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超声对真皮纤维瘤和表皮样囊肿的鉴别诊断价值

2022-01-11老兆航吴杏仪游蕴仪朱雅芸林燕霞

医学信息 2021年24期
关键词:真皮层真皮包膜

老兆航,吴杏仪,游蕴仪,朱雅芸,林燕霞

(1.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超声医学科,广东 佛山 528300;2.顺德职院美瑞妇产医院,广东 佛山 528300)

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 cyst)又叫角质囊肿、漏斗部囊肿、表皮包涵囊肿等,是发生于浅表组织最常见的皮肤良性疾病之一[1-3],好发于儿童、青年。通常无自觉症状,囊壁继发感染或破裂时常伴红肿、疼痛。真皮纤维瘤(dermato fibroma)又称皮肤纤维瘤,是一种发生于皮肤真皮层的少见的良性疾病,患者多以触及皮下包块或局部皮肤色素沉着就诊,可自然发生或外伤后引起,发生于任何年龄,中青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4]。两种疾病临床初诊仅通过肉眼观察容易混淆。治疗均以手术切除为主,但真皮纤维瘤易完整切除,而表皮样囊肿需注意尽量不要切破囊壁,故手术前对两种疾病进行鉴别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超声对真皮纤维瘤与表皮样囊肿的鉴别诊断价值,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7 例真皮纤维瘤与44 例表皮样囊肿患者的超声检查、临床和病理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20 年12 月在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进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真皮纤维瘤病例7 例,共8 个病灶(真皮纤维瘤组),其中男1 例(2 个病灶),女6 例(6 个病灶),年龄2~70 岁,平均年龄(29.25±2.14)岁;发生部位为头颈部2 个病灶,胸背部5 个病灶,臀部1 个病灶。表皮样囊肿病例44 例,共48 个病灶(表皮样囊肿组),其中男20 例(22 个病灶),女24 例(26 个病灶),年龄4个月~63 岁,平均年龄(23.01±1.98)岁;发生部位:头颈部18 个病灶,胸背部13 个病灶,腋臀部1 个病灶,其他3 个病灶。2 例患者自诉肿块触诊疼痛,其余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两组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GE voluson E8、VVE9 及Philips Q5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8~12 MHz。患者选取适当的检查体位,充分暴露病灶部位,调取浅表模式、调节频率,确保探查范围和清晰度等情况下尽量选用较高频率,每个病灶均进行多切面扫查,在最清晰图像基础上选取最大测量切面进行测量,同时对病灶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对比分析两组的病灶形态、大小、包膜、内部回声、后方回声、血流情况、与皮肤关系等情况。病灶内部及周边彩色血流情况采用二级标准进行定性分级:0 级,内部及周边均未探及血流信号;1 级,内部及周边可见探及血流信号。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行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真皮纤维瘤组 共8 个病灶:①形态、边界及包膜:8 个病灶均为椭圆形,其中7 个病灶肿物均位于真皮层内,导致病灶处真皮层增厚,与周边皮肤形成钝角(图1),另1 个较大病灶(大小:35 mm×18 mm)与真皮层形成锐角;8 个病灶均未显示明显包膜;②回声:8 个病灶内部回声分布都较均匀,后方回声均增强,其中7 个为低回声,1 个较大病灶为稍高回声;③内部及周边血流:7 个病灶内部及周边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1 个病灶内部可见点状血流信号。

图1 真皮纤维瘤

2.2 表皮样囊肿组 共48 个病灶:①形态、边界及包膜:有47 个病灶为类椭圆形,1 个病灶为不规则形;42 个病灶边界清晰,均可见包膜,6 个病灶未见明显包膜;47 个病灶与周边皮肤形成锐角(图2),1 个病灶与周边皮肤形成钝角;②回声:38 个病灶内部回声分布都较均匀,另外10 个病灶回声分布欠均匀;后方回声均增强,其中46 个为低回声,2 个病灶为稍高回声(其中1 个病理提示伴角化,图3);③内部及周边血流:47 个病灶内部及周边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另外1 个较大病灶(大小:115 mm×112 mm)内部可见点状血流信号。

图2 表皮样囊肿

图3 皮表样囊肿伴角化

2.3 两组超声特征比较 两组病灶在形态、大小、后方回声、内部回声、血流信号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无包膜、病灶与皮肤夹角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超声特征比较(,n)

表1 两组超声特征比较(,n)

3 讨论

真皮纤维瘤与表皮样囊肿都起源于皮肤浅层的肿块,但病理基础不相同。真皮纤维瘤病理为真皮来源的无包膜结节,为继发性和反应性的皮肤瘤样组织增生性病变,部分学者认为属皮肤的肿瘤性病变[5,6],镜检显示真皮内可见大量增生的胶原纤维[7]。表皮样囊肿大体标本显示为肿物有完整的包膜,质韧,表面光滑且呈淡黄色[8-10],囊肿壁完整,囊内容物为透明的胶冻样物质或白色豆渣样物质[11-13],镜检显示囊壁由纤维组织构成,囊内则为充满大量角化物质和脱落破碎的表皮细胞[14,15]。真皮纤维瘤和表皮样囊肿均容易完整切除,但表皮样囊肿需要注意尽量不要切破囊壁,故手术前对两种疾病进行鉴别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选用高频超声进行检查,具有很强的分辨力,可清晰显示浅表肿块的形态、大小、内部回声、边界(有无包膜)、与周边皮肤的关系及内部血流信号等声像,高频超声还能更清晰显示肿物的解剖部位,显示肿物与皮肤的关系,同时可以清晰界定病灶切除范围,对于病灶性质的鉴别诊断十分重要。

表皮样囊肿和真皮纤维瘤均为皮肤浅层肿块,表皮样囊肿有完整的包膜,而真皮纤维瘤为继发性和反应性皮肤瘤样增生病变,没有完整包膜,高频超声分辨力高,可以显示出病灶有没有明确包膜,本研究表皮样囊肿组中87.50%(42/48)均可发现包膜,而真皮纤维瘤组87.50%(7/8)均未发现包膜,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病灶有没有包膜,可作为真皮纤维瘤与表皮样囊肿鉴别要点之一。本研究中部分表皮样囊肿病灶未发现包膜,分析原因主要为部分病灶较小,包膜显示不清,而1 例真皮纤维瘤发现可疑包膜,原因为该病灶周边回声较强,误诊为包膜。针对上述情况,对于较小的病灶应尽量放大,必要时在病灶上加上水囊,有助于观察病灶包膜及其他细节。

病灶与周边皮肤的夹角一定程度代表了肿块的来源与生长方式,这对于浅表包块的鉴别诊断很有意义。真皮纤维瘤起源于真皮层,局部真皮层增厚,呈膨胀性向皮下软组织生长,可导致皮下软组织一定受压,声像图表现为病灶与邻近皮肤呈钝角,本研究中真皮纤维瘤组87.50%(7/8)病灶均为钝角,另外1 例由于病灶较大,呈锐角改变。表皮样囊肿源于表皮,但呈类息肉样向皮下脂肪层生长,声像图表现为病灶与周边皮肤呈锐角,本研究表皮样囊肿组97.92%(47/48)均为锐角,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病灶与邻近皮肤的夹角可作为真皮纤维瘤与表皮样囊肿鉴别要点之一。

表皮样囊肿内部为皮脂样物质,不具有肿瘤的血管生长特性[16,17],而真皮纤维瘤是继发性和反应性的皮肤瘤样组织增生性病变,也不具有肿瘤的血管生长特性[18-2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病灶内部及周边均极少探及明显血流信号。除合并感染或角化等改变,两组均以低回声为主,内部回声分布一般都较均匀。另外两种肿块均为中青年为主,女性较男性多。故本研究表明两组病灶在年龄、性别、形态、大小、后方回声、内部回声、血流信号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中真皮纤维瘤组收集病例较少,对研究结果会有一定局限性影响,后续将纳入更多病例或者进行多中心数据分析,扩大样本量,增加更多的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病灶有没有包膜、病灶与邻近皮肤的夹角等情况有助于真皮纤维瘤和表皮样囊肿的鉴别诊断,高频超声分辨力高,对于浅表包块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真皮层真皮包膜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高频超声对带状疱疹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透明质酸在外用传递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涂橄榄油真的能消除妊娠纹吗
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一例
烧伤变形脱细胞真皮基质用于烧伤创面修复的可行性研究
树脂包膜缓释肥在机插杂交稻上的肥效初探
急诊使用人工真皮覆盖修复指(趾)末节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生态环保让真皮标志产品更美丽
徽章样真皮树突细胞错构瘤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