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应链金融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2022-02-05林兴芳

商展经济 2022年17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供应链融资

林兴芳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地方金融发展服务中心 山东临沂 273400)

当前,中小企业在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逐步增强。然而受到自身经营规模、资金实力、管理机制等因素的限制,不少中小企业面临着难以应对的融资困境,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难以支持自身的扩大经营规模、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开发等工作。本文基于供应链金融视角,探讨中小企业在融资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解决途径。

1 供应链金融视角下的融资模式

供应链金融主要指以供应链内部交易体系为基础,引入运输服务企业、信用水平较高的大规模企业及金融机构,其中金融机构需要具备一定的资金供应能力。大规模企业与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路径。供应链融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

中小企业在物资采购环节可选用此融资模式,在完成一部分贷款支付的前提下,银行为企业提供融资,还款来源为合同中提及的商品及销售产生的效益,企业可直接运用资金来偿还银行贷款。若企业无法一次性赎回所有质押资产,可通过分批次赎回的方式将质押资产赎回。预付账款模式也有效地帮助企业解决了采购阶段的融资问题。该融资模式的形成基础分别为回购承诺与差额付款承诺。

1.2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在应收账款模式中,中小企业可将应收账款向银行转让,并实现贷款申请的融资目标。具体实现方式有两种:第一,抵押应收账款,处于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通过质押的方式,运用当下不能变现的内部应收账款,向融资银行申请获得贷款,当其获得资金后,贷款期限随即到达期限;第二,保理应收账款,中小企业通过抵押应收账款的方式来申请贷款,其不具有追索权。若金融机构不能追回货款,中小企业既不需要负责货款追回工作,也不需要将贷款退还给金融机构。这一融资模式对于中小企业提出了较为严苛的要求,因此使用范围也相对受限制。

1.3 动产质押融资模式

企业进入生产运营环节时可选择动产质押模式,包括支付加工费用,生产加工半成品及采购等。中小企业往往具有偏大的流动资产占比,而流动资产的管理难度与评估难度都比较高,由于流动资产在向融资金额转化时会受到一定的阻碍,这也是其资金不足的原因之一。中小企业可利用存货来完成融资,银行将中小企业提供的动产与存货视作质押物,为其提供融资服务。这一融资模式可满足中小规模企业产生的短期融资需求,避免其经营出现中断的情况,企业可通过产品销售即可获取回款,并将其作为还款资金。

现货质押与仓单质押是该模式下的主要实现方式:在现货质押过程中,银行需要通过物流企业来监管企业提供的质押货物,结合质押率来支持企业融资;在仓单质押过程中,银行需根据一般质押率,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2 供应链视角下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大多通过内源性融资、出售企业债权或者股份及贷款等路径进行,随着企业经营水平的提高,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对于资金的需求量也持续增大。供应链金融使中小企业的融资压力得以释放,但当前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

2.1 融资困难的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

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融资难及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供应链金融有助于增强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融资的成功率,同时也使银行增强对自身的信任感,资金缺口也得以填补,更能够把握竞争先机。央行针对供应链金融也提供了政策方面的支持,但是中小企业往往分布得较为分散,同时存在较高的信贷融资风险。一些中小企业尚未树立信用观念,具有极为强烈的举债与融资意识,但是对于偿债的重视度不足。中小企业在银行的信贷筛选环节存在劣势,银行对其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抵押要求,此外处置成本、资产专用程度及地理位置等外部因素导致中小企业进行清算时,需面对更大的价值损失,这些都是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顾虑。

2.2 银行参与供应链金融的积极性不足

中小企业出现的大额账款逾期及货款拖欠问题不仅提高了其融资难度,还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且其在我国企业总货款额中占有极大的比重,远超发达国家。所以银行在供应链金融融资活动中的积极性不足,这一融资体系往往与多个经营主体相关,必须对相关的制度、法律体系进行健全,明确融资主体的义务、权利及责任,为此项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体系提供立法保障。我国的担保法与物权法等法规仅对权利归属、质押及担保作出明确规定,涉及供应链金融的政策与法规相对较少,而受到法律环境这一外部因素的影响,银行需要在融资环节中承担诸多风险,导致其在融资支持中较为被动。

2.3 供应链融资体系亟待完善

基于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无论是作为资金需求方的企业,还是作为资金提供方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均难以凭借自身的力量来消除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因此需要优化与完善供应链金融融资体系,确保供应链中的各个主体能够互相协调、相互配合。金融机构是供应链金融活动的重要主体,核心企业具有联结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的作用,而金融机构大多不会直接参与到供应链的日常运营环节中。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在第一时间了解实际贸易发展情况,对于企业的资金流动方向与经营风险把握难度较高。金融机构和核心企业之间维持着稳定的互信关系,核心企业同时还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保障,其需要承担部分贷款风险,若核心企业欠缺契约精神,风险则被转移给银行,会导致其出现亏损。在当前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体系中,金融机构需要对接平台提供方,若其缺少风险防控意识或者运营能力不足,可能在对接时产生风险失控、信息反馈滞后等问题。

2.4 评估机制存在不合理之处

为了降低供应链金融融资中的风险水平,促进供应链金融良性发展,确保这一金融经济体系稳定运行,应从信用等方面展开对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的评估。然而当前缺乏科学有效地评估体系,导致中小企业在经营、资金使用等方面的薄弱环节不能被及时发现。银行一方面要开展对中小企业的风险评估工作,另一方面还要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与评估方法,当前的定性评估指标占比较大,对于评估结果的影响也较大,缺少必要的定量评估指标,否则评估结果难以客观、科学地反映评估对象的风险问题。当前评估模型对于数据的需求量较大,而中小企业的信息披露工作还有待加强。此外,评估对象相对单一化,除了评估中小企业之外,还应对同处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及物流企业展开全方位评估。

3 供应链金融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建议

3.1 政府需增强政策支持力度

首先,需要围绕供应链金融,开展法规、制度建设工作。供应链金融体系中有多样化的抵押方式,参与主体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但在当前的法规制度中,只有与固定资产及不动产的相关条文与规定,还未涉及货物与其他类型的不动产,应针对这一方面来补充法规制度,以此为供应链中的借贷行为、运输活动及经营生产活动提供法律保障,促进供应链金融经济加快发展节奏。

其次,政府要为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金融机构及中小企业做好政策引导工作。中央银行要对当前的利率定价机制进行调整,完善差异化利率机制,督促企业提升信用水平,以此使供应链金融形成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最后,政府还应提高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推出税收支持政策,助力中小企业减负;建设专业化的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方面的培训、服务及咨询等资源;增设专项资金,为金融机构提供损失补贴,支持相关服务体系的构建工作。

3.2 优化供应链的协作与管理体系

供应链是供应链金融的关键要素,依托供应链金融体系,推进中小企业融资工作时,应以供应链为切入点,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无论是中小企业、核心企业、物流企业,还是金融机构都必须积极创造供应链经济价值。供应链金融的显著优势在于加强大规模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联系,必须注重供应链金融内部的协作与配合关系,以此才能使整个供应链形成更强的整体竞争力。供应链各个部分积极协作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融资结构进行

改善,确保各部分能够始终保持密切联系,尤其是处于始端与终端的企业。可通过向不同的供应链企业及不同的行业领域投放信贷,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分散。进一步增强供应链信息的透明性与信息传播渠道的通畅性,在合作过程中,核心企业可精准掌握中小企业的真实经营信息,与银行互通信息后,银行也能够增强对中小企业的信心,为其开通融资渠道。如果有中小企业出现失信违约的情况,核心企业立即撤出对其的支持,为避免丧失长期订单,影响企业长期发展效益,中小企业在合作期间也会尽量控制违约率,以此形成更为健康、安全的供应链金融经济环境。

3.3 增强银行的创新与风控能力

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切实增强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与抵御能力。第一,需要形成风险管控机制,通过预警指标体系,来及时实施应急预案,减轻自身损失,全面监控核心企业、物流企业与融资企业,全方位地监控其在供应链中的运作情况、自身财务情况及经营情况,若供应链中产生重大问题,供应链各方即可互相联系,将自身承担的损失降至最低。第二,为了及时识别供应链融资风险,还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从行业经济环境、中小企业、物流等方面,选择合适的指标,如中小企业的利润获取能力、运营能力、清偿能力及信用条件,物流企业的信息交流能力、技术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及监管质押物的能力等,而后合理分配权重,运用信用评分法、专家评分法、KMV模型、模型综合评价法等方法,针对中小企业融资期间存在的外部风险、信用风险、管理风险、物流风险及质押风险进行评估,从而做出科学决策。

3.4 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建设力度

首先,中小企业凭借供应链金融获得了更多融资机会,其必须珍惜与把握融资机会,在供应链中形成更好的表现。因此企业要借助良好的资金条件与外部金融经济环节,快速提升经营水平,强化自身实力,在供应链中争取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其次,中小企业还必须加强对信用这种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中小企业可通过信用建设工作,及时向银行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程度,强化内部控制,始终与供应链的合作对象保持高效的信息对接关系,减少拖欠债款的情况,提高自身的信誉度,挖掘信用资产的经济价值。银行要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授信评级水平,为其提供良好的融资条件,面对信用水平较高的中小企业,可简化贷款审批环节、放宽审批权限,完善授信流程,加快审批信贷的节奏。

最后,中小企业应注重集群式发展,通过形成产业集群,来占据外部经济与交易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各个中小企业身处集群中,树立一致的战略发展目标,保持相互竞争与互相合作的良性关系,同时供应链中的信誉链也能够得到有效构建,核心企业与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信任度也会随之提升,并给予中小企业更多资源与融资支持。此外,银行在这种企业集群式发展模式下,获取信息的成本更低。

4 结语

综上所述,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融资思路,一方面扩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空间,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供应链经济发展。尽管当前供应链金融中还存在一定的融资问题,但随着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法规制度体系逐步完善,银行风险防控能力增强,中小企业信用水平日益提升,同时科技手段也给融资提供了技术保障,供应链金融体系将演变得更加规范化、合理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动力。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供应链融资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融资
融资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7月重要融资事件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