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2-01-11刘华峰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1期
关键词:有效率针灸血糖

刘华峰

摘  要:目的  探讨观察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5月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中医院收治的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循双色球分组法将118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9例。两组均采用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治疗,观察组联合针灸治疗,获取两组疗效相关数据,并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糖控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糖控制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血糖控制水平(FBG、PBG、HbA1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可进一步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血糖相关指标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二甲双胍;阿卡波糖;2型糖尿病;针灸;治疗有效率

中图分类号:R5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011(2022)-1-0008-02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症状并伴有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是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为主要症状并伴有胰岛素抵抗症状的一类疾病。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占80%以上[1]。该病属于慢性、进行性代谢性疾病,难以根治,必须长期用药控制血糖。若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不佳,则患者易发生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严重并发症,疾病后期还会伴有严重器官损害,继而导致患者的相应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的变化,人们的饮食结构亦随之改变,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疾病致死率逐年升高。有调查数据[2]指出,2型糖尿病病死率仅低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以及艾滋病。因此,探讨理想的2型糖尿病治疗方案,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避免并发症发生是非常有必要的。随着我国中医学的兴盛,中医针灸逐步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应用。本研究主要分析2型糖尿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5月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中医院收治的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循双色球分组法将118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9例。观察组男34例,女25例,年齡50~77岁,平均年龄(63.74±6.15)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7.32±2.78)年。对照组男32例,女27例,年龄51~77岁,平均年龄(64.06±6.28)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7.34±2.89)年。两组基线资料统计学对比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核,患者均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可配合临床完成研究。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满足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3],任意时间的血糖水平在11.1 mmol/L及以上或是空腹血糖水平在7.0 mmol/L及以上;患者均满足《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诊断标准,凡有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尿多而甜等症状均可确诊消渴病。

排除标准:意识不清,难以进行正常沟通患者;合并恶性肿瘤、严重免疫缺陷或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患者;非2型糖尿病的其他类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大血管并发症患者。

1.3  方法

两组均采用二甲双胍(生产企业:浙江国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526)、阿卡波糖(生产企业: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202)治疗,二甲双胍口服,0.5 g/次,2次/d或0.85 g/次,1次/d;阿卡波糖口服,50 mg/次,3次/d;患者持续治疗30 d。

观察组联合针灸治疗,基于中医辨证理论对患者进行分型,患者的基础针灸穴位有肺俞穴、脾俞穴、肾俞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曲池穴、胰俞穴等。结合患者的中医辨证结果配穴,上消添加鱼际穴、复溜穴;中消添加内庭穴、中脘穴;下消添加太冲穴、关元穴。穴位定位均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GB12346-90)。针灸流程如下,患者仰卧,充分暴露所选穴位,采用浓度为75%的酒精对穴位部位皮肤消毒,然后进行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治疗1次/d,连续治疗1个月后评估疗效。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血糖控制水平,其中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疗效评定标准[4]如下,显效:经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全都恢复到正常水平或是FBG、2 hPG水平改善40%以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恢复正常。有效:经治疗后FBG、2 hPG水平改善20%~40%,HbA1c改善10%以上。无效:经治疗后FBG、2 hPG水平改善20%以下,HbA1c改善10%以下。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血糖控制水平等)和计量资料(治疗总有效率等)分别应用[n(%)]和(x±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通过字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血糖控制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血糖控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糖控制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糖控制水平(FBG、PBG、HbA1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多结合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為患者提供对应治疗,若患者的病情轻微,则给予非药物治疗,指导患者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准确计算每日热量摄入与营养分配比例实现营养饮食、每天适当运动强化机体抵抗力,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从而提升患者的身体机能,促使患者恢复健康。但多数患者确诊时病情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单纯通过非药物治疗并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必须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科学选取药物进行降糖治疗,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也有研究指出,长期应用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存在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依赖性等缺陷,无法保障患者的治疗依从性[5]。基于此,临床开始探寻新的治疗方案。

中医将2型糖尿病纳入“消渴证”范畴中,该病最初记载在《黄帝内经》中,并在《金匮要略》中设有相应的消渴专篇,文中详细列举了疾病的多个症状,阐述了多个治疗有效的方剂。针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治疗方案,也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得到一定应用。在《千金要方》中详细阐述了消渴证的针灸治疗方案与针灸选穴特点,明确指出针灸可辅助临床有效治疗消渴证。随着我国中医事业发展,多种中医经典治疗方案广泛在临床应用,中医针灸因操作简单、治疗效果理想,如今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多数研究学者认为,消渴证的发生与患者偏爱肥甘油腻食物、饮食不节、喜静少动等原因存在密切关系。这些不良因素导致人体火旺阴虚、燥结伤津、胃肠积热及痰阻血瘀等不良现象发生,继而形成消渴证。基于中医辨证理论,结合辨证结果选穴针灸治疗,可刺激人体相应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人体内分泌系统,稳定胰岛素的分泌,辅助临床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综上可知,针灸可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相关指标,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程益兰,孙慧.针灸阳明经腧穴治疗2型糖尿病伴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8):132-134.

[2]陈茜,孙勤国,吴松,等.“标本配穴”针灸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临床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2(4):84-87.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4):292-344.

[4]宋敏灵,秦可菁,邹勇,等.基于肠道菌群理论探讨针灸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82):78-79.

[5]陈超,张夏菲,刘炜宏,等.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质量评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7):3701-3707.

猜你喜欢

有效率针灸血糖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减肥好难!餐后血糖大幅下降更易饿
针灸
很有效率
糖友:记得做好血糖日记
My Father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