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国民政治心态探讨

2022-01-04禤顺

速读·上旬 2022年1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分析

◆摘  要: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离不开人类的政治文明。同时政治文明也是人类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国民政治心态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也是具有一定的双重性。目前对于国民心态来说,也需要对其进行更加有效地研究,才可以不断地的满足人们对于自身政治参与愿望和政治利益需求的有效措施,也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政治保障,更好地促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国民政治心态;分析

随着政治学的有效发展,国内专家的研究重点也发生了改变,逐渐重视个体的政治行为以及自身的心理研究。对于我国的国民心态来说,不同的阶层在政治心态上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通过对国民心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人民意愿,从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改革,并有效的稳定我国的发展。与此同时,在改革开放下的经济文化也发生着较大的变化,这些也影响着国民心态的变化,也需要引起专家学者的研究,并进行相关的合理性分析。

一、政治文明与国民政治心态研究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进步状态,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静态上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进步成果,动态上指政治生活进化过程。包括政治意识制度与行为文明部分,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部分,1844年马克思在《关于现代国家的著作计划草稿》中已有政治文明等相关表述,恩格斯指出,城市出现需要有行政机关等,需要有公共政治机构。马克思认为政治因社会需要产生,论述涉及国家政党、人民主权、宪法权力等内容。

政治文明是与野蛮集权专制相对的现代国家政党制度,民主法治制度。党的十六大把建设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新党章明确对政治文明做出部署,党的十七大报告关注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居于主导地位。建设政治文明是现代化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是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政治文明凸显中国政治文明根本特征,是执政党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领导人民形成政治进步过程,基本内涵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行为规范文明。政治文明根植于不同生产力条件,具有较强阶级性与民族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民主政治重要优势,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人民民主是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

政治心理层面研究源于西方政治理论界,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最早对政治心态研究,认为政治心态是政治认知行为取向组成的心理。50年代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在发表《比较政治学体系》首次使用政治文化概念,指出公民政治态度是政治文化核心层面,政治心态指政治心理态度,表现为政治取向认知评价对人们政治行为起到支配性作用政治心理取向。较好的政治心态有助于扩大政治参与,发展民主政治需要国民具有积极的政治心态。政治系统和谐涵盖国民积极的政治心态,我国政治制度稳固等需要人们政治心理支持。和谐社会下人们应有广泛的政治共识,有助于我党确定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扩大社会各群体的政治共识。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出现一些非制度化障碍,部分国民留恋传统,对当前法治文明熟视无睹,必须从社会内因层面寻求政治文明建设路径。政治文明建设是以民主法治为核心制度建设,制度政策需要人们贯彻执行,如何保证制度实施是政治文明建设关键。国家制度建设需要价值体系作为内在观念支撑,政治文明建设中要重视国民文化心理问题,国民文化心理规范民族文化观,制约国民的思维行为模式。政治文化心态具有民族共享性,文化心理模糊性等特征。文化心理处于文化系统深层结构,对制度文化产生辐射作用。政治文明核心是民主法治,要重视加强国民政治文化心理培育,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三个特性

政治文明在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是政治生活进步的表现,也是人们生活的体现和世界的财富。我国的政治建设保证了社会主义的民主,也实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目标。与此同时,在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也需要对其本质进行研究,需要站在人们群众的角度进行一定的分析,才能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人民性

人民性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价值,表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仅是符合人民群众意愿和要求的,也是贴合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同时也是人民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的政治写照。人民性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政治发展,遵照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与此同时人民性也需要以人民的意志为依据,在理论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实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践性也是人民性的有力保证,两者相互依存,也需要做到从思想和行动上给人们提供导向。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人民政治性

人民政治是推动政治文明建设的理性力量,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持着人民至上的理念,并通過人民政治的加强,使得政治文明不断向前推进,引导人民进行更加科学的政治实践。与此同时,人民政治也需要理性的接受批评和自我批评,将批判的力量融进政治实践,才能更加突出人民政治的本质。主要表现在加强廉政建设,提高政党在人民心中的公信力,加强民主制度的建设,让民主成为政治发展的必备因素。与此同时也需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有效的促进人民政治的良性发展。

(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文明主体性

政治文明建设是目前的重要内容,也更加有利于实现政治文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赋予了人民更多的权利,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民主与法制。在人民代表大会当中,每位国民都拥有自身的权利,参与政治生活也是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我国民主性也会更加的稳定。不仅如此,国民在进行政治生活中,也需要具有一定的批判思维,不仅是更加科学的政治走向的考察,也是更加的符合人民意愿,也体现出了党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文明主体性的指导性也是不可或缺的。

三、国民政治心态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国民心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社会的建设,而积极的国民心态可以更好地进行政治文明的建设。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干多干少一个样,逐渐开始进行按件计数的工作劳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与发展,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也越来越多,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人民群众政治的参与程度不断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政治民主的扩大,人们拥有更多的民主权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经验也进行了相关的政策的运用,更好地提高了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水平。不仅如此,我国的政治制度也保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定性,国家也可以更好地运用这样的稳定性,更好地进行资源的整合与运用,使得人们的政治参与以及自身的需求不断被满足。与此同时,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的社会关系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政治生活当中,人们也更好地运用法律进行自身生活的调节,也更好的推动了法律的建设。

(二)消极影响

国民心态有积极的心态也就会有消极的心态,而这种消极的心态却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一定的制约,不仅不利于国民自身的发展,也影响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个阶层群体的政治心态都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差异,甚至一些国民会产生不安感以及政治疏远感,这些消极的影响都不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健康发展。因此,对于目前经济的不平衡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明显经济差距,在社会阶层分化以及收入分配存在分歧的问题中,也需要国家的相关政策,对不同阶层的群体进行一定的利益需求调整,尽可能的进行社会整体上的稳定。

四、运用国民心态,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

(一)平衡国民收入水平差距,满足国民基本需要

改革开放的浪潮也使得人们的生活以及身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是刚开始单一的农民、工人,增加了更多形式身份不同的人们,这些国民在自身的条件上也拥有更多的资本利用价值。伴随而来的是无限扩张的资本,导致人们之间的收入差异越来越大,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地位和收益产生了巨大的差异,也逐渐引发了工人们对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理解甚至冷漠,严重的影响了国民心态,其他群体也是如此。因此在现代的政治生活中,人民群众自身的利益也需要进行国家政治的反映,国家也需要对各个阶层的人们的需求进行了解,才能更好地在不断完善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对各个阶层群体进行利益分配的调整,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心理期望以及自身利益需要。

(二)顺应国际之间合作共赢,培养开放包容的国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依旧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我们也需要顺应中国与世界之间的潮流,进行开放包容的国民心态培养。积极参与全球化的进程,推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才能更好地进行美好世界的建设。这也需要国民自身有一定的意识,面对国际的形式需要进行客观的看待,并不断地深化国际间的交流,更好地进行国民合作心态的养成。

不仅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包容多元的理念更加积极的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推动国际社会和国内的发展,促进包容多元化的国民心态。与此同时,我国主张包容多元的文明观,尊重和保护文明的多样性,积极的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以及和谐相处;在国际方面,我国也通过更加包容多元的心态,谋求世界各国的发展,同时运用包容的心态对待各个方面的工作,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三)把握中国和国际的发展,培养理性平和的国民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同样世界的和平发展以及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这也需要我们在把握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中,培养国民的理性平和,才能更好地正确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建设人类社会美好做出积极的努力。不仅如此,面对目前的现状,我们也需要更加清醒的认识到我国发展面临的严峻外部形势,努力增进对于世界发展大势的了解,才能运用理性自强的国民心态在大变局中抓住机遇。

除此之外,面对目前有一些浮躁的国民心态,也需要积极的引导国民进行自身心智的修炼,对个性进行塑造,才能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和风险可以更加沉着的应对。例如在这次的新冠疫情中,面对国际形势以及国际舆论的暗流涌动,西方社会不断地挑起舆论事端造谣中国,不断加强对于中国的竞争和舆论。面对这样的现状,国民更加需要运用理性的情感,并结合自身的实力和事实依据,进行最有效的话语表达和反击。

在面对世界未有之大变局,更加需要国民拥有积极进开放包容以及理性的国民心态,才能更好地进行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创造美好的生活,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五、总结

在政治文明中进行国民心态的建设,不仅需要国家进行自身政治文明的认识,还需要真正的了解国民的需要,并从实际出发,针对政治经济文化等三方面进行更进一步的改革,使得国民之间的心理差距、经济差距逐渐缩小,更好更快的实现国民经济生活共同富裕,实现203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作者简介

禤顺(1994—),男,汉族,广东南雄,本科,助理政工师,政治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徐俊忠.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考[J]. 经济导刊, 2020, No.250(01):73-76.

[2]魏泳安. 青年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及当代价值——基于《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的影响及内容的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4).

[3]柴红, 费强. 新时代社会心态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 新西部, 2020, No.508(09):33-35.

[4]张晖明, 任瑞敏. 方法论的格式化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境遇——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的讨论[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062(001):156-164.

[5]任晓伟, 保积红. 新中国成立以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创性贡献[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20(3):85-92.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制”关系的几点思考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