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图书捐赠刍议

2021-12-30李翠兰李美玲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16期
关键词:赠书捐赠者图书资料

李翠兰,李美玲

(贵州师范学院 图书馆,贵州 贵阳 550018)

图书捐赠不仅能够节省图书馆建设购买图书的资金,而且可以提升图书馆的收藏品质,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因此,图书捐赠问题一直是图书馆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做了细致的研究,产出了很多见解深刻的成果。笔者主要深入讨论图书捐赠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望引起同仁的重视,促进图书捐赠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1 加强理论学习,树立主动担当意识,变被动为主动

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图书馆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图书捐赠观,真正弄清楚图书捐赠对高校图书馆、读者、捐赠方的重要意义。

1.1 社会文化名人、知名学者的私人捐赠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来源

他们一辈子治学严谨,学富五车,坐拥书城,其个人收藏的图书资料往往是以自己的专业为核心,旁及其他学科,图书学术质量上乘。例如,著名的藏书家周叔先生1981年捐赠国家图书馆,古籍图书共计1 827种,其中有很多都是传世精品,如宋版《礼记》、明版《穆天子传》等都是珍稀善本,为图书馆提供了不可复制的文献资料[1]。暨南大学著名历史学家朱杰勤先生捐赠的图书成为该校图书馆特色鲜明的特藏书库,因其图书聚焦东南亚、南洋历史享誉海内外,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时给予高度赞许。这些捐赠的图书资料为后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文化意义非同寻常。

1.2 充分认识图书捐赠对高校教学工作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隶属高等学校,其工作内容是高校教学工作必要的组成部分。为了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教育部制定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标准体系,对学生平均拥有图书数量有最低要求:每个学生拥有一百册,生均年进书量四册。这两条标准是评价体系中刚性指标。但是目前随着高校迅速扩招的发展,加之物价上涨的影响,两项指标的维持较为困难。通过捐赠则可以获得数量可观的图书资料,弥补图书数量欠缺的短板,保证高校教学工作评估顺利通过。因此作为增加图书收藏数量的重要渠道,社会图书捐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图书馆信息资源部要建立灵活的捐赠工作机制

2.1 需要明确捐赠者与闲置图书资源分布

根据学者的统计分析,图书馆接受捐赠的主要对象是下列人员与机构:广大的专家学者、知识分子、离退休人员、群众、知名人士、港澳台胞、海外的华侨以及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等[2]。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这些资源,从被动在家等待变为主动出门征求。

2.1.1 加强对本校退休人员的信息登录管理。主动联系学校离退休工作处,掌握人员动态变化。采用电话联系或主动登门拜访的方式,向本校的离退休人员讲明图书捐赠的意义与图书馆工作的思路,让图书捐赠的工作深入人心,消除以往对图书捐赠工作的误解。

2.1.2 联系学校统战部,摸清学校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人员构成。他们很多人联系着港澳台以及海外其他地区的爱国人士,这部分人生活富裕,文化程度高,他们一生漂泊在外,富有家国情怀,文脉传承的意识浓烈,因此可以从他们身边争取图书捐赠资源。

2.1.3 把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纳入捐赠视野。大学生是社会文化的继承者,也是社会文化的建设者。他们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遨游知识海洋,大学期间购买了大量的教材、习题集、参考资料、 工具书以及各种考试用书,也包括科技、文学等方面的各类图书以及英文杂志、英语听力磁带、光盘等,这些图书与高校专业学科设置和课程开设有关,毕业之际,无法搬运,大量的资料丢弃不用,因此需要图书管理人员做好捐赠工作,变废为宝。

2.2 对症下药,建立图书捐赠的路径

①尝试建立本校文库,索赠本校教师和校友著作建立本校文库。这种路径是较为直接的便捷方式。大学办学历史往往较为久远,文化传承由来已久,代代相传的教育维系着毕业学生与大学的哺育与报恩情怀。大学为社会造就了专业精湛的著名学者,他们在专业学界贡献出最直接的精神活动,固化为他们的著作与学术成果。因此,建立本校文库,是图书捐赠极为重要的途径。②跟踪“跑会”,针对学校内部召开的各类学术会议,向会议索取相关资料。③与国内外大公司特别是重要的产学研结合的公司联系,他们与高校的合作紧密度高,一些资料就自然成为高校学科建设中极其重要的图书资料来源。

2.3 要按照科学的选书原则精挑细选

图书馆场馆建设面积是不变的,虽然使用之初,物理空间宽绰,随着购置图书的不断延伸,空间会越来越少,因此,图书捐献不能“捡到篮子里的就是菜”,需要按照科学的原则指导图书捐赠。我们从长期的工作实际中总结出如下几个基本原则。

2.3.1 坚持思想首位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要求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因此,我们在捐赠图书审核时,把其思想性放在首要位置。如果国外的出版物“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对国家制度有误判的,一律不予吸纳,宣传封建迷信的、色情暴力的全部隔离处理,坚决杜绝精神污染。

2.3.2 目标性原则。我们在图书捐赠过程中,要向有关人士或机关单位讲清我们大学的“师范性、应用型、地方性”的办学特色,讲清我们大学开设的专业学科布局,目的在于让捐赠者多捐与学科相关相近的图书资料,保证图书捐赠与大学学科的匹配性。与学校学科群无关的,我们不能接受捐赠。

2.3.3 精选性原则。捐赠的图书一定要精选,复本要严格控制,片面追求赠书的数量而忽视其质量,只能徒然增加捐赠后期加工与书库的负荷,造成无谓的浪费。

3 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路线图

3.1 建立专家选书小组

由学校分管图书馆的校领导或者图书馆馆长聘请知识面较宽的专家、教授组成一个业余选书小组,让他们参与到对捐赠图书审核的工作中来。注重他们对赠书清单的审选工作,审核选定捐赠图书资料,去粗取精,力求把高质量的赠书选入图书馆。

3.2 重视图书馆选书人员业务素质的提升

依靠本校各学科学术带头人参与到高校图书馆选书工作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最重要的还要靠图书馆工作人员提高自身对捐赠图书的鉴别分类能力。相关人员应熟悉学校馆藏家底和本校所有开设专业的设置详情、提高对捐赠图书文种、年代、内容的识别水平,练就火眼金睛,提高鉴别水平及素养,从而能迅速确定赠书质量,做到重点选择,避免盲目选择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3.3 建立赠书书目数据库

高校图书馆需要及时做好捐赠图书的验收与登记工作,捐赠者将自己毕生珍藏的图书或自己的专著捐赠给图书馆,是对图书馆极大的信任,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将这些图书作为图书馆的一份珍贵财产,从思想上重视起来,珍惜和爱护这些捐赠图书,负责接收捐赠图书的管理人员,收到捐赠书后,应及时进行领取、登记、加工,送至阅览室的同时,也应及时进入本馆计算机书目管理系统,使读者在目录库中可以查询到该书并知该书馆藏地点;在加工时,给赠书做一些标记。如在书刊的显著位置盖上“赠书”字样的图章,同时建立捐赠图书书目数据库,有利于图书馆从整体上统筹管理社会捐赠图书资源,也有利于读者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检索利用,更有利于让捐赠者了解其捐赠图书的利用情况,让他们捐赠的善举得到尊重与心理上的满足。在建立捐赠图书书目数据库时应注意添加“捐赠者”检索项。通过赠书书目数据库,图书馆便于统计;读者可了解赠书的有关情况,可检索到某位捐赠者的所有赠书和赠书的典藏地址,还可检索到是否可外借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对捐赠图书的管理研究[3]。

3.4 建立良好的捐赠回访制度与表彰机制

高校图书馆应对捐赠者进行回敬与表彰。为了激励赠书单位及个人捐赠图书资料的积极性,除应及时回函外,还应该回赠适当的纪念品以表谢意。还可以邀请捐赠图书贡献显著的人士参加图书馆重大节日或者学校重大节日等相关活动。形成尊重捐赠图书的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社会捐赠图书的顺畅渠道。

猜你喜欢

赠书捐赠者图书资料
The unusual gym man
网络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加强图书资料管理探析
山东孙子研究会领导到曲阜师范大学考察交流并赠书
关于图书资料管理创新的分析与研究
促进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的策略分析
严肃 热烈 履责 收获
美国粪便银行接受捐粪,捐赠者一年赚8万元
图书资料管理现代化途径和实践
互动坊
网上捐赠面临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