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5%氟啶·啶虫脒水分散粒剂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

2022-01-12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酰胺精密度蚜虫

马 涛

(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山西省标准计量技术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5 )

1 前言

氟啶虫酰胺(Flonicamid)最早由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于2007年在我国登记,分子式为C9H6F3N3O,CAS登录号158062-67-0,易溶于丙酮和甲醇,对热稳定[1]。是一种新型低毒吡啶酰胺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除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外,还具有很好的神经毒性和快速拒食作用,对蜜蜂、环境友好。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吸入带有氟啶虫酰胺的植物汁液后,会很快停止吮吸,最终因饥饿而死亡。啶虫脒(Acetamiprid),最早于1998年在我国取得登记,分子式为C10H11ClN4, CAS登录号135410-20-7,能溶于丙酮、甲醇、乙醇、二氯甲烷、氯仿、乙腈、四氢呋喃等有机溶剂,对光稳定[1]。属氯化烟碱类化合物,是一种广谱、低毒且具有一定杀螨活性的杀虫剂。广泛用于水稻、蔬菜、果树、茶叶等作物的蚜虫、飞虱、蓟马、部分鳞翅目害虫等的防治,由于不科学合理使用,已在多地多种防治对象上形成抗药性。目前防治蚜虫的常用杀虫剂主要是菊酯类农药和新烟碱类农药,该两类药剂在蚜虫的绿色防控中面临2个问题。一个是抗药性问题,由于长期使用上述两种类型的农药防治蚜虫,导致蚜虫对其的抗药水平大幅上升,有的地区抗性倍数达到了数万倍以上;一个是对有益昆虫的杀伤力问题,特别是对蜜蜂等传媒昆虫的毒性问题。氟啶虫酰胺是一种新型的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很好的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可作为蚜虫绿色防控的首选药剂[2]。

国内农药生产企业从2016年开始陆续取得氟啶虫酰胺和啶虫脒混配制剂的登记证,剂型多为水分散粒剂,截止2021年11月底,国内已有11个产品取得登记,增长迅速。国内该混剂的分析方法尚未见报道,本文介绍了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啶虫脒和氟啶虫酰胺的方法。该方法操作比较简单、快速,分离效果好,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能达到定量分析要求,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和试剂

2.1.1 仪器与设备 Waters ACQUITY UPLC 液相色谱仪(配原厂工作站、在线脱气机、自动进样器、柱温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梅特勒 AG285 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过滤器(0.45μm);Millipore QG超纯水机;超声波清洗机;常用玻璃器皿。

2.1.2 试剂 超纯水(电阻率:25℃,18.2MΩ.cm);甲醇(色谱纯);啶虫脒标样98.0%;氟啶虫酰胺标样98.9%;35%氟啶·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啶虫脒15%、氟啶虫酰胺 20%)。

2.2 液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Ultimate 4.60×250mm,5μm XB-C18(Ⅱ)不锈钢柱;柱温:30℃;流动相:甲醇:水=50:50(V/V);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60nm;进样量:20.0μL。在上述条件下,氟啶虫酰胺和啶虫脒的保留时间分别约为3.3min和4.4min。

2.3 操作步骤

2.3.1 标准溶液的配制 称取啶虫脒标准品0.03g(精确至0.000 2g)、氟啶虫酰胺标准品0.04g(精确至0.000 2g) 置于同一50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用移液管移取上述溶液10mL于50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超声振荡10min,静置到室温,用 0.45μm 孔径滤膜过滤,备用。

2.3.2 试样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0.2g(准确至0.000 2g)的试样,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用移液管移取上述溶液10mL于50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超声振荡10min,静置到室温,用 0.45μm 孔径滤膜过滤,备用。

2.3.3 测定 在上述操作条件下,待仪器基线稳定后,连续注入数针标样溶液,直至相邻2针标样溶液的响应值相对变化≤1.5%后,按照标样溶液、试样溶液、试样溶液、标样溶液的顺序进行测定。

2.3.4 计算 采用外标法计算。将测得的2针试样溶液以及试样前后2针标样中的啶虫脒(或氟啶虫酰胺)峰面积分别进行平均。试样中啶虫脒(或氟啶虫酰胺)的质量分数X(%)按下式计算:

式中:

A1—标样溶液中啶虫脒(氟啶虫酰胺)峰面积的平均值;

A2—试样溶液中啶虫脒(氟啶虫酰胺)峰面积的平均值;

m1—标样啶虫脒(氟啶虫酰胺)的质量,g;

m2—试样的质量,g;

p—标样啶虫脒(氟啶虫酰胺)的质量分数,%。

3 结果与讨论

3.1 流动相的选择 35%氟啶·啶虫脒水分散粒剂中杂质成分较少,为确保待测组分与杂质完全分离,分别用甲醇/水不同比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流动相中甲醇所占比例的减小,出峰时间会延迟。在甲醇:水=50:50(V/V)时,各待测组分与杂质能得到理想地分离,且基线平稳、峰形对称,分析时间也较短。(图1、2、3)

图1 啶虫脒标样液相色谱图

图2 氟啶虫酰胺标样液相色谱图

图3 试样液相色谱图

3.2 检测波长的选择性 分别将某一浓度啶虫脒和氟啶虫酰胺标准溶液进行分析,利用PDA检测器进行光谱扫描,得到二者的紫外吸收光谱图(图4、5),可见二者的最大吸收波长约为245nm和201nm。经过对照实验,选择波长在260nm处时,各杂质不影响测定,两个待测组分都有较大吸收,且远离低波长紫外区。

图4 啶虫脒紫外吸收谱图

图5 氟啶虫酰胺紫外吸收谱图

3.3 精密度测定 将同一样品分别称取6份,分别测定,结果经统计分析,啶虫脒和氟啶虫酰胺的标准偏差为0.046 797和0.051 543,变异系数为0.31%和0.26%。

表1 精密度测量结果

3.4 准确度测定 采取添加回收率测定方法来计算本方法的准确度,称取5份已知含量的试样,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啶虫脒和氟啶虫酰胺标样溶液(用各自单标溶液添加),在上述2.2色谱条件下进行测定,测得啶虫脒的平均回收率为99.87%,氟啶虫酰胺的平均回收率为100.57%。

表2 添加回收率测定结果

3.5 线性关系的测定 将已知含量的标样分别配制成一批已知浓度的梯度溶液(包含分析方法中的检测浓度),以浓度(mg/mL)为横坐标,以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相关曲线。氟啶虫酰胺线性方程为:y=3E+07x-75 157,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为0.999 5;啶虫脒线性方程为:y= 8E+07x+1E+06,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为0.999 5。试验数据(表3),线性关系图(图6、7)。

表3 氟啶虫酰胺(啶虫脒)的线性相关性试验数据

图6 啶虫脒标准曲线

图7 氟啶虫酰胺标准曲线

3.6 方法特异性 方法特异性是指分析方法中特定组分产生的特定信号,即在其他成分(如杂质、添加剂等)可能存在时,采用的分析方法能够准确测定目标组分(有效成分、杂质等)特性的能力[3]。为确证本方法分析两种组分的特异性,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别对氟啶虫酰胺和啶虫脒标准品及试样峰的纯度进行检测,结果(图8、9)。

图8 氟啶虫酰胺标样(左)和试样(右)峰纯度光谱图

图9 啶虫脒标样(左)和试样(右)峰纯度光谱图

3.7 方法各指标结果判定 按照NY/T 2887-2016《农药产品质量分析方法确认指南》要求[3],判定上述所得线性关系、精密度、准确度和峰纯度检测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对于35%氟啶·啶虫脒水分散粒剂产品,啶虫脒和氟啶虫酰胺分析方法精密度要求变异系数分别<1.79%和2.92%(计算公式:2(1-0.5logC)×0.67,对于啶虫脒C=0.15,对于氟啶虫酰胺C=0.20),线性相关系数>0.99,添加回收率要求在97%~103%之间才合乎要求。与上述结果值相比较可知,该方法线性相关系数、精密度和准确度数值均符合要求。感兴趣组分峰纯度指数均为1.000 000,满足方法特异性要求,也不存在其他非分析物的干扰。

4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较高,线性关系和特异性良好,具有简便、快速、准确、分离效果好等特点,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

猜你喜欢

酰胺精密度蚜虫
手性磷酰胺类化合物不对称催化合成α-芳基丙醇类化合物
果蔬中氟吡菌酰胺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副波长对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清蛋白精密度的影响
蚜虫婆婆
N-(1’-苯乙基)-吩嗪-1-酰胺对H129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出生就怀孕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
玛咖酰胺快速测定方法应用研究
关于重复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