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民党主席选举牵动岛内政局重塑

2021-01-06钟决贵

统一论坛 2021年6期
关键词:蓝营朱立伦民进党

■ 钟决贵

9月25日,中国国民党举行第十一届党主席选举,选举方式采用国民党党员直接、平等、无记名、单记和相对多数投票制度。主要参选人有4位,分别为国民党主席江启臣、前主席朱立伦、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和前彰化县县长卓伯源。最终,朱立伦以85163票当选主席、得票率45.78%。另外,张亚 中 获 得60631票,得 票 率32.59%;江启臣获得35093票,得票率18.87%;卓伯源获得5133票,得票率2.76%。朱立伦胜选后,迅速就位,第一时间进入“战斗”状态,带领国民党成功打赢第一场“战役”,即“罢免绿营民意代表陈柏惟”。以反对美国含有“瘦肉精”的“莱猪公投”为契机,国民党目前正凝聚士气,加强团结,向岛内民进党一党独大的政治格局发起冲击。

一、选举结果分析

在此次国民党主席改选中,朱立伦之所以能够在异常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胜选,重掌国民党这一“百年老店”,既得益于其个人丰富的政治历练,也与其明确的政策定位有关。

一是履历完整,形象老练。朱立伦,1961年6月7日出生于台湾桃园八德区,祖籍浙江义乌。朱立伦曾被视为蓝营“明日之星”,在台湾政坛也是首屈一指的“模范生”,40岁当选桃园县县长,创当时台湾最年轻县长纪录;47岁当选国民党副主席,成为国民党迁台后最年轻副主席;48岁成为1949年以来台湾最年轻行政部门副负责人。此后,朱立伦就被泛蓝阵营寄予高度期望。但2015年担任国民党主席期间,因“换柱风波”声望急剧下跌,虽代表国民党出征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最后以308万票差距败给蔡英文,创近20年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蓝绿两党差距最大记录,也是其从政以来首度败选和最大败选。此后,朱立伦民调开始走低,网络声量也变得不温不火,选情逐渐被边缘化。2019年,朱立伦宣布参加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国民党初选,但受“韩流”(韩国瑜支持者)裹挟,未能出线,政治前景一度被看淡。此次朱立伦重整旗鼓,回锅参选,一直对外凸显自己是“重新站了起来”“已经变得更加成熟”“将更加被值得信任”,赢得较多国民党党员理解和支持。

二是重振蓝营,颇得民心。2016年民进党重新上台执政后,岛内政局呈现“民进党一党独大、英派(蔡英文派系)一派独大、蔡英文一人独大”格局,国民党虽为第一大在野党,但在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岛内疫苗极度欠缺等议题上,始终无法对民进党形成强有力牵制,民众普遍不满,导致民进党民意支持度虽有下滑,但国民党支持度却并未因此上升。蓝营支持者多认为国民党主席江启臣虽为“青壮派”代表,形象清新,但仅担任过民意代表,未有“行政首长”历练,领导位格较弱,无法统领众多大佬,难以“桶箍”国民党各方派系,无法带领国民党凝聚最大合力反扑民进党,表现与预期落差较大,没有带领国民党明显好转,基层抱怨“给了大炮也不会攻击”,被吐槽是“两岸论述被绿带着走”“在两岸政策上拿香跟着民进党拜”。蓝营基层多对国民党高层恨铁不成钢,普遍要求“换人做做看”,希望新任党主席能带领党员打好明年“九合一”地方选战,挫挫民进党锐气,迈向重夺执政权之路,争取入主届时蓝营已离开8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宝座。在此情势下,朱立伦响应民意,猛批国民党“五个失去”,即国民党逐渐失去国际的重视、逐渐失去与对岸的沟通管道、逐渐失去台湾大众的信任、逐渐丧失支持者的热情、逐渐失去百年大党的荣耀,进而提出重振国民党大党形象,包括 “赢选举、强领导、连国际、通两岸、重青年、改党务”六大目标,强调国民党要强化领导能力、汇整所有力量让党更团结有战力。朱立伦以“强大国民党”吸引蓝营支持,高呼“国民党要强起来,要站起来,不能再这么软弱,唯有国民党更强,才能赢得2022和2024年选举”,声称若当选上任第一天就会立即启动2022选战策略小组,以“私为党求贤”推动国民党全力备战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确保重返执政,带领国民党“百年老店”走出困境,打破民进党独大格局。朱立伦这些口号直击国民党“软肋”和“痛点”,与基层呼声高度契合。

二、国民党主席选举与岛内政治生态变动

作为岛内政坛最大在野党,国民党一举一动都会牵动台湾政局走向,不仅攸关蓝绿实力对比,更会直接影响台湾未来几年重要选举布局。

一是有助泛蓝阵营整合团结。朱立伦在国民党内长袖善舞、左右逢源,与连战、吴伯雄、马英九、王金平等等距接触,与蓝营县市长侯友宜、卢秀燕等大多关系密切。朱立伦当选国民党主席,有助其发挥“桶箍”效应,与江启臣等国民党党内要角保持合作空间,强化内聚力,扩大基本盘,统合泛蓝阵营,凝聚士气,同时提升扩张性,吸引中间选民,加强与年轻族群对话。朱立伦与亲民党、新党等甚少交恶,2001年能够当选桃园县县长,就是“国(民党)亲(民党)合作典范”。目前无论是亲民党还是新党,力量已经式微,国民党在整个泛蓝阵营中处于绝对“带头大哥”地位。目前朱立伦对蓝营态度柔软,放下身段,最大限度整合各方力量,并加大对中间选民吸引力度,力争可以早日终结民进党政权。

二是民进党将加大对国民党打压。9月25日,朱立伦胜选当晚,蔡英文就以民进党主席身份为朱立伦送上花篮,但这并不意味着民进党就放弃了对国民党的追杀。2016年蔡英文上台以来,以推动所谓“转型正义”为名,将国民党塑造为“非正义”形象,对国民党极力抹黑,意图将国民党形象彻底摧毁,让国民党的形象在台湾民众心目中被彻底污名化。与此同时,民进党还启动“不当党产条例”,对国民党进行“釜底抽薪式瓦解”,让国民党整个党务运行捉襟见肘,经常举债度日。在民进党极力打压下,蓝营一度士气低迷。蓝营支持者普遍的心声是希望国民党新任党主席要够强悍,面对民进党不是展现良性竞争的风范,而是要具备恶性斗争的能力,要表现出在野党该有的样子,成为合格的在野党,做一个最强而有力的在野党去监督民进党当局。未来朱立伦应保持“战斗伦”形象,并与赵少康主导的“战斗蓝”相结合,发挥加乘效应,加大对民进党执政监督,重振蓝营士气,带领国民党重返执政。与蓝营士气开始谷底反弹,逐步上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民进党当局执政无方,应对疫情不力,岛内经济民生持续下滑,旅游零售等行业哀嚎遍地,蔡英文和民进党的民意支持度都呈现下降态势。而这势必也会加大民进党对国民党的防范心理,可以预测,未来蓝绿围绕年底“四大公投”及2022年“九合一”县市长选举的各项博弈将更趋白热化。

三是蓝白竞合态势更趋复杂。柯文哲创立的民众党也在第一时间专门发出新闻稿表示祝贺,期盼朱主席能带领国民党扮演好“最大在野党”角色,与民众党一起发挥实质且有效的监督功能,才是找回台湾人民信任的重要关键。但在对与国民党表示期待合作的同时,也不忘对其揶揄调侃,声称民众党深信,人民仍然期盼国民党不只是嘴巴上当“战斗蓝”,而是拿出实际作为。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国民党能够像民众党一样,展现在野党战斗力的真本事,在质询台上用科学、理论、数据揭开民进党执政腐败无能的真面目。柯文哲虽是绿营出身,但其所带领的民众党却以“白色力量”自居,试图在蓝绿之外走出一条“第三道路”,吸引中间选民以及浅绿和浅蓝支持者。近年来,由于国民党相对式微,民众党吸纳较多国民党支持者,对国民党构成“蚕食效应”,带来较大挑战。在未来岛内重要选举中,民众党是与国民党分进合击,共同对抗民进党,还是民众党继续挖国民党“墙脚”,对蓝营构成分票效应,也将成为研判岛内蓝绿白三方政治实力消涨重要观察指标。

三、国民党党主席未来三大挑战

本次党主席选举,朱立伦面临巨大压力,外有民进党抹黑诋毁,内有江启臣、张亚中和卓伯源“三打一”。如此不利格局下,朱立伦仍能胜选,显示其在国民党和泛蓝阵营仍有巨大号召力和影响力。但赢得党主席选举,对于朱立伦而言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未来若想在2022年“九合一”县市长选举和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继续胜选,仍面临多重挑战,主要有:

一是重振党魂,带领国民党再出发。朱立伦得票率仅有45.78%,是国民党主席开启直接选举以来得票率最低的一次,也是首次得票率不过半。朱立伦这次得票数尚不足2015年首次当选国民党主席时的一半,这也为朱立伦敲响了警钟。作为新任党主席,未来如何博取蓝营民众支持,将成为朱立伦面临的首要难题。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义相交,方成久远。朱立伦要想凝聚民心,最大的“义”就是要承继孙中山先生的遗志,找回中国国民党的初心。

2016年和2020年两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失利后,国民党士气骤降,萎靡不振。部分国民党“本土派”开始对国民党的路线产生怀疑,甚至想把“中国国民党”更名为“台湾国民党”,把国民党带上一条“不归路”。

本次国民党主席选举,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无疑是最大一匹黑马,一举获得6万余张选票,接近前国民党主席江启臣得票数的两倍。张亚中之所以在没有企业家“金援”、没有组织支撑下依然能够脱颖而出,虽败犹荣,最主要的是他的理念打动人心。朱立伦应该从“张亚中现象”中清醒地认识到,蓝营最大的共识是“两岸同属一中”、坚决反对“台独”和追求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人无魂不立,党无魂不强。未来朱立伦只有重振国民党党魂,凝聚党内力量,营造团结气氛,才能统合国民党内各大派系,才能点燃泛蓝阵营激情,才能激活台湾民众对国民党的希望,才能吸引更多台湾民众包括台湾青年群体融入其中。

二是搭建两岸沟通桥梁,凸显两岸和平使者定位。2016年民进党在岛内重返执政以来,始终拒不接受“九二共识”,拒不放弃“台独”党纲,反而图谋“以武拒统”“挟洋谋独”,无所不用其极,频频挑动台海局势,给台海地区和平稳定蒙上沉重阴影。

长期以来,国民党最大的优势就是两岸政策,在两岸沟通交流方面,成效有目共睹。在民进党不断挑动台海局势紧张、已然成为“麻烦制造者”背景下,国民党应坚守初心,强化两岸政策论述,积极主动扮演好“和平促进者”角色。只有这样,才能与民进党形成鲜明反差,才能更好地凸显自己的优势。

特别是在民进党当局不断操弄“仇陆反陆抗陆”背景下,国民党更应该逆势而上,展现担当与坚守,避免被绿营带偏方向,最后沦为不伦不类的“小绿”,而应以坚持“九二共识”和反对“台独”为通关密语,与祖国大陆相向而行,加强两岸交流,为同胞谋福祉,为台海谋和平,为国家谋统一,为民族谋复兴。

三是打破“绿色恐怖”,推动岛内政治生态重返正轨。2016年5月20日以来,岛内政治权力格局朝“民进党一党独大、英派(蔡英文派)一派独大、蔡英文一人独大”方向发展。民进党利用对行政与“立法”大权的同步掌控,有恃无恐,恣意妄为,对内倒行逆施,有近800人因注射新冠肺炎疫苗后死亡,致死率全球第一,人命沦为政治牺牲品;对外引狼入室,开放含有瘦肉精的美国猪肉进口,危害岛内民众健康。

民进党执政荒腔走板,使得岛内新冠肺炎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经济萎靡不振,失业率屡创新高,民众怨声载道。此次国民党主席选举投票率高达50.71%,折射出民众对国民党的信心和期盼。期待国民党能够力挽狂澜,给民众带来新的希望。

在此情势下,国民党若能振臂高呼,为民请愿,发挥好岛内最大在野党应有的角色,加大对民进党执政无能的监督,势必会吸引更多民众支持。重获民众信任后,国民党应从2022年“九合一”县市长选举做起,扎根基层,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争取东山再起,由“在野”走向“执政”,结束民进党暴政。

随着美国打“台湾牌”力度越来越大,岛内民众普遍忧心台湾将沦为美国“以台制华”马前卒和牺牲品,对民进党当局“倚美抗陆谋独”担忧和不满日趋增高。未来国民党应顺应民意,重启陆美平衡策略,揭露民进党“挟洋谋独”真面目,强势打造“战斗蓝”“必胜蓝”,凸显两岸政策优势,带领国民党百年老店焕发新颜,早日终结“台独政权”,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猜你喜欢

蓝营朱立伦民进党
朱立伦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
“拒绝民进党”
日本民进党成立
一“柱”擎天,可扭转国民党颓势
民进党大腕北京破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