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深度学习的策略探究

2021-12-31王芬

考试周刊 2021年89期
关键词:初中核心素养语文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想要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就必须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文章以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深度学习策略的探究为题开展论述,希望能够为业内同仁提供一些参考,也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方法

一、引言

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以及语文地位的不断提高,阅读理解在语文试卷分数比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也就说明课程的培养目标已经规定了教学的大方向。通过课堂开展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在语文课堂上,借助教材所提供的课文作为范文,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来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从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深度学习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使用多种教育模式不仅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而且会使其积极地参与。确保语文不是一个枯燥的话题,而是融入生活,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内涵,教师在高阶思维发展下的教学的过程中提高教学设计的水平,做到寓教于乐,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令人向往的。课后的学习过程在高阶思维发展下的教学模式下提高学生记忆力是很容易的,也便于学生作业的完成。

三、当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問题

(一)文本理解不透

如果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必须能够在通读完文本后有一个大体的印象,这样教师才能够继续讲课。例如,《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先生精神的一篇文章,但是现在的学生读来就非常生涩难懂,如果不将文章的背景及当时的大背景讲清楚,学生的情感回不到那个年代,是根本不可能理解的。

(二)以师讲代替生考

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仍是部分教师改变不了的问题,这就是说教师讲得太多了,学生怎么有时间去思考呢?而且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的学科,面对同一个问题可能会有多种答案,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一种表现,教师的任务就是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点拨、启发,然后诠释。

四、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深度学习实施策略

(一)师生共同转变观念

给学生推荐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教师一定要清楚。通过学生对名著的阅读来增加课外阅读量,然后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借助于圈、点、勾、画来理解文章,这是教师让学生看名著的目的。但是现在部分教师是让学生自己看书,也不做过多说明,只是简单告诉学生说明,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也是,老师让他们读,他们就读,不去做过多的思考,甚至有的学生都是把书买回来连看都不看。这都是不可取的,教师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名著导读的意义是什么,学生也要正确明白教师的用意,名著导读不仅是增加阅读量的途径,更是提升人文素质,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

(二)有声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的核心素养包含听、说、读、写、练,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对文章的朗读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做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讲的过程中既能够体会到文本中语言的美,又能很快地进入文章的角色从而与作者达成情感上的共鸣。之所以要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是希望他们通过抑扬顿挫的语音来感受文章的内涵,提高初中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贺敬之的《回延安》,这首具有陕北信天游特色的现代诗。需要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文章的节奏,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感情。开头的“心口”“灰尘”,这两句一定要读出一种游子久未回乡,回到故乡的激动情感,“一头扑在亲人怀”这一句更要体现回到延安大地上内心的激动。这样才能体会出作者久别延安重回故里内心激动的情感。

心理描写往往是给文章增添色彩的地方,需要学生反复诵读以弄清心理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例如,在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中“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家人要将我送到书塾里去,也许是……,也许是……”这是作者内心的一个猜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这些内容加以重视,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营造氛围,让学生进入阅读情境

初中语文阅读的过程中要注重语文阅读的人文性,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要以自己的激情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让课堂充满激情,教师要展现给学生一张“激情似火的脸”,让他们在课堂上有一个难忘的岁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悬念、或直观演示、或言语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对文章阅读的兴趣,而且要在班级内营造“我要努力阅读”的范围,提升学生的阅读热情。

语文的课程改革需要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并且能够做到情感上的共鸣。不同阶段的学生由于忙着应付中考,而且日常学习中知识量的加大,导致他们没有闲暇的时间去阅读作品。为此,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能够让学生静下心来去阅读。或者是利用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的内容,这样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提高阅读效率。

例如,在对《安塞腰鼓》这篇文章进行教学的时候,不妨先用多媒体让学生来看一看陕北人民在舞动安塞腰鼓时的激情。在陕北这片独特的自然景观下,所孕育的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并感知一下在千人共舞时安塞腰鼓所发出的巨大响声与磅礴的气势。学生才能体会到在陕北那样的环境下孕育出来的人是多么的富有生命力。

(四)有效互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之后,有必要仔细阅读,确定作者关注的部分,理解作者的思想和在写作中的角色。例如,教师可以找到一些具有某些元素的文本,让学生思考应该如何处理他的情感,以及作者如何使用他的表情和表达方式。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也可以从文中汲取灵感。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何让学生保持长久的兴趣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明确当时作品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内心的变化。此外,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阅读作品的时候,感觉到自己是在与作者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这样学生才能有兴趣来进行阅读。

例如,《社戏》是鲁迅笔下描写去赵庄看戏的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展现双喜等人的聪明机智,也展现那时儿童独有的天真。作者长大后在北京看戏时受到的不知道待遇,所以才回忆起来小时候在赵庄看的那场不知名的戏所感受到的快乐。作者长大后看戏的内容是需要教师给学生进行讲授的。让学生从作者长大后看戏的内容进行分析,一步一步进入笔者所写的环节,看一看作者在结尾为什么说句再也没有看到过,那夜似的好戏,也没有吃过那夜似的好豆,这实际上是要求学生理解作者内心的变化,体会作者情感。

(五)开发多样化的初中语言教学内容

为了在初中教育中学习好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学生首先必须学会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和感受,从文章写作是时代背景、作者的境遇等合理地理解作者的意图。而且,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可以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如在交流、写作等方面,以发展思想、情感和想象力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在准备课堂课程内容時,必须要有一定的操作性,在高阶思维发展下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文章。这样的过程强化学生对文章的印象与情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其内容。例如,在阅读文章时,语文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将文章分为某一段文字的描述、文章的情感描述、文章内容复述以及文章的几个方面的评论。

例如,《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共产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对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实际上的要借助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展现白求恩的人物品格来教育党内的一些同志。借助对比来突出白求恩精神的可贵,语文教师还可以询问学生如何思考和写文章,从而加强他们对文章的印象和理解。

(六)通过名著阅读来带动课堂常规教学

学校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想多挤出来点时间来讲教材,好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名著导读的阅读并不与课堂常规教学产生矛盾,可以将其穿插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便于学生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候,就可以讲一下他笔下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种对比教学可以收到双重效果,学生既对课内文章有很好的掌握,同时也了解课外的文章,增加认识。可以将拓展的名著阅读作为课堂上的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也可以作为学生课后的拓展训练,巩固课堂教学,在对名著阅读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拘于形式但求效果。

(七)把生命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陶行知先生主张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唯有心心相印才能走入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能够通过教育活动对人的内心进行滋润。因而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都能够学会信任他人,并且宽容和理解他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育首先是建立在人为基础上的学科,从而体现教育要回归生命本源。

五、结语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人才及其需求。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初中语文应强调对学生的多样化培训,提高他们的反思、创新和融合能力。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语文对中国人来说是自己的母语,语文课改以后课程的内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变大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多样化教学形式来保障课堂学习,时时刻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让他们体会到课堂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时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青峰,宋广哲,贾旭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体会[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初中教师教育教学管理版,2017,16(9):21-22.

[2]刘大奎,董树亮,徐学武.以图为媒:从模仿到创作例谈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高年段写作训练中的应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版,2017(15):233-234.

[3]贾广平,李黎明,张贺龙.巧用导图 阅读花开:思维导图在初中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中初中语文教师教育专版,2018(10):130-131.

[4]黄金彪,魏云山,何静华.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语文主题课外阅读导学案教学:以“《三国演义》感悟人物形象课外阅读”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版,2018(21):133-134.

作者简介:

王芬,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第二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核心素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