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 探索 思考

2022-01-31白冰

辞书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出版思考

白冰

摘 要 《当代汉语学习词典》是2021年初出版的一部当代汉语学习词典,收录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汉语普通话中最基本的6683个常用词。文章对该词典的性质、规模、编纂动因等情况进行介绍,举例说明词典特色,并对编纂出版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关键词 《当代汉语学习词典》 编纂 出版 思考

由商务印书馆组织编写、鲁东大学张志毅教授主编的《当代汉语学习词典》(以下简称《当代》)于2021年初面世了。这部词典从策划到编纂、出版用了十五年时间,是商务印书馆第一部以“当代”命名的汉语词典,也是张志毅先生为之呕心沥血、灌注了其学术理想和生命的一部词典。作为本词典的责任编辑和编写者的一员,有必要对词典的编写和编辑工作做一些总结,并结合编写、编辑工作实践,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希望能对未来语文词典的编写特别是当代汉语词典的编写有所帮助。

一、 基 本 情 况

1. 词典性质、规模

《当代》是一部按照国际通行的学习型词典理念编写的中型语文学习词典。词典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汉语普通话中最核心、最基本的6683个常用词语为收词对象,以4233个常用词语为释义元词,以当代汉语海量平衡语料库作为义项、释义、举例的依据。全书130余万字,800多页,字数相当于《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的三分之一。

按照主编张志毅先生的构想,这部词典是“新理念驱动的、中型的、学习性的、语文性的、产生于当代语料库的活词典”。[1]词典的编写也正是朝着这一方向努力的。说它是新理念驱动的学习性词典,是因为词典符合国际通行学习词典的几个基本特征:(1) 用于释义的词语数量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如,《牛津高阶英语词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onary)用3000个词,《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用2000个词,《麦克米伦高级英语词典》(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 for Advanced Learners)用2500个词来解释词语。《当代》在编写之初,就研制出了用于词典编写的释义元语言表,把释义用语限定在4233个常用词范围内,在编写时发现仍不够用,又把释义用词扩展到词典的收词范围内,但总的原则是不“以难释易”;不仅如此,在释义表述上,也尽量避免单纯用“以词释词”的同义词释义法,而是采用短语或句子展开释义,必要时在短语或句子之后辅之以近义词进行释义,总的原则是使释义语言尽可能浅显易懂。(2) 基于语料库进行编写。《当代》在编写时充分利用了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人民网、商务印书馆语料库等作为义项、释义、举例的直接依据。(3) 提供丰富多样的例证,帮助学习者掌握词的意义和用法。这部词典给出了丰富多样、鲜活自然的例证,短语例和完整句例一般都分别在三个以上。(4) 有大量语法、语用说明。针对学习者在词义理解和使用上的难点,这部词典提供了1800多项语义、色彩、语用、搭配、文化义、规范性等方面的语用提示和980多组“辨析”,无疑增强了词典的学习功能。所以,我们说,这部词典是新理念驱动下的产生于当代语料库的学习型

词典。

词典的读者定位,主要是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汉语母语学习者,“以大陆读者为主,兼顾港澳台等华人读者”,[2]也兼顾外向型学习者。[3]

2. 编纂动因

首先,编写有特色的新词典,是辞书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界和出版界的共同使命。早在1980年11月,吕叔湘先生(1981)在《汉语大词典》第二次编委会上说:“中国的词典事业可怜得很,在国际上比较起来,简直太不象样。这么一个文明古国,词典事业是如此之不发达!……法国的面积不到中国的十分之一,论人口,法国人口五千万,我们是他们的二十倍。他们的词典两万多种,我们不知道出到了两千种没有。相形之下实在是难为情。……所以说,词典工作大有可为,夸大一点说,是不朽的事业。”吕先生认为我国辞书的品种少,辞书事业大有可为。在他发表上述讲话的三十年后,乃至到今天,辞书事业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出版的辞书无论是品种还是数量都增加了不少,但我们距离真正的“辞书强国”仍有一段距离。张志毅先生提出,我国还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词典。他在《“辞书强国”究竟有多远》(2010)一文中说:“英语现代語文辞书……于1942年出版了第一部学习词典《英语习语及句法词典》。以起步的年代论,比我们较好的‘学习词典’也早了60多年。我们虽然在1992、1995、2005、2006年分别出版了几部学习词典,但是都不完全符合学习词典的要求,跟《现代汉语词典》的相似率超过一半。”编写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词典,为建设“辞书强国”贡献一份力量,也就成为他一直以来的学术

理想。

其次,编写一部反映当代汉语词汇面貌的当代汉语词典,更好地满足时代所需、读者所需,也是新时期商务印书馆对未来汉语辞书发展的长远布局和战略规划。对于“当代汉语”时间段的界定,学界一般认为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也有认为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后开始的(游汝杰 2020)。[4]无论是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还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作为对当代汉语考察的起点来编写词典,都更贴近当下的语言生活,也能更好地满足当今读者的需求。2006年之前,时任汉语中心主任,现已从总编辑位置上退休的周洪波先生就开始着手策划当代汉语词典。2006年,聘请鲁东大学的张志毅先生担任主编。经过商讨,决定把“当代汉语”词典分为初阶、中阶、高阶三期成果,以《当代》为该系列的初阶本。此后,“当代汉语词典”项目被正式列入国家“十二五”出版规划。

3. 作者团队

词典的主编鲁东大学教授张志毅先生(1937—2014),是汉语词汇学和语义学研究的集大成者,也是词典编纂的理论家和实践者。他在《中国语文》《辞书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过120多篇论文,已出版的专著有《词汇语义学》(商务印书馆,2005)、《理论词典学》(商务印书馆,2015)、《语言学论集》(商务印书馆,2016)、《词汇语义学与词典编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等。先生自18岁就开始编写词典,主编了《简明同义词典》《反义词词林》《新华同义词词典》等不少优秀辞书,[5]还参加了《汉语大词典》的编写工作,并担任《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审订委员。2008年,为了表彰他在辞书领域的卓著成就,中国辞书学会授予他第二届“中国辞书事业终身成就奖”。

编写人员有九位,其中大多数师从张志毅先生。他们中有五位在大学任教,教授语言学相关专业;有四位是商务印书馆的辞书编辑。大部分人在加入编纂团队之前参加过辞书的编写、编辑工作,或是写过词典学方面的论文或专著,对辞书编纂工作非常熟悉。

二、 编纂出版始末

1. 前期准备

当代汉语词典的策划工作早在2006年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如果算上主编张志毅先生在这之前的学术积淀和思考,准备工作还要更早。2006年,决定由张先生担任当代汉语词典主编后,出版社和张先生一起广泛征询意见,研讨认证,至2011年,“江总、周总指导、策划,张志毅教授草拟,章宜华、苏宝荣等12位专家和馆内专家、编辑于2006、2010、2011年多次讨论修订”的近5万字的《〈当代汉语学习词典〉编纂细则及样稿》(以下简称《编纂细则》)形成了。《编纂细则》对词典的对象、规模、性质等进行了说明,对收词、义项、释义、举例、符号标点、数字使用、释义术语及常用词、各词类的释义模式等做了明确的规定,并附上90个词条的样稿作为范例。为了便于编写人员理解、掌握,张先生又将《编纂细则》的主要思想浓缩成3500字的《〈当代汉语词典〉编纂法大纲》(以下简称《编纂法大纲》)。《编纂细则》和《编纂法大纲》成为后来编写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2011年4月,项目组正式成立。在全面进入词条编写前,还进行了试编写、词表筛选、按语义场分工、元语言词表研制等一系列编写前的准备工作。项目组为每位编写人员陆续配备了经常要参考的工具书,还开发了以北京大学语料库、《人民日报》报刊资源为核心的语料资源检索小程序,以方便对语料进行检索并进行粗率的频率统计。这些工具书和语料资源成为编写词条的主要依据。

2. 按语义场编写

词典编写工作自2011年4月正式启动,至2014年春节前,可看作项目的前期。这一阶段,主要按语义场分工[6]进行编写(即“横编”),先后有九位编者陆续加入。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编写组实行了三级审稿制与例会制度。三级审稿制,即编好的词条要经过“互审—复审—终审”三个步骤。互审,即编写人员两两一组,互相审稿,根据对方意见各自修改、完善后交给编辑部进行复审;复审,即编辑室对互审后提交的稿子进行把关,重点关注体例格式方面的问题和语言文字硬伤,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退改,编写人员落实复审意见后再发给主编进行终审;终审,即由主编对经过互审和复审的词条进行最后的把关。主编在终审时,会对词条进行逐条批改,并在之后的编写会上进行讲评。编写者根据主编的终审意见对词条进行修改、完善后把定稿交给编辑部,词条的编写才告完成。从词条的初稿完成到定稿,中间要经过三次把关,三轮提高,这种工作流程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词条的质量。

项目组还根据编写的进度,不定期地召开编写会议。在2014年5月之前,一共召开了16次编写会议。每次召开编写会前,编辑室要先将张先生批改的词条进行复印、装订,参会者人手一份,每次的复印量都有几百页之多。这些带有主编批改笔迹的复印材料,成為我们领会主编思路、向同行学习的重要材料。会上,张先生会逐一讲解每位编写者写的词条。结合编写时存在的问题,不断强调和重申编写原则,提醒编写时应注意的事项。讲得最多的,仍是怎样突出词典的“当代”性和学习性。在2011年8月9日的会上,他提出:“鼓励发掘新义项,新用法,以突出‘当代’的特色”,“举例要突出时代特色,不举太陈旧的例子”,“百科条的释义应简化,向‘牛津’系列学习词典靠拢而不是向《现代汉语词典》靠拢”。编写会议使编写者不断加深了对词典编写理念、编写原则的理解,也为编写者和主编提供了当面交流、深入研讨的平台,编写体例也在讨论中不断得到细化和完善。会后,编辑室都会根据会议内容整理出会议纪要,发给与会者留存、参考。

3. 审稿编加

2014年5月4日,张志毅先生因病不幸离世。实际上,2014年春节后,张先生就不能工作了。其时,按“语义场”分工的编写任务还有20%没有完成,一部分提交终审的稿子还没有审完。经过商量,决定复审和终审工作合二为一,新写词条的终审工作由编辑室来做,后续工作也由编辑室完成。至2020年付型前,编辑室做了以下工作:

(1) 对新交来的经过互审的词条进行把关,提出修改意见,确认落实。

(2) 对“横编”稿进行编辑加工。根据完成编写任务(以最后一批稿子终审合格为准)的先后,编辑室对每位编写者的全部词条逐一进行编辑加工。每一处修改,都发给编写者进行确认。有不同意见就互相讨论,商量解决。

(3) 合龙全稿,进行统稿。编写工作是按“语义场”分工的,所谓语义场,即同一类型的词,如所有的烹调方式、所有的水果、所有的人称代词,诸如此类。这样分工“便于处理多种相关条目”,确保同类词条采用统一的释义模式。但是,这样编写出来的词条并非词典最后要呈现给读者的样子,需要再按A—Z的音序进行编排。2016年春节后,最后一批词条终于交齐。在对最后一位编写者的全部词条进行了编辑加工、并请作者确认修改意见后,即对全稿进行合龙(即按A—Z音序进行“竖排”)。这之后,又对合龙后的全稿进行了一遍统稿。作为实际上的统稿人,编辑室感到责任重大,下笔千斤,每遇到把握不准的问题,就反复研读张先生起草的《编纂法大纲》《编纂细则》,以及他批改词条的手迹,努力领会他的学术思想,确保编辑工作不偏离主编思路。

为了弥补编辑工作的不足,我们还先后聘请了几位专家,从不同角度为书稿把关,并在编辑室内部组织了通读。晁继周、黄华、陈抗、严学军、杜翔、张亮、李仕春等各位师友,以及我馆汉语中心词典室的几位编辑老师,都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为提升书稿质量付出了劳动和智慧。根据专家和编辑同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又对书稿进行了一轮打磨、润色,在不偏离本词典编写理念的前提下,最大化地吸收了专家的意见,使这一部力图创新的词典,也能经得起传统词典人的“挑剔”。“虽常感学力不逮,仍咬紧牙关,砥砺前

行”,[7]是对这一阶段编辑室工作的总结。

三、 词 典 特 色

张先生在《编纂细则》和《编纂法大纲》中总结词典编写的八字要领:“义细,例丰,元少,用多。”义细,即义项求细不求全;例丰,即举例丰富;元少,即对释义用词的数量进行控制,主要用4000多个释义元词来进行释义;用多,即多提供语法、语用信息。基于这八字要领,词典呈现出以下面貌:

1. 义项细密

(1) 义项整体上分得较细。比如,动词“打”,就有30个主干义项、13个子义项之

多。[8]再如,下面带有下画线的义项是其他词典[9]所没有收的:

蹦 ①跳。a) 用于人和动物(例略)。b) 用于物(例略)。②比喻数字、价格等迅速上升股票指数突然~到了3000点|油价已经~到了8块多一升|没走一会儿,出租车计价器就~到了20块钱。③比喻突然说出来~出一个成语|~出一句英语来|(其他例略)。④比喻突然出现手机上~出一条短信|电脑显示器上突然~出一个广告|他脑子里突然~出一个奇怪的念头|老问题还没有解决,新问题又~出来了。

动作 ㊀ ①全身或身体一部分的活动(例略)。②戏剧、舞蹈或体育运动中规定的标准活动方式规定~|自选~|高难度~|他这套体操~做得干净利落|这套跳水~难度很大,为他加分不少。③比喻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所采取的措施或行动交通部门将有新~|这家电视台今年~很大|中国医疗卫生改革将要有大~|为宣传新产品,这家企业采取了一系列~。

④比喻破坏、干扰性的活动个别人的小~,不会影响到大局|看他们几个神神秘秘的,不知道又在搞什么~。

只 ㊀ ⑤用于股票一~股票。

主流 ㊀ ①(略)。②用于比喻。a) 比喻事物发展的主要方面(例略)。b) 比喻事物发展的主要趋势网络购物已成零售业~|智能手机已是市场~|经济型轿车成为私家车的~|流行歌曲逐渐成了乐坛的~|云技术已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㊁ 属性词。占据重要或中心地位的; 符合发展趋势的~媒体|~社会|~文化|~文学|~音乐|~车型|~技术。

健康 ㊀ ①人的身体好,生理和心理上没有疾病或缺陷(例略)。②事物情况正常,没有问题或缺陷(例略)。③对人身体有利,不容易带来疾病的~食品|~饮料|~的减肥方

法|~的生活方式|~的饮食结构。

暖和 ①天气、环境等不太冷也不太热,感觉温暖舒适(例略)。②服装、鞋帽等保暖性强,让人不冷羽绒服穿着很~|天气冷,要穿~点儿|这件衣服挺好看的,就是不太~。

清 ㊁ ⑤有意咳嗽使嗓音响亮、不哑他~了~嗓子,接着讲了起来。

这些新增的意义和用法,在当代语言生活中常见常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新义、新用。它们中有的已经被其他词典注意到了,只是没有被正式确立义项,比如:《现汉》第7版注意到了“蹦”可以用于言辞,但是只用“¸”引出比喻用法的例证“他嘴里不时~出一些新词儿来”,并未给这个用法确立正式的義项;《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以下简称《现规》)肯定“主流”有“主要趋势”的义位,给出了“②比喻事物发展的主要方面、主要趋势”这个义项,但并未把它独立出来;《现汉》第7版在全书的行文中有八次用“只”(而不是“支”)做“股票”的量词,[10]但并未给“只”确立相应的义项。有的也是因为没有被发现而“失收”的,如“健康”的义项 ㊀ ③、“暖和”的义项②和“清”的义项 ㊁ ⑤。《当代》认为这些意义和用法都常见常用,就把它们收了进来。

(2) 很多义项下还细分了子义项。比如,下面几例带有下画线的部分:

爱好 ㊀ ①对某种事物或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a) “爱好+名词”,表示喜爱某种事物~京剧|~油画|~文学|~园艺(其他例略)。b) “爱好+动词”,表示喜爱某种活动~唱歌|~读书|~下棋|~踢足球|~打太极拳|父亲一辈子~集邮|老年人普遍~唱老歌|他~听戏到了入迷的地步。

老 ㊀ ……③时间长;早就有的(⇔新)。a) 用于建筑物,表示建造的年代早~街|

~房子|~建筑(其他例略)。b) 用于机构、品牌等,表示创建早,有历史~厂|~品牌|~字号|

~学校(其他例略)。c) 用于人际关系,表示认识时间长,交情深~关系|~顾客|~客户|~朋友|~熟人|~同学(其他例略)。d)用于职业、身份等,表示做某工作或从事某职业时间长,资历深~兵|~编辑|~工人|~教师|~演员|~员工|~中医(其他例略)。

灿烂 ①光彩鲜明耀眼(例略)。②形容事物美好,非同一般。a) 形容笑容~的笑容|

夺得冠军后,她笑得很~|她~的一笑,仿佛阳光般照亮了我的心田。b) 形容光明的前途前程~|~的未来|前景一片~(其他例略)。c) 形容文化、艺术、文明、成绩等~的历史|~的艺术|~辉煌的业绩|中国各族人民创造了~的中华文明(其他例略)。

“爱好”,在“对某种事物或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义下,细分出两个子义项,对用于事物和用于活动的情况分别举例;形容词“老”,其基本义“时间长;早就有的”被细分成四个子义项,每个子项明确使用对象,又对意义做了进一步说明,使义例之间的配合更加严密;“灿烂”,用三个子义项使引申义“形容事物美好,非同一般”的不同适用对象更加清晰、明确。细分子义项,有利于义项和例证之间形成更紧密、更合逻辑的互证关系,也使例证的丰富性和多样化成为可能。更为重要的是,学习者更容易对词的意义和用法留下深刻的印象。

(3) 不收不常用的方言义、古义和罕用义。比如,不收“灭”的“被水淹没”义,“张”的星宿名义和姓氏义,“祝”的“向神灵祈祷求福”义。再比如,不收以下义项:

铁 ③形容坚硬~蚕豆|~头功。……⑦形容坚固,不容易摧毁铜墙~壁。⑧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辩~嘴|~齿铜牙。⑨形容残暴或精锐~蹄|~骑|~军。⑩形容无情或冷

酷~面无私|~石心肠。

先生 ⑥旧时对从事会计、财务工作的人的一种称呼账房~。⑦旧时对会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人的称呼说书~|算命~|风水~|阴阳~。

(4) 注意收录新义、新用,突出时代性。如下面有下画线的义项:

安全 ①人没有危险,不出事故;平安(⇔危险)(例证略)。②财产、信息、领土等不受威胁,没有损失财产~|环境~|信息~|国家~高于一切|银行卡的密码太简单了不~|电脑上已经装了杀毒软件,~得很。

打开 ①使闭合的东西敞开;使卷住或捆住的东西展开、松开(例略)。②使机器等开始工作~手机|~电视|~台灯|~电脑|~洗衣机,衣服很快就洗好了。③使电脑、手机上的软件等开始运行~网页|他每天都要~微信刷朋友圈|他~了好几个文档|网站遭到黑客袭击,打不开了。④使扩大或变宽(例略)。

运行 ①车、船等周而复始地行驶(例略)。②星球、人造卫星等按轨道运转(例略)。

③计算机、网络等按一定规则正常工作为保证电脑正常~,一定要装上杀毒软件|这一程序可以在Windows系统下~(其他例略)。④经济、管理等按一定规则、秩序运转高效~|有序~|当经济~出现波动时,黄金的价格就会有所变化(其他例略)。⑤营利或非营利机构发挥作用或正常工作新的游乐场~了半年就收回成本了|不能以维持学校的正常~为借口,违规收取社会

资助。

空间 ①(略)。②事物发展、变化等的可能性发展~|市场~|成长~|进步~|下行~(句例略)。

通过语料考察,我们发现:“安全”常常跟“密码、信息、国家、领土”这些词搭配,而不仅仅用于人身安全方面;“打开”的对象,也常常是机器、设备、电脑程序、电子文件等;“运行”,也常用于计算机程序、网络、经济管理、机构日常工作;“空间”,不仅指物理的三维空间,也更多地用来指抽象的可能性、机会。因而,我们设立了以上义项。

(5) 释义中也注意补充新信息,新情况,反映语言事实。比如:

上网 利用计算机、手机等设备连接互联网,在网络上进行信息检索、查询、存储、发布、共享等操作。

刊登 把文章、消息、意见、想法等印在报纸杂志上或发布在其他媒体上;登载;刊

载……某网站~了他早年的一篇采访。

蜡烛 用蜡或其他油脂制成的用来照明、烘托气氛的东西。……(例略)

“上网”,把“手机”作为和计算机同样重要的上网设备,上网的用途则增加了“存储、发布、共享”,及时反映了事物的新变化、新发展。“刊登”,补上了“发布在其他媒体上”这一重要信息,给了电子网络出版一席之地,更符合语言事实;“蜡烛”,照明已经不再是蜡烛的主要用途,根据其实际用途把“烘托气氛”补入释义中。

“义细”,还不仅仅体现在义项和释义的层面,有时还在释义后以提示符号“”引出“准义位及常见义位变体”,即特殊意义和用法,作为对相关义项的补充。如下面两例:

爱 ①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恨、憎)~人民|~祖国|~恨分明|尊老~ 幼|

他很~学生|我~家乡的山山水水|他从小就~上了文学。专指对异性产生强烈的感情现在他还爱着这姑娘|当年她爱过那个小伙子|她爱上了一位同事|他们爱了一辈子|他们爱得很深很深。

快乐 觉得高兴、满意(痛苦)~的生活|~的笑容|~的假期|她看起来总是那

么~|我们度过了一个~的周末|孩子们希望有一个~的童年。还可用于祝福语中生日快乐!|

新年快乐!|节日快乐!|新婚快乐!|祝你天天快乐!

“爱”,在“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义下,用提示的方式补充了专指义“对异性产生强烈的感情”;“快乐”,释义后说明可以用在祝福语中。这种补充符合语言事实,也使词义的呈现更加丰化和精细化。

义项求细,是本词典最重要的特色。按张先生的设想,词典要“比《现汉》新增义项20%—30%,尤其是常用词”(《编纂法大纲》),现在看来,这个目标基本上实现了。据抽样统计,《当代》的平均义项数量比《现汉》多了20%以上。新增的义项中,新义新用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释义中也注意增补新的义素,以体现词语的新变化,新发展,使得《当代》的释义体系更加精细、丰满,同时也呈现出浓郁的时代特色,体现出了“当代”性。

2. 释义浅显

(1) 释义用词限制在4233个释义元词中,不超出本词典收词。《编纂法大纲》中这样表述:“严格控制释义用的工具词条数目,以4000左右为宜,可在释义过程中根据需要增减。”在编写工作开始前,项目组在厦门大学苏新春教授的帮助下,研制出4233个元语言词表,在后来使用时,发现用于释义的工具词语数量仍然不够,又把解释用语扩展到“元语

言+本词典收词”。在编写过程中的几次编写会议上,张先生都强调要避免“超元”,如不能出现“蝌蚪、蟾蜍”,将“戏谑意”改为“戏弄意”。

(2) 在释义表述上,避免单一的同义词释义法,尽量用描述法进行解释,如:

黑 ㊀ ①(略)。②没有光或光很弱(例略)。……

“黑”用于光線时不用同义词“黑暗”解释,而是用“没有光或光很弱”解释,这样做的好处是明确而直接,避免了“黑暗”的多义性所造成的歧解。必要时,也采用描述法和同义词释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解释,描述用语在前,同义词在后,中间用分号隔开。如:

面子 ①表面的形象、名声、尊严、地位、身份等,虚荣;脸面(例略)。[11]②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情面(例略)。

学 ①从研究、实践、课程中获得知识或技能;学习(例略)。②照样子做;模仿(例略)。

(3) 在对事物下定义时,也尽量从普通人的认知去切入,而不是从形而上的高度去认知,比如,“物质”的定义,就没有从哲学的角度去入手。

物质 ①客观存在的可以被视觉、嗅觉和触觉感受到或被科学仪器检测到的东西

(例略)。

(4) 在义项的排列顺序上,按认知顺序和常用度进行排列,如:“苹果”,先出“一种水果”义,再出“长这种水果的植物”义;“咖啡”,先出“一种深棕色的饮料……”义,再出“由炒熟的咖啡种子制成的粉末”义,最后出“种子用来制成咖啡饮料的植物”义;既有学科义又有日常用法的词,如“价值”,先出日常用法义,再出学科义。这种排序方式,也更符合学习型词典的要求,容易被学习者理解。

3. 例证丰富

(1) 用例丰富,每个词语配有三个以上常见的搭配例,能单用的词至少有两三个句例。搭配复杂的,还会多配例。

(2) 例证多来自鲜活自然的语料库。在例证的选取上,特别注意使用一些能够反映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当代人的思想观念的,使例子的整体面貌也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感。比如下面这些例子:

密码太简单了不安全|电脑上已经装了杀毒软件,安全得很(“安全”例)

他每天都要打开微信刷朋友圈(“打开”例)

网络购物已成零售业主流|智能手机已是市场主流|经济型轿车成为私家车的主流(“主流”例)

《编纂细则》中对于例证有这样的表述:“例证,多应从少量平衡当代语料库提取,可改造,注重鲜活性。”“举例要突出时代特色,不举太陈旧的例子。” “例子要富于变化,避免结构雷同。”

4. 用法详尽

(1) 词典中提供了1800多项语义、语法、语用提示,在相关义项后用“”引出。提示涉及词形、字音、语义、语体、色彩、搭配、适用对象、使用场合、新词新义新用法、文化义,等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够使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词的意义和用法,帮助学习者正确、得体地运用语言。如下面一些提示:

炼 (释义、例证略)‖跟“练”不同。“练习、操练、简练、洗练、凝练”的“练”不要写作“炼”,“锤炼、锻炼、磨炼、修炼”的“炼”不要写作“练”。

伶俐 (释义、例证略)多用于小孩子或年轻人,有时用于某些动物。

老婆 (释义、例证略)①一般不用于正式场合。②用作当面称呼时,带有亲热的意味老婆,我回来了。

勉励 (释义、例证略)多用于上对下、长对幼,有时也用于同辈。

唠叨 可以重叠为“唠唠叨叨”她整天唠唠叨叨的,真让人心烦。

凉 ㊀ ①(释义、例证略)。形容温度的词,按温度从低到高可以排序为:寒→冷→凉→温→暖→热。

媒体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手机短信等。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媒体,新媒体被称作“第五媒体”。

刻 ㊁ (释义、例证略)。通常只说“一刻、三刻”,不说“两刻、四刻”五点半

(×五点两刻)|六点(×五点四刻)。

羊 “羊”常用来比喻无辜、善良或弱小的人或集体他含冤受屈,成了别人的替罪羊|她想做生活的强者,不愿做任人宰割的小绵羊|在这场竞争中,他们是狼,我们是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也曾是迷途的小羊。

(2) 提供了980多组精当的“辨析”,简明扼要地对近义词之间的微妙差异进行说明,为了便于读者对照体会,有的还举出了正确用例和错误用例。试举两例:

熔 融 溶 ᅠ“熔”指铁、蜡烛、黄油等固体物受热后变成液体,“融”专指冰雪受热变成

水,“溶”强调冰糖、药片、盐、糖、淀粉等固体物在液体中化开把矿石放进高炉里熔(×溶/×融)

炼|把蜂蜜用温开水溶(×熔/×融)开|冰雪融(×熔/×溶)化了。

简单 容易 ᅠ“简单”侧重于单纯、变化少,跟“复杂”相对;“容易”侧重于做起来不费力,跟

“困难”相对这件事做起来比较简单(√容易)|这个问题很容易(×简单)理解。

总结起来,这部词典在这些方面令人印象深刻:(1) 义项整体上分得较细,很多义项下还细分出了子义项,对一些新义项、新用法也进行了收录,具有时代特色;释义中也注意补充新信息、新情况,反映了语言事实。(2) 释义用词控制在元语言词表和本词典收词范围内,释义表述方式也更加友好,释义的切入,义项的安排,也从学习者的认知入手;(3) 用例丰富多样,鲜活自然,颇能反映当代生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4) 提供了大量用法提示和词语辨析,使学习功能得到加强。其义项之细密,释义之浅显,例证之鲜活,提示之入微,辨析之扼要,都令人耳目一新。

如果要用更少的文字来概括,那么,时代性和学习性是这部词典最大的特色。时代性,或者说是“当代”性,是其鲜明的个性;学习性,则是它的内核。本词典专注于当代语言生活,在确立义项、归纳释义、选取例证时,立足于当下,主要选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语料,这使得词典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编写过程中,始终按照学习型词典理念进行编写,具有学习型词典的特征。此外,词典在义项、释义等诸多方面也体现出了一定的创新性。

四、 总结与思考

1. 经验总结

总结经验与教训,往往能为今后的工作指明方向。如果说,《当代》编得还有些特色,那有以下几条经验可供参考:

(1) “理论演绎辞书”

《当代》的编写,始终建立在理论研究和学术思考的基础上。张志毅先生生前一贯主张“理念演绎辞书”,早在2006年之前,他就开始关注辞书理论的热点问题,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2006年,他在接受商务印书馆的聘请之后,就开始对“当代汉语词典如何编写?”“学习型词典应该编写成什么样?”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思考。他撰写的近5万字的《编纂细则》,就是他长期深入思考的成果。在《编纂细则》的开头,张先生用六个要点、八字要领来总结和概括词典的编写理念。六个要点为:“①词条求核避多(普通话及其变化的“共核”);②释义求易避难(控制释义用词);③义项求细避粗、避全;④用法求详避略(语法、语用信息宜多);⑤例证求丰避乏(短語、短句宜多);⑥吸足成果,多用语料库。”八字要领,即“义细、元少、例丰、用多”。八字要领是对六个要点的进一步概括,体现了学习型词典的思路。《编纂细则》对词典编纂的相关问题做了详细规定,其中也不乏理论性的阐述。比如,对于释义,这样表述:“释义从单一的词义标示转为语义、语法、语用整合的一体描写。义位是语义、语法、语用三项接口。”“从单一释义向综合释义转化。单一释义,就是同义对释、反义加否定、分释语素义、短语释义,它们注重的是共性特征,这是内向型词典的主流释义。综合释义,就是用词、短语或句子给出足量(≠全量、非足量)的语义特征。注重个性特征,是外向型(即学习型)词典的主流模式。本词典较多使用综合释义,同义对释义前后,必须给出个性特征。”这份理论性和规定性兼顾的文件,成为我们领会主编编写思路最有利的工具,后来的编纂和编辑工作,也都紧紧围绕前面所说的六个要点、八字要领

进行。

(2) “主编不虚设”

项目前期,真正体现了“主编不虚设”(陆俭明 2011)。编写者提交的每一个词条,都经过张先生的认真批改。有的稿子被他改得密密麻麻,边角处一字都挤不进去,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他是如何地殚精竭虑;对质量好的稿子他也很少改动,有时还会在空白处批上“好!”“新!”“细!”之类的评语,赞赏之情溢于言表。除了在稿子上批改,他也在编写会上对编者在义项归纳方面所做的创新和尝试提出表扬,鼓励大家努力发掘新义项、新用法,以突出“当代”的特色。这样一种肯定态度激励着编写者们。对于编写时存在的问题,他也会毫不留情地指出来,在他批改的稿子中,常常出现 “超元!”“跨层!”,犹如当头棒喝。在编写会上,他说的最多的问题,主要还是编写者没有贯彻好他所提出的“义细、元少、例丰、用多”八字要领,“或者给出的义项不够细;或者举出的例子不够丰富;或者释义用语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或者语用信息还不够详尽”(2011年8月26日会议纪要),强调编写者“要用研究的精神编写词条”。2014年春节,张志毅先生身体已有不适,在他去世前的最后几个月,仍在病榻上批改词条。张先生曾说过,“我是在用生命编词典”,这是他跟周洪波先生的一句玩笑话,也是对他的真实写照。

(3) “吸足成果,多用语料”

如果说词典在义项、释义、例证等方面有一些新意,经验就是“吸足成果,多用语料”。张先生所说的“成果”,首先是優秀的中外文工具书的成果,其次是“拾遗集”,即“二十多年来,各书刊对《现汉》《汉大》等许多辞书的订误拾遗以及对词语的考释论著”,还有就是各种“国标”。《编纂细则》里说:“必须参考足够的高水平辞书,在已有成果基础上推进,每一条都是研究的新成果。”编写工作开始后,项目组陆续为编写者配备了十几部汉语和外语工具书,张先生仍嫌不够,后来增加到了20部。[12]在2012年3月2号的编写会上,他提出编写时还需要参考《动词用法词典》和《现代汉语常用词表》。在2011年6月30日的编写会上,他提出:“编词典没有十本参考书编不出像样的水平,我们要有十几本参考书,如果做不到竭泽而渔,就不轻易下笔。”张先生还要求编写者广泛参考已经发表的论文和著作。还是在2011年6月30日的编写会上,他提出:“继承前人的成果,并注意收集已有的对相关词条做过评价的学术研究成果,包括论文、已发表的文章。”在成果吸收方面,他还提出一些细致的指导意见,如,虚词除了参考《现代汉语八百词》外,可吸收张斌、马真老师的新成果;实词多参考《现代汉语学习词典》等工具书。

对于语料的使用,张先生也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在2012年3月2日的编写会上,张先生提出:“当代汉语词典要在当代语料的基础上编写,突出当代性,要关注鲜活的当代语言生活,不锁定某一个封闭语料,倾向于广泛地使用网上语料,更换陈旧的例句,增加新义项、新用法,充分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搜集鲜活的语料。” 2011年6月30日,他又提出:“在语料库使用方面,目前可以利用北大语料库(CCL)和语委语料库,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例子,还可以到网上去查。要利用语料库来检查我们写出的释义是宽了还是窄了,是不是能对得上。”

就我个人的编写体会,很多词语的新义新用,都来自对汉语词典的参考。比如:“蹦”的“比喻突然说出来”义,“只”用于股票的量词义,“主流”的“比喻事物发展的主要趋势”义,分别借鉴了《现汉》《现规》;“清”的动词义“有意咳嗽使嗓音响亮、不哑”,“打开”的“使机器等开始工作”“使电脑、手机上的软件等开始运行”义,“暖和”的“服装、鞋帽等保暖性强,让人不冷”义,“健康”的“对人身体有利,不容易带来疾病的”义,等等,都是受《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等英语词典的启发。除了参考案头的中外文词典,语料库也是我们发现新义新用的重要来源,如,“安全”一词的“财产、信息、领土等不受威胁,没有损失”义,就是通过对语料中“安全”的常见搭配“财产安全、信息安全、国家安全”等进行分析、归纳而提炼出来的,同样的情况还有“运行”“空间”的新义、“上网”的释义。实际上,所有新增的义项,也都经过语料的验证。

(4) “用做研究的精神去写词条”

张先生在编写会上多次强调,“要用做研究的态度去写每一个词条”,“要尽可能发现它的所用意义和用法”,“在穷尽式地占有语料之前,先不要急于动手编写”。2011年6月30日的会上,张先生指出:“提倡用科研的精神去写条目,每一个词条写完,如果不是出于商业机密的考虑,都要能当成文章发表。”在《编写细则》中,他也提出,要“用研究驱动编纂”,具体要进行:语文性和百科性辞书对比研究;内向型和外向型辞书对比研究;汉外对比研究(《现汉》和五种中型英法语文性辞书);等等。张先生提倡“竭泽而渔”,“用做研究的精神编写词条”,主要为了让大家多穷尽式地占有语料,更多地还是提倡一种精神,一种

态度。

2. 问题与反思

如果说我们有做得不好或本还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1) 收词工作还可以做得再细一些

词表的研制工作,总的来说还比较仓促,当时项目着急上马,编写班子初步搭建,“粮草”已经齐备,大家跃跃欲试准备“上阵”。几位编者对新旧HSK大纲的词汇进行勾选,再经主编确认,之后又跟苏新春教授的研究成果进行比对后产生了最后的词表,没有再做进一步的比对和研讨。编写过程中,不断发现应该收而未收的词。以至于到了编辑加工阶段,做反义词专项检查时,仍发现有个别常用词失收,如有“爱”没有“恨”,有“薄”没有“厚”。编加时也删去了个别觉得收录价值不太大的词,如“洗手间”(已收了“卫生间”)、“涮羊肉”(已收了“涮”)等。收词方面的欠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我们所依据的新旧HSK大纲词表比较陈旧,其针对的读者群和我们的词典对象也有一定偏差。另一个原因就是仓促。试想,如果能跟部头适中的语文词典做进一步的比对,应该就很容易发现失收、漏收的词,对收什么也能有更严格的把握。个人认为,当代汉语词汇中的核心词,还是应该偏重于汉语本体的学术词汇或书面词汇,这类词语的可查考性、生成性比较强,因而更具有收录的价值。此外,词典收词量越少,越要仔细掂量,反复权衡,收哪个不收哪个,是质量攸关的大事,绝不可马虎。有时候少收了一个词,整个语义系统就会出现明显的缺漏;多收了不必要的词,也会使整个收词质量受到影响。

(2) 用法提示还可以再精练一些

“用多”是本词典的一个特色,但在编辑加工过程中,仍感觉有些提示和辨析不是很必要,一直在做删减的工作。即使如此,词典中仍有一些用法提示还可以简化,辨析也还可以更为凝练。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在编写时有贪多求全的心理,想要“穷尽”用法,但却忽略了读者对象的设定,结果面面俱到,成了大杂烩。有的用法提示,对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适用,对母语是汉语的学习者来说可能就显得多余。笔者的体会是,用法提示应该点到为止,不能过于烦琐、庞杂,给学习者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3) 按词性编排,有一定局限性

词典的义项首先按词性编排,即“以词性为纲”,这主要是借鉴了英语学习词典的做法。但是,这种义项的编排方式,有时候跟“义项按常用度排列”的规则相冲突。比如,某一个排在前面的动词义,可能并没有排在后面的名词义常用,但仅仅因为其他动词义更常用,它也就排在了前面。这种排序方式是不是合理,是不是能为读者接受,还需要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

此外,个别地方义项分得过细,难免挂一漏万;例子过多,有重复、累赘之嫌。对于这些问题,编辑加工时也尽量做“删削”的工作。由于张先生的不幸离世,项目在后期失去了他的有力指导,同时也限于编辑水平,可能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只能在再版修訂时再予以解决。

《当代》是一部意图创新的词典。它以时代性为号角,以学习型为内核,以创新性为驱动,勇敢探索,大胆尝试,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不同于其他语文词典的新样貌。该词典的出版既是主编张志毅先生对“汉语学习型词典如何编写?”“编写成什么样?”的思考和回答,也寄托着商务印书馆对汉语辞书未来发展的展望和思考。我们希望,它的出版,将为汉语学习词典的编写提供直接参考,同时也能为一般语文词典、特别是当代汉语词典的编纂提供全新的思路。

作为一部创新型的学习型词典,它也许还不完美,不成熟,但借由它的出版,我们希望能开启“当代”汉语辞书的新时代,为中国的辞书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上是我对《当代》编纂编辑工作的总结。谨以此文,纪念带领我们在辞书事业上勇敢前行的张志毅先生!

附 注

[1][2] 见张志毅《〈当代汉语学习词典〉编纂细则及样稿》,内部文件。

[3] 一般认为,学习型词典根据读者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类型(田小琳 2020),也有学者(孙文龙 2019)认为,词典的类型学之争,不应把重心放在读者(reader)上,而应把关注点放在是不是可以学习(learning)上。我们在编写时倾向于后一种观点,认为学习词典的类型学之分,并不改变学习型词典的性质,因此在编写时把关注点放在了如何强化词典的学习功能上,而放弃了学习者到底是内向型还是外向型的争论。

[4] 游汝杰在文中说道:“我们认为,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的汉语可以称为‘当代汉语’。”

[5] 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有《简明同义词典》(1981)、《反义词词林》(2001)、《反义词大词典》(2003),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有《新华同义词词典》(中型本,2005)、《新华反义词词典》(中型本,2008),等等。

[6] 为了便于操作,具体参考了马清华编著的《汉语水平考试HSK词汇分类手册》(商务印书馆,2010)“主题联想篇”(第224-328页)。

[7] 见《当代汉语学习词典》“出版说明”。

[8] “打”字条是张先生自己编写的。

[9] 本文主要以《现代汉语学习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三部词典作为比较对象。《现代汉语学习词典》被张志毅先生认为是最像学习型词典的一部词典,因而具有可比性;后两部词典因为分别是2018年、2014年新修订过的中型语文词典,因此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0] 详见《现汉》第7版“填权”“贴权”“个股”“摘牌”“涨停板”“坐庄”的释义和“逆市”“探低”的例证。

[11] 释义初稿为“脸面,体面”,现在这个释义是张先生改后的。

[12] 这20部工具书分别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现代汉语学习词典》、《商务馆学汉语词典》、《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新时代汉英大词典》、《现代汉语八百词》、《现代汉语虚词词典》、《现代汉语实词搭配词典》、《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汉语教与学词典》、《商务馆学汉语词典》、《汉语水平考试HSK词汇分类手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学生汉语组词词典》,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汉语学习词典》、《学汉语用例词典》,以及学苑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用法大词典》、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的《现代汉语搭配词典》。

参考文献

1. 陆俭明. 大学问家给大众编的小辞书——写在《新华字典》第11版出版时. 光明日报,2011-10-23.

2. 吕叔湘. 辞书工作的艰苦和愉悦. 辞书研究, 1981(2).

3. 孙文龙. 学习词典类型学意义再思考——兼谈对CFL学习词典研编的启示. 辞书研究,2019(4).

4. 田小琳. 议学习型词典——《现代汉语学习词典》繁体版修订记事. //《词汇学理论与应用》编委会. 词汇学理论与应用(十). 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

5. 游汝杰. 我看当代汉语. 语言战略研究, 2020(4).

6. 张志毅. “辞书强国”究竟有多远. 人民日报,2010-10-12.

(商务印书馆 北京 100710)

(责任编辑 郎晶晶)

猜你喜欢

出版思考
打造出版社拳头产品
众筹出版是一种出版创新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民国时期老课本出版略探
玛丽·安·伊万斯小说在中国的出版与接受
从西方青年学者与翻译家看中国出版“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