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帮助“老漂族”做好心理调适?

2022-01-13王莉

心理与健康 2022年1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祖辈育儿

王莉

随着我国二孩、三孩生育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来到子辈生活的城市,帮忙小家庭一起照看孙辈,成为老年随迁居民,俗称“老漂族”。老漂族年纪较大,却还要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來到陌生的城市生活,这一切着实不易,随之而来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

在日常的社会服务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的老漂族是只身随迁来到子辈所在城市的。可能因为女性在带孩子、做家务方面有着性别优势,所以这其中以女性居多;也有一部分老漂族是老年夫妻一起随迁。但不管哪一种情况,随迁而来的陌生城市,都会使老人生疏感、孤独感倍增。

作为社会工作者,我们更应多关注随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情况。可以做的有以下几点:

1以现有开展的社区活动为契机,吸引随迁老人们积极地融入当地,广泛结交老年朋友,和其他老漂族一起聊聊天、买买菜、散散步、跳跳广场舞。

2构建社会支持网络,鼓励子女体恤老人初到一个城市的生疏感与孤独感,主动带老人熟悉小区周边环境,逛商场、游公园,率先建立起对这个城市的亲切感。

3与此同时,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劝慰随迁老人从心理上豁达一些,主动“把他乡作故乡”,逐步建立起对新城市的认同感,从熟悉环境、广交朋友、心理认同中慢慢找到归属感。

即便对新的城市慢慢有了亲切感、认同感,许多老漂族依然思乡情切、念念不忘,导致孤独甚至抑郁。试想老人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自己熟悉的家乡,家乡的山水难以忘怀,家乡的饮食习惯难以改变,家乡的亲朋好友却难相见,这一切怎能不让老人牵肠挂肚?

对于这种自然的情感,家属和社会工作者更应加以理解,并且采取行动帮助老年人顺利过渡。

在社区老年活动中,可以教授老人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经常和家乡老友视频聊天,在手机里看一看家乡的一草一木、挚爱亲朋,也能缓解老人的思乡之情。

节假日或寒暑假,鼓励子辈要尽可能地也给老人放放假,带孩子陪伴老人一起回家乡走一走、看一看。还可以邀请家乡的亲戚朋友到自己的城市来和老人见见面、聊聊天。

社区可以通过举办“社区美食节”,鼓励老年人制作家乡美食,与邻友分享。相信多元化的融入社区,老人的乡愁会逐步淡化,慢慢地喜欢现在的城市。

三代同堂,其乐融融,却也容易滋生矛盾,让老漂族备感挫败与疲惫。特别是老人来帮助带娃的家庭中,老年人很可能会不知不觉参与到家庭教育的事务中来。当与子辈在育儿理念、方法等方面有代沟、差异和分歧时,老人的心理压力往往会增加,并且体验到不愉快的情绪。

面对育儿问题引发的家庭纷争,社会工作者应该怎么做?首先,要帮助老年人疏解情绪,同时明确边界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教育孩子的责任主体一定是父母本人。作为祖辈要明确边界,要主动“退居二线”,把教育孩子的权利、责任多留一些给儿辈。有些老人总说“不放心”,这其实就是越位了。祖辈的边界感模糊,搞错了自己对孙辈的身份与责任,想要越俎代庖。祖辈知道放手让儿辈教育孙辈了,育儿分歧就会少一些;相信“儿孙自有儿孙福”,老人的挫败感、疲惫感就会少一些。

老人在老家时,过着自己比较喜欢、习惯的生活方式,也有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天天时间过得快。如今来到新的城市,有的老年人每天的任务就是带孩子、做家务,生活比较单调,难免感到压抑、枯燥,情绪低落。

面对老年人上述不良的心理状况,社会工作者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介入来帮助老年人进行心理调适。

鼓励子女理解老人的无私与不易。老人们为了家辛苦了大半辈子,如今年老,身体也大不如从前,却还要当起老漂族,承担照顾孙辈的重任,这是多么的无私与伟大!作为子女,千万不要认为祖辈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祖辈来帮忙不是义务,而是奉献。

协助子女真心诚意地以实际行动报答、温暖父母。例如,多关心老人的身体,带他们做好健康体检;多关注老人的需求,尽可能满足其合理要求;多和老人聊聊天,注意他们的情绪变化。与此同时,还要把感恩之情也传递到孙辈的心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帮忙照看你,是出于他们对我们无私的爱,我们要对老人的恩情铭记在心。

留给老人一点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在隔代养育家庭,平时子辈上班去,老人在家带娃很辛苦。那么下班后就应该由父母亲自带娃,让老人休息一下,有点自己的自由时间,晚上去跳跳舞、散散步、会会友,这样心情愉快、缓解疲劳,也利于老人健康长寿。周末及寒暑假,儿辈也要尽可能地给老人放放假,三代人一起去旅游,尽享天伦之乐,一家人其乐融融。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祖辈育儿
社会工作者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现状及对策
马戏团
父辈和祖辈的情感故事,分外美丽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调查
我国女性社会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研究
助教带动“夕阳”之爱
育儿神器
育儿Q&A
育儿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