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老年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2-01-10黄文倩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山东菏泽2743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聚乙二醇卡韦干扰素

黄文倩(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山东 菏泽 274300)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肝病,而慢性乙肝如未得到有效干预,其结局是肝硬化、肝癌等,因此临床极为重视慢性乙肝的治疗[1]。在慢性乙肝的治疗中,以抗病毒、护肝、免疫调节等药物构建治疗方案,但传统治疗方案疗程长,疗效一般,使得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身心均受到严重负面影响[2]。在抗病毒的药物选择中,聚乙二醇干扰素是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药物,但单一药物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具有局限性,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3]。近年来,随着抗病毒药物的更新和发展,应用恩替卡韦进行抗乙肝病毒(HBV)成为新的选择[4]。在本次研究中,为取得理想的抗病毒效果,以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的抗病毒方案进行治疗,结果令人满意。选取本院2020年2月-2021年6月收治的124例慢性乙肝患者,对其治疗疗效进行随访,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从本院2020年2月-2021年6月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中选取124例进行研究。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5]中的诊断判定;②具有良好的用药依从性,可配合治疗方案的顺利开展;③知情本次研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类型肝病;②心、肾、肺等器质性病变;③免疫系统重大疾病;④易出现肝硬化、肝纤维化者。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62例。其中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29例;年龄23-71岁,平均(48.30±14.30)岁;Child-Pugh分级:A级52例,B级10例。观察组:男性35例,女性27例;年龄21-72岁,平均(48.68±14.12)岁;Child-Pugh分级:A级50例,B级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保肝、护肝治疗,在此基础上予以患者抗病毒治疗方案。

1.2.1 对照组 予以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皮下注射,每周1次,剂量180μg/次。

1.2.2 观察组 予以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前者使用方案见对照组;后者口服给药,每日1次,剂量0.5mg/次。

1.2.3 治疗疗程 两组患者均接受12周的治疗,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肝肾功能及相关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①在治疗后检测患者乙肝病毒(HBV)DNA转阴率,计算范围HBV DNA<500拷贝/ml,当小于该数值时,视为转阴。②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包括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③统计患者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皮疹、发热、胃肠道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对比 观察组HBV DNA转阴率为56.45%(35/62),对照组HBV DNA转阴率为25.81%(16/6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AST、ALT、HBsAg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AST、ALT、HBsAg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 AST(U/L) ALT(U/L) HBsAg(IU/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62) 75.30±16.41 38.64±6.52 76.54±15.71 39.16±7.30 3252.41±563.01 1135.30±321.71对照组(n=62) 76.81±16.71 46.28±6.71 77.92±15.84 47.38±8.56 3213.30±558.62 2436.17±452.30 t 0.508 6.430 0.487 5.753 0.863 18.455 P 0.613 0.000 0.627 0.000 0.916 0.000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皮疹、发热、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在慢性乙肝的治疗中,抗病毒治疗是最为关键的一环。理想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可有效降低HBV载量,继而为肝功能的逐渐恢复奠定基础条件。既往临床多以聚乙二醇干扰素的单一药物方案实施抗HBV病毒治疗,该药物可与充足干扰素α-2a结合并生成长效干扰素,继而与肝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通过复杂的生物效应激活基因转录,达到抑制病毒感染、病毒复制以及免疫调节的作用[6]。聚乙二醇干扰素相较于普通干扰素的抗病毒效果更为理想,但单一方案由于作用机制单一,长时间使用易出现耐药性,导致抗病毒疗效下降,部分患者在停药后疾病反复发作[7]。鉴于此,临床在治疗慢性乙肝中不断寻求新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近年来抗病毒治疗中核苷(酸)类似物不断发展,常见的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等[8]。恩替卡韦属于环戊酰鸟苷类似物药物,对HBV多聚酶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磷酸化形成活性三磷酸盐,并与HBV多聚酶的天然底物三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竞争,从而达到抑制HBV的活性、复制[9]。恩替卡韦在HBV的抗病毒治疗中具有理想的效果,近年来已在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中广泛应用。

为取得理想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将聚乙二醇干扰素与恩替卡韦联合应用,结果令人满意。研究中观察组治疗12周后,HBV DNA的转阴率达到56.45%,相较对照组的25.81%优势明显,这提示加入恩替卡韦后,抗病毒治疗效果明显提升。并且可推测的是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HBV DNA转阴率也会进一步提升。而在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对比中,治疗后观察组AST、ALT、HBsAg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AST、ALT、HBsAg均是重要的肝功能标志物指标,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得到了显著改善,再次证实恩替卡韦在治疗慢性乙肝中的高价值。此外,药物安全性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次研究对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并且发生率均较低,证明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具有理想的抗HBV效果,值得推广。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随访时间较短,未统计患者使用该方案治疗6个月或更长时间的疗效,后续研究中将继续保持对患者的随访。

猜你喜欢

聚乙二醇卡韦干扰素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复明胶囊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研究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干扰素 你了解吗
愈肝龙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观察
键凯科技(688356) 申购代码787356 申购日期8.13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聚乙二醇为软段聚氨酯自修复涂层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