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服务体系的创新对策

2022-01-01孙英昊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13期
关键词:金融业务养老商业银行

孙英昊

(中国银行,北京 100818)

一个国家的人口问题和其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等密切相关,进入新世纪后,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尤其是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绝大多数居民的养老意识都显著增强,老龄化人口财富积累规模也较为庞大,养老金融需求迫切。自2013年以来,我国政府也在大力扶持养老产业的发展,国家针对居民养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推动着养老产业链的发展。目前,养老金融体系大体分为三方面: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均涉及养老业务投融资的运作。商业银行作为养老金融的重要参与者,需要提供和养老相关的金融资产配置、金融服务等,是养老保障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养老金融发展前景广阔,寻求养老金融业务服务的创新意义重大。

一、商业银行发展养老金融业务服务的机遇

1.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的需要

现阶段,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三大支柱分别为由国家主导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由企业和员工发起的补充养老保险以及个人储蓄性养老产品。相比部分西方国家已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提供给居民的保障还远远不够,而以企业和员工参与发起的补充养老保险又由于自发性等因素的限制导致难以快速发展。这也使得个人储蓄性养老产品成为当前居民养老的重要保障手段,尤其是随人们个人财富的积累,个人储蓄规模日益庞大,且存在更大的扩充空间,急需新金融产品、新商业模式、新资本力量的开发。

2.推进社会发展的需要

自2014年以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收支缺口不断扩大,从2015年到2018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3%,而财政用于社会保险的补贴增长达64%。根据最近的联合国人口预测数据推算出,至204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比例占比将达到30%左右。在如此庞大的数据下,企业年金,即企业和员工发起的补充养老保险覆盖城镇职工总数的比例不及40%,提供多元化的养老金融产品是对当前养老保障缺口的一个重要补充。商业银行有史以来的地位,居民对其所提供的各类金融产品的安全性、保障性都有较高的信赖,使得商业银行在养老保障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尤其是遍布多个省份、地区的网点分支,更是为其进入养老市场提供了先决条件[1]。

3.商业银行转型的需要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目前多元化金融投资工具、电子银行的冲击下,低利率的存储业务已然进入瓶颈,开发、创新金融产品是商业银行吸纳个人存款的重要途径,而且养老金融一般资金投资周期较长,所收费用受市场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小。养老资金规模大且稳定性强,是当前环境下,商业银行从基础借贷转向多元化金融经营模式的新思路。纵观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已广泛构建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整体业务多元化,且具有可持续增长的盈利,值得我国商业银行借鉴。

二、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1.养老金融服务缺乏配套制度

我国养老产业链发展的起步时间较晚,商业银行发展时间也不长,对市场、养老产业的认知等不够全面和及时,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没有系统以及科学的规划,参与意识不强,相比美国等国家,我国商业银行在养老金融业务创新观念、人才储备、产品设计、市场宣传以及数据采集等方面还有一定的距离。而目前虽然我国政府对第三养老保障体系提供了一定的支助,但主要是从税收政策方面给个人养老储蓄一定的优惠空间,整体上我国政府对养老金融相关所提出的政策制度还不够完善。政策支持长期“供给”不足,商业银行提供养老储蓄个人账户服务时,缺乏系统、完善的制度支持,监督考核力度不足,税收激励效果不明显,不利于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服务的变革和创新。

2.规划布局不够客观,养老金融业务开展缓慢

现阶段,在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收支缺乏持续扩大,企业逐渐降低或取消年金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也存在年金服务收益回报偏低的问题。尤其是当前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甚至是信托公司在养老金融市场上的快速介入,金融机构间在养老金融业务价格上的竞争十分激烈,商业银行提供养老金融业务服务的价值不高、收益过低,导致业务不受重视。再加上部分商业银行对养老金融前景分析的结果不够客观、研究不透,仅看中眼前的存贷业务,战略眼光不够长远,前期发展养老金融业务时,统筹规划性不足,资源配置不充分,致使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发展比较缓慢。

3.养老金融业务准入限制性较强,需要获取相关资质

相比一般资金,养老金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国家对养老金使用、保管、投资等方面的监管比较严格,商业银行要想开展养老金融业务服务,也需要申请相关开展资质。且在进入养老金融市场后,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的开展还要受到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多个部门的监管,面临多头监管问题,监督重复、监督频繁等都是商业银行需要考虑的情况,加大了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服务持续开展的复杂度[2]。

4.养老金融业务模式单一,服务缺乏竞争

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针对养老金的理财产品、金融产品等都比较少,基本碎片化在银行其他产品业务中,也缺乏专门管理和开发养老金融业务服务的部门。现有的养老金融产品设计不能兼顾保障型、融资型或消费型等各个类型客户的需求,客户服务定位模糊,和保险、基金等公司相比,商业银行所提供的养老金融业务服务的竞争性也不强,使得商业银行的养老金融业务服务处于不利的地位,难以为商业银行创收。

三、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服务体系的创新路径

1.重构养老金融组织结构,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

在养老金融业务的开展中,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养老金融业务组织结构,设立独立的养老金融业务部门,扩大部门职责范围,在原本以企业年金为主的业务范围下,拓展到养老理财推广、代理保险销售等交叉服务的模式,并统筹养老第一、二、三支柱业务。比如,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建立了独资的养老金管理公司、部分银行建立了统筹管理机构。各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组织结构、经营实况等选择适宜的方法[3]。设立高级养老金融管理委员会,将商业银行内部涉及养老金融的各项业务,包括养老金、养老产业、养老服务领域的资产管理业务,投融资业务,存款、理财、基金、保险等业务,经由高级管理委员会统一进行统筹规划。在结合市场经济发展、银行发展战略、实际发展情况等的基础上,制定和部署银行养老金融业务战略,并由养老金融业务部门牵头,持续推进其在银行日常经营中的落实。

2.提前规划养老产业融资服务

目前,“养老”作为一个刚需,养老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也迅猛起步。房地产行业、建筑行业等纷纷向养老行业靠拢,养老产业市场对资金的需求也逐渐增加,针对养老产业开发特定的养老产业融资业务,也是商业银行依托养老金融扩展和优化传统借贷业务的重要突破点。比如2011年,中信银行率先推出了“养老按揭”业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7年,农业银行曾针对农民客户群推出了“农民养老贷”产品,符合条件的农户可以利用政策性担保、信用获得长期的贷款支持,一定程度解决了农民养老问题。由此来看,商业银行还需加大对养老产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重视,提前做好融资业务设计规划,尽早进入市场,扩大银行业务,助力银行发展。

3.补齐银行监管短板,争取政策扶持

适当的监管有利于推进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服务体系的建设进程。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多头监管问题,还需外部相关机构、部门的支持,由国家针对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服务相关管理制度、监管制度等的完善,提出相应的措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管理相关法律规范,并根据监督全面性、不重叠性等原则,补齐银行监管短板,以银保监会牵头,明确财政部、银保监会、人社部等监管部门的监管范围和职责。尽可能为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服务体系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政策绿灯,扩大对其发展的支持,加大政策激励,促进商业银行开展养老金融业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

4.整合内外部资源,创新养老金融业务服务

首先,在业务创新上,商业银行应整合内外部各项资源,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分类养老客户,挖掘客户需求,针对保障型、投资型等各类型客户需求来设立相应的养老金融业务,开发多元化的养老基金产品。其次,在当前市场上养老业务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借贷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最具有经验的业务,商业银行在开展养老金融业务时,可以采取差异化经营理念,清晰定位自身在各金融机构间的有利地位,利用错位竞争,在大型企业客户上,可以从顶层营销发展养老金融服务;在小微客户上,可以和融资服务相结合。尤其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年轻人作为养老需求和资金需求并存的矛盾体,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在养老金融业务上参照和借鉴公积金贷款优惠政策,出具“养老金贷款优惠政策”,加大银行养老金融理财产品的竞争力。另外,商业银行还可以围绕现阶段已经拥有的养老储蓄、养老网点、养老卡等核心产品,对养老产业链需求进行深度挖掘,探索场景化增值服务,打造养老金融生态圈,为客户提供安全保障、法律顾问、保险保障等综合服务[5]。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也需重视相关人才的吸收和培养,聘请养老金融相关专业人才,专人、专职负责养老金融业务的创新工作,快速推动银行养老金融业务产品的创新、改良以及完善等,保证商业银行所提供的养老金融业务产品能够紧跟客户需求,维系好客户群体。

四、商业银行推进养老金融业务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1.推动银行和养老院的合作

养老院作为养老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商业银行也可以从养老院角度入手寻求可合作的方向,比如代发老年综合津贴、提供免费转收账等增值服务。从资产的安全性和保障性来讲,商业银行相比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在人们心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可信度较高,很容易就能获得客户信任,而且推动银政的合作,商业银行自身也承担了一定的社会义务和责任。提高银行社会效益,也能进一步快速打出银行养老产品的品牌,吸引更多老年客户群体。而且对于养老机构的业务拓展、规模发展等方面的融资需求,商业银行也可以提供较低的贷款利率、较长的贷款期限等来支持,满足养老产业发展的融资需求。从侧面推动养老金融市场的发展,进而反馈到银行自身发展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的双重红利。

2.探索养老资产证券化,提高养老资产投资效率

养老金融服务相对较为复杂,开展养老金融业务服务给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也有不利的一面。就目前来看,养老业务中,医疗等综合服务项目占去了较多的资金,而且资金期限也较长,对依靠服务收费为主的商业银行而言,呆账率较高,银行资金利用率下降,而且也会加大管理成本。针对这一问题,商业银行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寻求解决途径,比如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信用增级、结构重组的方式,将养老资产证券化,以此来提供养老资金的利用率,同时也能进一步降低和分化养老金融服务过程中的非系统性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6]。

3.构建养老管理一站式服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精神生活的丰富,养老服务已被多数人认可和接受,养老金融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和居民生活挂钩构建养老管理一站式服务,是当前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新思路。商业银行可以以自身现有服务特色、发展优势为着力点,围绕老人生活需求,辐射式的开展多元化增值服务。比如,地方银行、信用社等银行机构,可以以自身深入地方、乡村,网点密集的优势,以“农户”为核心,为其提供代购代买金融产品等服务;大型银行可以借助其网点遍布广泛、业务多元化的特点,联手保险、证券等共同打造养老金融品牌,从养老金入账、运作、提取、理财等全方面提供养老金融服务,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养老管理平台,推动银行养老金融业务的开展。

4.拓展养老金融服务思维,合理定位产品角色

在当前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以及未来科技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模式必然在金融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互联网的介入,也较好地解决了商业银行网点不密集的问题,使得银行客户脱离地域限制,扩大了潜在客户群体。而且,信息技术进入居民生活方方面面的趋势,需要商业银行重视新发展机遇,拓展和探索养老金融移动支付、运作模式。比如,开发在公交、菜市场、医院挂号等居民日常生活方面的小额快捷支付功能等[7]。商业银行应紧贴自身核心养老金融业务,引入互联网信息的应用,利用信息系统,为养老保险业务、养老产业提供资金结算、现金管理、投融资咨询等服务,合理布局银行养老金融业务。

五、结语

从当前的社会发展来看,养老金融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虽然当前已经有保险、基金、信托等多个机构进入养老金融市场,但商业银行自身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多年的金融业务发展下,商业银行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资金运作和管理体系。但目前阶段,从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来看,商业银行要首先认识到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的迫切性、可行性。重构养老金融组织结构,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做好养老产业融资服务、养老资产证券化等的规划设计,积极创新养老金融业务服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准确定位产品角色。加快银行养老金融业务服务体系建设进程,才能更好地帮助商业银行在新时代找到新发展方向,实现转型发展。

猜你喜欢

金融业务养老商业银行
养老生活
绿色金融回顾与展望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商业银行应主动融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邮政储蓄银行金融业务管理的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
中小型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