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维度下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探析

2021-12-31陈梦瑶

南方论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立德理想信念特色

陈梦瑶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080)

立德树人是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中心环节。就当代中国教育的使命而言,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人;从我国的发展阶段来说,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人。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再次强调了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目标。[1]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保障,这就决定了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培养是高等教育必须关切的问题。立德树人维度下的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既有助于明确大学生理想信念培养的目标,又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理想信念培养的内涵,更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在立德树人维度下开展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直接关系着大学生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的培养,直接关系着大学生“四个自信”的树立。

一、立德树人维度下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

(一)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

理想,是一个人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从而形成的自我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理想,是一种具有现实可能性和适度前瞻性的价值追求。信念,是一个人在长期的实践基础上,在一定认知基础上形成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3]理想信念是决定认知取舍、行为取向、认知行为调整的关键因素。[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为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价值追求的一种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理想信念。

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要将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作为目标,将培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对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信仰作为核心内容,要将培养学生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任、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作为重要内容,增强学生“四个自信”,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使学生自觉、自主、自在的投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动实践。

(二)立德树人维度下的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了“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5]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了立德树人要融入教育各环节。[6]立德树人维度下的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融入立德树人目标,并始终围绕其进行的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第一,立德树人要求培养大学生的远大志向,则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教育要培养大学生为全人类的福祉和未来而奋斗的志气。这种为全人类的幸福和发展奋斗的志向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源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华传统文化倡导“天下大同”,主张建立有序世界,每个人各司其职共同构建大同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解答中国与其他国家、与整个世界关系问题的智慧回答,展现了中国人宏大、兼爱的世界观。梁启超说:“我常觉得快乐,悲愁不足扰我,即此信仰之光明所照。我现已年老,而趣味淋漓,精神不衰,亦靠此人生观。”[7]唯有树立了为全人类的幸福和发展而奋斗远大志向,方能不被一时得失所扰,不被一时的困难和挫折击败,而心怀为全人类幸福的福祉而提振精神,不懈努力。

第二,立德树人要求培养大学生追求真理的精神,则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要培养大学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不懈探索的韧劲。毛泽东曾说:“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无志;终身未得,即终身无志。”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铸就远大志向、崇高信仰的必然过程。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过程就是无数仁人志士在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对中国革命、建设进行不懈探索的过程。王阳明曾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立德树人的目标要求高等教育要培养学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不懈探索的韧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披荆斩棘中不断前行,其中也不免遭遇困难和曲折,大学生只有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深入学习,并将其用以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不懈探索、形成深刻认识,才能正确看待中国发展中的困难和曲折,才能在坚定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掌握真理,在实践基础上坚定对真理的信仰,用实践探寻和践行真理,在实践中坚持真理。

第三, 立德树人要求培养大学生高尚的品德,则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要培养大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实践。“修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种核心的价值追求。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8]教育的目标是教人为人,为人之根本在于立德,即树立高尚的品德。高尚品德不仅包含认识的正确、情感的真挚、意志的坚强,更重要的还包括知行合一,即行为上的真善美。修德的最高境界在于于实践中不断学习、反省、纠偏,无限靠近纯真、纯善、纯美。这种认知和行为上的求真、求善、求美正需要理想信念作为导航。理想信念教育要将对真善美的追求以一种价值尺度和准则的形式深植于大学生头脑,成为其认知系统的核心,以指导其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使其行为符合人性和社会期待。

第四,立德树人要求培养大学生坚定的信念,则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要培养大学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顽强拼搏的意志和能力。信念是一种确信,更是对尚未实现的目标、尚未完全肯定的认识、见解或者知识的一种肯定和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绝不会自动达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会自动实现,需要一代又一代、千千万万的大学生通过接受教育,储蓄知识、提升综合能力和为理想奋斗和毅力。坚定的信念来源于绝对的信心,绝对的信心来源于能力,能力来源于学习和实践。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要通过传授知识和提升能力,培养学生超越于一时得失、成败的气概,和为实现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拼搏精神。

二、立德树人维度下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一)立德树人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树立提供价值指向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指的是把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即将“立德”作为教育的最高价值追求。立德树人明确了教育的育人目标和大学生的成长目标,包含了明确的新时代的价值导向,体现了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诉求,立德树人为大学生明确自身核心素质提升目标和人生价值所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清晰的价值指向,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树立提供了理论引领和价值引领,成为大学生日后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据和基础。

(二)立德树人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培养赋予时代价值

理想信念产生于实践,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经济基础上,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过程中总结、提炼、升华而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立德树人维度下开展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在新的理论成果的指导下,为不断向前发展的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服务的具有新的时代价值的有效探索。

(三)立德树人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范畴增添丰富内涵

立德树人强调以德立人、树人以德。其中“德”的内涵丰富,除了道德,更包含了理想信念的深层含义,包含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思想政治素养;其中的“人”指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新人,是具有扎实专业基础、过硬的实践能力、开阔的国际视野、超强的创新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所体现的教育理念反映了党和国家的发展目标,体现了大学生实现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需要,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养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三、立德树人维度下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路径的探析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德育实践教育相融合,构建知行合一的立德树人理想信念教育模式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各方面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必须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总结、发展而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使其明确其生之所在、所寄、所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立德树人的目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将培养既将共产主义作为信仰,同时又通过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而将这种理想信念外化于行动的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中国青年作为目标。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从信仰转化为实践行动并努力使之实现的坚定信念、坚强的执行力、克服曲折困难持续向前的坚毅。

立德树人维度下的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需要抓住以下三个着力点:一是在理想信念的理论教育中融入德育实践元素,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德育实践形式,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德育实践空间;二是将理想信念的理论教育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实践教育,通过在学生乐于参加的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等活动中融入理论教育的内涵,实现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融合;三是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践教育思维和能力、培养辅导员等思想政治实践教育主力队伍的理论素养的方式,以教育者理念、素养、能力培养为切入点,推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深度融合。

(二)坚持传统阵地建设与新媒体阵地建设相融合,构建创新传承的立德树人理想信念教育模式

这一代大学生从小生长于网络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资讯、传播信息甚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网络空间成为他们生活空间的一部分。尤其是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和移动通讯设备的普及化程度不断提高,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工具和平台。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形式的创新以及使用领域和范围的不断扩大,新媒体已经从为人类服务的人的创造之物、利用之物,慢慢演化成为影响人类行为方式、生活模式甚至是思想观念的自在之物。

立德树人维度下的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必须考虑到网络空间尤其是新媒体的高速发展这一背景,主动占领网络新媒体阵地,将互联网和新媒体建设成为立德树人维度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前沿阵地。

抢占网络新媒体阵地非但不能以丢弃和牺牲传统阵地为代价,而且还应该将二者进行创新性融合,主要有以下努力方向:一是在思政课堂主渠道和课程思政全渠道的建设和强化的过程中,以信息化建设和翻转课堂形式创新为抓手,增强新媒体在其中的创新运用,使思政课、其他课堂等传统阵地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顺应时代的发展过程与新媒体阵地建设相融合;二是将思政课堂和课程思政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创新性转化为符合新媒体阵地特点的形式,组建由思政课、专业课教师和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者组成的全阵地建设团队,将传统阵地与新媒体阵地的内容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和建设,实现目标一致、形式各异、内容和人才资源共享的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传统阵地建设与新媒体阵地建设的高度融合。

(三)坚持规模建设与素质建设相融合,构建德才兼备的立德树人理想信念教育队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规模和素质对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能力有直接作用。校园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要包括思政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专职党务工作者三支队伍。立德树人维度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同时关照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队伍规模建设与队伍素质建设。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规模不足是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的情况。有效提升队伍规模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引进力度,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给予制度激励,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和社会人士加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二是强化制度激励,破除制度桎梏,通过制度改革和切实畅通思想政治队伍的职称提升和职级晋升通道,有效吸引优秀教育人才加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三是增加教育资源投入,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人才的学历学位教育,充实思想政治队伍的人才储备。

整体素质是与规模同样重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关键要素。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的思想为工作对象,其本身思想素质决定了其向学生输出的思想的性质和质量,其道德品质决定了其开展思想工作的方向,其能力素质决定了其所做的思想工作的成效。加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直接掌握了思想政治课主渠道、团学组织、宣传载体等重要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在理想信念教育的具体实施中发挥直接的作用。有效提升队伍素质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强化理论武装,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者系统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不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理论素养;二是提升育人能力,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系统设计思想政治队伍能力培养方案,从将立德树人贯穿育人全过程的角度,全方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能力;三是培养阵地建设技能,从开展立德树人思想育人阵地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运用新的媒体阵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技能。

猜你喜欢

立德理想信念特色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特色种植促增收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