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进性别文化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探索

2022-01-01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妇女

陈 慧

(内江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内江 64110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9月召开的全球妇女峰会的讲话中指出:“努力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文化。男女共有一个世界,消除对妇女的歧视和偏见,将使社会更加包容和更有活力。我们要以男女平等为核心,打破有碍妇女发展的落后观念和陈规旧俗。”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程中,我们需要大力弘扬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先进性别文化。先进性别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积极有效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先进性别文化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原动力。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先进性别文化教育相对滞后,这明显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先进性别文化教育是顺势而行且势在必行的探索。

一、先进性别文化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意义

先进性别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思想,以男女平等为核心,保障男女两性权利和机会平等,提倡两性和谐相处、平等相待、共同发展的文化[1]。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性别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目前,大学生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社会性别观念与不合理的社会性别文化的影响,大学生在性别意识问题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的先进性别文化教育可以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要途径进行二者的有机融合,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正确认识男性与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正确的性别价值观并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它从历史教育的角度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是这个民族和国家的集体记忆,也是其精神家园。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历史,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就不可能有民族凝聚力,也就没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这正是中国近现代史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人民为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而努力奋斗的历史进程中,男女两性都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而在传统的“纲要”教学中,女性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相对不足,女性文化资源的引入及妇女史内容的渗透,都还有待加强。

克服传统“纲要”教学的不足,积极在“纲要”课程中融入先进性别文化教育,将女性文化资源和妇女史研究的内容纳入课程教学中,既能丰富“纲要”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消除“纲要”课程教学中的性别盲点,又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

二、先进性别文化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

“纲要”为纳入先进性别文化教育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在“纲要”课堂教学中,可深入挖掘“纲要”教材相关章节内容以融入先进性别文化教育。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内容设计:

(一)融入女性参与近现代历史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性别价值观

就“纲要”课程的教材而言,对于女性参与近现代历史的论述较少,这与女性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并不符合。因此在“纲要”课堂教学中,不仅应讨论男性在近现代历史中的活动,而且需要研究和讨论女性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性别价值观。

如在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内容的教学中,在讲授长征精神时可补充女红军精神的相关内容。向学生们强调指出“女红军”是中国工农红军队伍中的特殊群体,她们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女性——她们既是伟大的母亲,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女儿,既是无产阶级的普通革命战士,也是中华民族的女英雄。女红军因为特殊的身体和生理原因,在长征中面临着比男性更大的困难,但她们以女性特有的坚韧和非凡毅力,不但和其他红军战士一样完成行军任务,而且在后勤保障、宣传动员、救治伤员等方面发挥女性的独特优势,在推动长征胜利进军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

在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内容的教学中,教材中提到了“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则可以深入引导学生思考女性在抗日战争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作用如何等问题。向学生指出抗日战争作为一场全民族抗战,是男女两性共同努力的结果。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了大量杰出女性人物,她们在抗战期间积极参与战时妇女工作,并动员各阶层女性参与妇女生产、战地服务、儿童保育、妇女培训、慰劳慰军等工作[3]。广大女性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和巨大牺牲,正如毛泽东指出的“假如中国没有半数的妇女的觉醒,中国抗战是不会胜利的”[4]。

在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一章的教学中,可补充解放区农村妇女的总动员等相关内容。解放战争时期,广大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领导下,自身觉悟不断提高,逐渐成为解放区革命和建设的一支主要力量。为了支援战争,保卫胜利果实,广大的妇女们劝夫、送子参军,踊跃参加农业生产、缝制军衣军鞋、战地救护等活动,保证了军队兵员的补充,粮食和军需的供给,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5]。

总之,在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富裕而努力奋斗、不懈探索的历史进程中,不仅男性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不懈的努力,女性同样做出了重要贡献和巨大牺牲,她们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重大的历史使命。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有助于引导学生尊重女性的社会价值,客观评价女性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形成正确的性别价值观。

(二)融入妇女解放史内容,培养学生的两性平等意识

恩格斯提出“妇女的解放程度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天然尺度”。近代以来,中国妇女的解放始终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新时代妇女解放事业正在朝着纵深方向发展。在“纲要”教学中融入妇女解放史内容,让学生了解近代女性争取自身独立和自由的艰苦历程,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两性平等意识,构建两性和谐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作用。

如在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内容的教学中,教材中提到“维新派在改革社会习俗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如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恶俗陋习。”可借此补充介绍维新运动时期成立的“不缠足会”,并指出这是中国近代不缠足运动的发端,是妇女解放的开始,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重要一步[6]。同时以康有为的女儿康同薇、康同碧放足的案例,指出脚的解放是女性摆脱束缚,走向自我解放的开端。

在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内容的教学中,教材中提到“辛亥革命促使中国的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可借此补充这一时期女性服饰、发型的变化等相关内容。辛亥革命的成功打破了传统思想道德桎梏,女性的服饰、发型也向着西式化发展。女性服饰的变迁又不单纯只是服饰的变迁,它还是妇女解放的一部分,它将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而不断深化[7]。

在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内容的教学中,教材中提到“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为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可补充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婚姻家庭变革思潮的相关内容。强调指出五四时期兴起的婚姻家庭变革思潮,激发了广大女性追求婚恋自由的热情,唤醒了广大女性的觉醒[8]。而在介绍“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时,还可特别介绍马克思妇女理论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为解决当时的现实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同时也为以后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成为中国妇女事业的指导思想奠定了基础[9]。

通过上述妇女解放史的介绍,有助于学生了解妇女解放是历史的要求、时代的呼唤。而先辈们对于妇女解放事业的探索、为争取妇女独立和自由做的艰苦努力也给大学生们为积极构建新时代两性平等、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精神动力和理论指导。

(三)融入近代革命伉俪的典型案例,培养学生正确的两性恋爱婚姻观

在近现代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进程中,无数革命者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为了革命事业不怕牺牲,其中也涌现出无数革命伉俪的感人故事。在“纲要”教学中,恰当引入近代革命伉俪的相关典型案例,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两性恋爱婚姻观。

如在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内容的教学中,在介绍到“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时,可针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中革命情侣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列举诸如毛泽东和杨开慧、蔡和森和向警予、蔡畅和李富春、周恩来和邓颖超等五四革命青年伴侣组合。向学生讲述“五四时期,这些青年有共同的信仰、有投身革命的信念而走到一起,成为志同道合的革命情侣”。引导学生在两性自由、平等问题上做出深入思考——“寻找一家人,志同道又合,白首不相离”。

在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的教学中,在讲授到“大革命失败之后,白色恐怖时期有哪些中共领导人及重要活动家被杀害了”问题时,可向同学们补充两个典型案例:“一对革命伉俪的血泪遗书”和“刑场上的婚礼”。

“一对革命伉俪的血泪遗书”是指革命烈士陈觉给妻子赵云霄的信和赵云霄给女儿启明的信。两人作为第一批先进的中国青年,于1925年冬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学习期间结为夫妻,1927年一道回国参加革命。1928年4月,由于叛徒告密,他们分别被敌人逮捕。1928年10月,陈觉给一同被囚的妻子赵云霄留下一封凄美的遗书后,昂首走向刑场;4个月后,赵云霄给刚满月的女儿留下一纸绝笔,也从容赴死。从两封遗书中人们感受到的是共产党人面对死亡的从容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10]。“刑场上的婚礼”则指的是1927年在广州开展地下斗争的年轻革命工作者周文雍和陈铁军的感人事迹。为了革命工作需要,他们以夫妻名义住在一起。在共同的工作生活中,他们逐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但为了服从革命利益需要,他们没有时间谈私人的爱情。后因叛徒告密,两人在广州起义失败后被捕并英勇就义。在刑场上,两人宣布正式结为夫妻,举行了悲壮的婚礼[11]。

年轻的革命伉俪,他们有坚定的信念、高尚的追求,并为之携爱共行、矢志不渝。通过以上两个典型案例既能启发学生对中国革命曲折性、艰难性、长期性的认识,感受到革命者面对困难、面对死亡大义凛然的态度,同时从革命者的爱情中深刻领悟到革命家的风范和气度。在革命家的浪漫爱情面前,裴多菲所歌颂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精神也要逊色一筹。

三、先进性别文化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开展形式

在“纲要”教学中,除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纲要”教材相关章节内容以融入先进性别文化教育外,还可在“纲要”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地方女性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多种形式开展校内外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下面分别从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个方面谈一下将先进性别文化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开展形式:

(一)开展四川及周边省份女性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校外实地参观考察

四川及周边省份有丰富的女性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如位于贵州土城的女红军纪念馆、位于四川自贡的江姐故居、位于四川广安的华蓥山双枪老太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重庆的渣滓洞女牢等,这就为把先进性别文化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针对这些地方女性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学校可以将其列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教学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和考察。这种体验式、参与式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思想受到震撼、心灵得到洗礼,从而弥补单一课堂说教的不足,深化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譬如位于贵州土城的“女红军纪念馆”内,通过大量的图片、文字、实物描绘出女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展示出她们伟大的人格力量和献身精神。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参观和讲解员满怀激情的讲解,不仅可以从中受到女红军精神力量的强烈感染,也更能深刻认识到在近代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女性同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不懈的努力,同样是历史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她们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二)寻找教学内容和本地女性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切入点,指导学生校内自主实践

校内实践是指在教师课堂讲授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自身实践来巩固、扩展教材知识和课堂教学内容[12]。在布置校内实践教学任务时,“纲要”课教师需要寻找教学内容和本地女性红色历史文化资源适当的切入点,指导学生课下自主实践。校内实践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较常采用的方式有手抄报、课件制作、观看红色经典影片、阅读红色经典名篇等。

如在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内容的教学中,通过介绍位于贵州土城的女红军纪念馆来补充长征女红军精神相关内容的同时,让学生课下查找长征中女红军的相关资料,制作“长征中的巾帼英雄”PPT,并选取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而川籍女红军占长征女红军的90%以上,人数达到数千人,远远超过“红色娘子军”(100余人)。笔者所在高校作为川内高校,四川学生又居多,可在课下安排学生阅读由王友平先生所著的《长征中的川籍女红军》一书,并撰写心得体会。教师选择好的作品在课堂上进行交流。通过以上的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在深刻理解长征精神的同时,进一步理解长征女红军精神的内涵。

在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内容的教学中,结合位于四川自贡的江姐故居和重庆的渣滓洞监狱旧址,请学生课下搜集如《绣红旗》《红梅赞》等有关红岩精神的歌曲。课下请学生自主观看电影《江姐》,课下阅读小说《红岩》,并撰写心得体会。学生从江姐说的“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名言中,感受到的是江姐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身上的坚强革命意志。她不仅是一位坚强的革命战士,还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但为了革命事业她舍弃了一切。通过以上实践活动,学生在受到坚定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能从江姐的“巾帼不让须眉”的感人事迹中深刻体悟“江姐精神”。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纲要”课程中融入先进性别文化教育,将女性文化资源和妇女史研究的内容纳入课程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纲要”教材相关章节内容以融入先进性别文化教育,又可以在实践教学中充分运用四川及周边省份丰富的女性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探索把实践教学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多种形式开展校内外实践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综合运用极大地丰富了“纲要”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增强了学生对“纲要”课程的兴趣和理解。对于消除“纲要”课程教学中的性别盲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的作用。同时,将先进性别文化教育融入“纲要”课程教学中,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以上只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个初步尝试,如何更好地在“纲要”教学中开展先进性别文化教育,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深入探索。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妇女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为什么做?怎样做?做什么?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当代妇女的工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