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研究
——以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为例

2021-12-29孙梦莹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2期
关键词:毕业生校企我院

孙梦莹

(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湖南·益阳 413000)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则是重中之重,为了及时了解我院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社会对人才需求规格的要求,促进我院的教学改革、专业设置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本文对我院三个专业近三年的毕业生就业去向做了分析,并针对目前存在的就业问题提供了多项举措助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1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

部分专业近三年就业状况。

1.1 土木工程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升学)情况

1.2 城市地下空间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升学)情况

1.3 工程造价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升学)情况

从图1、2、3三个专业近三年就业率及就业去向可以看出,这三个专业近三年的就业率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主要原因:(1)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足,就业去向单一,就业质量一般,导致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到考研二战的队伍中来;(2)毕业生创新创造能力不足,我院三个工科专业毕业生的自主创业人数极少,近三年自主创业人数基本为零,这也说明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缺乏对毕业生创新创造力的培养;(3)工科女生在择业时相较于男生而言,能够成功签约大型国企央企的人数较少。

图1: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

图2:城市地下空间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

图3: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

2 毕业生就业举措

2.1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打造“一二三四”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两种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基础能力课程、专业能力课程、发展能力课程三大课程模块,培养实基础、重应用、有特色、高素质的毕业生。面向基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与中核、中建、中铁、广州城市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等知名公司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实习基地协议。学校立足行业,面向新型城镇化建设主战场,与中建、中铁、中核、中国交建、五矿二十三冶、湖南建工集团等200多家城建类用人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让学生参与工程的立项、招标、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工程实施的全过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2 打造城建类专业特色,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

近年来学院打造“新型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体系,对人才专业和个性进行精准定位,并对人才进行“适岗”和“适量”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创业的无缝对接,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开展实践探索并积累经验。

学院近年来分别与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等签订了订单班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启动招生并实施人才培养计划。五矿二十三冶订单班(无资助型),班级人数30人左右,学生大三第一学期期开班授课。“青苗”卓越人才联合培养班(资助型订单模式),班级人数15-20人左右;“青苗”计划在大三第二学期开学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签订三方协议,大四上学期周末开班授课。企业为学员提供就业保障、专业建设、学生学习奖励支持并承担相关培养费用,对学院教学过程与教学质量开展实时监控;学校严格教学过程管理,推进OBE教学新理念新技术。校企双方忠实履行协议约定,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对顺利毕业并有意愿留企工作的学员,原则上100%企业予以聘用。项目启动以来,深受学生欢迎,报名、面试、签订协议、教学、管理等各环节井然有序,进展顺利,通过订单班签约学生达到35人以上,有效缓解我院毕业生就业压力和家庭经济压力。

2.3 靶向施策,解决工科女生就业困境

近年来针对我院土木大类女生应聘困难的情况,我院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联系与我院有着深度校企合作的中铁广州局、中铁北京局二公司、五矿二十三冶、中建一局一公司等优质国企央企,要求用人单位必须按照10:1男女比例来解决我们的女生就业,院领导靶向施策,精准推荐,每届促成签约女生达30人以上,极大的缓解了我院女生就业压力。

2.4 精准帮扶,全力助推困难学生充分就业

学校关心和帮助家庭困难、少数民族、残疾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通过主动调查摸底、建立健全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工作台账和离校时未就业毕业生信息台账,在就业指导、就业推荐、就业经济援助等方面加大了帮扶力度,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针对考研、考公务员、就业、创业、基层项目就业等不同的大学生群体,实施不同的指导帮扶方案。

2.5 精致服务,着力提高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我们的就业工作宗旨是“学生是我们的子女,用人单位是我们的亲人,热情周到是我们的职责”。就业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全天候服务学生,全过程接待用人单位,全方位开拓就业市场”的就业工作服务理念,着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在校领导带领下,招生就业处牵头,积极参与,全方位开拓就业市场,每年新增来校招聘单位22家以上;调动广大干部、教职工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利用参加学术会议,企业年会的机会,搜集就业信息;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他们教学科研工作联系行业紧密的优势,挖掘就业信息;充分发挥了校友会的作用,加强与校友联系,聘请校友担任兼职就业信息员,帮助收集就业信息,推荐毕业生就业。

2.6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面提升就业创业指导水平

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引导和过程监督,将创新人才培养的效果纳入学科评估和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创新创业学院积极组织各学院,动员大家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性训练”等激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各项比赛,构建了集学校、院系(中心)、企业、学生“四位一体”的就业创业联动机制,通过精细管理,全面提升了就业创业指导水平。

猜你喜欢

毕业生校企我院
9岁的高中毕业生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最“叛逆”的毕业生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
人本位理念在我院体检中心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