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五位一体”模式构建策略探析

2022-01-18江茂森彭泽艳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五位一体院校高职

江茂森,黄 建,彭泽艳

(1.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党委组织部,重庆 401331;2.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党委组织部,重庆 400052;3.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2160)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依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根据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逐步探索形成的实践过程。它主要涵盖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办学质量,以及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性格习惯、文化习俗、知识技能等一系列内容,具有“个体性、多样性、动态性、地域性、可测控性和可迁移性等特征”[1]。从实践发展看,我国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因其各院校办学历史和办学条件的不同,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行为主体及行为主体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具体模式。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导师+项目+团队”、创业园区基地孵化、高职学生专业实习实践、工学结合、“政校生企”一体化合作等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要深入研究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内涵特点,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课程—师资—实践—孵化—文化”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完善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政校企多方协同发展机制,建立健全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助推高职院校毕业生实现充分高质量就业,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

一、以优化课程设置为引领,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三阶课程体系

课程是开展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课程体系则是完成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过程的根本保障。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比较陈旧,以课程为核心要素的课程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存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不高,未能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双向互动;个别学校尚未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脱节等突出问题。要优化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根据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结合用人单位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要围绕新时代高职学生开发开设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创新创业实践与技能竞赛、创新精神与就业能力等方面开设公共必修课和专业自主选修课、定向创业选修课,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机制,进一步完善弹性学制,放宽学业年限,为有意愿、有潜质的高职学生制定专项培养计划,探索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和相关学习成绩单,为高职学生完成学业课程、保留学籍休学去进行创新创业提供必要条件。高职院校要以优化课程设置为引领,动态设置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创新创业实践训炼和能力提升等课程内容,建立和完善符合学生需求、体现职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专业课、实践课三阶课程体系。总体来说,这三阶课程体系是“以素质为前提,知识为指导,实践为媒介,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补充,不可缺少、不可偏颇”[2]。它具有理论性强、跨专业、分层次、重实操、全覆盖等特点,与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职业能力与文化素养、专业教育共同构成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的课程内容,形成了一个互相联系、相互补充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三阶课程体系(见下表)。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三阶课程体系表

二、以改革教学方法为关键,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化师资队伍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功效。建设业务素质精湛、教学方法先进、创新能力突出、创意经验丰富的高水平专业化师资队伍,是保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高职院校要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三教”改革,结合专业特征和班级特点综合分层分类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扩大小班、试验班等班级教学的覆盖面,促进高职院校教师把最新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总结全方位融入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以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检验标准,不断激发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灵感和思想火花。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5G等新技术,为高职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互动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和创新创业信息。要鼓励和出台教师开展推进“双创”教育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深入探索研究“双创”教育方法与教育策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在一起,着力将晦涩生硬、不易学习的“双创”理论转变为高职学生兴趣大开、乐于接受的操作知识,激发高职学生参与“双创”的激情和动力。

高职院校要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队伍,与时俱进建立健全定期考核、奖励淘汰制度,不断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评价标准。要整合校企资源,强化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建设,“建立以院士、教学名师、创业培训师、职业指导师为核心的高水平师资队伍”[3],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老师或项目指导教师,吸收企业行业专家和成功人士加入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要采取国培、市培、校培、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师创新创业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项目成果收益与分配机制,采取自主创业、合作创业、对外转让、作价入股等形式将创新创业项目成果引到产业园区实行产业化培育,鼓励高职院校教师带领高职学生组建师生团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要整合专业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人才等力量,联合编写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规划教材,以提升教材编写质量为目标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材建设,进一步助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实效和育人质量,为新时代推动“双高计划”建设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奠定坚实基础。

三、以搭建实践平台为纽带,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操作能力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全面系统的育人工程,其本质是开展素质教育,目标是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本领和能力。要建立健全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与一站式服务工作机构,出台普惠性措施构建“机构、场地、人员、经费”为构成要素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保障机制,健全专兼职队伍对自主创业学生开展定点帮扶、全程指导和一站式服务。整合专业力量,联合开发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服务网,建立健全高校院校、二级院系两级信息服务一体化平台,为高职学生提供国家政策、市场动向和企业需求等信息满足他们自身需要和发展需求。建立以创客空间为主体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主动向高职学生群体开放,完善以会员服务为主的创新创业咨询辅导制度,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方便温馨的工作环境。指导成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创业联盟、创客之家等社团,打造创客品牌,培育创客文化,探索与校外创业者建立主题化、项目化、常态化的交流机制,形成校内外创业者传帮带、资源共享的良好氛围。要对创业风险期相对较突出、有一定价值的创新创意金点子,集中攻关、形成团队合力,积极为高职学生提供必要的文案指导、设备提供和经费支持。

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运行完备的竞赛机制,依托国家和省级现有创新创业大赛竞赛事项,组织有创意项目和优势团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举全校之力承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项活动,形成有影响、能推广的系列赛项和实践活动。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广谱式”教育激发一批有创新意识、创新热情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职学生,定期对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开展专门培训,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创意”“点子”进行遴选,在校内专任教师或创新创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训练和培育,以此激发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推动创新创业项目脱颖而出并转化应用。通过对高职学生开展专项实践训练,达到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以建设孵化基地为保障,促进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应用

从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来看,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对于高职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操作及项目成果转化应用极其重要,它能够为高职学生提供从单一到综合、从个体到团队、从模拟到实战的一系列训练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首次进行创业实践,缺技术、缺资金、缺经验、缺人员,创新创业资源缺乏,导致其成功率不高,因此要建设与高职院校需求相适应、符合高职学生自身实际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努力为初学创业者提供创业实战场所和实践阵地。要整合资源力量,“组建创新创业中心,加快建设集‘培训、竞赛、孵化、服务’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4],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办公场地、研发场地、产品展示、经验分享、项目推广等硬件支撑,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工商注册、法律社保政策、金融服务等咨询服务,开展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培育、项目孵化、成果转化应用等综合服务,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实践演练、竞赛大赛等系列活动。要加强校企合作,对高职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政策的宣传咨询、场地使用、项目引进转化与应用推广,提供沙盘模拟、项目演示、经营策略、政策解读等创新创业技能培训,积极营造宽松的创新环境和创业氛围,降低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成本,减小高职学生创新创业风险,促进他们的创业实践经验积累,不断提高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

高职院校要以政校企合作为纽带,建立建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聚焦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为目标,实现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创意点子萌芽、开花和结果。要加强政府、企业(行业)、学校深度合作,充分整合资源,推进基于岗位和社会需求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工作平台建设。要加强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教练型”创新创业团队建设,由知名企业家、创业导师和行业企业专家、技术能手构成集中研发技术型或工艺型创新创业项目,注重发挥专兼职为主体的“双师型”教师能动作用,指导高职学生拓展创新思维、孵化创新创业项目。要打造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利益共同体,建立“校内创业导师+高职学生团队+创业项目合作导师+行业企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协同攻关机制,集中优势资源和团队力量培育和孵化市场前景广、成果易于转化应用的创新创业项目,促进有创意、有市场、有前景的创新创业“点子”转化为实践应用的生产力,促进高职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不断做大做强,助推创新创业项目成果的转化应用落地生根。

五、以厚植双创文化为动力,助推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要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文化环境。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媒介技术,聚焦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开发和运营学校官网、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等各类媒体,联合年级班级、学生宿舍、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做好创新创业文化宣传,为提高高职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水平提供良好氛围。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引导和鼓励高职学生自我思考、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成长。要大力发挥高职院校学生自治组织的纽带作用,让兴趣相投、目标相近、职业生涯规划相符的高职学生凝聚起来,搭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文化交流的互动平台,形成一种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深度交流、互助启发的合力。比如,可创办“兴趣+”项目俱乐部,定期开展创新创业主题沙龙等活动,激发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激情,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举办“创新创业论坛”,通过科技学术讲座、科技科普作品竞赛、优秀作品展览、科普传播社会实践等活动,在高职院校营造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文化环境和创业氛围,让创新创业之花开满职业教育之地。

要加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高职院校要根据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集中建设一批初创公司孵化器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或者高职学生创业孵化实践基地,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要结合创新创业团队和项目实际,为高职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基地、π空间等场地为高职学生开展创业企业无偿使用,每年投入创业引导资金,实行免收物业管理费和水电费等优惠政策,积极助推一批有影响力、有市场前景的高职学生创业项目应运而生。开展高职院校“企业行”、“团建帮”“模拟职场”等特色活动,为高职学生提供学习项目设计+定制沙盘开发和团队建设咨询服务,推动广大高职学生走进企业、了解客户,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和项目研发,帮助他们更加全面和深入学习和运用企业运作模式。要充分利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等各种平台,开展一系列创新创业竞赛和校内选拔赛,努力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潜力的优秀人才,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意、创业的思维意识和实践能力。要聚焦专业特点,打造具有高职院校特色和人才培养特点的科技竞赛和创意创新创业挑战赛活动品牌,全方位、多途径、多方式宣传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情况,通过网站、海报、校报、校园广播、微媒体等多种形式宣传创新创业师生典型,与时俱进构建相应的服务、扶持、奖励、资助和管理制度体系,为建立和完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软环境提供便捷高效的条件。

要发挥创新创业榜样教育力量。高职院校要始终坚持创新在引领办学治校中的第一动力定位,通过创新来助推高职院校各项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前,在人类社会已产生的创新内涵中,主要包括知识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但与高职院校创新体系最核心也是最符合自身发展的还是取决于科技创新。换言之,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并不具有知识创造和经验优势。因此,在新时代加强高职院校教师创新创业实践积累的同时,要广泛联系和发掘知名校友、成功企业家等社会资源,特别是要联系具有较大话语权、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创业典型,通过创业讲座论坛、创新创业大赛、校企合作共建等途径实施和拓展创新创业教育。比如:在高职院校可采取组织讲座、论坛、沙龙和报告等形式表彰获奖创新创业师生,树立和推广创业典型、创业之星和创业榜样,大力宣传和弘扬创新创业的成功典型和教育案例,以此助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看,我国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在实践中科学总结出来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师资—实践—孵化—文化“五位一体”模式,是按照从理论教育到实践探索顺序排列,体现在各个模式相互之间的依次递进和有序推进。要树立“循序渐进、持续发力”的教育理念,紧扣创新创业服务全员的普适性教育、全面的综合素质教育、全程的持续性教育的“三全”发展定位,坚持因时、因校、因人制宜的基本原则和工作策略,科学选择与高职院校办学历史、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相符合的教育模式,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持续加强对高职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培育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系统建设,统筹兼顾不同学生需求,合理实施不同教育模式,强化课程、师资、实践、孵化、文化等各种创新创业模式的科学运用,充分发挥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五位一体”模式的综合效益,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猜你喜欢

五位一体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