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花菜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模式研究

2022-01-07周小阳

乡村科技 2021年23期
关键词:叶枯病锈病黄花菜

周小阳

(祁东县农业农村局,湖南 祁东 421600)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和农产品贸易的频繁化,黄花菜病虫害危害越来越严重,给不少种植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如何破解当前黄花菜病虫害绿色防控难题已成为湖南省祁东县黄花菜产业化经营和绿色化发展的当务之急。2018—2020年,笔者配合祁东县植保部门,在黄花菜主产区建立黄花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片,取得了较好成效。

1 祁东县黄花菜病虫害的主要种类及发生特点

1.1 祁东县黄花菜病虫害的主要种类

近年来,随着祁东县黄花菜的频繁调运和国内外贸易的增加,黄花菜病虫种类逐渐增多,主要病害有叶斑病、叶枯病、炭疽病、锈病、茎枯病、褐斑病、黄叶病、红腐病及疫病等[1];主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黄蜘蛛、金龟子、蓟马、蛴蹧、大地老虎、小地老虎及斜纹夜蛾等。其中,危害严重的重大病虫害主要包括叶斑病、叶枯病、锈病、炭疽病、茎枯病、蚜虫、蛴蹧及红、黄蜘蛛等。

1.2 祁东县黄花菜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1.2.1 主发病虫害种类增多。21世纪以前,祁东县黄花菜主要病虫类型包括“三病”(叶斑病、叶枯病、锈病)“二虫”(蚜虫、螨虫),病虫害发生面积小,危害轻微。然而,目前祁东县黄花菜主要病虫类型已增加至“六病”(叶斑病、叶枯病、锈病、黄化病、炭疽病及茎枯病)“五虫”(蚜虫、蛴蹧、斜纹夜蛾及红、黄蜘蛛),且常呈混合或交替发生,控防难度较大。

1.2.2 危害提早且损失程度增大。20世纪90年代,黄花菜病虫害主要以叶斑病和叶枯病为主,发生迟而轻、危害小,一般在4月中下旬发病;而21世纪以来,病虫害发生逐渐加重且发生提早至3月中下旬,危害加大,损失严重,且易暴发成灾。

1.2.3 病虫发生时期不一,防治难度大。由于黄花菜病虫害种类多,常混合或交替发生,发生时期不一,因此,施药防治难度较大。其中,以黄花菜叶枯病、锈病、茎枯病最难防治。病虫防治难度较大已成为继黄花菜除草难之后的第二大生产难题。

2 祁东县黄花病虫害绿色控防模式集成探索与成效

2.1 祁东绿色防控模式设计与方法

2018—2020 年,祁东县植保部门连续3年分别在祁东县白地市镇枫树山村和黄土铺镇泉溪村黄花菜生产基地建立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片,并分别进行“三合一”和“四合一”绿色防控模式对比示范[2]。每年在白地市镇枫树山村或黄土铺镇泉溪村示范片设计3个处理,即绿色防控示范区、农民自防区与空白对照区。

绿色防控示范区包括2018年在白地市镇示范的三项绿色防控技术(简称“三合一”绿色防控模式)及2019—2020年在黄土铺镇示范的四项绿色防控技术(简称“四合一”绿色防控模式)。“三合一”绿色防控模式具体内容为:一是采用田间科学培管等农业防治;二是采用太阳能杀虫灯和黄板等物理防治(每2.0~2.7 hm2安装1台佳多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3],每年4—5月在害虫始见期每667 m2挂放15~20片黄板,片与片间距6~8 m);三是采用科学绿色化学方法防治(在病虫害调查监测的基础上,适期喷洒绿色环保农药,杀虫剂以吡虫啉、吡蚜酮、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为主;杀菌剂以海正寡糖素+代森锰锌、吡唑嘧菌酯、法砣、碧叶稻满为主,从3月底至6月上旬共用药3~5次,采用大疆牌无人植保飞机统一喷药,每667 m2喷洒药水1.5 L)。“四合一”绿色防控模式是在“三合一”绿色防控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一项生物防治措施,包括释放烟蚜茧蜂防治黄花菜蚜虫及安装性诱器诱杀夜蛾成虫技术。无论是“三合一”绿色防控模式还是“四合一”绿色防控模式,每年示范面积均为40.0 hm2。

农民自防区设置在与绿色防控相邻的黄花菜田间,面积为0.3~0.4 hm2,农民自行采用常规化学农药防治,一般用药4~7次,采用桂林牌电动背负式喷雾器细点喷雾,每667 m2喷洒药水30~40 L。

绿色防控示范区和农民自防区的黄花菜品种均为猛子花,栽培年限均为6~8 a,且栽培于地势较平坦、坡度15°以内的黄壤土上,常年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

2.2 两种绿色防控模式示范效果统计

2.2.1 防治虫害效果比较。2018—2020年,“三合一”和“四合一”两种绿色防控模式对黄花菜蚜虫的防治效果见表1。

从表1可知,2018年白地市镇“三合一”绿色防控模式对蚜虫的相对防效为88.3%,比农民自防(65.8%)净增22.5%;2019年、2020年黄土铺镇“四合一”绿色防控模式对蚜虫的相对防效依次为93.3%、94.8%,分别比2019年和2020年农民自防(67.3%、64.1%),依次净增26.0%、30.7%。

表1 2018—2020年两种绿色防控模式防治黄花菜蚜虫田间效果对比

2.2.2 防治病害效果对比。2018—2020年两种绿色防控模式对黄花菜锈病、叶枯病的防治效果调查表详见表2。

从表2可知,2018年白地市镇“三合一”绿色防控模式对黄花菜锈病和叶枯病的相对防效分别为88.9%和88.6%,比农民自防(61.2%和66.8%)依次净增27.7%、21.8%。2019年黄土铺镇“四合一”绿色防控模式对黄花菜锈病和叶枯病的相对防效分别为93.1%、90.9%,比2019年农民自防分别净增30.3%、19.0%。2020年黄土铺镇“四合一”绿色防控模式对黄花菜锈病和叶枯病的相对防效分别为93.8%、91.8%,比2020年农民自防分别净增29.3%、26.9%。

表2 2018—2020年两种绿色防控模式防治黄花菜锈病和叶枯病田间效果对比

2.3 绿色防控模式增产与效益统计

通过对两种绿色防控模式及农民自防投入对比调查,其增产与收益情况见表3。

表3 2018—2020年祁东县两种绿色防控模式每667 m2产量与收益统计

由表3可知,2018年“三合一”绿防示范区每667 m2干产量为155.5 kg,每667 m2收入为4 391.1元,每667 m2分别比农民自防增产33.8 kg、增收921.4元;年度直接示范效益达55.284万元。2019年、2020年黄土铺镇“四合一”绿色防控模式示范区每667 m2产量分别为160.3、163.8 kg,每667 m2收入分别为4 238.8元、4 324.5元;依次比2019年、2020年农民自防增产56.5、54.3 kg,增收1 299.9元、1 193.1元;2019年、2020年“四合一”绿防示范直接示范效益分别达77.994万元、71.586万元。

3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在对祁东县黄花菜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后,总结出如下结论:①黄花菜蚜虫,颜色偏白,较易被发现,前期多出现在黄花菜叶背面,且数量较多,若叶片无法满足其营养需求,其会逐步扩散到花蕾,严重时会将整个花蕾及叶片覆盖,导致花朵枯萎凋谢。②红蜘蛛,其发生与季节具有密切相关性,多见于高温、干旱季节。红蜘蛛主要危害黄花菜的叶片、薹秆。成虫和若虫多群集刺吸植株汁液,使被害部位呈现灰白色小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呈灰白色,最终导致植株枯死。③蓟马,成虫体积较小,深褐色;若虫淡灰色。成虫和若虫多集中在叶背面或花苔的舌叶夹缝中,危害叶片、舌叶及嫩薹,影响茎薹和花蕾的正常生长。④粉斑螟蛾,粉斑螟1年发生4代,以幼虫在包装物、垫仓板、屋柱、板壁或仓内阴暗避风处潜藏越冬,次年继续危害。虽然该害虫并不会直接威胁黄花菜,但黄花菜干制品在贮藏期间经常会受到该害虫的危害。因此,本研究也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该害虫分布甚广,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且其食性杂,最喜食害花药,后逐渐转蛀其他部分继续危害。这种害虫常吐丝结网,常将花蕾缀结成块,同时排出大量带臭味的粪便,会大大降低黄花菜的商品质量。此外,粉斑螟蛾还能够从附近粮食仓库传入黄花菜库房内进行繁衍,因此在存储方面要加强防治。

为了有效防范黄花菜病虫害的危害,“三合一”和“四合一”绿色防控技术获得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和应用。霍宇恒在研究中对大同云州区黄花生产专业村进行病虫害专业监测点设置,并利用先进的无人植保机进行检测[4]。同时还成立了专业的统防统治专业队,分别从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两方面着手,除了对常见的病虫害进行预防和灭杀外,还加强了对地老虎、蓟马等病虫害的防治,突出了综合绿色防控的先进性和针对性,有效确保了黄花菜的质量[5]。彭美蓉在研究中指出在20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末,祁东县黄花菜危害主要以叶斑病和叶枯病为主,主要源于当地经济较为落后,化肥使用较少;而到21世纪后,由于化肥的使用,不仅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率,而且在气候、品种、防治因素、栽培因素等多方面综合影响下,使得防治难度增加,因此必须要通过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来确保黄花菜的质量[6],其提出的绿色防控对策,与本研究的方案存在异曲同工之妙,主要表现为:强化优良抗性品种、强化绿色防控药剂研发、强化重大病虫害监测和预警、重视物理或生物防治以及科学精准的进行化学防治。

本试验表明,黄花菜病虫害“三合一”和“四合一”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均具有明显的综合效益[7]。一是防控效果好。示范区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对黄花菜主要病虫害防控效果优良,在88.3%以上,明显高于农民常规自防区防效。二是经济效益明显。虽然绿色防控集成技术每667 m2投放成本较高,但增产效果显著,年均经济效益可观。2018年,“三合一”绿防示范区比农民自防区每667 m2增产33.8 kg,增收921.4元;2019年“四合一”绿防示范区比农民自防区每667 m2增产56.5 kg,2020年“四合一”绿防示范区比农民自防区每667 m2增产54.3 kg,2019年“四合一”绿色防控模式比农民自防增收1 299.9元,2020年“四合一”绿色防控模式比农民自防增收1 193.1元。三是生态效益良好。两种绿色防控模式均比农民常规自防减少用药一两次,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8]。目前,祁东县黄花菜种植面积在1.07万hm2以上,推广黄花菜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既可减少农药面源污染,也能增加黄花菜产量,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有利于促进黄花菜产业高效绿色发展,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猜你喜欢

叶枯病锈病黄花菜
玉米南方锈病防控技术措施
山西大同 黄花菜丰收在望
黄花菜“凉了”
小黄花 有“钱”景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健脑解郁黄花菜
红掌帚梗柱孢叶枯病菌的鉴定
玉米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再力花叶枯病病原菌鉴定
韶关市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