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疫精神的哲学解读

2021-12-31薛秀娟苏子童

南方论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抗疫病毒防控

薛秀娟 苏子童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临汾 041000)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全球性危机,对全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峻的危机和挑战;亦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经济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冲击和影响。一方面,新冠肺炎的爆发使我国疾病防控体系面临严峻的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全面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疫”;另一方面,在抗疫斗争中,14亿中华儿女构筑起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展现出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积极乐观的中国精神和众志成城的中国力量;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与其他国家守望相助、携手抗疫,彰显出陷入危机之中的大国责任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上对抗疫精神作出了重要表述:“在这场同严峻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1]抗疫精神不仅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与力量,阐明了全球抗疫的中国理念与中国智慧,而且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抗疫精神的哲学解读,不仅可为抗击疫情的全面胜利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还有助于我们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唯物史观

“生命至上”的抗疫精神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执政理念。人民群众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之一,表明了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地位和作用,历史的前进和发展最终依赖于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虽说在2003年非典病毒肆虐中国后,中国加速建设覆盖全国的疾病防控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防范重大传染疾病风险的能力,但新冠肺炎不同以往任何一次疫情,具有极强传播力、传播多途径等特征,加之当前中国人口流动速度远远超过非典时期,疫情防控极具复杂性,防控难度也是空前的,因而,给我国医疗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国家治理体系等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面对如此严峻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做到不惜一切代价。同时,我们党充分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汇集人民群众的智慧,获取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从而把这股巨大的人民力量凝聚起来融入到疫情防控体系中,使之成为打赢这场战疫最为坚实可靠的防线。

一方面,“生命至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无产阶级政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其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面对疫情,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采取了迥然不同的举措。疫情早期,以英国为首的国家以所谓的“群体免疫”防疫策略,披着“科学”的外衣置民众的生命于不顾。与之对比,我国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可以做到果断关闭离汉离鄂通道,以牺牲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为代价只为庇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利益诉求;可以做到不管是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还是在华外国留学生以及来华外国人员,都能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可以做到十天火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两座临时医院、改建体育馆为方舱医院只为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者,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救治和护佑,这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不仅患者得到救治,广大医护人员也得到了应有的保障和防护,尽可能关心和呵护前线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让一线医务人员流汗不流泪,始终保持战斗力。这些不仅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执政理念,也是中国人民敬仰生命的人文精神的最好印证!

另一方面,“人民至上”也体现了虚心向群众学习、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因此,无产阶级政党在制定和执行政策的一切工作中,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事实证明,2020年防控新冠病毒战疫是一场伟大的人民战“疫”,只有14亿中华儿女齐心协力共同应对,才能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在这场同新冠病毒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而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扎根群众、义勇当先起模范作用;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昼夜不歇、值守重要隘口;数百万名医务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同病毒短兵相接;数百万快递员冒疫奔忙;180万名环卫工人起早贪黑;新闻工作者不顾危险深入前线;还有千千万万志愿者和普通人的默默奉献,才换来如今稳定的大后方。我们要始终牢记哪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现实也证明,只有紧紧依靠各方各地的人民群众守土尽责,充分发挥基层主体作用,提高群众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实施乡镇社区封闭式、网络化管理,从乡村到社区自下而上地铸造起一座座具有严密安全性、能抗击外来风险性的“抗疫堡垒”,才能高效取得抗疫的重大成果。

二、尊重规律、科学实践的唯物主义原则

“尊重科学”的抗疫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科学实践的唯物主义原则。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不管是科学领域还是生活领域,人们都对它知之甚少。有人期冀用虚幻缥缈的“神”“上帝”救赎心灵以求击退病毒,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焦虑、给心灵带来慰藉,但终究无法从事物的本质和根源上解决问题。只有坚定地选择尊重规律、科学实践的唯物主义原则作为思想武器和指导方针,才是应对疫情的人间正道、光明之途。

尊重规律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联系,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从而科学地指导实践活动。新冠病毒是一种新病毒,它客观且真实地存在,不能因未知而抹杀,亦不能心存侥幸而忽视,对它的认识也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我们必须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加强病毒感染、致病机理、传播途径、传播能力等研究,注重发挥病毒学、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等领域专家的作用,充分尊重专家的意见、尊重客观规律,与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他国家和地区保持沟通交流,从而增强对新冠病毒科学性、专业性的认识与了解。在尊重流行病学等规律的前提和基础上,我国医疗团队用了不到两周的时间鉴定出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出病毒基因序列,并向世界公布信息、全球共享。我国疫情防控取得的重大成果充分证明,正是尊崇和弘扬科学精神,不仅在医学上逐步揭示了新冠病毒各方面的特征与规律,更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了良好的认知,从而为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提供重要前提,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显然,揭示规律、尊重规律是科学抗疫的首要前提。面对人类未知的新冠病毒,中国始终坚持以科学为先导,随着对病毒认识的不断深化,并贯彻落实到抗疫实践中。一方面,科研攻关和临床救治相协同,及时更新和优化治疗方案,不断提升救治水平。医疗团队先后推出八版全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实现中西医结合,在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的情况下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的中药西药和医疗办法。特别是获取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序列,快速推进对病毒的认知和了解,从而加快全球科学家开发攻克新冠病毒的疫苗和药物的速度。另一方面,科研攻关与防控实践相协同,不断调整和升级抗疫工作方案,有效阻断病毒传播,提高抗疫效率。我们“先后制修订6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科学规范开展病例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可疑暴露者和密切接触者管理以及实验室检测等工作。针对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单位发布15项防控技术方案、6项心理疏导工作方案,并细化形成50项防控技术指南,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2]此外,在疫情持续将近一年的时间里,病毒在不断发生变异。面对这些新的、更为复杂的情况,不仅需要高举科学的旗帜,认识规律、尊重规律,更需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展防控,预判不同地区疫情风险,对中高风险地区能及时快速做出应对,有效阻止疫情再次蔓延,使国内控制良好的疫情状态得到进一步稳定,这些皆是遵循流行病学规律,并紧密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出的有效破解疫情防控难题的办法。

三、举国同心、转危为机的唯物主义辩证法

“举国同心”的抗疫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转危为机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精神。唯物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认识世界最好的工具和改造世界最锐利的武器。在这次疫战中,我们汇聚和凝练而成的举国同心、转危为机的抗疫精神,就是对唯物主义辩证法最好的时代接力。

“举国同心”体现了党中央和全国人民极具整体意识和大局意识,从全局出发,站在整体的宏观层面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从而找到疫情防控的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每一个国家都是由诸多区域、诸多个体的人而组成的,因此,不同的区域之间、不同的个人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的。所以,面对疫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才是最明智的抗疫举措。2020年初我们举全国之力支援武汉,组织19个省份对口支援,将大量医疗设备、人员、物资调往湖北。各个省区市协调统一、听党指挥、积极行动,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及时构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体系,铸成了一张内防反弹外抵风险的安全护盾。正是在党中央统一协调湖北与全国这一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总揽全局、果断决策的指挥下,我国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总体战和阻击战,才能在短期内有效遏制新冠病毒的传播和疫情的蔓延,取得显著的抗疫成果。这种举国体制下的同仇敌忾、共克时艰、众志成城、举国同心的团结伟力令世人动容,它不仅保卫了14亿中华儿女的生命健康,更是为世界抗疫争取了时间,并贡献了中国成功抗疫的方案与智慧。

从唯物主义辩证法思维出发,危机就是危险与机遇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因此,转危为机就是应对险境时极具辩证思维与转化能力的体现。疫情的突袭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危险,但“不破不立”,危险中也暗藏良机,抓住机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够转危为机。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四月在浙江考察时强调:危和机总是同时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中欧论坛的创立者高大伟在纪录片《中国抗疫志》中讲道:“中国与世界正面临着一场非常严重的危机,但这场危机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历史进程……中国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作出了很好的应对,展现了中国面对风险具有极强的韧劲。疫情之后,中国经济将会快速复苏。”这就是指疫情发生以来,国内外经贸活动深受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同样面临新的挑战,但党中央辩证处理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从而使我国取得2020年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目标的双胜利。因此,这次疫情不仅不会影响中国的繁荣复兴,反而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这台发动机依然动力十足,而且在全球经济中展现出了巨大的影响。比如:2020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现了中国尽管深受疫情影响,但扩大开放的步伐仍在加快,尽管疫情让世界经济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但中国始终秉持开放的理念“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3]显然,疫情这场大考,中国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成功将“危”转化为“机”,这不仅有利于增强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政府的担当和力量。

所以说,“举国同心”的抗疫精神是我们应对风险和挑战,并能够实现转危为机的坚实底气和自信,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辩证法攻克难关、有效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现实体现。

四、命运与共、共克时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原则

“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也是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的最新阐释。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没有所谓的“诺亚方舟”能让一方领土独善其身、逍遥自得,唯有兼济天下的大爱精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原则方能共克时艰。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由中国根据国际形势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出的一种新思路,新冠疫情突发造成的全球性影响成为这一全新理念的最好检验。目前新冠病毒仍旧肆虐,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不分肤色地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全人类的公敌。所以,疫情防控是全人类应该共同面对的问题。中国在满足国内疫情防控需要的基础上,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进全球抗疫,及时给世界提供了可供借鉴的防治经验,并向需要帮助的国家慷慨解囊、施以援助之手。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部署下,中国发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义行动,截至2020年12月份“向150多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提供援助,向34个国家派出36支医疗专家组,向各个国家提供了2000多亿只口罩、20亿件防护服、8亿份检测试剂盒,捐献物资还在持续增长”。[4]这不仅是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更是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我们始终号召全世界各个国家和人民携手共同抗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75周年纪念峰会上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峻考验。人类已经进入了互联互通的新时代,各国利益休戚相关、命运紧密相连,全球性威胁和挑战需要强有力的全球性应对。”[5]患难与共、同舟共济的抗疫理念与举措,充分展示了中国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生动诠释了中国为推进全球抗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此外,全球抗疫、共克时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在当今的充分体现与现实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6]168显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通过生产方式以及分工等的发展,“地域性、民族性的历史”逐步转变成“世界历史”,而且这一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是世界历史运动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也对经济全球化作出了科学的预见:“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6]404当前,无论是阻击新冠病毒在全球的传播蔓延,还是抵御不断恶化的全球经济衰退,都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团结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只有各国紧急行动起来,团结起来,全面加强合作,联合抗疫,方能共克时艰、早日迎来战“疫”的春天!

猜你喜欢

抗疫病毒防控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病毒
抗疫之歌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团结抗疫
感冒病毒大作战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