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监测及引导机制分析

2021-12-30

科学与信息化 2021年7期
关键词:舆情监测图书馆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 临沂 276000

引言

我国是新媒体运用的主要国家。新媒体是借助互联网技术,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用户得以方便的互相传递信息,学生作为网络集中主体,是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建立高校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有效处理舆情相关问题,是当前面临的新挑战。

1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监测的特点

舆情即舆论情况,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具有特殊性,体现着校内学生对各种问题的态度,呈现着校内发生的各种情况,在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支持下,高校网络舆情日趋活跃,不同程度地反映着社会问题。

学生思维敏捷、活跃,具有较高热情,易受外界因素所影响,社交平台的运用逐步普及,造成不真实的舆论新闻与迷惑反动言论经常出现,因此,高校要注重对网络舆情的监管,以高校图书馆为基础点,使大学生可以明辨是非,做出正确论断。高校网络舆情较为单一化,话题易被热搜顶替,缺少持久性影响。教师与管理层要重视网络舆情方面工作,引导学生发布正确言论[1]。

2 构建网络舆情监测及引导机制分析的策略

2.1 快速准确分析舆情

高校网络舆情拥有一定的突发性与实效性,致使其可能随时爆发,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出人才与专业技术优势。多数高校都强化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建设,许多高素质高学历人才都参与到图书馆工作中,部分图书馆不断鼓励馆员提高自身学历,以优化图书馆人才构成,努力争取可以继续深造的机会,持续提高馆员综合素质,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提升馆员科研水平与学术水准。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部分高校图书馆都搭建独立的主控机房,拥有数字服务器与大容量存储空间,有属于自己的官方网站和资源管理系统,部分高校还有数字技术研发中心。高校图书馆组建一批文化素质高、政治素养好、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情报收集的综合馆员,能够及时对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给出反馈,科学分析舆情的本质现象与范围,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掌握规律并预测发展形势,抓住问题本质,提出相应解决办法。

2.2 培养学生网络素养

网络素养是应具备的基本网络素质与道德规范。有政协委员提出在义务教育课程中引入网络素养教育内容,能够规范当代高校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有效的网络素质教育,全方位提升学生在网络时代的运用能力和网络道德规范,把网络素质教育当作教育阶段的主要课程。高校应将网络教育加入到课程体系中,贴合校园实际,展现校园精神,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掌握有关网络的相关知识。高校可举办一些有关网络舆情的讲座,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更好帮助舆情引导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加大网络舆情建设工作的力度,开展以网络素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多方面促进网络素养的提升。

2.3 制定高效引导机制

高校图书馆应借助自身的多种优势,例如:在线服务、网络化等优点,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网上言论。另外,图书馆要强化咨询服务部门的建设工作,通过在线咨询服务及时解答学生困惑,对网络中的热点话题和大学生为主体的网民进行讨论,进行正确指导,排解心中疑惑。图书馆可让学校有关部门领导加入到与学生的在线交流活动中,展示未来学校的发展方向与具体管理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采取相应解决方法,确保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推进。图书馆可在自己网站上发表一些积极、阳光的言论,引导舆情发展方向。高校要改变以往独立工作的模式,构建舆情内部信息交流平台,实现联动效果,保证舆情工作统一。要在不同层面的网络平台实现分工协调,让各平台信息相互关联,按照舆情类型与级别,挑选适宜的平台予以回应,要改变由上到下的管理模式,创立各部门横向沟通的舆情信息采集、整理和分析机制,有利于各部门及时启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及时控制事态发展,提升高校对舆情管理的反应能力。

2.4 完善舆情监测体系

各高校应强化网络安全防控力度,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有效落实对网络的规范管理,建立网络技术预防系统,然后组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舆情信息采集工作团队,掌握网络舆情的有关规律,有针对性的关注某个时期的舆情信息,提前做好舆情应对方案。例如:在每年的开学季与毕业季,通过一定技术手段,收集相关信息,利用大数据加强网络舆情分析。现阶段的网络舆情散播速度很快,需要缩短预警时间,若仍按照传统的人工搜集与信息处理方法,难以应对实际需要,因此,高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网络舆情监测手段[2]。

2.5 加强舆情引导工作队伍建设

在高校舆情的监测过程中,加强舆情工作的专业团队建设是关键。在目前的舆情环境下,应构建一支政治涵养高,知识渊博的思想政治教师和党员干部团队,其应该拥有较强的新闻嗅觉和较强传播信息能力,能够把控网络舆情的具体特点,对校园网络实施监督,并能够对时下热点问题引导舆论方向,做出分析报告。同时,要提高舆情队伍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升网络舆情管理人员的危机意识。在碰到突发问题时,第一时间向相关部分汇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合的方式。另外,对于有损学校声誉与学生名誉的情况,要马上将信息删除。重点培养舆情评论的舆论引导者,舆论指挥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按照领导者的意见与建议,掌握网络舆情的话语权,使舆论不偏离主流价值观。一支拥有较高专业素养的舆情引导队伍,能够确保舆情引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3 结束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当前的高校校园网络舆情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学校管理者对舆情监测与引导工作的难度,校园网络舆情同校园整体的和谐发展息息相关,会对学生的道德标准与价值观造成影响,因此,要运用科学合理的舆情监测和引导方法,降低网络舆情恶性事件的发生概率。

猜你喜欢

舆情监测图书馆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图书馆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学习监测手环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