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以C市某工科大学为例

2022-01-18吴大惠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劳动家长大学生

李 祥,吴大惠

(1.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知识产权学院,重庆 400054;2.重庆对外经贸学院 体育与健康学院,重庆 401520)

劳动教育是一直以来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文化载体,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推力。“以劳动托起中国梦”,根本上要靠劳动者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1]。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的载体与结合点,要承担好为国家和民族培育勤劳勇敢、努力奋进、善于创造的能担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任,要准确把握好新发展阶段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着力提高大学生劳动品质和劳动本领。

一、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旨归

劳动锻造才华,劳动成就品质,劳动是一切美好生活的基础,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劳动造就了中华民族的千年辉煌、璀璨荣光,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依然离不开艰苦的劳动创造[2]。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流砥柱,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有助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有利于圆满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在新发展阶段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对于避免劳动精神失落、重焕劳动光彩以及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劳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3]。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4]。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活动,是人类超越其自然属性的根本力量,也是人实现其全面发展的“自由人”的必然之义。对于大学生而言,更是其转化理论知识、增强意志品质、实现社会过渡的关键环节。尤其是近年来在青少年中出现了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甚至不珍惜劳动成果等问题[5]。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劳动教育,加强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我们要把握劳动教育的时代性,在新时期重点培养高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以适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要求和人才强国的战略要求。同时,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也是解决大学生劳动能力不足、劳动精神没落以及创造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

2.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要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高校肩负着“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6]的重任,要“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5],不断强化大学生劳动意识,在大学生中弘扬劳动最美丽、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光荣的深刻价值,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劳动教育,以隐性或显性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大学生在实际劳动中体验动手创造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在劳动中与时代同频、与劳动人民心连心,用劳动的汗水洗涤堕落腐化的灵魂,磨炼出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养成勤劳自立、拼搏进取、奉献社会等大学生应当具备的精神品格,不断增强劳动所具有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作用。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长本领,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客观需要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5],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未来社会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来源,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将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随着世界格局的复杂深刻变化,我国各方面发展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个国家能否在世界之林中傲视群雄,越来越取决于广大劳动者的素质比拼。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劳动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就业观,使大学生形成坚强的劳动意志,坚定的理想信念,提升劳动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大学生的劳动创造能力和社会奉献意识,充分理解“中国梦既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少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7]。加强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可以深化大学生的劳动体验感和劳动幸福感,涵育大学生深厚的家国情怀和自觉的担当精神,以时代需求为航标,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将个人的发展与民族复兴使命自觉联系在一起,不断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和国家的命运。因此,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既是提升国民素质素养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客观需要。

二、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调查实施过程

本次研究为定量研究,调查采取自编的《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涉及到的方法有,问卷调查法、文献调查法和访问调查法。通过网络发放和实地调查线上线下两种结合调查方式,总共发放问卷320份,收回问卷311份,经过对回答的完整性、回答结果是否存在逻辑一致性矛盾等数据审核与清理,剔除废卷6份,有效问卷305份。本次调查所获得样本构成主要由大二、大三学生为主,大一、大四和研究生次之。

在回收的305份有效问卷中,其中男生填写了138份,占45.25%,女生填写了167份,占54.75%。其中大一学生36人、大二学生68人、大三学生108人、大四学生76人、研究生17人。理工类专业有97人,文史类专业有142人,艺术类专业有66人。被调查者中,来自城镇的大学生121人,占比39.67%,来自农村的184人,占比60.33%。

三、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调查结果分析

在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劳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当前大学生劳动意识较强,但劳动的自觉性与自律性较差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大部分大学生的劳动意识较强(如图1,在被问到对大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时,有50.7%的同学认为有必要,且有11.27%的同学表示“想参加,但机会很少”;只有22.54%和15.49%的同学认为“可有可无”和“没有必要,大学生以学习为重”)。不管是自理性的生活劳动还是一般性的校务劳动,亦或是社会性的公益劳动,还是谋生性劳动,大部分学生也都愿意参加(如图2,在被问到大学期间都参加过哪些劳动时,有49.3%都参加过“自我劳动”,54.93%的人参加过家务劳动,55.87%的人参加过班务与校务劳动,51.17%的人参加过专业实习,42.25%的人参加过勤工俭学及其他校内外兼职,另有24.88%的人参加了公益劳动,还有7.04%的人参加过其他劳动,被调查者都分别参加过各种各样的劳动锻炼)。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到劳动教育对自身成长成才以及社会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图3,在被问到如何看待劳动教育的意义时,有超过31%的认为劳动教育“有助于磨炼意志品质”,也30.05%的人回答“有助于获取劳动技能”,另外有28.64%的人回答“有助于‘中国梦'的早日实现”,仅有9.86%的人认为劳动“让人感到疲劳”)。但同时,也有许多大学生的劳动习惯与劳动的自律性相对不足,难于在不受人监督的情况下自觉独立践行良好劳动行为,劳动的意志相对薄弱。(如图4,在被问到寝室多久打扫一次卫生时,只有17.87%的人回答“每天都打扫”,分别有40.38%和26.29%的人回答“两三天或四五天,没有固定打扫卫生的习惯”和“检查就打扫”,甚至还有15.49%的人回答了“很久都不打扫一次,没人会主动打扫,懒得动手,反正宿舍又不是我一个人的”,这表明了当代大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自觉性不足。同时,如图5,在被问到宿舍脏乱差,又没有轮到自己打扫,您会怎么做时,只有28.64%和23%的人回答“看不下去,自己打扫”和“提醒值日同学打扫”,另有10.33%的人选择“邀请室友一起打扫”,而有19.72%和18.31%的人选择“抱怨”和“视而不见,等其他人打扫”,这表明大学生的自律性稍差,难于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觉践行劳动行为)。

图1 大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图2 在校期间参加过哪些劳动

图3 如何看待劳动教育的意义

图4 寝室多久打扫一次卫生

图5 宿舍脏乱差,又没有轮到您打扫,您会怎么做

2.高校劳动教育体系尚不健全,劳动教育被外化与异化

调查显示,有较大部分学生表示学校没有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或不清楚有无(如图6)。另外,在被问到“学校是否重视劳动教育时”,回答“不重视”和“不确定”的分别有35.68%和27.23%,占了被调查总人数的六成以上,这表明多数学生认为学校对劳动教育缺乏重视。同时,有较大部分学生表示学校缺乏专门的劳动教师或不清楚有无(如图7)。另外在被问到“学校提供的劳动实践岗位多吗”时,分别有42.72%和24.41%的人回答“不多,只有少数同学才能享受到”和“没有关心过”,这表明当前高校劳动实践机会较少,许多同学没有机会参加。同时,在被问到“学校教育有何不足时”,40.38%的人选择了“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活动较少”,48.36%的人认为“活动程序和制度不够完善”,也有50.23%的人认为是“劳动教育方式不够新颖”,分别有48.83%和42.72%的人选择“劳动内容对成长发展没有太大作用”和“教师的劳动教育能力不强”,有少数同学认为学校“没有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和“宣传力度不够,学生缺乏认知”,这表明了当下高校劳动教育没有独立的体系,劳动教育被孤立、被边缘化的趋势。结合图8分析,现行高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方式主要是依托于专业课、校内实践和文体活动以及社会实践,而专门的劳动教育课则较少开展。

图6 学校有无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

图7 学校有无专门的劳动教师

图8 学校主要通过哪些方式开展劳动教育

另一方面,由于劳动教育缺乏专业性,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作用局限,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对学生没有吸引力、针对性等问题,导致了劳动教育成效方面在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和意志品质方面不显著。大学生劳动目的功利化倾向与社会工具取向日益突出(如图9),容易导致大学生劳动学习的敷衍化。

图9 参加劳动的目的

3.大学生劳动教育受家庭影响较大,但家庭教育尚不到位

其一是部分家长自己本身没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自身劳动意识淡薄,没有良好的劳动习惯,没能带给孩子以好的示范影响作用。如图10和图11,在被问到“家长做家务是否有始有终”时,有46.95%的孩子回答“通常是”,而有36.15%和16.9%的孩子分别回答“有时”和“从不”,这表明超过一半的家长没能给孩子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在被问到“您的家长对劳动成果的态度”时,有40.81的孩子回答“家长有时珍惜劳动成果”,有25.9%的孩子回答“家长从不珍惜劳动成果”,仅有33.29%的孩子回答“家长珍惜一切劳动成果”。

图10 您的家长做家务是否有始有终

图11 您的家长对劳动成果的态度

其二是部分家长教育方式不当,有些家长溺爱孩子,包办一切家务,不让孩子做事。也有不少家长不相信孩子的劳动能力,认为孩子做事反而“越帮越忙”,或是一次两次做不好就不想再让孩子尝试。如图12,在被问到“您家长对待您帮忙做家务的态度”时,有19.72%的孩子选择了“‘少爷’‘公主’别累着了,好好歇着”,也有9.86%的孩子选择了“不帮还好,越帮越忙,还是不要添乱了”。

还有的家长忙于工作,没有时间教导孩子。也有家长把做家务活等体力劳动当做孩子犯错时的惩罚,导致了部分孩子对劳动产生厌恶、反感,排斥劳动,不能正确认识到劳动的实际价值。如图13,在提问“家庭在劳动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时,仍有29.11%的孩子选择了“家长很忙,没有时间精力照顾我”,同时如图12,在被问到“您家长对待您帮忙做家务的态度”时,也有8.45%的孩子投票了“做错了事就得来做事”。

图12 您家长对劳动成果的态度

图13 您认为家庭在劳动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同时,在对调查结果的交叉分析中可以看出,家长对待劳动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劳动行为,如图14。另外,在被问到“您认为应该通过哪些方面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这样的问题时,更多的学生(67.14%)选择了“家庭教育”,相较之下,分别只有49.3%和59.15%的学生投票“学校教育”和“劳动光荣的社会氛围”,显然表明,被调查者中更多的学生倾向主要应该加强家庭教育。

图14 家长的劳动态度对孩子的影响

四、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对策分析

1.引导劳动教育方向、弘扬良好劳动风尚

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多种社会思潮不断交融。要想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党和国家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指导,引领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方向,使其与党和国家的根本宗旨有机统一。各个地方的政府要对大学生劳动教育予以宏观指导,将其纳入到党委和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中,防止大学生劳动教育与党的教育方针相违背。相关部门还要综合运用网络、杂志、报刊、电视等渠道对劳动教育加强宣传与引导,使人们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价值,让整个社会洋溢着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的氛围,抵制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也一再强调要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宣传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诚实劳动、辛勤劳动的信念。

2.明确劳动教育目标、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高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摇篮,承担着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职责。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一定要明确劳动教育目标,对当前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优化与改革,要意识到劳动教育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要对劳动教育予以应有的高度重视。要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依据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针对性的开展劳动教育工作。高校要意识到21世纪的发展瞬息万变,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只掌握专业知识、课程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具备劳动素质,要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这样的人才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只有具备这样的思想观念,高校才能积极主动地改革当前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做好铺垫。

3.合理开设劳动课程、积极延伸劳动课堂

高校要积极落实《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独立开设劳动必修课程,加强顶层设计,使所有的师生都高度重视劳动教育。高校可以考虑将劳动教育纳入到思想教育课程序列中,将其作为一门必修课,并加强劳动教育课程的研究,安排合适的教育内容,建设合适的教材,并加强师资力量培养。不断完善劳动教育的课程理念,实现劳动教育课程的质量化和内涵化。高校要尤为重视劳动教育的内容安排,加入就业教育、专业、服务、社会实践等内容。另外,高校还要安排考核制度,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将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大学生的劳动品质、劳动行为习惯等内容,真正实现劳动教育的价值。总之,高校要对劳动教育的课堂进行延伸,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在一起,全方位地锻炼大学生的劳动素质。

4.多方联动协同育人、合力强化劳动实践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所以要联合多方的力量一起参与到大学生劳动教育中,形成最大化的教育合力,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首先,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在财政、政策、资源等方面积极支持高校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社会上创设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使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其次,高校要整合校内、校外劳动教育资源,与校外劳动基地进行合作,定期安排大学生进入这些教育基地进行实习,或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高校还要多向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让大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进行锻炼。高校还要与大学生的家庭进行合作,了解到学生在家中对待劳动、对待劳动者的表现,发现大学生潜藏的问题,鼓励大学生在家从事力所能及及的劳务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总之,劳动教育要坚持将校内校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学校与家庭相结合等。

五、结语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历程中,劳动一直充当着解放人、发展人和创造人的重要角色,伴随人类历史发展的全过程。热爱劳动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需要将其继续传承,发扬光大。大学生的成长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付出,更需要自身的历练与智慧。要成才先成人,辛勤劳动是迈向成功的桥梁,好逸恶劳将撒下失败的种子。培养大学生热爱劳动并非简单的习惯问题,从长远来看是一个事关全民族素质进退的大问题。现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弱化或缺失,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观念的问题、制度的问题、文化的惯性冲击、独生子女问题、教育的价值取舍问题等,不仅是学校,社会、家庭、大学生都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承担各自的责任,为现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回归共同努力。“少年新,则中国新,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劳动教育必须重新发挥它的巨大作用,牢固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荣辱观和劳动价值观,坚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尊重并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并以实际行动诠释劳动的真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接班人。

猜你喜欢

劳动家长大学生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热爱劳动
大学生之歌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