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低碳经济的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研究

2022-01-01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13期
关键词:公共交通法律法规经济

黄 璐

(重庆城市交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 40000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城镇化和机动化进程快速发展,人们的出行需求不断扩大,对运输系统的要求不断提高。然而,再生资源日益枯竭,全球范围的环境污染日益加剧,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威胁。为保护生态环境,我国大力倡导低碳经济,这就要不断发展集约、低碳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低碳经济,又可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一、基本概述

1.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最早是在2003年由英国提出来的。在2006年底,为倡导低碳经济,我国发布了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低碳经济的实现方式有很多,大多是从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这一方面出发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低碳经济是一种具有低耗能、低污染、高利用、低排放等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

2.公共交通工具发展的意义

截至2019年底,我国内地总人口超14亿大关,人口基数大、分布不均匀。1978~2019年,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8.5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60.60%,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客运需求持续增加,伴随而来的是城市拥堵问题日益凸显。根据百度地图《2020年度中国城市交通报告》,2020年度全国通勤高峰拥堵指数超1.5的就有49座城市。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推进,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我国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和能源紧缺、城市区域环境容量有限的基本国情,公共交通能充分发挥集约特性,满足人们出行需求,有效解决交通拥堵,同时降低碳排放,解决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

3.低碳经济与公共交通运输的关系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环境面临严重的污染,我国正积极倡导低碳经济,其中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运输就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方式。而基于低碳经济视阈来发展公共交通运输事业,在降低公共交通运输成本、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低碳经济视域下公共交通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交通规划不合理

在交通尚不发达的时期,运输道路大多是根据土地利用进行划分的,没有考虑到人们的实际居住状况。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交通运输方式的不断丰富、人口的增多、人们出行需求的变大,不合理的道路划分对人们的出行产生了极大的不便,不仅会产生交通拥挤、增加汽车尾气排放量的问题,还产生一些线路闲置、浪费土地资源的现象,而新建线路多数是以原有线路为主线路进行修建的,不能起到调整主线路的实际作用。另外,轨道交通和综合性枢纽快速发展,但交通基础设施布局与城市功能区分离,难以有效发挥轨道交通、枢纽引领和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

2.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科技的日益进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国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公共交通运输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日常出行发挥了作用,但是由于信息系统尚不完善,对人们的生活也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如缺乏有效的公共交通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基础数据更新不及时等。政府积极推进交通运输的智能化建设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但是,不完备的信息系统在实际生活中产生了极大不便,人们往往是依赖手机软件查询交通工具的信息,凭此来安排自己的出行。然而,我国的信息系统尚不完备,不能及时反馈车辆信息,对于人们的造成不便。比如,人们根据公交车到站信息可以安排出门时间,若信息不及时,极有可能导致人们错过公交车,影响日程安排。这就会使人们去选择他们可以掌握的私家车。

另外,公共交通运输中还存在着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公共交通工具数量少、质量差是我国公共交通运输行业需要注意的问题。由于城市发展水平不同,部分城市无法提供形式齐全的交通工具,可供人们选择的外出方式较少。

3.法律规定不完善

法律规定不完善也是我国公共交通运输中存在的一大问题。法律指引并约束人们的行为,制定完善的法律规定是保障低碳经济实现的一大重要举措。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规定还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涉及公共交通工具安全保障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难以保障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就导致部分公共交通工具驾驶员服务态度低,从而影响低碳经济的实现。第二,法律规定对交通运输管理不全面,不能准确处理相应的问题,例如:共享单车的出现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因缺乏相关法律规定,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纠纷,正是因为缺少法律的保障,所以人们往往不会选择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单车。

4.乘坐交通工具意识不强

提高公共交通的可持续性的第一步就是提高大众对低碳经济行为的认识程度。虽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但是,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足以支付机动车花费的费用,另外,由于机动车比公共交通工具更加方便以及公共交通工具缺乏管理,人们出行会优先选择驾驶机动车,所以,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意识有待提升。只有人们主动优先考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才能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低碳经济视域下公共交通运输管理问题的优化策略

1.合理规划交通线路,引领实现全环节低碳发展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完善的道路规划是一国经济得以高速发展的基础,因此,我国要合理地规划交通线路,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一是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已有基础设施、公共自行车等多种因素,合理地规划路线,在人口密集区预留公交优先道设置空间。二是合理规划高速铁路、市域快轨、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交等多种公共交通配置,畅通以枢纽为节点的城市间大循环,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的城市内中循环,及以地面公交为辅助的出行“最后一公里”微循环,实现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三是切实推动TOD模式,引领城市布局集约发展,实现交通与土地的深度融合,减少无效出行量。

2.强化智慧赋能,加强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出行趋于个性化、定制化、多样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为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缩短公共交通出行与个性化交通工具出行的差距提供了有效手段。公共交通工具得以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运用,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现代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开始向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方向转变。强化新技术的应用,构建乘客一站式出行服务,可有效提升出行的舒适度和可靠度,进一步提升不同交通工具间接驳效率,减少乘客候车、换乘等时间。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低碳经济的一大保障。为建设高效的信息系统,可以大力培养专业人员,专业人员运用专业知识为信息系统的建设作出贡献。为此,政府可以鼓励公共交通运输行业与高校合作,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打造高水平的专业团队,更好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3.完善法律法规

低碳经济的实现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障。我国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与公共交通运输有关的法律法规,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保证法律法规的实现,同时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使法律法规切实能够影响人们的生活。法律法规的制定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明确交通工具的排放标准,并制定相应的奖惩规定;第二,要对公共交通工具运输人员的素质有明确规定,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第三,要对公共交通资源的分配予以规定,保障公共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法律法规的完善是实现低碳经济必不可少的环节。

4.大力宣传低碳出行

公共交通运输得以发展的基础就是提高人们对低碳经济的认可度。应加强对低碳出行观念的宣传,在城市中设置标语展示牌。政府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增加低碳出行的宣传,向人们宣传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对社会的有利作用,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出行方式。另外,新能源车的推广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有着作用,政府应大力推广新能源车的应用,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完善的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低碳经济的实现也为公共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提供动力。要积极采取合理规划交通线路、加强公共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宣传低碳出行等措施,不断消除公共交通运输管理中存在的不足,采取多种可行的措施,助力低碳经济的实现。

猜你喜欢

公共交通法律法规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城市轨道站点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分析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在未来,我们不需要路
二次规划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