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城市交通低碳发展之路

2022-01-15李慧琪由受访者提供

道路交通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绿色

文|李慧琪 图|由受访者提供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容量公共交通设施(高速铁路、城际轨道、城市轨道交通等)的快速发展,以及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大力推广,绿色交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距离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当前我国城市交通在实现绿色发展路径上面临着哪些挑战?如何创建更加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提升出行体验感?近日,本刊采访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院长助理伍速锋。

本刊记者:您如何看待在“双碳”目标下,当前我国城市交通领域碳排放现状?要推动实现城市交通绿色发展,应在哪些方面发力?

伍速锋: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交通领域每年碳排放达到11亿吨,占比超过10%,城市里碳排放更高,占比可能达到20%-30%。目前我国城镇化仍处于发展阶段,交通运输需求逐年增加。交通运输仍以高能耗的公路运输为主导,城市中能耗高的小汽车依然发展迅猛,电动汽车配套充电设施还存在布局不均衡、效率低等问题,城市社区电力供给也存在较大的瓶颈。因此,对标“双碳”目标,我国城市交通领域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压力。

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要推动实现城市交通绿色发展,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快完善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城市交通在规划时必须贯彻“绿色”“低碳”的理念,强化“窄路密网”道路布局,优先公共交通设施建设,保障步行和非机动车通行空间;完善绿色出行方式接驳空间,实现多方式、一体化便捷换乘。二是提升城市空间组织集约度。城市空间布局是交通出行的源头,可通过促进城市职住平衡、推动公共交通导向型开发、构建社区生活圈等方式降低居民出行距离,减少不必要的交通量。三是通过推进绿色车辆规模化应用、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推进绿色出行装备的发展。四是加强绿色出行管理。合理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确定低碳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建立碳排放监测体系和转型考核体系、对接碳市场机制等。

本刊记者:目前,导致城市交通通行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应如何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状况?

伍速锋:这里首先要说明一个常见的误区,很多人认为机动车的拥堵是城市交通的全面拥堵,这种说法背后显示的是以“车”为视角的结论,其逻辑仍是“以车为本”的思想。我们要真正建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城市首先要为人服务,城市交通关注的是人和货的移动,而不只是车的行驶。导致城市道路交通通行效率不高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城市用地规划建设不合理、市民对汽车的依赖度高、城市道路建设功能层次紊乱、不合理的道路侧位停车等。要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应重点关注几个方面:

一是促进交通与用地协调发展。持续推动城市TOD开发的探索和实践,在铁路车站和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周边用地进行较高密度、混合功能的综合开发建设,将交通车站、住宅、商业设施等进行有机整合,围绕轨道交通走廊打造有吸引力的物业项目,探索将用地开发的土地增值收益返回给交通设施投资方,这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对小汽车的依赖,有效缓解了机动车交通拥堵难题,也形成了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可持续的投融资方式。

二是大力支持绿色交通的发展。在土地利用、资金投入、路权分配以及财税政策等各个领域切实落实公交优先发展理念,建设有竞争力的公共交通系统。开展人行道净化和自行车专用道建设,确保人行道连续畅通、通行安全和通行舒适。科学规划、统筹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强化管理。

三是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的规划。重视城市道路中次干路和支路系统的建设和提升改造。提高次支路的路网密度,完善路网结构,增强城市道路网络的连通性和可达性。合理确定城市道路空间尺度、断面形式,优先安排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设施的通行空间。

四是强化交通运行和组织管理。加强城市停车管理,完成对城市所有路内停车泊位的普查和施划,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加强对停车的收费管理,在严管区域内强化执法,加强对违法停车的管理。坚持城市停车设施的产业化发展方向,推动停车设施的市场化建设和运营。坚持配建为主的停车供给结构,实行差异化供给策略,严格控制路内停车供给。

本刊记者:共享单车已成为市民解决短距离出行的“亲密伙伴”,但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等不文明现象随之出现,如何解决绿色出行和保障正常交通秩序两者之间的矛盾?

伍速锋:面对共享单车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应强化对交通新模式的规范化管理和引导。各城市应积极出台规范管理文件,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首先,应明确各方责任。发挥好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合力,实现协同共治。政府是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管理主体,要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探索建立相对科学合理的投放机制,合理引导企业有序投放,适应城市发展需要,满足老百姓出行需求。企业也应积极履行管理责任,加强车辆的调度和停车秩序的管理。公众要文明出行,共同促进共享交通的发展。其次,要加强对企业运营监管。政府部门应落实监管责任,建立监管与服务信息化平台,通过控制共享单车的规模、平台监管率、周转率和运维人员数量等指标对企业运营监管。最后,要加强车辆的停放管理。完善共享单车停车区域的施划,加强用户规范停车的宣传教育,推广运用电子围栏等技术,采取经济奖惩、记入信用记录等措施,引导用户规范停放。

本刊记者:智慧交通场景的建设将带给人们既高效又节能的交通方式,在您看来,目前哪些技术有待突破?

伍速锋:随着智能交通系统、无人驾驶等新技术的发展,未来绿色出行水平将有大幅提升,具体体现在智能治理场景、智慧出行服务场景的应用。但目前来看,这些场景的建设仍有待技术和制度的突破。

在智能治理场景建设方面,感知能力不强、覆盖不全、数据共享难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也一直在探索通过多源数据感知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运行状态和人的出行特征,并发布了多本研究报告,希望成为“提升政府治理水平的工具、改善市民出行体验的标尺”。目前,智能认知还主要依托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对于知识图谱等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还需要持续发力。

在智慧出行服务场景建设方面,需要通过智慧出行服务平台一站汇聚所有动静态出行资源服务,为用户提供出行全过程的服务,实现“出行即服务”和“管理促服务”。目前在各方数据的打通、资源的共享和协同调度、激励机制的构建、一体化支付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短板。

猜你喜欢

城市交通交通绿色
绿色低碳
新形势下我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思考
繁忙的交通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共享单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共享单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小小交通劝导员
上海城市交通大数据研究与实践
契合城市交通需求 推进单轨交通发展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