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州市儿童康复机构的现状调查

2022-01-11刘苏玮袁宝强窦云龙雍曾花高瑜晨卞登亚

医学信息 2021年24期
关键词:机构康复评估

刘苏玮,袁宝强,窦云龙,雍曾花,高瑜晨,卞登亚

(1.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江苏 徐州 2210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童神经康复中心,江苏 徐州 221000;3.徐州市残疾人康复协会,江苏 徐州 221000)

我国儿童康复机构包括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康复科(中心)、康复门诊、康复医院(中心)、特殊的康复机构、社区康复等[1]。它们有较完善的康复设备,有经过正规训练的各类专业人员,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能解决病、伤、残者各种康复问题[2]。随着国家对儿童康复的关注,儿童康复机构逐渐增多,这些机构在满足残疾儿童康复需求的同时,机构的设施、技术力量等情况是否能达到国家标准目前还少有报道。本次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对江苏省徐州市残疾人康复机构中的儿童康复机构建设情况进行了研究,调研内容包括机构的场地、设施、人员、评估和治疗等情况。通过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徐州市儿童康复机构的现状,为改善其状况,促进其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于2018 年4 月-7 月对徐州市残疾人康复机构中的75 家儿童康复机构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5 份,收回53 份,有效问卷46份,其中地市机构17 份,县级机构29 份。

1.2 调查方法 ①本研究采用统一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该问卷参考了近5 年康复机构调查文献内容并结合临床经验调整,通过预调查完善后制成。②问卷内容包括:康复机构基本情况,人力资源情况,康复机构的用房情况,康复评估和训练情况,康复儿童数和收费情况,困难及诉求等。③问卷调查:将电子版调查问卷分发至徐州市各儿童康复机构负责人手中,填写完毕后收回,对部分有漏填问卷进行电话回访补齐。④调查前统一培训调查人员,调查结束后专人复核资料。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 与Excel 2007 建库清库,采用SPSS 16.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和(%)表示。

2 结果

2.1 康复机构总体情况 此次调查的46 家儿童康复机构成立时间占比最多的是5~10 年,其次是1~5年,1 年以内和10 年以上的占比稍少。统计到的所有机构均为残联定点,其中公办机构占比较民办机构稍多。专业背景占比最多的是医疗性质,占比56.52%,其次是特殊教育机构,其余依次是教育培训、医教结合和其他,见表1。本次调研儿童康复机构收治的病种,按占比由高到低依次是脑性瘫痪、孤独症谱系障碍、弥漫性发育障碍、发育指标延迟和其他,见表2。

表1 儿童康复机构的基本情况(n,%)

表2 儿童康复机构招收的病种(n,%)

2.2 康复人力情况 46 家康复机构工作人员中,30岁以下的年轻职工占比最多(56.03%),其次是31~40 岁的职工,占比最少的50 岁以上的老职工(2.94%)。学历占比最多的为大专,其次为本科,硕士以上及中专以下均较少。专业背景以医学相关专业为主,占比70.41%,其次是幼师、特教和其他专业,各占约10%。问卷中“工龄”一项共统计到45家,工龄占比最多的是3~5 年,其他依次为6~10年、1~2 年、10 年以上以及1 年以下,见表3。

表3 儿童康复机构的人力情况(n,%)

2.3 康复机构的用房情况 康复机构的业务用房来源占比最多的是单位建筑,其次是租用建筑,自建建筑仅占4.35%。这些机构63.04%为独立用房,其余为综合用房。建筑面积在1000 m2以上的占比最多,800 m2以下的次之,800~1000 m2的最少。设有无障碍设施的机构占比达89.13%,其余没有安装和准备安装。取得消防验收的机构占比86.96%,其余的正在办理,见表4。

表4 儿童康复机构的康复用房情况(n,%)

2.4 康复训练和评估情况 儿童康复机构目前采用的康复技术中感觉统合训练占比最多(93.18%),其他常用的康复治疗技术依次为语言治疗(79.55%)、认知治疗(75.00%)、作业治疗(72.73%)、游戏疗法(68.18%)、运动疗法(63.64%)、低频脉冲电治疗(59.09%)、中医治疗(52.27%)、音乐疗法(50.00%)、行为分析疗法(43.18%)、磁疗(40.91%)、结构化训练法(38.64%)、地板时光(31.82%),学科教学和心理干预并列29.55%,其他康复技术仅占2.27%。这些康复机构中能完成独立评估的机构占比85.78%,能完成部分评估的占比10.87%,不能评估的占比4.35%。他们康复评估的频率占比最多的是3 个月1次,2 个月1 次占比最少。46 家康复机构开展的康复形式多为个训+集体课,约占84.78%,其次是完全的个训,其他训练形式占比不足5.00%。康复训练单项时间设定为30 min 的最多,占比达63.04%。每天康复机构提供的康复时间多是3~4 h,每天康复4 h以上和1 h 以内的占比均少,见表5。

表5 儿童康复机构的康复评估频率以及康复的形式和时间(n,%)

2.5 康复儿童数和收费情况 此次调研的46 家康复机构,每月康复儿童人数在50 人以内的机构占比最多(32.60%),每月康复的儿童人数越多的机构数量越少,每月患儿多于300 人的机构仅有3 家(6.52%)。这些康复机构中18 家(39.13%)收取康复训练费用,每月收取的治疗费用少于2000 元和2000~3000 元的占比相同且最多,均占38.89%,每月4000~5000 元的占比16.67%,每月收费大于5000 元的占比最少,见表6。

表6 康复儿童人数和收费情况(n,%)

2.6 困难及诉求 儿童康复机构目前的困境项目按提及次数由多到少依次为经费短缺、政府支持力度弱、人员匮乏、影响力弱、缺乏训练标准、缺乏机构支持、规模太小、缺乏科学评估和设备买不到,见表7。

此次调研共有35 家儿康机构建议提高每年对残联患儿的补助,42.86%的机构希望提高“脑性瘫痪”的残联补助,建议补助金额为2.47 万/(年·人),17.14%的机构建议提高“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残联补助,建议补助金额为2.33 万/(年·人)。调研到的机构均表示需要技术支持,急需的培训项目按需求由多到少依次为ASD 治疗、语言治疗、康复评估、认知治疗、心理治疗、作业治疗、中医治疗和其他康复技术,见表8。

表8 儿童康复机构急需培训的康复技术(n,%)

3 讨论

3.1 儿童康复机构的专业性建设欠佳,高层次人才不足 本次调查发现近10 年儿童康复机构发展迅速,公办机构和民办机构数均明显增加,但公办机构仍占主体。儿童康复机构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经济、医疗水平的进步密不可分,也源于家庭和社会对儿童康复机构的巨大需求,而公办机构占主体可能和我国的医疗体制有关。虽然多数康复机构的建筑面积已经较大,超过六成的机构在1000 m2以上,但仍有约三成机构的用房来自租赁,有约一成的康复机构没有通过消防验收,没有无障碍设施。这说明多数康复机构大而不精,难以达到专业要求,有待进一步完善。康复机构的人员组成也显示高学历和高职称的专业人才不足,且多以年轻人为主。此次调研中硕士以上高学历人员仅占4.72%,占比最多的竟然是大专学历,达49.42%,其次是本科学历,占比41.45%。这和国内其他调研结果相似,中国康复研究中心2019 年的调查显示全国康复从业人员学历以中低学历为主,其中专科以下占34.2%,本科占43.8%[3]。可能的原因是国内康复医学起步较晚,早期培养康复专业人才不正规,培养数量也不足,导致科班出身的康复医师较少,专科学历治疗师较多[4]。随着康复医学教育的正规化和普及化,康复专业人员学历较低的问题可能将逐渐改善。另外调查发现徐州市儿童康复机构中的专业背景较为复杂,包括医学专业、特殊教育专业和幼师专业等,特别是民办机构中非医学技师较多。这反应了儿童康复的特殊性,儿童康复和教育不分家,康复技术和教育技术高度重叠,两者密不可分[5]。如何在儿童康复机构中合理的安排医疗和教育两个系统的专业人员仍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3.2 康复评估的能力和次数以及康复的时间有待提高 目前能够独立完成康复评估的机构占比85.78%,仍有14.22%的康复机构部分完成或不能进行康复评估。而能完成康复评估的机构63.04%是每3 个月评估1 次,23.91%是每月评估1 次,令人意外的是每2 个月评估1 次的很少,低于每周评估1 次的概率。康复评估是康复治疗的基础和保证,康复评估应该贯穿在整个康复治疗之中[6],正规的康复评估频率应大于1 月/次,且包括:康复患儿的功能水平(含辅具使用),活动和参与能力(含智力和学习能力),环境支持(含家庭态度和学校环境)[7]。因而康复机构应该积极参加评估培训,以至独自完成康复评估。

康复机构开展的康复形式多为个训+集体课,占84.78%,其次是完全的个训约占10.87%,其他形式占比不足5 %,这说明儿童康复的形式多样,但个训+集体课形式可能最为实用。康复机构每天训练的时间集中在1~4 h,每天训练3~4 h 的不足四成,超过4 h 的很少。有文献报告[8,9],康复的最佳时间和年龄相关,4~7 个月龄每日合理训练时间是3~5 h,8个月~2 岁每日6 h(含短暂休息),据此说明目前儿康机构能提供的训练时间普遍不足。儿童康复机构提供的评估和训练时间不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儿童的治疗主动性和独立性非常差。几乎所有患儿不能独立进行康复治疗,不论是康复训练还是物理治疗均需要康复治疗师或家属陪同,这极大的占用了康复治疗师的时间,导致每天可安排的评估和治疗时间有限。另外,康复机构每月康复的儿童数也普遍不多,多数集中在100 人以内,这和康复治疗周期长有一定关系。目前康复机构设定的单项训练时间多为30 min,这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较为合理。但每天应至少为每个患儿提供4 h 以上的训练时间,有效指导家属进行家庭康复训练[10],以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

3.3 政府应加大对儿童康复的投入,重点扶持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治 本次调研到的各种性质的康复机构均为残联定点,说明残联的覆盖率已经很高。但补助的金额仍难以满足儿童康复的需求,多数康复机构呼吁提高对脑性瘫痪、孤独症谱系障碍、智力残疾等疾病的残联补助,建议的金额在1.8万~2.5 万/(年·人),即50~70 元/(天·人),多重残疾的补助金额建议是3.60 万/(年·人),即100 元/(天·人)。提高残联补助后每天可帮助相关患儿多完成2~3个康复训练项目,保证足够的康复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达到较好的康复效果。

近年来,孤独症的发病率不断增高[11,12],据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一项调查显示全球独孤症发病率为1%[13]。我国孤独症患病率0.7%[14]。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在2014 年报告中指出,美国8 岁年龄群的儿童中,孤独症的发病率为1/68,而2018 年发病率升为1/59[15]。李玲等[16]在2018 年对海南0~6 岁的儿童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孤独症的患病率约0.62%。研究显示,孤独症患儿经过积极、正规的康复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17,18]。但是,因为孤独症患儿往往并存社交障碍、言语障碍、智力障碍和情绪障碍[19,20],治疗难度较大,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经济效益低下,导致很多康复机构不能或不愿开展相关治疗。已经开展相关治疗的机构也缺乏专业人才和专业知识,从调研结果中最急需的培训项目为孤独症相关的评估和治疗技术也可以得到印证。

综上所述,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孤独症诊治的投入,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提高康复机构治疗孤独症的意愿,快速培养大批专业人才,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

猜你喜欢

机构康复评估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评估依据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最终评估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