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文勘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探析

2021-12-30

科学与信息化 2021年7期
关键词:勘测抗旱水文

湖北省十堰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湖北 十堰 442000

引言

一方面受到全球变暖、冰山融化的大气候环境影响,我国的气候变化越发反常,旱涝灾害发生的更加频繁。另一方面,又由于地形地势复杂,河流、湖泊等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各地的降水能力与承载能力不匹配,不仅增加了旱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同时也增大了旱涝灾害治理的难度。因此,做好水文勘测工作是实现旱涝灾害预防、做好旱涝灾害治理准备工作的必然选择。

1 水文勘测技术的论述

水文勘测工作是一个内容多样、覆盖广泛的复杂系统,它由点及面建立起了关于水文控制与监测的体系,有效将规定地区内的水位变化、降水情况、水系流量、日常蒸发量、水资源质量以及水系泥沙分布情况等多方面的因素纳入了勘测体系中,由专业的工作人员根据相关知识,利用水文勘测设备与工具对水文系统各项因素的变化进行观测与记录,并定期对观察数据与信息进行整理,形成详细、准确的水文数据观测报告,为规定地区内的水文变化预测以及旱涝灾害防治决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利用专业的算法对规定地区内的理念水文数据进行处理,能够准确的预估该地区内近期的降水、蒸发、流量等水文因素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更好的指导对下一阶段旱涝灾害防治工作的布局[1]。

2 水文勘测工作对防汛抗旱的具体价值

2.1 在防汛工作中的价值

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性比较明显,降水量季节分配十分不均衡,许多地区的年降水量一大部分都集中在汛期,导致这一段时间内的河流、湖泊、水库等蓄水压力十分巨大,很容易出现洪水泛滥的情况。再加上地形地势复杂多样,一些地区河道的曲折与落差更是增加了水流的破坏性,大幅度提高了水文系统的自我调节难度,一旦洪水爆发,河道两岸的居民区、工业区甚至会来不及撤离。随着洪水泛滥一起出现的还有山体崩塌、山体滑坡、泥石流、病毒泛滥等多种危害因素,摧毁房屋、冲垮道路甚至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大范围的社会财产损失。而水文勘测工作的推广,也能够逐步建立起有效的水文情况变化观测与预测体系,对洪涝灾害的发生进行推测与预防,有针对性的对可能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以及洪涝灾害的严重程度做好预防,并在正式的洪涝救灾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专业的算法,确定河道泥沙淤积的区域,并根据往年水文变化情况和河道治理经验确定最佳的河道梳理方案,有效的推进救灾工作,缩短洪水退去的时间,最大限度地降低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

在一些大型城市中,由于城市建设的时间较早,这些城市有一部分区域的地下水系统建设不够完善,一旦进入降雨集中季节,城市里会发生十分严重的集水情况,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不仅如此,由于这些大城市的人口密度较大,相比于一般城市其建筑规模和建筑数量也都较大较多,部分区域内的下水管道系统功能的发挥被密集的人群和建筑物所限制,集水的排放能力较低,一旦面临特大暴雨和持续降水天气,下水管道的收纳能力和排放能力的不足就显示了出来。近几年来,这种现象比较严重的是华南地区和岭南地区,这两个地区本身的降水就偏多、地形地势也更复杂,在降水变化剧烈的大背景下,特大暴雨的发生更加频繁,每次洪涝灾害的发生都给这两个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针对这种城市内部的洪涝灾害,城市水文站网的建设是一项非常好的解决办法,城市水文勘测网是由流量勘测点、泥沙勘测点、地下水监测点、降水量监测点等多个站点共同组成的系统,各个站点各司其职,互相配合,能够快速、准确的收集准确的水文情况变化数据,帮助城市的管理者合理预测城市的降水量、降水程度以及降水量与排水量的关系,从而做好相应的防汛准备工作。

2.2 在抗旱工作中的价值

实际上南方地区充沛的降水、发达的水系为我国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但是由于降水空间分布的不均匀,也存在着很大面积的干旱地区,这部分地区时常面临着旱灾的影响,除了降水时空分配不均匀的自然因素外,某一段时期内无序的城镇化发展也是造成部分地区干旱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城镇化的无序发展中,存在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地下水过度开采现象,出现了严重的水资源供求矛盾,导致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旱季提前到来、旱季时间延长,旱季的生产与生活活动受到水资源不足的严重限制,人们的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农业耕作难度更高,粮食产量和部分地区农民的经济收入陷入低谷。

为了缓解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匀带来的不良影响,我国一直在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利用大坝进行蓄水、修建管道进行反方向输水、建设现代化灌溉系统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不断强化社会各个领域应对干旱的能力。水文勘测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水利工程建设与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文勘测活动能够获取准确的水文数据信息,根据整理的水文信息数据,制定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计划能够有序展开与落实。在旱灾到来时,利用水文勘测网络实现局部区域内的水资源分配,将水资源盈余地区的水调往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一方面能够降低调水工程的成本,另一方面能够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保障水资源匮乏地区居民的正常生活,降低旱灾发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2]。

3 提高水文勘测在防汛抗旱中作用的具体措施

3.1 加强水文勘测站建设

水文勘测工作的开展依赖于水文勘测站点功能的完善,以及水文勘测站网络的形成,因此要发挥水文勘测在防洪抗旱工作中的价值与效用。首先要推动水文勘测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将发达国家的功能更加多样的水文勘测站点建设模式与建设技术引入进来,有针对性的完善落后、偏远地区的水文勘测站点和水利工程建设,完善水文监测网络布局,实现水文信息数据的及时更新、全面共享。

3.2 逐步实现水文监测工作的自动化

目前一部分水文勘测站的工作还需要人工操作的辅助,甚至完全依赖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水文情况观测,这就增加了人为因素对水文观测数据的影响,从而降低了一些水文数据的准确性与严谨性。因此,我们要加快实现水文监测工作的自动化,将现代科学信息技术融入到水文勘测站点的建设中,对收集到的水文勘测信息与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储存与分析。由政府带头进行自动化的监测技术与监测设备的推广,尽快实现技术的普及以及机械设备的独立生产与维修,使相关领域的企业快速掌握相应的技术,并逐步培养独立研究与发展的能力,加快实现水文勘测体系流量监测自动化、信息记录储存自动化、信息传输处理自动化的整体目标。

3.3 完善水文勘测应用于防汛抗旱的法律法规

加快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和水文勘测体系建设立法,使水文勘测活动支持防汛抗旱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让专业的勘测部门和勘测机构能够依据准确、严谨的法律条文开展相应的水文勘测工作,对水文勘测信息数据的处理、应用进行明确的规范,为地方政府进行防汛抗旱策略的制定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除此之外,法律条文的健全与完善,能够有效地对地方政府的水文勘测体系建设工作以及抗洪抗旱决策的制定进行监督,从法律层面保护水文勘测系统,确保水文勘测站点的正常运转。

3.4 强化对水文勘测站点的管理

水文勘测网络的铺设离不开每一个水文勘测站点的参与与支持,在水文勘测网络中形成准确的水文变化情况预测,根据水文勘测数据信息制定防洪抗旱决策,需要每个勘测站点的数据支持。因此,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方法保护水文勘测站点的正常工作,提高水文数据信息获取效率和科学性。

4 结束语

水文勘测技术是当今水资源应用与管理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对于这种气候资源丰富、地形地势复杂、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衡的国家来说,水文勘测技术能够很好的辅助防汛抗旱工作的进行,使水文事业发展更上一个台阶,未来水文勘测体系的建设与整体布局的展开,需要社会各个领域的参与与支持。

猜你喜欢

勘测抗旱水文
《城市勘测》理事单位名录
RTK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Android+Web的工程勘测数字化采集系统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发展水文经济 增强水文活力
小型无人机在水利工程勘测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水文档案的价值和开发利用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浅析在防汛抗旱中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
实施零线绝缘化加装抗旱配电箱破解农村抗旱用电安全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