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厦门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研究

2022-02-05杨莎莉林昕湲

商展经济 2022年17期
关键词:厦门市会展业会展

杨莎莉 林昕湲

(1.国家税务总局厦门市税务局 福建厦门 361001;2.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广东珠海 519088)

厦门市会展业由来已久,目前已形成“九八”投资贸易洽谈会、国际佛事用品展览会、国际石材展览会等一系列品牌展会。如何发挥“金砖”主战场优势,抓住“百花奖”发展机遇,将厦门打造成中国会展名地,是厦门挖掘城市发展新动能,助推经济结构性升级的关键。

1 厦门会展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厦门致力于做大做强会展产业,提高了会展业品牌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使会展业规模、营业收入齐头并进。会展经济靠平台和流量取胜,以人员流动与季节为主要特征,近年来由于行业困境,许多会展项目延期或缩小规模甚至取消,会展发展模式面临重大挑战。

1.1 行业规模由大变小

对厦门全市会展业2018—2021年的规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会展规模下滑。2020年以来,展览活动场数、展览总面积、规模以上会议(50人以上)举办数、参加会议人数出现下跌,尤其是2020年,以上四个指标同比下降分别为50.8%、67.0%、70.5%、60.7%;二是新创立企业增长由快变慢。“营改增”改革后,会展业纳入增值税抵扣链条,消除了重复征税的问题,由此带来新创企业数量快速增长,2012—2019年,年均新登记用户179户,较“营改增”前增长约5.4倍。2020年后受疫情影响,新登记企业户数减少,2020—2021年缩减至138户和113户,未来可持续发展前景堪忧。

1.2 营收和利润由快变慢

厦门会展企业总体成长较快,营业收入由2017年的22.94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30.27亿元,增幅达31.97%; 利润总额由1.66亿元增长至2.71亿元,增幅达63.25%,约为营业收入增幅的2倍。行业整体保持着较高盈利趋势,近三年销售利润率均在7%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动能强劲。但在2020年后营业收入、利润和销售利润率下滑严重,2020年当年营业收入仅为7.56亿元,同比下降75.02%;利润为0.18亿元,同比下滑93.36%;销售利润率仅为2.37%,到2021年尚未恢复。

1.3 税收收入下滑

一是增值税开票数据下降显著。2020—2021年,厦门市会展业企业累计开票3922和3756户次,同比下降分别为53.74%和4.23%。二是减税降费影响税收减收。以2020年为例,厦门会展企业缴纳税收9226万元,同比下降37.45%,其中增值税入库2037万元,同比减少下降50.86%;企业亏损面达到78.22%,前10名纳税大户缴纳税收5708万元,同比下降43.04%;企业所得税入库1305万元,同比下降72.04%。

1.4 小规模纳税人获较大减税红利

近年来,国家不断释放减税降费红利,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针对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优惠力度不断加强。厦门会展业仍存在部分规模较小的专业化公司,如展览公司、中介机构、会展策划公司等,这些企业在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红利:首先,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由月销售额3万元调整为15万元,月销售额小于15万元的小型会展企业就不用再缴纳增值税及其附加。其次,小微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0万元时,税负比标准降低20%。最后,按照厦门市现行政策,小规模纳税人可以享受“六税两费”减半征收优惠。这些举措大大减轻了小规模会展企业的税收负担。

2 厦门会展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2.1 优势分析

2.1.1 政府大力支持,优惠政策多样

为更好地推动厦门市会展产业链做大做强,促进会展业与厦门市优势产业、重点产业融合发展,20多年来,厦门市政府陆续出台扶持会展经济的政策措施,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厦门经济特区会展业促进条例》于2021年3月1日起实施,走在了全国前列,该条例通过立法赋能,规范会展业市场秩序。同时厦门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形成了国家和省级肯定的创新做法,例如厦门市以地方立法形式出台实施《厦门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动涉税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实现新办企业从登记信息确认到发票申领全流程自动办结,出台“一次不用跑”“最多跑一次”等创新举措,大力推进了厦门会展业的高质量发展。

2.1.2 突出海峡特色,服务国家战略

厦门与台湾地区一衣带水,血脉相连。厦门积极贯彻中央“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和政治任务精神,“努力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千方百计为台胞台企服务,两岸会展业交流频繁。为突出两岸特色,《厦门经济特区会展业促进条例》特设两岸交流条款,将放宽台商、台企在厦门自主办展办会的条件,充分发挥厦门工博会(台交会)及其他重大涉台交流合作平台优势,积极推动两岸在商贸物流、金融服务、平板显示、计算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领域开展交流合作。同时鼓励举办单位、场馆单位和会展服务单位从国内外引进高层次会展人才;企业也要引进符合本市需求的高层次、紧缺型会展人才,所产生的中介费、住房补贴、安家费等费用,按照规定在成本费用列支。高层次、紧缺型会展人才享受财税扶持、培养进修、社会保险、医疗服务、子女教育、住房租购、落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两岸会展交流与合作。

2.1.3 基础设施齐全,发展潜力巨大

厦门现有专业会展场馆5个,在建场馆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翔安新会展中心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建成后厦门将拥有仅次于深圳、上海和广州的全国第四大展览场馆。厦门市的会展产业服务体系中已经涵盖会展场馆、会议酒店、会议展览、旅游接待、庆典礼仪、通关物流等,形成较为完整的会展产业链。厦门多次荣获“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中国十大会展城市”“中国最具创新力会展城市”等荣誉称号,还成功举办了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G20财政等多场高端大型国际会议,以及投洽会、石材展、工博会、佛事展等大型经贸展览,积累了丰富的展会经验。

2.2 劣势分析

2.2.1 国际化、市场化程度不够高

厦门虽有“9.8投洽会”“金砖会晤”和“金鸡百花电影节”等,但举办的国际会议尤其是大型国际高端会议缺乏,同时国际品牌会展较少,境内外大型会展企业在厦门开展的会展项目运营也不够多,与国际会展中心城市定位差距较大,在举办数量和规模上与北京、上海、广州的差距甚远;展会类型偏重于政府主导型,多以宣传地方形象和促进地方产业为主,市场实际需求的展会较少,民营会展经济活力欠缺,市场化程度不高。

2.2.2 信息化建设力度不够

近年来会展实地展出下降。全国各地展会逐渐由“线下”改为“线上”,由“上台”改为“上云”。2022年中国贸洽会公布的《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21》,表扬升级后的“贸促云展”平台累计服务20多个展览会,其中包括“中国——中西非国际贸易数字展览会”“中国——中亚国际贸易数字展览会”等国家级数字经贸展览会,以及“长沙轨道交通展”“沈阳机器人展”等地方性商业展会线上平台,没有提及厦门,作为以国际化著称的厦门会展业稍显落后,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为应对行业困境和融入新经济生态圈,厦门应迎头赶上,全面提升会展场馆的数字化、智慧化水平,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2.2.3 会展专业人才匮乏

厦门市会展业现今仍以政府为主导,会展教育起步晚,会展从业人员大多由其他专业转型而来,系统职业培训少,导致会展专业人才缺乏;引进国外高端品牌不够多,与国外先进会展企业交流少,导致拥有国际视野、掌握高端会展技术的专业人才有所欠缺,以至于在国际品牌展览、会议研发培育方面乏力,会展业经营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 促进厦门会展业发展的建议

3.1 做好顶层设计,融合新发展方向

为更好地推动厦门会展产业链做大做强,促进会展业与厦门市优势产业、重点产业融合发展,突出地域特色,提升重大活动成熟经验和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做好顶层设计,建议进一步发挥海峡西岸产业优势,凸显专业会展特色,实现会展赋能联动发展,借助专业会展平台进行投资环境和政策推介、招商引资,开展资源和项目对接,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服务厦门经济发展大局。

同时积极融合新发展方向,一是促进会展业形态向多元融合形态转变。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积极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充分释放“会展经济”新动能;二是拓展会展产业链增加值。扩围“产业+城市+功能区+自贸试验区”产业集群和会展商圈,发挥上中下游链条协同作用,放大产业溢出效应,拓展其增加值。

3.2 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竞争力

一是加速会展信息化步伐,推进厦门会展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提升会展场馆的数字化、智慧化水平,探索云展会、云服务等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二是打造数字展览新业态。充分利用5G、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加快会展场馆智能化建设,促进智慧场馆与智慧城市有机结合,促进智慧联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3.3 发展专业化品牌,对接高端资源

一是新兴产业类展览迎来新发展机遇。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如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方兴未艾,应高瞻远瞩,优先发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专业性品牌展会;二是积极对接引进高端资源, 培育品牌展会。加强与境内外大型会展企业对接,如智奥会展集团(法国)、汉诺威展览集(德国)、法兰克福展览集团等,鼓励这些企业集团在厦门市设立会展主体或合作机构,开展会展项目运营;同时争取引进境内外知名品牌会展项目,提升厦门市会展品牌影响力。

3.4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出台人才政策

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积极采用信息化建设的会展场馆及企业给与财政补助,以提升会展数字化水平。对参展商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及国际获展览奖的会展企业实施财政奖励或财政返还,鼓励企业扩大品牌影响力;二是培育专业人才,提升市场专业化运营水平。积极引导企业与一流会展企业进行交流,鼓励企业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三是实施高层次会展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参考“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吸引战略,对个人所得税超出15%的部分予以财政返还,利用税收“洼地”效应,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会展人才,充分提升厦门会展业核心竞争力。

3.5 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

厦门市作为副省级计划单列市,有权出台地方性税收优惠政策,针对会展场馆运营单位、会展酒店等减收或免收相应的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以进一步促进会展业减税降费,减轻会展企业税收负担。早在2020年,厦门市多部门联合颁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会展住宿餐饮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中,针对会展业实行全额扶持房土两税、符合条件的会展活动免收场租费用等税费减免,及时为企业纾困解难。建议厦门市继续依托特区优势,出台更多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促进会展业健康长远发展。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针对会展企业痛点、难点和堵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推动审批服务提速提效,提高“秒批秒办”“一趟不用跑”和“免申即享”事项比重,打造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的“便利厦门”,为会展企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猜你喜欢

厦门市会展业会展
拨开迷雾破而后立
七彩屋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舫山第二小学
厦门市妇联打造“爱在厦门”交友联谊互动平台
组织祭扫活动 缅怀革命先烈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老区情难忘——记厦门市老促会原会长张振福
如何发展海南会展业?
西安会展业发现状及策略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