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希望田野 共话乡村振兴
——“百年圆梦 豫来豫好”两岸媒体联合采访活动综述

2021-12-30王超

统一论坛 2021年6期
关键词:芝麻

■ 王超

9月24日至28日,河南省台办主办的“百年圆梦 豫来豫好”两岸媒体联合采访活动成功举办。来自海峡两岸的15家媒体及自媒体24名记者与“网红”,围绕“建党百年与乡村振兴”主题,以宣传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人民生活变化、展现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成效为主要内容,深入许昌、南阳、信阳、驻马店等地集中采访报道,向两岸民众呈现一幅河南脱贫攻坚成效的立体画卷。

实地探寻县域产业扶贫“金点子”

近年来,河南多地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整合当地资源优势,寻找适合本地发展的致富路子,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扶贫之路。

鄢陵县地处中原腹地,既无矿产资源,又无资本优势。但就是在这一马平川的豫中平原农区,依托传统产业,硬是闯出了一条“依靠花木特色产业推动平原农业县域经济发展”之路。现如今,鄢陵已被“中国花木第一县”的光环笼罩,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显现,产业发展呈现出旺盛生命力,一场以花木产业为主导的脱贫攻坚绿色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24日上午,两岸媒体人来到鄢陵花木市场,数百个商铺门里门外摆满了各色花卉苗木,漫步其中,应接不暇。采购花木的车辆往来其中,还有工人们忙着包装发货,一派繁忙景象……

鄢陵花木市场总经理姚树新表示,鄢陵作为南树北移、北树南迁中转站,花木产业发展具有先天地理优势,这里每年分别举行春季和秋季两次苗交会,来自全国的生产花卉苗木厂家在这里展示产品,交流市场经验,同时提供新的品种。今年苗交会突出“四个新”,即“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应用”,面向行业普及,也是整个行业走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的体现。

“之前在周边工厂打工,每个月收入大概在两三千元左右,现在在花卉市场做一些打包装卸的工作,每天的收入都有两三百块钱,相比之前多了不少。”鄢陵花卉市场工人张辛红说。

了解鄢陵花木产业发展情况后,台湾《联合报》记者赖锦宏说:“鄢陵依托园林花木产业,发挥优势,成功走出了一条特色经济之路。花木产业不仅开启了鄢陵特色经济之门,也让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了!”

在蜡梅生产基地之一的新科梅园,台湾东森新闻云记者任以芳站在一棵体态优美的蜡梅盆栽前仔细端详。发现树上有二维码,她拿出手机扫描。“售价18万!”惊叹声引得大家围观。这些盆栽少则数千元,最高达25万元。“养花草很寻常,但将花木凹出各种奇特的造型,以提高附加值,又带动农户增收,真是了不起!”任以芳感叹道。

中国日报网记者高琳琳说:“鄢陵的花木产业是个‘朝阳产业’,不管是现代城市绿化还是个人家庭种植,都需要各种花木用材,花木产业振兴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这也为脱贫攻坚作出了巨大贡献!”

勤劳的鄢陵人正是抓住了花木产业这个“金点子”,一批又一批花农依托家乡花木资源承揽绿化工程、物流运输、园林管理、工具肥料等花木相关服务,从此过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

光山县北枕淮河水,南依大别山,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是大别山革命老区,也是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晓,就发生在这里。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光山县立足自身自然特点和扶贫现状,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坚持“政府+企业+农户+科技+基地”五位一体发展模式,持续推进土地流转、规模集约化经营。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践中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可持续的产业扶贫路。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17日来到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和文殊乡东岳村,考察调研当地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在光山县的扶贫工作情况,看望慰问老区群众。

两岸媒体人沿着习总书记当年考察的足迹,深入探寻油茶果的致富奥秘。

在展览大厅,讲解员告诉媒体人,小小油茶果,全身都是宝。油茶籽压榨出的茶油,作为高品质食用油代表,走上了更多消费者的餐桌。初榨之后,茶籽饼粕可应用于农药、医药、日化等行业。提取完茶皂素的茶粕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及饲料。油茶基地可开发乡村旅游,发挥生态的经济效益。

两岸媒体人参观了素有“花鼓之源 古坊东岳”之美称的文殊乡东岳村。东岳村曾经是一个贫困村,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东岳村依托产业扶贫实现整体脱贫。村里成立了电商服务中心,把“光山十宝”等农副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看了光山围绕茶油研发的新产品,任以芳说:“光山的茶油非常不错,它不只是能吃,还研发为保养品,当地采用多角度、多元化经营,商机和经济效益不断扩大!”

台湾自媒体人钟启达表示,他一直关注大陆脱贫攻坚工作。他认为,产业扶贫方式凝聚了中华儿女的智慧,成功带动周边困难群众发家致富,未来还将取得更高的效益。

河南电视台记者王艺轩说:“光山人民找到了一条致富的路子,这漫山遍野的油茶果,已经成为光山人民的致富果和幸福果!”

《人民政协报》记者张志彬说:“光山的扶贫产业非常有特色,河南乡村振兴未来大有可为!”

平舆是全国白芝麻生产第一大县,享有“中原百谷首,平舆芝麻王”之美誉。近年来,蓝天芝麻小镇立足当地白芝麻原产地基础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芝麻特色种植、芝麻特色加工和芝麻特色旅游,把“小芝麻”做成大产业,走出了一条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芝麻虽小,浑身是宝。品着芝麻花茶、芝麻叶茶,吃着芝麻酥糖、芝麻叶糕点,两岸媒体人赞不绝口。两岸媒体人随后到芝麻种植地观看、了解打芝麻、筛芝麻过程。

蓝天芝麻小镇负责人冯志合介绍了小镇发展情况和创业之路。他说,小镇吸纳了东皇街道及周边玉皇庙乡、杨埠镇10个村1500名青年劳动力就业,其中贫困人口1220人,通过土地流转租金、自主创业收入、参股分红收入,每人每年增收3万元以上。

猛犸新闻记者王九天说:“相信芝麻小镇能够继续把小芝麻做成大产业、小芝麻做成大文化、小芝麻做成大健康,‘芝麻开花,香飘世界’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作为两岸情侣的自媒体人游乃蓓和杜少典看到乡亲在“杀芝麻”,也一同加入了劳动,一个杀,一个拍,忙得不亦乐乎。他们说,这是第一次参与芝麻的收割过程,感觉非常有趣,拍成短视频,要让两岸朋友了解平舆的芝麻。

台湾自媒体人蔡如瑜品尝着芝麻系列食品,高兴地说:“这里真是太好吃了,之前只知道有芝麻酱、芝麻酥、芝麻油,这次来到芝麻小镇还品尝了芝麻花茶、芝麻叶茶和芝麻叶面条,我要带回去一些,让朋友们尝尝鲜!”

两岸媒体人共同见证小村庄成就大产业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发展。近年来,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涌现出像“肖庄村”“睡仙桥村”“郭寺村”等一大批产业振兴带动脱贫致富模范村。通过丰富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和三产融合发展等方式,推动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产业,实现村民“多元化”增收。在产业带动下,昔日沉寂的贫困村庄脱贫摘帽了,村集体经济活跃了,村民致富的步伐也加快了。如今,村民们正在小康路上稳步前行。

27日午后,两岸媒体人马不停蹄地来到竹沟镇肖庄村。在新美润香菇种植扶贫基地,几十名村民正忙着采摘、分拣、包装、运输香菇,一派忙碌景象。走进香菇种植基地单体温棚,一排排整齐的菌棒放在菇架上,撑起一把把大小不一的“香菇伞”。新美润总经理宋九莉说:“我们向山东、安徽、湖北、湖南、贵州、广东等省30余家大型超市长期供货,还出口新加坡、越南等国家,日供香菇近50吨。”

在政府大力扶持下,宋九莉的产业越做越大,先后流转土地900多亩,发展社员210户,累计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建起保鲜冷库、无菌接种车间等配套设施,实现了生产、运输、销售一条龙。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村集体经济和农户收入也不断增加,村民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肖庄村产业丰富、特色鲜明,除了香菇种植基地,两岸媒体人还参观了艾制品企业和手工提琴制作企业,看到了肖庄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初步成果。艾制品企业与知名医药品牌合作,实现了村企与大企业联合发展。中高端手工提琴远销意大利、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这些成绩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留守人员都有活干,不出村就可以找到工作,在山沟里也能挣到钱,”竹沟镇肖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清华说:“这些年,在外打工的村民陆续回乡创业,依靠这些回乡人才的技术和资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既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又解决了留守人员务工难问题。”

凤凰网记者王聪儿看了肖庄村脱贫产业说:“肖庄村产业丰富、特色鲜明,小香菇做成了大产业,小提琴奏响了百姓的致富曲,相信当地的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

相传“八仙”之一的张果老云游至此,被美景陶醉卧睡桥上,故此得名“睡仙桥”。浉河区董家河镇是信阳毛尖主产区之一,传承着信阳毛尖的灵韵。作为董家河镇东大门,睡仙桥村是从市区进入信阳毛尖主产区的重要通道,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基础较好,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茶叶种植与加工、板栗种植等。

近年来,睡仙桥村大力实施环境整治,打造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和“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称号。村子变美了,游客增多了,农家乐等也逐渐兴起,越来越多村民从乡村旅游中尝到了甜头。

步入睡仙桥村,如诗如画的景色令两岸媒体人陶醉。依托青山绿水、草地湖岸等自然景观,点缀拱桥、亭台等特色建筑,勾勒出可与江南水乡相媲美的画卷,门前是茶园,屋边是池塘,颇有“一户一景”之妙。在这个因美好传说而得名的村落,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美丽乡村愿景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村中还建设有茶文旅体验馆和民俗博物馆,以茶和其他传统文化为元素,集文化传播、休闲体验、观光旅游等于一体,两岸媒体人在讲解和展示中跨越历史长河,一同探寻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台湾自媒体人游乃蓓走进一处农家小院。小院庭前屋后种满了花草,打理得生机盎然。院外的池边,每隔十步种着一棵柳树,如哨兵般站立着,守护着一池莲叶。徽派风格建筑雕镂精细,一户一景。小院女主人邀她进屋品茶,游乃蓓开心地对着镜头向粉丝介绍起来,她感叹:“一杯清茗与醉人景色绝配。”

万冢镇郭寺村曾是国家级贫困村。2020年年底,郭寺村通过社会保障、医疗救助、教育扶持、产业扶持、安居工程等帮扶政策实现高效脱贫。

两岸媒体人实地参观了大棚蔬菜、村史馆、光伏发电和福寿园。大家边走边看,听取驻村工作队员相关情况介绍,详细了解大棚蔬菜运营销售、产品优势以及扶贫成果。对郭寺村因地制宜、培育产业、引导农民,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全村产业发展的做法予以称赞。

两岸企业携手助力当地百姓脱贫致富

脱贫攻坚离不开企业的力量,两岸企业响应党中央号召,积极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在做强做大的同时,时刻不忘初心,承担社会责任,迅速调整工作重心,主动对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了比较突出的帮扶成绩。

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产、研制、销售为一体的特色民营企业,产品12个系列100多个品种,年加工原材料6000余吨,带动附近村民300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市考察调研。在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一方面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也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把就业岗位和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两岸媒体人到生产厂房参观了包装工作台、艾柱工作台、艾条卷制车间等,询问艾制品研发过程、生产效率和应用功效,亲身体验艾叶制成的“轻松贴”等产品,连连称赞其舒缓肩颈的效果。

艾草制品既能就地取材,又能就近解决就业。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查洪付说:“企业带动周边种植、加工、销售、物流、包装印刷、快递、机械制造等几十家企业的发展,带动附近村民300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带动162户村民开展艾制品销售为主的电商业务,年交易额达1.2亿元,为当地名优特农产品走向全国开辟了销售新渠道。”

产品展销台前,艾叶制成的“轻松贴”吸引大家纷纷上前体验。“贴在脖子上热热的,对舒缓肩颈很有效。”台湾TVBS电视台记者陈韵雯说,自己小时候生病时就吃中药,现在也经常使用艾灸理疗,中医药产业大有可为。

任以芳说:“由于工作原因需要经常操作电脑,肩颈总是不舒服,来到南阳试用艾灸贴后感觉脖子热热的很舒服,非常喜欢!”当她看到仓库里堆满存放三年的艾草,非常有感触地说:“听乡亲们说,过去艾草被视为没用的野草,现如今成为当地致富的‘黄金草’。当地人正是抓住了自己的特色,致富路越走越宽!”

赖锦宏说:“小小一株艾草,带动当地发展,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幸福草’,成了当地产业扶贫的‘富民草’,让南阳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艾乡’!”

参观结束后,两岸媒体人连连称赞,也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中医药的认可和对艾制品的喜爱,每个人都拎着大包小包采购的产品。“我一定要带回台湾给家人和朋友用。”台湾自媒体人王晨懿说。

两岸媒体人来到台资企业东裕(桐柏)精密金属有限公司。东裕公司以生产不锈钢、碳钢、合金钢阀门为主,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产品主要销往美国、日本等国家以及国内石油、化工、制药、多晶硅等行业企业。

谈及选择落户桐柏县的原因,东裕公司总经理黄亚慧说:“一方面正好赶上桐柏县的优惠招商政策,另一方面这里具备完善的一条龙生产条件。”

在南阳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吴桂荣看来,东裕公司入驻当地17年来,不仅缓解了地方就业压力,还实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最终目的,助力当地村民脱贫。

黄亚慧介绍说,东裕公司现有员工200余名,其中95%为桐柏本地人,还包括5名残障人士和7户体弱多病的贫困户。

“每月拿到手有5000多块钱。”在包装车间忙碌的侯姓工人说。他是附近的村民,在家门口工作不仅能照顾家还能赚到钱。

“疫情发生后,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影响,好在当地给予公司出口退税、疫情期间社保减免、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等,帮助我们渡过难关。”黄亚慧介绍说。

在河南惠台政策和境外客户理解的双重加持下,东裕公司确保了外销订单正常出货。黄亚慧说,今年下半年业绩已在逆势增长。截至8月,公司已实现销售收入近8000万元,其中出口货值5600万元,预计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

赖锦宏说:“东裕公司看好大陆市场,未来会继续扩大规模,这都基于大陆强劲的需求。”

两岸媒体人来到台资企业盛德来公司。2019年,盛德来茶叶发展有限公司落户浉河港镇桃园村,致力信阳夏秋茶深加工,利用信阳优质茶叶资源,引进台湾制茶专利工艺,经过生产加工,把信阳茶制成信阳乌龙茶、信阳红茶、信阳绿茶等,产品远销欧美、日本等地。

两岸媒体人实地探访了盛德来茶叶发展有限公司厂区,观看采摘之后的茶叶经历从日光萎凋、摇青、炒茶,到揉茶、干燥、除梗的复杂工序,生产出将台式乌龙茶制茶技术和信阳茶叶有机结合的“信阳式”乌龙茶。

过去,茶农每年只能采摘芽尖,做一季春茶。公司董事长付伟说,现在,曾经荒废闲置的夏秋季青叶可以得到充分利用,采摘期也延长到秋冬季。不仅拉长了信阳茶产业发展链条、提高茶叶附加值,茶农的经济收入也得到大幅度提升。目前企业出口年创汇500万美元左右,当地茶农年增收2500万元左右。

当得知茶厂从开工建设到试生产只用了半年时间,来自台湾的媒体人称赞不已。“信阳有好的投资环境和很高的办事效率,又给台企很大扶持,这为台湾企业来信阳投资打了一个很好的样板。”

赖锦宏说:“盛德来把台湾特殊的工艺加入到信阳毛尖茶里头来,我觉得这两者融合真的是绝配。喝的时候,我真的觉得远比台湾的乌龙茶好喝,然后还能够外销到日本、俄罗斯,去赚取外汇,我觉得真的是挺棒。我要把这个部分让更多的台湾人知道!”

台湾“00后”自媒体人蔡如瑜16岁就随母亲到祖国大陆经营茶叶生意,信阳毛尖让她回味无穷。“我愿意做豫台之间的桥梁,把信阳毛尖介绍给更多台湾朋友。也希望有机会请大家品尝台湾高山茶。”

“河南最近发布了很多惠台政策,特别是在农林方面给予台商很多实实在在的优惠,如对台青创业进行补贴。”台湾自媒体人王晨懿说。她觉得河南乡村大有可为,将推荐更多台青到河南广袤的农村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中新社记者李贵刚说:“河南省的惠台政策对台资企业的帮扶力度越来越大,特别是一个月前出台的河南省‘农林32条实施意见’对盛德来公司帮助更大,相信台企会越做越好,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中原文化名片架起两岸文化交流桥梁

中华文化永远是两岸沟通的桥梁。海峡两岸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文化是相通的。血缘相亲、情缘相融、文缘相承,无一不使两岸人民间存在着天然的亲和力与相互交流的强烈愿望。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三国文化以其厚重底蕴、磅礴气势和深远影响,成为许昌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成就了许昌今天的文化优势。

两岸媒体人来到许昌曹丞相府景区。曹丞相府景区在原曹操大营和办公遗址上恢复重建,全方位展示曹魏文化,经过多年建设,已经成为汉魏故都许昌一张亮闪闪的旅游名片。

运用光影、四维动画等多种现代技术手段,带给游人亦真亦假、穿越时空的新鲜体验是曹丞相府一大特点。“神童曹冲,幻影称象”,演绎1800多年前的神童故事;大型电子翻书——《魏武帝注孙子兵法》,可在书本造型的电子屏上体验交互,达到逼真的翻书阅览效果;地下藏兵洞再现用兵奇观,梦回金戈铁马的三国时代。

参观过程中,大家不时流露出对三国时代的神往。“童年读《三国演义》小说,看三国题材的影视剧,后来玩三国主题的游戏,来到许昌却能更深入体会到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

自媒体人毕殿龙说:“许昌成为三国文化的集大成者,修建了灞桥、春秋楼、曹丞相府等。不断提升三国文化的有趣性、参与性、主题性。”

在南阳市城东温凉河畔的医圣祠内,凌霄掩映苍柏,翠竹环绕药草,彰显出南阳厚重的历史人文底蕴。两岸媒体人走入中医祖庭,探寻以张仲景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魅力。

步入医圣祠大殿,两面墙上刻着张仲景《伤寒论》里的113部经方。《伤寒论》不仅演绎辨证论治法则,还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113部经方成为中医基本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源自中国古典医籍的“三药三方”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

陈韵雯表示,“台湾有很多人在做中医,特别是这些年大家拥有了养生意识,使得中医药文化在年轻人群体中备受欢迎”。她希望两岸之间能加强中医药文化交流,共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台湾是有蛮多人希望到大陆学习中医,两岸多加了解会相互受益。”

毕殿龙说:“南阳能结合自身文化的特点,将张仲景中医药传统文化作为城市名片,发扬光大,并和发展经济、提升文化旅游品质结合起来。”

游乃蓓在石雕羊头面前驻足,双手沿着羊头的轮廓轻抚,激动地说:“期望医圣可以守护自己和台湾的家人岁岁安康!”

蔡如瑜听了张仲景的故事,惊喜地说:“原来大多中医药店都取名‘某某堂药店’的缘故来自于张仲景,他首创了名医坐大堂的先例,为了纪念张仲景,把坐在药店内治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把药店取名为‘某某堂药店’!”

两岸媒体人来到司马光故居,近距离聆听“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司马光生平展室内,讲解员还为记者们讲述了司马光著述《资治通鉴》的故事。

毕殿龙说:“光山县作为司马光出生地,大力开发司马光文化,设立有司马光故居、司马光广场、司马光大道、司马光小学、司马光油茶园等。不但借用传统文化叫响品牌,也让传统品牌因产品更加固化和响亮。”

蔡如瑜在司马光砸缸塑像前拍照留念,兴奋地说:“塑像好生动哦,这原来就是小学课本《司马光砸缸》的发生地,台湾的朋友都来看看呀!”

王晨懿说:“这次能够有机会来到河南,我非常高兴,河南人非常热情,乡村发展很有特色,景色优美,美食也超级好吃,我一定要宣传河南,让更多台湾青年到河南创业就业生活!”

五天的行程,河南乡村的澎湃图景、小康路上的幸福生活给两岸媒体人留下深刻印象。两岸媒体人边走边看、边听边想,聚焦各地区脱贫攻坚好的做法和成效,注重讲好脱贫故事,展现出彩河南。采访活动结束以来,两岸媒体共发表各类稿件或视频100余件,稿件和视频转发分享浏览量突破千万,进一步向两岸同胞呈现了河南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和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芝麻
美好寓意品芝麻
芝麻,开门吧
香喷喷的芝麻
你有奇迹要发生
一品芝麻狐 第六回
一品芝麻狐 第四回
一品芝麻狐 第二回
一品芝麻狐 第五回
一品芝麻狐 第三回
一品芝麻狐 第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