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2022-01-07潘元东

乡村科技 2021年23期
关键词:数据库领域生产

潘元东

(盐边县农业农村局,四川 盐边 617100)

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基础农业领域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在以往农业生产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革,使我国农业生产跟上时代的发展速度,有效提升农业领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然而,影响我国农业生产领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较多,如何在农业领域加大推广和应用现代化信息科学技术,成为当前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目前,我国农业生产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传统机械化形式向信息化形式转变,在此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各种类型现代化信息科学技术和设备,将多元化生产模式和理念融入农业生产过程中。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做到与时俱进,将建设农业信息化的优势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在以往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革,建设科学完善的农业信息化生产体系,促进我国农业生产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使农业经济得到实质性增长。

1 农业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农业信息化是指借助现代信息化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生产领域实现改革、优化农产品生产方式、提升农业生产力。农业信息化是在社会不断发展中衍生出来的一个现代新型生产概念,其包含的内容范围较为广泛,核心内容是农业从业者生产作业信息化、农村社会经济信息化、农业生产基本要素市场信息化、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农业科学技术实践活动信息化、农产品市场流通信息化以及农业基础教育信息化等[1]。农业信息化蕴含的基本内涵是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将现代化信息技术灵活运用在农业领域发展过程中,从而使农业生产工作更具科学性、实效性。通过丰富多样的农业生产信息资源,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农业领域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能够在实践生产中借助信息化技术完成农业生产任务,将现代科学技术融入农业生产,使我国农业领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持续发展。

涉及内容广泛、复杂、地域范围广是农业信息化的主要特点。将农业信息化引进农业生产最为关键,其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提升均有极大帮助,只有充分掌握农业信息化的特点,才能将建设农村信息化落到实处。但是也要充分认识到在基层农业领域中大力推行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

2 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化则是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中衍生出来的新型产物。随着我国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将现代信息技术引进农业生产,能够有效推进农业科学技术和现代生产技术的普及。然而,目前还有很多农村地区在农业生产时依旧采用传统模式,工作效率较低,直接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2]。因此,需要借助信息化将改革创新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落到实处,对其进行优化、更新、转型,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使农业生产更具高效性、科学性,从根本上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同时,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信息化的支撑和帮助,农业信息化对于更新和改革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农业生产使用工具等均有重要意义。农业信息化是社会整体信息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落实建设农业信息化是我国建设新农村过程中的首要任务,也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能够为推进农业领域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动力[3]。

2.1 农业信息化对调整农业结构具有指向作用

在农业生产领域大力推行农业信息化,是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其满足新时代市场经济实际发展需求,为农业生产后续工作开展提供了有效参考。此外,农业信息化通过深度分析,能够充分掌握市场信息,但在以往传统的农业生产领域,市场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极易出现农业经济结构混乱失调的问题,影响农业生产领域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4]。基于此,在农业生产领域增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力度,能够使农业结构调整更具科学性和规范性。

2.2 农业信息化可以有效解决农业生产领域中的技术难题

有效处理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为农业经济未来发展提供专业技术支撑,是农业信息化需要重点面对与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传统农业生产领域发展进程中,技术方面的问题一直是阻碍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但通过利用农业信息化的优势,能够有效转换各种现代化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将农业生产的经济优势完全发挥出来,处理农业生产中面临的技术难题,进而能够促使农业经济发展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含量得到实质性提高[5]。

2.3 农业信息化可以起到优化完善资源配置的作用

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农业信息化技术,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效果,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处理生产环节遇到的问题,达到农业经济增长的目的[6]。以往的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虽然运用传统生产方式也可以达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长的目的,但是这种方式存在许多弊端,如投资成本较高,生产量较低,导致最终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建设农业信息化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不仅能够降低资源开发所需投资成本,还能够提高农业生产资源开发效率。

2.4 农业信息化使农业服务体系更加科学完善

建设农业信息化不仅能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还能推动农业生产向市场化方向发展。根据政府部门发布的农业市场信息动态,以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态度理念,严格监管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发展情况,为顺利开展农业经济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3 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迅速,农业发展得到了相关政策的支持,农业信息化发展初见成效。例如,农村数据通信网络已经非常完善,覆盖了全国超过2 000个县以及经济发达乡镇,为农业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但是,我国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处于落后状态,一些信息基础设施还需要持续性更新。另外,在采集、储存与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尽管已经普及了信息技术和设备,但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普及率不高,有很多人认为现代技术的处理、发布农业信息非常迅速和便捷,但却没有完全实现普及。同时,现阶段在农业信息化发展方面,各个地区依然存在差距。建设农业信息网络时,全国性、省级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已经获得非常显著的效果,在全国各省均有农业信息中心建成,实现了本级信息网络向基层的拓展。当前我国开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试点范围显著扩大,具体数据见表1。但是全国范围内,农民群众上网的比例较低,这主要与上网用户地域分布、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这也是农业信息化必须重视的问题。

表1 信息进村入户试点数据

20世纪90年代至今,农业信息资源建设效果非常显著,尤其表现在数据库、信息网络等领域(开发了中文数据库和专业性数据库),例如“中国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世界农业发展动态数据库”和“农业实用技术、新品种、新成果数据库”等。上述数据库的开发使得农业信息网络功能的发挥与实际应用有了更加扎实的基础。但各个数据库之间仍存在自建自享、管理不统一的问题。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着手研发农业信息技术,例如遥感技术便是从此时运用至农业领域的,其对于农业灾害预测与评估、农业资源规划与管理等各项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应用于农业领域的时间较晚,但是发展速度非常快,目前已在农业资源测量、病虫害等的预测、农业环境监测工作中有广泛应用。但整体来说农业信息服务技术依然有很多需要完善之处。第一,农业生产技术信息服务比较少,通过遥感、地面观测数据指导农业生产技术信息服务的实践还存在一些不足,服务收费、维持费用的收取规范性有待提升;第二,农业专家系统并未得到完全推广,虽然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也获得了一定效果,并且创建了示范基地,但是还没有完全在农民群众中获得响应与认可。

4 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建议

4.1 完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与服务网络建设

当前,我国在农业建设进程中,已经建成了相对完善的中国农业信息网,建设主干网络的同时实现了和农业农村部、省委省政府、国家公共数据网、厅直单位以及县市农业等的连接。为了扩大中国农业信息网的影响力,需要在建设、完善中国农业信息网的过程中,综合农业、农村经济,搭建具有综合性的信息网,提高凝聚力与农业信息集散力。我国现有农业信息网站数千家,但是整体上缺少一个相对统一的农业信息市场,各个网站协调性不足,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增加了农业信息发布、查询的难度。建议利用中国农业信息网的凝聚力、信息集散力优势,整合农业信息,满足信息集散规模要求。

不同地区均应将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的重点集中在实际应用上,优化各个地区农村信息网架构。建设农村信息网络期间,需要注重软硬件开发,使县、乡、村能够实现三级信息网络互通,基于当地经济情况开发数据库,以此建设局域网。通过网络管理技术,大力应用以一级平台和两级站点式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建设农业农村局信息中心时,需要同时具有管理、开发、应用等功能,以满足农业现代化要求。

在基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方面,应该注意农村市场信息网络的不断延伸,特别是组织网络的延伸,如各地县、乡农技推广站与农经站等,建议与涉农部门合作实现“进村入户”,优化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组织网络,扩大信息服务范围。还可以应用一体化农业数字视频广播与平台,借助新媒体扩大信息覆盖规模。

4.2 提高农业信息资源利用率

信息资源与我国战略性资源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应用农业生物技术和机械技术等,必须要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在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制定决策信息的同时也要保证及时性和精准性。开发、利用农业信息资源是当前阶段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要综合考虑信息用户对于农业经济信息的需求,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和资源利用,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政府部门凭借其具有的信息服务职能,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农业信息化设施建设的统一性,在调控作用下促使农业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建议整合国内外信息资源,提出统一的信息标准和信息采集途径。对于当前生产信息和市场信息不对等的现象,应该加强信息时效性,搭建涉农信息支持协作机制,使信息交流通道的运作更加稳定,使所有涉农信息能够达到完全共享。另外,需要建设农业数据库,尤其要做好数据库的统筹规划工作,各个地区与部门之间要协调分工,共享数据资源,以免出现重复建库。建设数据库时应根据信息技术要求确定建库标准。选择一些基础且具有公益性特征的农业数据库,实施课题招标,由政府部门提供资金支持,在要求时间内进行数据库建设。后期数据库运行、管理,要以农业科研、生产、农村经济发展为对象提供专业服务,也要为数据库知识产权、信息安全提供保障。

4.3 开发与建设农业信息应用软件系统

农业信息应用软件系统对于实现农业信息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可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例如,开发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通过专业知识、数学模型,在计算机设备中全面分析与模拟,其间可以进行人机对话,解决一些复杂且现实性的问题。现如今前农村生产力整体较低,信息技术滞后,尤其是农业管理能力、农业科技人员专业水平能力等均需要提升。在此环境下需要在传统生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量化、规范集成化和智能化创新,开发农业专家系统、辅助决策系统,既要与当地自然环境、农业发展特征相符,又要具有实用性和智能化特点,为农业生产、农业经营管理提供帮助。

此外,开发农业信息监测与预警系统,比较常见的技术包括航天遥感、航空遥感、监测网络等,可以实时监督当地主要农作物长势与产量、灾害发生、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等的情况,在发现异常后马上发出预警。建议搭建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此环节需要应用到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灾害速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还可以针对病虫害、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状况进行建模分析,选择关键且敏感的农产品,采集数据后分析,经过数据集成、警情确认以及信息发布等流程,可以全程监督生产过程,对于农产品价格、市场需求等关键系信息动态展开实时监测,为政府部门制定决策提供支持。及时向大众公开信息,这对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起到了引导作用,可以及时规避市场风险[7]。

5 结语

农业发展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和掌握时代发展趋势和需求,调整农业生产领域的发展理念,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落实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我国农业生产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增长农业经济。基于此,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如何将信息化引进农业生产领域上,发挥出其优势和价值,达到推进农业经济增长的目的。

猜你喜欢

数据库领域生产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阿宽的生产小组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