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园惊梦

2022-01-20芷妍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2年1期
关键词:漏窗苏舜钦沧浪亭

芷妍

“江南”这两个字,只要写到纸上,心就会一下子变得柔软。

三元坊只是普通的苏州一地,名字却大有来头,钱棨是清朝第一个、苏州唯一的连中三元(乡试第一解元、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一状元)者,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连中六元(童子试中长洲县县试第一,苏州府府试第一、江苏学政院试第一,再在正式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者,当时的苏州府及长、元、吴三县的地方官,在苏州府学东面专门为钱棨建造了一座高大的牌楼“三元坊”,这就是此处地名的由来。可惜这牌坊早已没有了,不过,能留下这样一个地名已经幸甚,也祈愿地方政府不要改掉这些老名字,不要弄得全国各地都是什么路,什么街,什么道,愿这些名字一直留存下去,我们失去的已经太多了。这正是喜欢来苏州这样的古城的原因。你不必刻意去那些所谓的景点,一条深巷,一条河,也许就埋藏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积淀与人文故事。

三元坊步行不遠就是沧浪亭。沧浪亭始为五代时吴越国孙承佑的池馆,宋代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

庆历四年(1044 年),范仲淹的好友滕子京贬谪巴陵郡那一年,也是范仲淹、杜衍等人延揽人才,箕风毕雨的一年。

这一年进奏院祠神之日,一个神圣的日子,但对于大才子苏舜钦却并不神圣,他的人生就在神明的指引下发生转折。

朝中的保守派御史中丞王拱辰等对宰相杜衍、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力图改革弊政之举心怀不满;而苏舜钦得范仲淹荐举,又是杜衍之婿,因而保守派抓住这件事,借题发挥,弹劾他监主自盗。新鲜出芽的新政与改革派还是稚嫩,不堪一击,苏舜钦被罢官去职,在席的有十余人被逐出朝。苏舜钦激愤不已,带着心灵上的创痛,飘落苏州,不久,在城南营建沧浪亭。如履薄冰,处处谨慎的官场确实不适合一个文人。喝酒丢了官场江山,多少有些文人放浪情怀在里面。历史进程中的一粒小尘埃,只要一朵小小的浪花拍打过来就淹没得没有了踪迹。

若无被贬,怎么能有今日的沧浪亭?

苏舜钦以沧浪亭命名,也让这个园子显得低调、冷落、苍凉,和其他苏州园林比起来是小巧的,但精致之处,却不逊色。深不可测的各种不同层次的绿,窗、亭、竹、阁,深灰、浅灰的各种影子,白墙,构成园林的每一处都是精灵。我像个掉入蚌壳里的沙子,却不能让自己成为珍珠。园内漏窗是最让人心仪的,窗中心图案内容取材广泛,形式多样,有植物花卉的变形,桃、荷花、缠绕的树根形、芭蕉叶、梅花、秋叶、葵花等。还有是古钱的变形,放在窗的正中央,周围穿插缠绕着装饰纹样。但这些漏窗并不是单独存在的美,都有不明身份的绿来做它们的背景,成就了沧浪亭的最大特点“隔望”。人的魂儿都是绿色了,都是潮湿的。

沧浪亭是如水的,而且是冷水、寒水,北方冬日的冰水。即使夏日炎炎,沧浪亭也如同它的名字一样,一点都不热情,是个冷美人,没有更多的色彩迎接你,只是站在那里就够了,不需要任何语言、动作,就能把人吸引过去,乖乖就范。

我真期望沧浪亭磨掉我所有的游侠气,让它的冷艳一点点溶解我。

一直喜欢《姑苏行》,旋律优美婉转、轻灵舒展,是南派曲笛的代表乐曲。其实若写苏州是无从下笔的,是该写人还是该绘景,都难以道尽苏州的魅力,所有的形式都捉襟见肘。

乘船去虎丘是最妙的,经过阊门。阊门是苏州贸易最繁华的地方,一等的风流繁华之地。这个地方是林黛玉的家乡,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便落在阊门。

舟行之处两岸依然是日常生活的人家,灰瓦白墙,人语应答声在水上跳跃,窗外支撑着竹竿,晾晒着衣服、鞋袜,时而有评弹小调缥缈如烟,若即若离,往来翕忽。烟火气与柔美阡陌交错编织在一起,行不远就要钻过一座石拱桥,桥上路人就在头顶缓慢地行走,我们如在不同的空间暂时彼此切入,并不需要留恋,转身就各自消散。柳枝垂到水中,安心地把自己完全释放,坠入宏大的怀抱,恋人一样依赖又缠绵。那些水中的绿色如同发酵,在墙边青苔处堆积起泡沫,随着水波上下飘摇。想起“绿蚁新醅酒”,我确实是在初酿的酒中行走,小醉微醺,周身绵软,不知南北东西。神魂沉淀入流水,托起一脉南国温柔梦。

苏州的柔软也是随着水波荡漾弥漫开的,会呼吸的,是鲜活的,有着触角、手臂和眼神,渗透入眉眼、发梢,散播到每个细节。一句话,一处古迹,诗文、建筑、气候,都在彰显着“江南”的味道。就像刚才耳边的苏州话柔软不可抗拒,听他们说话觉得不是在说,而是在浅唱低吟,或者是酒后软软的倾诉,怪不得叫吴侬软语,也许每句苏州话里都是甜的。

此时我不愿是女人,应该是个书生,苏州就是我怀里的美人。

明正德初年(1506 年),因官场失意而还乡的御史王献臣,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意,名为“拙政园”。王献臣死后,其子一夜豪赌,将名园输于徐氏,孙以吊丧为业,令人心寒唏嘘。此后,徐氏在拙政园居住长达百余年之久。后又多次易主,总有多少火树银花都是转眼云烟。这样闪转腾挪的来去经历,让拙政园多了一层沧桑厚重。

又是一位官场失意的士大夫,身处江湖之远。看来中国文化永远是中意纠结于失意的。拙于政坛,而美于江湖。过于安逸就没有什么可做的了,只会享受。点缀一些失意,能激发出很多自己不曾想到的魅力,顺畅痛快的人生总不能生产有深度的美。这是给自己最好的安慰,虽然我只是个过客。

拙政园与留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被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但北方的那些皇家园林,都是在此基础衍生而来,充分展现中国文化建筑学、文学、书法、绘画综合的美学经典,其中的人文情怀更是几千年文化积淀而来的大美。

不能分解去说拙政园,细说起来会让它受伤的。这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大家闺秀,大气端庄,收放自如。

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尤其夏季的拙政园是用“绿”来侵略、占领、淹没人的头顶和那些亭台楼阁的。各种树木的绿,荷叶的绿,水的绿,站在不同的位置角度漫延、铺张、递进,一层层冲进人的视野。大写意的笔墨肆意流淌。它是不管人们眼睛的,是泼过来的,涨起来的。应接不暇,一下子都给你。水墨中的大写意瞬间成就,大提笔创造的豪放,行云流水。细节处又有细腻的小笔触,这是用叶筋笔和衣纹笔雕刻而来的,有筋骨又肌肤匀称。只用淡墨、浓墨、焦墨,让墨汁在水中交融,转身。

拙政园中有一处小亭很不起眼,我却很喜欢。可能是因为它的名字“与谁同坐轩”取自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故名“与谁同坐轩”。也许有了苏轼我才更关注于此,且名字并不是那些纤弱单薄的闺阁婉约气的名字。小亭非常别致,修成折扇状,依水而建,平面形状为扇形,屋面、轩门、窗洞、石桌、石凳及轩顶、灯罩、墙上匾额、半栏均呈扇面状,故又称作“扇亭”,可身边居然有个导游在此讲解称为“官帽亭”,折扇形漏窗形似清代官帽,让游人们站在窗后面矮下身子拍照,扇形漏窗恰好在头顶,如同头戴官帽,取升官之意。拙政园中居然有这样完全背向的解释,真是可惜了这轩不能说话。它要怎样证明自己的清白?

这样一潭深不可测的美好,一下子被抽干了水分,变得市侩,有着干瘪咸鱼味。想在这世上暂时找一处世外桃源也不容易,这是对强迫症患者最好的惩罚。可最无奈的是知道了,通透了,却不愿意改变。

坐在园中的小店内,一碗桂花粥放在木桌上,光影斑驳如时间的皮肤,门窗皆敞开,有咿呀昆曲缓缓而来。魂儿却已经被扯得薄薄的,一丝一缕挂在了枝叶、亭台上,溶解在碧波中,暂时收拢不回。不知我是谁,谁又是我,恍惚迷离。

我若此时真的在梦中,愿没有任何惊扰,只要继续下去就可以了。

猜你喜欢

漏窗苏舜钦沧浪亭
沧浪亭
浅析漏窗在江南园林及现代景观中的应用
寻幽沧浪亭
置亭沧浪上 日与沧浪亲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中国古典园林漏窗研究
败给自己的才子
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