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党之初:周恩来注重研究国际问题

2021-12-29张宏喜

领导月读 2021年7期
关键词:英法眼光共产主义

张宏喜

倡议成立觉悟社

周恩来是五四运动中天津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与领导人之一,他带领学生游行示威,主办刊物声讨反动政府,等等。他倡议成立了男女混合的觉悟社,邀请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来天津讲演,指导觉悟社的工作。

1920年8月16日,觉悟社邀集了北京少年中国学会、青年工读互助团、曙光社、人道社代表在北京陶然亭开会商讨救国方向问题。觉悟社的刘清扬讲开会宗旨,周恩来对觉悟社提出的“改造联合”的主张做了说明,倡议与各进步团体联合起来,共同进行挽救中国、改造社会的斗争。五个团体成立“改造联合”组织,通过了《改造联合宣言》和《改造联合约章》,宣布“本联合各地革新团体,本分工互助的精神,以实行社会改造”,并提出“到民间去”的口号。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召开了中共一大,宣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当时,张申府、周恩来在巴黎的共产主义小组曾接到开会的通知,因路远时紧,未能派代表出席。

眼光终须放到全世界上来

周恩来于1920年12月13日左右到法国勤工俭学,受李大钊之托到法国建立共产主义小组的张申府及刘清扬紧跟着也于同月27日到法国。

赵世炎是该小组的另一个重要成员,赵、周二人于1921年6月初次见面。张申府在法时间不长,赵、周成为该小组主要领导,赵赴莫斯科后,周恩来成为第一领导人。

在50多名中共创始党员中,周恩来的突出特点是比较集中研究国际问题。《周恩来早期文集》下卷共有131篇写于欧洲的文章,其中有80多篇是写一战后的欧洲与世界局势及各国外交关系问题。因周恩来留法前与天津《益世报》有约定,所以有50多篇文章在该报发表。稿酬与严修的资助基本解决了周恩来在欧洲的生活费用,使他可以成为职业革命家。他的其他文章在党团内部刊物《少年》与《赤光》上发表。

在第一批中共党员中,这么集中研究国际问题的,只有周恩来,那时他才20多岁。这为后来他成为党的首席对外谈判代表,成为新中国外交的创始人、奠基者打下了基础。

周恩来到欧洲一个多月即信告国内亲属:“伦敦为世界最大都城。”“举凡世界之大观,殆无不具备。而世界之政治商业中心,亦唯此地为赖。”“故伦敦为世界之缩影。”的确,欧洲是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源地,工业革命的起点,无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当时世界的中心。因英国生活费用高,周恩来主要在巴黎居住,也常来往德国、比利时等地。

当时,周恩来充分利用身处世界中心的机会,在最能吸纳知识的人生阶段,努力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选择了共产主义为终身信仰。他深入观察当地社会,把眼光扩大到研究世界形势与各国外交,希望从中得到解决我国问题的良方。1922年8月16日,他在《少年》发表《共产主义与中国》说:我们虽是中国人,我们的眼光终须放到全世界上来。这是他思想认识的一个重要升华。

较早察觉到国际问题的重要性

我国的封建社会比欧洲长了一千多年,这给我国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中共诞生之初,如何使党员树立世界眼光,克服封建社会造成的局限是相当重要的。

周恩来比较早地察觉到了这个问题。他在欧洲用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自己分析国际问题,使他所写文章颇有深度。这数十篇文章,就是他培养自己的世界眼光,用世界眼光分析当时的欧洲与世界局势,并思考中国问题的明证。他在评论英法关系时说:“今之西欧,一英法争雄之场也。两国同以为是者,他人不得以为非;两国同以为非者,他人不得以为是。两国果异其趋者,则拥其他各国赞同之意见以为抗,或折中而定之,或竟屈一方以从之,常不易得其平也。”

但总的来说,他认为一年来之英法外交,除个别问题外,“最后之胜利归于英人”,指出英国外交善圆滑。周恩来通过对这些国家外交问题的观察与研究,增长了不少见识,眼界与心怀都得到了扩展。

猜你喜欢

英法眼光共产主义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
专业眼光看改革 改革眼光看中国
试论二战期间英法合谋祸水西引
心态决定眼光
刮目相看
共产主义就在你我的奋斗中
东欧的后共产主义变革
本期导读
想着孩子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