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促进社会包容性发展的必要性与举措思考

2021-12-30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16期
关键词:包容性跨文化公民

王 惠

(贵州师范大学 图书馆,贵州 贵阳 550001)

美国非洲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遭警察暴力执法致死案再次引发全球范围内对公平公正和包容性发展等社会问题的关注。世界主流媒体和民间社会组织纷纷呼吁彻底消除全球范围内各种形式的社会不公平,大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包容性发展。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社会不公是指由于公民种族、肤色、世系或民族等不同而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任何区别、排斥或限制,伴随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或公共生活领域自由平等权利的享受或行使阻碍。长期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致力于消除社会不公、促进社会包容性发展,不仅陆续颁发系列宣言,而且组织出版相关专著文献,通过组织召开圆桌会议、开展展会等活动促进全球公民对多元文化的了解和理解,提高公民文化多元意识,促进他们开展跨文化对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使公民能够将人类看作一个拥有共同过去和普遍价值观的整体,增进人类和平共处的能力方面持续发挥其全球影响力。而图书馆一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视为“促进社会公平、支持社会包容性发展”的“最宝贵的”工具[1]。在新形势下,图书馆如何秉承公平公正的服务理念,大力支持和促进社会包容性发展,值得每位图书馆从业人员深思。

1 图书馆促进社会包容性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支持和促进社会包容性发展的本质在于捍卫文化多元化、弘扬团结与和平的精神,这与图书馆自诞生以来所坚守的核心价值观根本一致。《公共图书馆宣言》要求所有图书馆应该“不分年龄、种族、宗教、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向所有的人提供平等服务”[2];《图书馆与思想自由宣言》亦明确提出“藏书、设备和服务应对所有使用者一视同仁,不允许种族、宗教信仰、性别、年龄或其他形式的差别化对待”;《多元文化图书馆宣言》则重申了图书馆应该支持和促进语言和文化多样性发展,促进跨文化对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要求公共图书馆遵照平等、开放、共享的原则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并应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特点,提供适合的设备与服务。《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要求高校图书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保护用户合法、平等地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并通过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等,为残障人士等特殊用户利用图书馆提供便利。由此可见,大量的政策制度从根源上要求不同类型的图书馆都应无视用户的差异,提供公平和均等服务,捍卫每位公民获取信息的基本权利。

图书馆是世界文明的缩影和沉淀,它公正、平等、开放,不带任何偏见地去接纳、包容每一名读者。国际图联主席和秘书长一直倡导图书馆所做的不仅仅是消除不公正,更应是促进社会包容,在图书馆参与打造的社会文化中,和谐、共享、平等、公正应该是主旋律。国内外图书馆也通过大量的服务实践证明自身在该领域的努力,大量图书馆为保障用户的信息平等权,通过专门的政策保障、文献资源和专题活动有效推进和实施弱势群体服务,消除“信息鸿沟”,旨在保障各类群体充分融入社会的权利,自由平等享受相关权益。东莞图书馆与农民工吴桂春之间的温暖互动成为2020年图书馆促进社会包容性发展的典范,由于疫情影响,吴桂春不得不离开打工十余年的东莞,并留下暖心留言,表达对东莞图书馆的眷恋,图书馆官方微博转发留言并回复“感谢!我们一直在,等您再来!”在图书馆、人社部门和爱心企业的帮助下,吴桂春将在一小区里从事绿化养护工作,可以留下不走了,他和东莞图书馆之间的暖情故事还将继续。杭州图书馆更是十年来不拒乞丐和流浪汉,允许其入内阅读,众人皆知,对于弱势群体而言,图书馆可能是唯一可以消弭与富裕阶层之间在知识获取上的鸿沟的重要机构。

2 图书馆促进社会包容性发展的实践举措

具体来说,图书馆促进社会包容性发展的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构建多元文化馆藏资源

文化馆藏是用户了解、学习并接纳不同文化体系的重要载体和路径,为了促进用户对不同文化价值的学习和肯定,图书馆需要加大对多元文化馆藏资源的建设力度。此外,应加强多语种文献的建设,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更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方式,语言和文化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共同形成、共同成长,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由此可见,构建多元文化馆藏包含两个维度:①内容维度,收集并整理能体现多元文化、体现民族和区域特色的馆藏资源,便于用户了解、学习并尊重各类文化;②语言维度,不同区域用户使用的语言不尽相同,为了便于沟通,同一内容的文献可收集不同语言版本,方便用户使用。

2.2 大力培养用户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社会包容性发展的关键在于不同文化间的沟通对话、互融互通,而文化对话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因此培养用户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尤为重要。跨文化交流能力是指公民在与来自不同语言体系和不同文化属地上的人员进行有效沟通而需要的各种复杂能力,涵盖语言交际能力、对他人的尊重、意识与态度范畴下的包容能力、知识发现能力、沟通意识与能力等多项指标。图书馆平等开放的自然属性,为培养用户接纳与尊重不同文化体系中的人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重点关注面向弱势群体的服务、致力于消除数字鸿沟的服务实践也进一步为不同身份的用户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搭建了平等开放的跨文化交流阵地。

2.3 继续加强资源挖掘与信息素养教育

新的技术环境中,信息快速生产与传播,如何预防和消除虚假信息泛滥也成为信息获取工作中的重难点。伴随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信息而来的还有大量的谣言及错误防治信息,社交媒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着各类信息,也包括了虚假信息,用户很难获得真实信息,某种程度上,信息不对称加剧了恐慌情绪的蔓延以及社会公平环境的打造。图书馆一方面应开展相关专题信息分析与整理,并强化服务营销,提供一个权威信息发布和使用渠道,降低用户接触和使用虚假信息的机会;另一方面,图书馆需要继续强化公民信息素养教育,尤其结合现实案例开展多途径培训,涵盖线下培训、线上慕课、互动咨询等方式,不断提高用户自身甄别信息真伪的能力。

3 图书馆促进社会包容性发展的再思考

全世界包容性发展的关键在于每位世界公民必须要树立尊重他国他人文化的意识,并逐步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唯有依靠文化理解和文化教育才能建立抵御各类社会不公、促进文化互融互通的坚实屏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倡导的全球公民教育涵盖国际理解教育、多元文化交流教育、媒介信息素养教育、历史与文化教育等,旨在增进用户的相互理解、提高用户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对话能力,形成不同文化群体间的相互尊重和价值共识,从而消除各类歧视和不公,有力支持社会包容性发展[3]。图书馆下一步需要按照全球公民教育的要求,重点从媒介信息素养教育领域入手,构建信息公平的社会氛围、保障公民信息自由和信息平等的基本权利。具体包括:①深入解读新时代媒介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内涵的差异,联合其他教学组织构建媒介信息素养教育框架,设置评估指标,将其作为人才评估的重要观测指标;②开发媒介信息素养教育标准工具包,帮助各成员馆及馆员开展相关教育,并能形成相对客观的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媒介信息素养教育质量;③加强教育评估和改进,图书馆及时监测整个教育过程,合理设置评估点,以评促教促改,及时反馈问题,构建以图书馆为首的媒介信息素养教育评价与整改体系。

4 结束语

乔治·弗洛伊德死亡事件折射出在社会包容性发展领域仍存在诸多问题,该事件引发了大量的社会关注,可见人们对社会公平公正的诉求。从全球范围来看,此次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社会问题进一步导致了社会不公,不利于社会包容性发展。图书馆作为支持社会公平、促进包容性发展的宝贵工具,始终倡导公正、多样性和包容(Equity,Diversity and Inclusion,简称EDI)的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建设多元文化馆藏、大力培养用户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加强资源挖掘与信息素养教育三种途径,有效支持了社会包容性发展。未来,图书馆需要继续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公民教育的要求,着重实施媒介信息素养教育,从搭建框架、开发工具、实施评估三个层面推进面向公民的媒介信息素养教育,为社会包容性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包容性跨文化公民
包容性法律实证主义、法律解释和价值判断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发动机和APU非包容性转子爆破适航审定技术分析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设计的外界包容性分析
十二公民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