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2022-01-06曹冬艳朱海鹃

对外经贸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实务国际贸易原理

曹冬艳 朱海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金城学院,江苏 南京 211156)

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课程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英语等专业重要的专业课,是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进出口业务流程、进出口合同条款相关知识的关键课程。在日益复杂的国际背景下,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深入发掘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使学生坚定信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一、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这门课程包含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实务等相关知识,是学生了解国际经济交往的重要渠道,也是培养高素质涉外经贸人才的立足点。该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既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国际分工与贸易模式、贸易利得,国际贸易政策、措施,还要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操作。

在国际贸易摩擦频繁发生的背景下,专业功底扎实、思想政治素养过硬,是对涉外经贸从业人员的必然要求。因此,该课程要加强课程教学改革,除了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外,还要在教学中有效利用各种资源,融入思政元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为我国的对外经贸事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维护中国在开展对外贸易活动中的利益。

基于课程的专业地位和社会需求,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的课程教育应以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为主要目标,结合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将“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目标细化为:思政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其中思政目标是前提、知识目标是基础、能力目标是根本。思政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有机融合,实现思想道德与知识技能全面提升。[1]

(一)思政目标

结合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和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的经济发展道路,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立志为中国的对外贸易事业发展贡献力量。鼓励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刻苦学习,时刻关注国际国内经济运行趋势,开阔视野,提升专业素养。[2]

(二)知识目标

原理部分需要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指标;掌握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贸易理论的相关知识;了解关税的种类及作用;掌握非关税壁垒的含义及主要形式;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相关的基本知识以及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和主要形式。实务部分需要掌握进出口业务流程、掌握销售合同的主要条款;掌握报价核算的基本方法。

(三)能力目标

原理部分应能够结合所学指标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能够辩证地理解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贸易理论对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国家的指导意义,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贸易政策和贸易措施;通过相关渠道了解国内、国外的贸易政策和贸易措施,具备应对相关贸易限制措施的能力;遵守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正确运用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协议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实务部分应能够完成市场开发、报价核算、签订进出口合同,并按步骤履行进出口合同项下的相关义务。

二、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课程思政的融入点

(一)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和法律法规

国际贸易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企业在利润的驱使下参与对外贸易活动,但对外贸易活动应遵照法律法规的约定合法开展。

一方面,要遵守WTO规则和国际惯例的规定。公平竞争是WTO的基本原则。中国企业在参与对外贸易活动中,曾经因为争夺海外市场,开展价格战,造成恶性竞争,最终被进口国提起反倾销诉讼,导致整个行业利益受损。参与国际贸易,必须遵守国际规则,这是所有对外贸易从业者必须谨记的要求。

另一方面,要遵守国内的各项法律法规。为了规范对外贸易主体的行为,中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外贸易主体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贸易活动,依法申请进出口许可证、依法办理通关手续、缴纳关税,履行相关义务。

(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对外贸易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定不平衡,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贸易摩擦屡屡发生,中国的对外贸易活动面临重重挑战。对外贸易从业人员,要时刻谨记以国家利益为重,避免因为个体的逐利行为损害国家利益。

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全球价值链。在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外贸从业人员需要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把中国的对外贸易事业做强,提高国家竞争力。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课程应该让学生立足国内,放眼全球,心怀祖国,树立为祖国对外贸易事业奋斗的伟大理想。[3]

(三)恪守职业道德

国际贸易活动作为一种商业行为,诚实守信是对贸易双方最基本的要求。在市场开发、交易磋商和履行合同等贸易活动的全过程中,买卖双方应本着最大的诚信原则开展活动。对于客户的询盘,应该在获得合理利润的基础上予以回复,不虚标高价;对于产品的质量应予以实事求是的描述,不弄虚作假。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合同对时间节点的要求,履行报关、投保、装运等各个环节的手续。

国际贸易活动涉及多个业务环节,在当前的国际惯例下,一般适用象征性交货原则,以交单代替交货。只要卖方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装运了货物,并提交了符合合同规定的单据,就视为履行了交货义务。而在信用证结算方式下,单据质量更是影响结汇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外贸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提高制单的正确率。同时,要注意各个业务流程的衔接,确保业务流程顺利履行下去。

三、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设计

以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课程教学目标为指引,在对课程知识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充分提炼与本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对48学时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将课程知识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相融合、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形成了如下教学改革方案,将“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表1 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设计

四、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路径

(一)教学团队建设

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课程教学团队包含五位成员,成员平均年龄40岁以下,其中中共党员5人,讲师3人,副教授2人,专业涵盖国际贸易、法律、思政教育等。团队成员构成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既有多年从事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课程教学工作,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又有扎根于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工作的思政讲师。团队成员分工协作,专业教师负责梳理课程的知识点,挖掘思政元素,选取课程专题案例;思政讲师审核每一章节思政教学内容的合理性,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提出改进建议,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考察课程思政目的的达成度。[4]

(二)教学方法应用

课程团队尝试使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团队将改革后的课程内容体系移植于英华学堂,将教学资源上传至相应章节,通过英华学堂将线下资源转移线上,形成一个开放式的在线课程资源库,具体包括课件、教学视频、案例资料等。学生可以在线上进行与线下课堂同步的预习、练习、讨论、复习和测验等。主讲教师在上课之前安排学生观看教学平台上课程思政相关的案例资料,线下教学时在讲解课程知识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本章节的思政案例内容进行讨论。要求学生在课后对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并上传线上教学平台。

此外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选取国际贸易理论、非关税措施等章节的知识点,让学生组建团队、搜集资料、制作PPT、上台陈述,并与其他同学提问互动,由教师进行点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5]

(三)课程资源建设

课程团队围绕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发掘课程思政元素,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大纲中明确每个章节的课程思政目标。围绕课程思政目标,课程团队充分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等网络和视频资源[6],广泛收集和课程相关的思政教学素材,完善课件和教案,将思政内容和课程知识点有机结合。此外,课程团队收集整理各类案例资源,形成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课程思政案例库,供师生开展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

(四)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为了客观全面反映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成效,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课程团队设计了较为全面的过程性考核方案。过程性考核包括:平时考核、阶段考核和期末考核三部分。其中,平时考核成绩占20%、阶段考核成绩占60%、期末考核成绩占20%。平时考核包括出勤情况、参与讨论情况、完成作业情况,由主讲教师以课程网站数据作为评价依据;阶段考核包括阶段测验、完成实践任务情况,由主讲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实践报告和在线测验成绩评定;期末考核由线上考试评定,从而形成了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多维评价体系。[7]

在课程考核的过程中,课程团队中的思政讲师结合学生讨论、课堂表现、师生谈话等指标,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达成度进行评价,客观衡量课程思政改革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实务国际贸易原理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
O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