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科馆员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作用

2022-02-03

大庆社会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馆员学科智慧

苏 永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图书馆,黑龙江 大庆 163319)

一、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及学科含金量的分析

学科馆员,是指图书馆设专人与某一院系或学科专业对口单位建立联系,有针对性地为教学、科研提供帮助。步入新时代高校必然以全新的面貌投入学科建设。作为高校科研、教学的辅助单位,图书馆智慧型建设更应具有超前意识,其领域涉及读者服务、资源建设以及在学科馆员对智慧图书馆高智能化的使用等,均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智慧图书馆如何把握住资源利用的配备与学科化专业的引导,学科馆员本身的价值就体现出来,在知识结构与素质涵养上得到进一步的甄别。知识与工作能力、与专业素养、与智慧技能的掌握,越发显得个人能力与图书馆发展的结合度成为创新与图情模式被接受,并以高校图书馆各自的特点,即本校学科专业以及学校总体发展方向的锲合度密切相关,以学科联络和资源推广各自确定各自的职责,引导社会的参与力量,成为图书馆基础发展的策略以及建设的明晰思路。

一个学科馆员的能力与作用就像是一个铆钉,在智慧图书馆的链条上就是链接与纽带。可以说,学科馆员的建设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中,对图书馆的整体诉求让学科馆员成为图书馆建设理念而彰显出来,为理性的深入与梯进所领会,并以社会对图书馆的认同提升认同度,包括服务标准与服务体系的达标,以及图书馆服务高校性能的评估与规范发展标准的确定。智能技术的运用与智慧图书馆的有机结合,真正意义上的含金量并不突出在服务手段单一方面的表现,挖掘机与跨越性学科提升在服务与管理上得到进一步的确定。学科馆员的制度与意义是智慧图书馆品牌建设的需要,推进与发展为助力高校科研创新与自身建设的成功,是一条积蓄力量的甬道,并根植于图书馆服务高效能的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数字化服务平台给予的多个方面平衡发展的需求,为整体图书馆服务水平以及地方需要的改善和提高进行引导,多元化投入服务的格局必将是学科馆员的表现力。

智慧校园与智慧图书馆相辅相成,现代化与智能技术与学科馆员的密切度,就是把知识以节点的方式,点对点,点对面,辐射开去,推介中的被利用率将是一个衡量标准。云计算、智慧化的一些设备,也能被切实地感知到它们所带来的便捷性,并成为一种智慧图书馆知识的概念得以剖析与诠释,大量投入与产出的对比性,公共设施的利用率,社会需求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等多方面,在地方、社会、市场、读者之间多元的投入,智能技术的掌握与使用成为学科馆员的展示技能。[1]85

二、高校学科馆员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作用

1.揭示知识的隐秘性。新时代是一个信息集成时代,信息爆炸已被学科反复提示,并得利于这种信息点的辐射。一些人受益磅礴的知识含量,并以带动与驱动加速发展的可能性。但同时,浩瀚的信息也会淹没知识结构,让一些人要花费很大精力才能捋顺,也让一些人感觉迷茫。而学科馆员的作用就是在智慧图书馆的前沿中分解知识,以高校建设为主旨,为科研、教学服务,分拣、整理、存储、过滤,并加以提炼,每一个学科馆员就是一个知识库,把隐秘的知识揭示出来提供阅读与参考服务,以服务对象的公众满意率囊括开放式知识获取的各个途径,与服务对象知识相融合,并掌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基本情况,在各自掌控的范围内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以揭示知识打造学科馆员队伍的培养,是一种群体表现的力量。

2.拓展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渠道。首先,是基于现代化服务技术的运用。统筹来说,每一个图书馆员都是一个学科馆员,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施展不同的专业技能,并与当下智慧校园的开拓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其中也包括阅览服务,就读者需求提供专业化的辅导与引导。自动借还机、自动检索系统、自助研讨室、触摸屏、大数据,以及在智慧图书馆高效率网路涵盖下一系列自助服务系统的使用,都应该把文献资源的利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上。增值、增效、增加读者阅读趋势的分析,而界定新的服务方式与方法。其次,是以新时代的需求为发展方向。知识点与知识需求即相互融合又对立,因此必须在扩展服务渠道上才能截留流失的读者量。全面支持院校一系列针对性很强的服务需要,以图书馆为知识储备库,组织参与鼓励学科阅读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并针对小群体的需要,在论坛、讲座、读书活动中深入服务理念。[1]89

3.创新能力把资本提升为动力。资本有两个,一个是自身的知识资本,一个是图书馆馆藏知识结构,两个方面才能把创新成为资本提升的动力。学科馆员的作用就是获得最大化知识利润的转化,以提升智慧图书馆品牌建设,让知识有一个承受者,成为一个循环往复中静态与动态中分享知识成本与管理知识成本,让存储的知识成为转化的可能。同时,创新力表现出学科馆员旺盛的工作能力以及在知识价值面前的审视力。也表现在把独特专长发挥在应用上,学会利用知识的控制来达到服务目的。敏锐与观察,开拓与更新,用知识增值的无限性中极力展现自己,把智慧图书馆发展的本质展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努力打造群体效应;另一方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专业化学科馆员队伍。用创新成本合理扩大规模,让每一个馆员都能在学科馆员队伍中达到素养的提高。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提升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在信息系统支持的环境下是主动服务还是被动服务,是出击还是保守,都将迎来社会性需要的挑战。[2]

4.智慧图书馆展示学科馆员内质。在这里,以人为本的意义被无限放大,学科馆员的作用也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中,以智慧图书馆运行的模式,把知识平台从图书馆物质的感知上推出去,不拘泥图书馆基础建设又被深切的感知,以5G时代的到来,与知识的共享、服务内容的升华,服务的本质也从传统与数字图书馆解放出来,一站式的服务方式是进程但不是最终的结果。在这里,学科馆员的介质会被表现得尤为突出和重要。例如,学科建设系统的跟踪服务,学科前沿性的分析报告,学科在阅读推广中的媒介作用,学科与全民阅读将转化为更为贴心的服务。服务性被深刻感知,服务与管理更为智慧化,才是学科馆员展现出的一个新时代馆员的风采。学科馆员的内质反应图书馆客体活动的被认可,明显的竞争力依旧成为意识行为,借助现代化的发展手段,促进多方面的合作模式引起业内的关注。

三、高校智慧图书馆中学科馆员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局域性而不是全局性。智慧图书馆建设虽然达到了一种理论水平,但在实践中也是局域性的拓展与实施。学科馆员只是一小部分的事情,比如咨询服务,而在其他部门并没有得到推广。其实在学科馆员的带领下,从采访、流通、阅览,以及后勤服务都以系统性被需要。一个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并不是一个局域的活动因子,它必须是全面盘活,以全体馆员整合在智慧图书馆的前提下,一个领域的学科馆员才是最终的目的。

2.知识结构只是外部特征。近几年,高校图书馆在人才引用上强调研究生学历的引入。但知识与技能不匹配,学科馆员能力和担当也得到质疑,从一定程度淡化了智慧图书馆的期待力。因此,加大人才培养,特别是图书情报综合使用能力与智慧图书馆期待的愿景相匹配,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科服务,才能与智能链接避免人才浪费。[3]

3.主动性服务与创新服务有待拓展。如何调动学科馆员服务的主动性,让创新成果展示的平台更为多样性,是高校智能图书馆存在的缺陷,激励制引进与目标管理更显得重要。在对学科馆员的评定上应该放宽政策,不以文凭为定论。智慧图书馆应该成为挖掘机,应该给所有的馆员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鼓励自学、考硕博,鼓励主动出击而避免被动性服务,鼓励知识更新而批判保守型工作作风,在绩效上与业绩工资挂钩。

猜你喜欢

馆员学科智慧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国外图书馆新馆员入职培训的特征及趋势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