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乡村振兴题材电影的美学走向

2022-01-14周仲谋

民族艺术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洞村题材村民

周仲谋,王 丽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 “三农”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计划的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引领下,一批以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为表现内容的新时代乡村振兴题材电影涌现出来。如《十八洞村》(2017年)、《最后一公里》(2019年)、《一点就到家》(2020年)、《我和我的家乡》(2020年)等。

与以往同类题材影片相比,新时代乡村振兴题材电影在美学风格上呈现出叙事手法多样化、影像画面唯美化、喜剧色彩强化、人物形象新变等特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特别是党员干部形象的塑造,既进行多层次的性格挖掘,亦有多维度的人格展示,更加生动可感、真实可信。新时代乡村振兴题材电影不仅体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而且具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和观众亲和力,其成功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一、叙事手法的多样化

新时代乡村振兴题材电影自觉吸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的 “全新乡土经验” ,聚焦于 “脱贫攻坚” 与 “返乡创业” 等热点话题,突破了以往同类影片的叙事模式,采用多样化的叙事手法,使电影讲述的故事更加跌宕起伏、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

以往也曾出现过不少扶贫题材电影,其中有代表性的如《家在远方》《沉默的远山》《幸福快车》等,在宣传主流意识形态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叙事上,这些影片往往遵循一定的模式,形成了 “乡村发展主要靠上面派来的模范党员干部引领扶持” 的常用套路,久而久之,给观众造成了审美疲劳,其传播效果和票房市场并不十分理想。新时代乡村振兴题材电影则打破了以往的惯用叙事模式,在叙事手法上进行多样化拓展,并有意识地借鉴商业类型电影的叙事技巧,大大提高了影片故事引人入胜的程度。

(一)采取 “成长叙事” 的手法建构故事情节

“成长叙事” 是通俗小说和商业电影的常用手段,通过讲述主人公及其事业的成长过程,让人物的命运经历时刻牵动读者、观众的内心,主人公最后的成功也能给读者、观众以极大的阅读或观影心理满足。从新时代乡村振兴题材电影的剧情结构中,都可看到其人物和事业明显的 “成长” 痕迹。

1.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壮大

《十八洞村》中,影片开头扶贫工作陷入僵局,驻村干部小龙也辞职走了,随着故事的发展,新上任的驻村干部小王经过努力,团结以退伍军人杨英俊为代表的一批村民,鼓足干劲填土造田治理尾矿库。《最后一公里》中,年轻的共产党员李双洪在扶贫工作难以深入开展的困境中,临危受命出任村党支部书记,在驻村干部邵云峰的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难,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打通阻碍村里交通的 “最后一公里” 山路,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一点就到家》里,彭秀兵的快递业、李绍群的普洱咖啡、魏晋北的电商业,都经历了从弱小到发展壮大的过程,千年古寨黄路村的经济也因此被带动起来,外出打工的中青年亦纷纷返乡。

2.主人公的成长成熟和转变

《十八洞村》中的杨英俊,一开始对自己被识别为贫困户想不通,还冲驻村干部大发脾气,后来在新任驻村干部小王的激发带动下,思想上有了新的认识,下定决心要和 “穷” 打一场硬仗。小王刚到村里时,虽有一腔热情,但由于对村里情况和村民们不了解,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随着与杨英俊等人的深入交流,与村民们的感情日益深厚,其工作方法和扶贫策略都有了很大提升。村民杨懒长期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后来也经历了由懒到勤的转变。《一点就到家》中的魏晋北,在城市创业的过程中屡次失败,没有人生方向,甚至抑郁轻生,他跟随彭秀兵到了黄路村后,在与彭秀兵、李绍群的合作中,不仅收获了友谊,而且找到了奋斗目标,实现了自己的电商梦,不再迷茫。随着创业的成功,片中的彭秀兵和李绍群,也都由懵懂的毛头小伙,成长为成熟干练的乡村企业家。

新时代乡村振兴题材电影中人物与事业的共同 “成长” ,使剧中的情节矛盾和人物之间的情感矛盾,都得到了有效化解。例如:《十八洞村》中杨英连与女儿小薇薇的和解、村民们与杨懒的和解;《一点就到家》中魏晋北与自我的和解,李绍群与父亲的和解;《最后一公里》中村民们与周彤彤的和解,李双洪与周富贵、周大奎的和解等等。这些和解,让影片结尾达到了情节和情感上的双重高潮,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观影心理需求,也大大增强了影片的可观赏性。

(二)采取 “悬疑叙事” 手法,增强故事情节的曲折度和吸引力

《一点就到家》中,彭秀兵回村里后,得知李绍群 “死了” ,快递站却接到一份收件人为李绍群的快递,李绍群究竟是死是活,就成了吸引观众看下去的悬念。影片还特意设计了彭秀兵和魏晋北半夜去后山给李绍群送快递的戏份,从而增添了悬疑惊悚效果。电影后半部分,与星雀咖啡洽谈合作的前夜,三人沉浸在即将成功的巨大喜悦中,接着画面却陡然一转,魏晋北重回城市并再次去看心理医生,以巨大的反差构成悬疑,使观众对其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产生强烈期待。《十八洞村》中,杨英连为何反对女儿小薇薇和施有成在一起?杨懒会不会与村民们喝绝交酒?《最后一公里》中,李双洪是否能够打通阻碍村子发展的山路?周彤彤为什么会精神失常?也都是颇有吸引力的 “悬疑叙事” 。随着剧情的推进,悬疑得到解答,观众的心理期待也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三)采取隐喻叙事手法,营构浪漫色彩和丰富影片内涵

《十八洞村》中,有凤凰飞过山寨上空的画面,与优美的自然风光相互映衬,象征着十八洞村美好的未来。影片中多次出现公鸡昂首立于村头空旷场地的意象——该意象一方面以雄鸡报晓呼唤着新的一天到来,村民们开始辛勤忙碌地劳作;另一方面也以雄鸡的精神抖擞、神采奕奕,象征村民们在驻村干部带领下的昂扬奋斗精神,表明古老村庄即将焕发勃勃生机。《一点就到家》中,出现了长翅膀的小猪在空中飞的镜头,小猪还与主人公对话,鼓励他们抓住机会,在风口浪尖上勇敢拼搏。影片中的两处对比情节同样带有隐喻意义——魏晋北患抑郁症去看心理医生时,医生的形象是倒着的,喻示着魏晋北思想的迷茫、颠倒、混乱;当他找到为之奋斗的目标和人生方向后,医生的形象正过来了,隐喻魏晋北的思想、心理以及看世界的眼光都恢复了正常。新时代乡村振兴题材电影对隐喻性叙事手法的采用,为影片赋予了积极乐观的浪漫主义色彩。

此外,上述影片还在常规线性叙事的基础上,采用倒叙手法交代事情缘由。例如《十八洞村》通过杨英俊的主观视点,采用闪回镜头,交代了杨英俊夫妇为孙女小南瓜看病的经历,以及他们不愿意出去打工的原因。《最后一公里》中,也采用倒叙手法和闪回镜头,解释了周彤彤精神失常的原因。《一点就到家》中,魏晋北再次回到城市里去看心理医生,回忆起三个合作伙伴拒绝星雀集团收购普洱咖啡的经过。这些影片在常规线性叙事基础上夹以倒叙,不仅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精炼,也丰富了影片的内容蕴涵。

有论者认为, “在拥有正确与积极的创作态度与思想精神的同时,讲好精准扶贫故事还涉及技艺层面,这是当前影片创作者应该着力强化与提高的症结要害。”①李百晓:《空间逻辑与文化使命——精准扶贫题材电影创作研究》,《电影艺术》2020年第6期,第46—50页。令人欣慰的是,新时代乡村振兴题材电影叙事手法的多样化拓展,表明其在叙事技巧层面上已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二、影像画面的唯美化

在影像画面上,新时代乡村振兴题材电影呈现出唯美化的特点。这些影片中往往以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凸显乡村之美,构图精致,色调考究,意境淡远,韵味悠长,颇富诗情画意,在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大美山乡、幸福家园的同时,流露出回归中国传统美学的倾向。

(一)乡村优美自然风光的展现

电影《十八洞村》开头采用航拍技术,以俯拍大全景镜头展示了十八洞村青山环抱、梯田层叠的地理特点。 “水与田相伴,天与水相映,人与自然相合,天光水色,浑然一体。”②王雨薇:《照见 “精准扶贫” 里的天地人心——电影〈十八洞村〉观感》,《中国民族》2018年第4期,第62—63页。苍翠大山中的一块块水田,共同构筑成一幅多彩的水墨画;古色古香的老式房屋、石墙灰瓦,错落有致地掩映在一片绿色之中,给人静谧、祥和之感。《一点就到家》也呈现了云南景迈山的优美自然景观和黄路村的乡野风光。蔚蓝的天空、苍翠的森林、参天的古木、群山环抱中的房屋建筑,充分展示出千年古寨的别样魅力,就连空气中似乎都飘荡着远山树林的清新自然气息,让观众不由得沉醉其中,获得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放松。《最后一公里》同样展示了四川珙县珙桐村的原生态自然景色,颇具山乡野趣。

(二)独具韵味的民俗文化元素融入

这些影片还在诗情画意般的影像中,融入了独具韵味的民俗文化元素。例如:《十八洞村》中带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打苗鼓跳舞、唱苗歌敬酒、踩脚相亲、喝绝交酒、喝团结酒;《最后一公里》中的抬轿子迎亲、集体跳舞;《一点就到家》中的祭祖敬茶神仪式、庆祝丰收的长街宴;《我和我的家乡》的 “天上掉下个UFO” 单元里,结尾处也有苗族少女们唱歌跳舞、吹芦笙的场景。这些民俗元素与优美的自然风光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具有山村野趣和少数民族风情的乡村空间。在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景象里,暗含着中国传统美学中 “顺天应人” “天人合一” 的观念。

与以往的乡土电影不同,新时代乡村振兴题材电影并没有单纯地描述乡愁、通过美丽的影像画面将乡村空间建构为远离现实的 “桃花源” ,而是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关注乡村的贫困问题及其努力脱贫致富的振兴之路。这些影片通过扶贫干部或返乡创业者的到来,既为传统自然乡村带来了国家层面的关怀,也带来了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影片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不仅表现了新时代乡村经济的发展进步,也描绘出脱贫攻坚必将胜利、乡村必将越来越好的愿景。

新时代乡村振兴题材电影以唯美的影像画面,表现乡村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颇具诗意之美。这些电影高度赞扬剧中人物为扶贫事业、乡村振兴而奋斗拼搏的精神,呈现出壮怀激烈、积极向上、欣欣向荣的崇高之美。而对乡村振兴事业必将成功的坚定信念,对乡村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的强烈期望,也使新时代乡村振兴题材电影带有浪漫美的色彩。诗意之美、崇高之美、浪漫之美,相互映衬,彼此交融,形成了新时代乡村振兴题材电影的多重美学意蕴。

三、喜剧效果的强化

以往的乡村扶贫题材电影,往往是正剧式的,风格严肃端庄,甚至带有献身殉道的悲壮意味。与以往同类影片不同,新时代乡村振兴题材电影的喜剧色彩十分明显。这些影片运用夸张、巧合、波折、反转等多种手法,来增强喜剧效果,让观众或解颐莞尔或开怀大笑之时,感受到富民政策引领下乡村的美好前景。

(一)夸张

夸张是喜剧片的常用手法,在新时代乡村振兴题材电影中,也运用了这一手法,营造喜剧效果。《我和我的家乡》的 “天上掉下个UFO” 单元中,阿福村的王总,为推动村寨经济发展,发明了招牌菜 “天眼酸汤鱼” ,餐厅服务员也一律外星人造型打扮,极尽夸张之能事。《一点就到家》中,魏晋北刚到黄路村,就被一只飞虫蜇了脸,眼睛上肿起一个红通通的大包,为了消肿,村民让牛给他舔脸,将魏晋北吓得连声惨叫;后来又被牛惊得滚落山坡,脸上、腿上裹满白色纱布。彭秀兵招募来的送快递的老汉,居然能够飞身跃上屋顶,或是快速爬上大树。《十八洞村》中的杨懒,家徒四壁仍惦记着喝酒。《最后一公里》中,也有对周富贵怕老婆的夸张表现。夸张手法的使用,为这些影片增添了喜剧笑料,令观众忍俊不禁。

(二)巧合

巧合是新时代乡村振兴题材电影中用到的又一喜剧手法。《我和我的家乡》之 “天上掉下个UFO” 中,唐导演为调查UFO真相,潜入黄大宝家中寻找线索,正好黄大宝与王村委会主任等人回来,唐导演慌忙躲进黄大宝发明的山地交通工具 “滚蛋” 中,而 “滚蛋” 又恰恰被碰到,一路滚下山去。《我和我的家乡》之 “神笔马亮” 中,秋霞要去农家乐拍孕妇照,她去的村子正好是马亮下乡扶贫担任第一书记的茴香村,引发出后续的一系列喜剧情节。《一点就到家》中,魏晋北绝望轻生站在楼顶要跳下去时,正好彭秀兵赶来送快递,一把将他拉下来,让他签收,由此开启了彭秀兵带魏晋北返乡的合作创业之路。这些巧合手法的运用,或直接引人发笑,或有助于搭建影片的喜剧架构,给观众带了不少欢乐。

(三)波折

新时代乡村振兴题材电影还巧妙运用层层波折,来强化喜剧效果。《我和我的家乡》之 “神笔马亮” 中,下乡扶贫的马亮向妻子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说自己去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深造,每次和妻子视频聊天,都是战战兢兢的,生怕真相暴露,影片剧情也因此变得妙趣横生。妻子秋霞让马亮穿上寄给他的毛衣试试大小,可毛衣寄往了俄罗斯,马亮根本没收到。谎言会不会被拆穿?故事顿起波澜。马亮急中生智,让俄罗斯的三哥将毛衣拍照发来,按照片往自己身上画了一件,时间仓促,只画了前身,秋霞让他转过身去看后背,危机再次出现。马亮假装网络信号不好,这才蒙混过关。马亮在稻田工作时,秋霞又视频通话,马亮谎称在郊外写生,田里的村民也都是俄罗斯装束,还戴着假发。秋霞发现田里有中国移动的信号塔,质问怎么回事,马亮说是祖国强大自信的表现,这时突然刮起了风,将村民的假发刮到了马亮脸上,还被秋霞看到脖子上没洗干净的 “毛衣” 画迹,马亮见难以掩饰,再次假装网络信号中断,这又是一层波折。秋霞到茴香村拍照,马亮穿了一套鸭子卡通造型的衣服,偷偷去看妻子,却被长发摄影师拉过去拍合照,马亮会不会被秋霞认出来,又成了让观众牵挂的波折和悬念。片中每一次波折的化解,都会使人产生轻松愉悦之感,发出会心的笑声。

再如《一点就到家》中,彭秀兵创办乡村快递业也是一波三折。一开始,彭秀兵在集市上宣传要帮人们在网上买东西,却被当成骗子,被围追堵截,将他打得鼻青脸肿。后来他改变策略,可以先收货后交钱,吸引了一大批买家,却又因一句 “无理由包退货” 而遭遇退货狂潮。后来又转变思维,要把村里的东西卖出去,这才有了起色。他和魏晋北、李绍群的合作也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面对星雀集团的收购时,还产生了严重分歧。正是在磕磕碰碰、摩擦矛盾中,影片设计了不少笑料,让观众在发笑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创业的艰辛,并对主人公们来之不易的成功感到由衷喜悦。

(四)反差和反转

新时代乡村振兴题材电影还运用反差、反转等手法,来增添喜剧色彩。《我和我的家乡》的 “回乡之路” 单元里,乔树林一开始给人的印象是爱说大话、脸皮厚、投机钻营,遇到直播带货的闫飞燕就套交情,赖在头等舱不走,被赶到经济舱后还硬说是自己花钱降了个舱;撑面子请大巴车上的人吃荞面饸烙,结账时却因钱不够而陷入尴尬局面。这样一个很容易被误会为不靠谱、言行不一的人,结尾却被证明是全身心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楷模,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性反差和反转。 “神笔马亮” 单元里,马亮与秋霞视频聊天时,背景是俄罗斯风格的宿舍兼画室,聊完天走出宿舍,却进了村委会办公室,然后开上三轮摩托赶往稻田。画面风格的突转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再如,秋霞让马亮转过身去看毛衣后背的效果,马亮死活不肯;等聊天结束马亮转身与村委会主任说话时,观众才发现他后背竟然是光着的。《最后一公里》中,周富贵气势汹汹地找李双洪,说不参加承包,要求退钱,还说家里啥时候也轮不到妻子向海姣做主,此时向海姣突然出现,周富贵顿时蔫了,忙说要回家喂猪。这种反差也让人为之喷饭。

喜剧效果的强化,一方面有助于新时代乡村振兴题材电影吸引更多观众,另一方面也传递出乡村振兴事业必然取得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影片中的喜剧情节设计和喜剧手法运用,并没有回避现实矛盾,而是揭示出乡村发展中固然会出现一些矛盾,但其基本都是人民内部的矛盾,一个村子、一个家庭的矛盾,都是可以解决的。所以,虽然乡村发展过程中会有曲折、坎坷,但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在乐观主义精神的照耀下,也可以是苦中有乐、言笑晏晏的,乡村的未来也一定是美好的。

四、人物形象的新变

新时代乡村振兴题材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既有多层次的性格挖掘,亦有多维度的人格展示,尤其是党员干部形象,与以往同类影片相比,有了可喜的变化。

(一)党员干部形象的塑造

在以往的乡村扶贫电影中,党员干部往往被塑造成没有个人欲望、一心扑在工作上的高大形象。影片中这些无私奉献的党员干部形象固然让人肃然起敬,但也存在定型化、同质化的倾向。新时代乡村振兴题材电影注重多层次、多角度表现党员干部,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个性更加鲜明,各有特点,各如其面。

1.深入挖掘党员干部奋斗献身的内在心理动因

新时代乡村振兴题材电影没有停留在单纯歌颂优秀党员干部的层面,而是深入人物内心,挖掘党员干部为乡村振兴事业奋斗献身的内在心理动因。《最后一公里》中的李双洪是一个孤儿,自幼被七公养大,对七公和小姑姑周彤彤有着很深的感情。当其他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时,李双洪仍坚守珙峒村,就是为了照顾年迈的七公和精神失常的周彤彤。出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李双洪更是全身心投入到村子的发展上,舍身忘我地工作。支撑李双洪的动力,既来自他对党的忠诚信仰,还来自他要回报七公、完成周彤彤未尽心愿的初衷,同时,也是为了能够与青梅竹马的周晓莉在一起。《十八洞村》中的驻村干部小王,在同事小龙因畏难情绪离开后,仍义无反顾地选择坚守下来——一方面缘于自幼父亲对他的教导、影响与人格培养;另一方面,也缘于他与杨英俊等村民的交往中,有着深入的情感交流,做到了真正交心,能够与村民群众打成一片,同呼吸、共命运。通过挖掘和揭示党员干部的内在心理动因,人物的行为、动机显得更加可信,更有感染力。

2.表现党员干部作为普通人的快乐和烦恼

新时代乡村振兴题材电影在颂扬党员干部热情洋溢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的同时,也注重表现他们作为普通人的快乐和烦恼,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更 “接地气” 。例如:《我和我的家乡》的 “神笔马亮” 中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马亮——一方面全力以赴带领茴香村种植稻田画;另一方面,作为一位有着普通人七情六欲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也会思念深爱的妻子,会为不能陪伴怀孕的妻子以及她腹中的胎儿而感到内疚。《最后一公里》中年轻的村支部书记李双洪,也曾伤心过、愤怒过,为了顺利开展工作,也会用些小谋略。《十八洞村》中的小王在与杨英俊交谈时,坦言自己刚参加工作时感到委屈,总是忙来忙去,离家又远,连父亲去世都没能赶回去看最后一眼,为此一直不能原谅自己,也为人生的路走得艰难而产生抱怨。在杨英俊身上,小王看到了父亲的影子,也理解了父亲,明白了一种普普通通的坚持其实更伟大的道理。无论是小王最初的委屈、抱怨,还是后来的明道、坚持,都是电影的一种对生活最真实感受的描绘。与以往相比,新时代乡村振兴题材电影中的党员干部不再是少情寡欲理念的化身,而是有真实情感的鲜活生命,在他们身上,乡村振兴事业的推动者和鲜活个体生命的双重身份得到了有效平衡,从而使这类人物形象更具立体感,更有可信度。

3.不回避人物身上的缺点,对其进行多维度的展示

《十八洞村》中的退伍老兵杨英俊,性子耿直,脾气急躁,爱发火;但也胸襟开阔,坦坦荡荡,知错就改。他有骨气,不服输,干劲十足,下定决心摆脱贫困户的帽子。《最后一公里》中的村干部周富贵,权力欲重,有些自私自利,爱耍小心眼、小聪明,但基本上还是能够识大体、顾大局的,后来在李双洪、邵云峰等人的带动和感召下,也积极地投身到珙峒村的振兴建设中。《一点就到家》中李绍群的父亲,为人古板、严厉,思想保守,一开始不能接受咖啡种植,但是他出发点是好的,有着为村里人负责的担当。这种对人物优缺点的多维度展示,使影片更有人间情怀、烟火气息。

(二)村民群众形象的塑造

新时代乡村振兴题材电影对村民群众形象的塑造也有突破,尤其注重塑造乡村振兴中开拓进取、蓬勃向上的年轻一代形象。在以往的乡村扶贫电影中,为了衬托党员干部形象的高大,普通村民形象往往显得落后、懒惰、自私,至少在前行过程中是被动的。新时代乡村振兴题材电影中的村民群众形象不再是单一的被引领者,而是能够与党员干部相互支持、相互激励、相互合作、共荣共振的。他们积极、主动,有着振兴乡村经济、改变家乡面貌的豪气和干劲。尤其是年轻一代村民,有着很强的创业自发性和自主性。他们有朝气,有想法,眼界开阔,思维活跃,敢拼敢闯,勇于接受和尝试新生事物,对推动乡村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产业更新换代做出了贡献。例如《我和我的家乡》的 “回乡之路” 中的乔树林, “天上掉下个UFO” 中的黄大宝,《一点就到家》中的彭秀兵、李绍群等,都是如此。影片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生动地揭示出,乡村振兴既需要老一辈的经验,更需要年轻一代的奋斗,需要新思想、新眼光、新格局。

结 语

新时代乡村振兴题材电影在美学风格和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可喜变化,为此类题材主旋律电影的发展积累了有益经验,极大地提升了影片的艺术水准和吸引力,一些影片还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例如《十八洞村》总票房1.06亿元,①《十八洞村》,电影票房网,http://58921.com/film/7258.《一点就到家》票房突破3亿元,②《〈一点就到家〉票房破3亿,成国庆档最大赢家,刘昊然赢了杨洋》,百家号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2536915043851807&wfr=spider&for=pc,发表时间2020年11月6日。《我和我的家乡》总票房超过24亿元。③《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总票房破24亿》,《证券时报》2020年10月17日。高票房一方面说明这些影片为观众所喜闻乐见;另一方面也表明片中主流意识形态的传递和弘扬更加有效,更为顺畅。可以说,新时代乡村振兴题材电影作为主旋律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不断进取的探索开拓精神,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宣传导向作用和思想引领作用,堪称是 “接地气的新主流,真诚可信的新表达” 。

猜你喜欢

洞村题材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十八洞村:苗寨风光惹人醉
“你所不知道的十八洞村”
十八洞村 精准扶贫首倡地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十八洞村的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