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双循环模式

2022-01-25张亚真张旭军

科技风 2022年3期
关键词:云班课混合式双循环

张亚真 张旭军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向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客观要求通过混合式设计实现多手段灵活教学,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对混合式教学的系统深入研究,利用云班课进行中职课程混合式双循环教学设计,为教师增加更多教学方案选择,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中职;双循环;混合式;云班课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进程的深入,中职教育在国民教育中占据更大比例,在培养我国紧缺技能型人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教育质量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重视。相对而言,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和自律性有更大提升空间。然而,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讲授为主,课堂枯燥、气氛沉闷,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更遑论提升学习能力和自律性。久之,教学效率低下、效果无法保证。基于信息技术及教学平台的发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构建课内课外双循环学习系统,改变“教师累,学生烦”的传统中职教学模式,提高课堂趣味性、教学灵活性,改善教学效果,已是大势所趋。

一、文献研究

传统教学实践中,中职课堂主要采取情景教学、任务驱动、项目案例等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手段、启发诱导学生,以提高其学习兴趣。混合式教学则主要在大学使用,且集中在英语、计算机等专业,教学设计不外乎在课前预习、课堂传授、课后复习三个环节适当穿插线上内容[1]。已有研究成果也基本集中在高等教育領域,中职教育的混合式教学研究成果较少。基于云班课APP,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重新设计中职课程,构建教学过程外循环以及各环节内循环的“双循环”学习系统,以期改善课程教学效果。

二、云班课混合式双循环教学:内涵与意义

混合式教学的概念源自美国。美国发展与培训协会成员Harvi Sing 和Chris Reed 认为,混合式教学是将“适当的”学习技术与“良好的”学习个性相匹配,在“适当的”时间将“适当的”技能传递给“合适的”学习者,从而完成学习的过程[2]。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将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化教学模式相结合,优势互补,以此提高学习效果[3]。

云班课是一款可以在任意移动终端免费安装和使用的教学管理平台,功能强大,简单易操作。它有三个核心功能:一是实时传输。教师随时上传资源、发布任务、发送通知等,学生实时获取,实现了信息即时传递。二是互动。在云班课上,师生能实时互动,开展线上讨论、头脑风暴等学习活动,还可以收发问卷、投票表决、随机发问、随机点名等,课堂学习氛围活跃。学生参与互动可获得经验值、点赞等,提升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学习动机。三是智能记忆。云班课自动记录教师发起的随堂测试,自动批改、分析学习成绩,实时反馈给学生,实现过程性评价[4]。恰当运用云班课,能够满足学生表现欲望,实时学习、自主趣味性学习,师生双方通过教与学的“双循环”系统,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基于云班课设计的混合式双循环学习系统就是把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实现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翻转课堂”,通过双循环系统,师生智慧相互踫撞,共同提高。内循环以学生为中心、外循环以教师提升为中心,双环互动,彼此相通。教师重新设计教学和管理,营造活泼、高效的互动课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学生自信心,培育其主动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学过程大循环中,教师借助数据实时分析教学效果,将新构想及时融入教学设计、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实时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三、云班课混合式教学设计:内外双循环

云班课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外循环分为预习线上设计、课堂线下传授、课后线上线下复习、教师线下反思并重构其余课堂四个环节(如图1所示),发挥线上线下联合优势,课内课外彼此长处,提升教学效果。

(一)线上预习设计

线上预习设计的目的是方便学生自主参与式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制订学习目标并完成[5]。发挥人的自主学习潜能,是自我实现和自由学习的基础(罗杰斯,20世纪50~60年代)。结合中职生学习特点,上传预习资源、布置任务、师生互鉴、学生经验值等内容,训练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活动如下:

(1)设定目标、上传资源。教师围绕课程目标精选资源并上传至云班课,内容包括微课、慕课、自制音视频课件、相关案例、新闻链接及来自学生的自制音视频、图片、文档等资源,供学生选择、查阅。

(2)布置任务、提出要求。结合班级线上资源,布置任务,包括知识理解、观后感、资料查阅等类型。要求学生探索式自主学习并制作思维导图、音、视频、文档等形式的作业,上传系统,完成在线测试,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3)信息沟通。教师上传资源、布置任务后,设置任务自动提醒频度并发送至班级。该提醒在学生完成作业提交后才会自动取消,其作用主要是督促学生学习。

(4)师生互鉴。体现在教师查阅作业,根据测试结果,针对共性问题和薄弱环节在线反馈并在课堂教学中作为重点。学生借鉴反馈结果,在云班课讨论区发起讨论,尝试深入思考、解决问题。

(5)经验值管理。利用云班课的经验值功能开展“网游化”管理,代入学生熟悉的游戏场景,诱导学生赢取学习经验值取代游戏经验值。学生参与讨论、提交问题和作业、测试等学习活动被自动记录并计算经验值。教师设计有吸引力的奖励,设置奖励等级和名额,根据经验值排序择优奖励。经验值表还可用于分析学生低分原因,设计个性化辅导方案,因材施教。最后,将经验值用于课程考核,提高学生参与动力,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教师借此了解学生,为因材施教、重塑学生成就感和高效教学打下基础。

(二)课堂线下传授

在线下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情景加以引导、补充和完善知识,学生之间互助和启发,是加深并拓展理解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自主学习是在遇到难题时寻求帮助,在他人的指导和提示下,依靠自我思考和努力,探求问题的答案,从而提升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1)情景引导。教师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重点、难点知识,这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2)签到记录。云班课设计有多种方面的签到方式,如一键签到、手势签到、手工签到等,改变了传统沉闷的点名答到。教师把签到作为课堂表现之一,可以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3)师生“花样”互动。云班课的举手、摇一摇、抢答、随机提问等功能,方便师生互动,有助于低头族、羞怯型学生获得表现机会。学生通过随机提问,可以捕捉知识盲区,及时“扫盲”,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4)同伴探究。同伴探究有两种形式,一种借鉴了头脑风暴技术。具体做法是:首先,教师用云班课小组方案功能将学生分组;其次,小组成员开展头脑风暴,用云班课“纸飞机”方式提交方案,平台记录学生表现;最后,小组共同确定方案。教师查看参与动态,对学生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这一形式通过智慧踫撞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产生奇思妙想,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们加深了解、建立友谊。同伴探究的另一种形式借鉴了德尔菲法。具体做法是:组内同学独立思考,拟订方案上传,由负责人整理综合,形成新问题发还给同组伙伴,进行新一轮思考,经过多轮整合,形成最终方案。该形式学习过程学生看不到彼此答案,锻炼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三)课后线上线下复习

课后设计应突出学生个性化,结合课程特点布置作业及多种测试、评价辅之以课外实践锻炼,对所学知识进行建构和巩固并完成知识迁移。

(1)个性化知识巩固。传统线下教学中,教師布置统一作业,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云班课支持多种作业形式,如照片、文档、音频、视频,满足学生个性化巩固知识需求。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可侧重安排学生录制音视频,有意识锻炼随机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保持良好的仪表仪态。同时,利用云班课进行个性化指导,巩固训练成果。云班课的指定评分、助教评分、师生互评功能,能够减少教师批改作业量,将宝贵时间用于指导学生。

(2)实时测评。教师发布在线测试题目,依据结果提供在线一对一帮扶,减少学生知识盲区。加强过程性评价,进一步巩固学生知识。

(3)实践。定期邀请行业专家走进课堂,分享真实案例,实际指导训练,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带领学生到真实工作场景开展调研,提高实践能力。

至此,教学各环节内循环学习结束,通过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双重融合,重构教学过程,实现了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性趣味学习,教师转变为辅助性的引导者、监督者,并有效实现因材施教、灵活教学。

(四)教师线下反思,修正完善其余课堂

这是外循环承前启后的一个环节。在本环节,教师根据云班课形成的数据,回忆教学过程的精彩部分、反思不足之处,精确定位到相应的数据,可反复研究总结,形成经验和教训,借鉴到接下来的课程设计当中。外循环使教师利用真实教学数据获得直接反馈,有利于快速成长,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实现教学相长。

四、中职云班课混合式双循环教学设计:价值与意义

(一)强化学生主体性地位

借助云班课对中职课程进行混合式双循环教学设计,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全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摒弃以教师为中心、讲授法为主的传统授课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学习积极性。

(二)实现全程性考核评价

混合式双循环教学中的每一项活动都会自动产生记录,作为过程性评价依据,改变了依赖期末“一考终局”加“掺水式平时考核”评价学生的方式,有利于师生实时掌握学习情况,使学生养成积极参与教学的良好习惯。

(三)有助于个性化终身学习

混合式双循环教学设计的优势在于实现资源的共享共通,云班课的资源能永久保存,学生自主获取资源完成个性化学习,形成经验值,增加成就感,还可以随时查看,为其进入职场后的反复学习提供了保障,符合现代教育终身学习的发展目标。

(四)有利于教师快速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

教师利用云班课自动产生的数据,实时分析教学效果和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快速应用于后续课程设计与讲授,立竿见影,在外循环中完成自我提升。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成就感和职业满意度。

结语

本文在系统研究混合式教学在职教领域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利用云班课设计了线上线下混合式及课内课外双循环教学设计,以图教学全过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习动机,拓展学习时空,实现全过程激励、评价,提升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获得直接反馈,实时调整教学设计和授课策略,持续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不断获得成长。但该设计对教师提出了全新挑战,技能复杂性、难度和工作量同时增大,需要学校出台配套激励制度,给予技术和软硬件支持,提高教师积极性。只有多方协同努力,中职混合式双循环教学才能成功推广,助力中职课堂全面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

参考文献:

[1]张文曦.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英语写作过程教学法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4(07):40-43.

[2]李斌.基于微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7(04):87-89.

[3]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03):1-6.

[4]林静.中职学校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08):157-158.

[5]郭丽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35):55-57.

[6]赵宏梅,洪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为例[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04):107-111.

基金项目: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京津冀高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能力评价及提高路径研究”主持人:齐旭高,项目编号:DFA18031;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局级及以上预研项目:天津市中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衔接研究,主持人:张旭军,编号:KYQD12015

作者简介:张亚真(1994— ),女,河南驻马店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公共管理与服务;张旭军(1974— ),男,河南禹州人,博士,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管理。

猜你喜欢

云班课混合式双循环
“双循环”格局下物流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职业院校车工实训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职业院校车工实训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云班课环境下的职业学校课堂学习研究
“混合式”教学在《工程力学》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以“swot”分析视角下探析移动设备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混合式”教学理念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物联网中MAC协议的研究
五年制建筑装饰专业“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