

隆化县地处河北省北部,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虽然总面积5473.4平方公里,但耕地面积仅86.5万亩。农业产业是本县经济支柱,主要结构特征为“一主两辅”(肉牛养殖为主导,设施果蔬、中药材为辅助)。该县在农安县创建和巩固提升中,强化质量安全在产业发展中的基石作用,以构建五级网格监管体系为着力点,用过硬的质量安全保障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五级单元划责任,上下关联一张网

2020年,隆化县根据《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的通知》要求,按照“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网格化监管架构总要求,按县、乡镇、行政村、产业园区、经营主体的各自质量安全责任划分5个层级质量安全单元。

一级单元:责任主体是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区域全县域。明确监管领导和责任人并把监管与产业扶贫相结合,农业农村局50个股站157名职工以“1+N”形式,对全县357个行政村采取农技人员结对基地模式,对种养殖基地实施面对面地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和安全生产监管。

二级单元:责任主体为乡镇,责任区域为本乡镇。主要任务是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根据县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求,监督指导所属行政村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每个乡镇建立监管工作机构,设置1名以上专职监管员,职责任务是对规模生产主体每季度进行至少一次普法宣传和巡查检查,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并开展隐患排查、专项检查、日常执法检查等活动;开展产品速测并协助上级部门抽样等质量监管工作;建立生产经营单位监管信息档案,收集、上报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信息。

三级单元:以行政村为基础单元,责任区域为本村。由村委会确定1名村干部担任协管员;负责收集、上报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信息;对辖区内农产品及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巡查指导和宣传引导,重点对投入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严防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流入生产环节;协助上级开展隐患排查、执法检查、产品抽样、政策法规宣传等工作;督促指导生产经营主体建立生产档案记录;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台账。

四级单元:以产业园区为分散网格单元,按国家、省、市三大园区在北、西、东三川布局划分区域监管网格员,并由属地动物防疫员和环境保洁员协助开展工作,具体负责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包装标识、产地准出、市场准入五个环节的监管。

五级单元:以经营主体为独立网格单元,作为第一责任人自我管理,对所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负责。主要任务是自我承诺并做到不使用禁、限用农药兽药及非法添加物,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兽药休药期规定,销售的食用农产品符合农药兽药残留国家强制性标准。

监管单元层级划分,形成了全县监管有抓手,乡镇监管有队伍,村级监管有支撑的全域监管骨干架构。五个单元以完成本级任务为主要要求,以上下协助为基本义务,以信息互通为联结手段,建立紧密联接、上下互动关系。监管人员身兼生产技术员、政策宣传员、服务信息员、安全监管员多重责任,把监管力道畅达到生产一线的每个节点,织就了一张“层层负责、网格到底、责任到人、全面覆盖”的网格化监管体系。

明奖惩强保障,网格监管有动力

让四级网格员有待遇。发挥动物防疫员和环境保洁员深入一线优势,协助村干部对全村农业生产实施全方位监管。该县农业农村局共聘用120名村防疫员,主要从事动物春防和秋防,年工资平均6000元左右,工作季节性强,工资较低。为增加村防疫收入,调动监管积极性,将防疫员兼聘为养殖保险代勘员,每年增加收入10000余元。在管理制度上,将工资和防疫效果挂钩,理赔和无害化处理挂钩。政府投入未增加,网格员工作积极性得到激发,防疫、禁药物滥用、无害化等监管工作进一步落实到位,保证了养殖市场安全。

让二三级网格监管员有地位。隆化县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每年近6个亿的整合扶贫资金中有3个亿左右用于农业产业发展。国家、省、市扶贫资金绩效要求的村级立项公示、乡镇审核公示、县审批公示、村实施前公示、村竣工后公告、村公告反馈函等要求的公示中,镇村两级在经营主体项目申报中具有较强的话语权。让网格员直接参与产业项目的审核管理,树立了监管员在经营主体中的威信,提高了地位,实现了项目监管建设全过程,同时也为后续监管打下了良好基础。

让一级网格监管有抓手。一是完善检测体系。投资近500万元提升县农产品综合质检站硬件设施,每年县财政预算投入30万元作为检测经费,检测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在9个基层区域站设立检测室,除进行基础检测外还每周到县检测中心送检1次,县乡两级检测成网,实现检测全覆盖。二是建设信息化监管平台。依托县“农用通”智慧云平台和省农产品追溯监管平台,对农产品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农资经营店等相关单位进行登记、归档,并开展电子信用档案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三是实施失信惩戒。将生产经营主体日常配合监管和质量安全状况纳入信用管理,将财政项目支持和资金奖励补助与经营主体信用直接挂钩并实行局班子和业务股站项目联审制,对低信用或失信的经营主体一票否决,对已纳入项目支持但未落实食品合格证、电子追溯二维码的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一律不予验收。我县建立10个追溯试点,移动终端已发到22个监管股站和10个追溯试点,平台引入手机定位技术,能够添加精准化、可视化监管与生产记录。四是简化和改进生产档案,减轻生产者的记录负担,在加强管理和方便生产之间找到平衡点。

政府市场双驱动,生产主体保质量

政府“三板斧”唤醒生产经营主体质量安全意愿。

第一招:借力保险杜绝病害牛出场。县政府与人保公司合作启动肉牛“险资直投”业务,人保公司一手放贷款一手做保险,用贷款促动肉牛产业做大,增加保险收入,用保险保障贷款安全,实现利息和保费双增收。养殖户买牛用贷款,卖牛还本金挣收益;牛死亡率高低赔付,死亡率低赔付高,未无害化处理无赔付,基本杜绝滥用违禁药物,促使死亡肉牛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二招:借力市场推动标准化。以经济效益做动力、以市场要求做标尺,推进标准化生产。隆化县政府与北京新发地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在汤头沟镇设立新发地蔬菜配送中心,新发地总部设立河北省隆化县农产品流通驻新发地办事处,为实施标准化生产的隆化县经营主体提供免费摊位和车位,产地检测和入场检测两地共认。与天津金钟蔬菜批发市场签订合作协议,在隆化偏坡营乡冷链物流基地设立金钟河蔬菜配送中心,天津金钟蔬菜集团在市场内优势地段免费预留隆化扶贫专位,运输车辆凭隆化农业农村局证明免收入场费,经营主体和经纪人凭农产品合格证和县农业农村局免费检测报告直接进场销售。生产和经营主体节约了排队时间和检测费用,并能占据优势摊位卖出好价钱,由过去的抵触监管变为现在积极配合监管、主动要求监管。

第三招:借力奖补拉动质量品牌效应。用好国家奖补政策,对绿色认证连续三年免费,激励经营主体生产经营模式提档升级。县政府发布重奖高端产品政策,对获得中国名牌或中国驰名商标的和对主导产业或农民增收拉动作用明显的,当年予以20万元一次性补贴;获得省著名商标的,当年予以10万元一次性补贴;对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或绿色食品认证并建立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企业,当年予以5万元一次性补贴;对采取电视广告宣传、展会宣传等提高品牌知名度的,予以一次性补贴。

猜你喜欢

网格主体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追逐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重叠网格装配中的一种改进ADT搜索方法
基于曲面展开的自由曲面网格划分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