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旅游文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21-12-29刘晓霞战丽娜

当代旅游 2021年34期
关键词:旅游文化专业课思政

韩 竹 刘晓霞 战丽娜

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2

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八大、十九大都重点强调了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对于深刻理解和把握育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融合的方式方法以及时间节点是我们重点要考虑的问题,这不仅决定了教学的效果,而且也关乎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和创新。自媒体时代给我们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有它的弊端,作为成长期的大学生极易受到错误价值观的影响而误入歧途。道德失范、高智商犯罪频频发生,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人,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培养社会主义的可靠接班人。高校作为向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的重要阵地,不仅要锻造专业过硬的人才,更要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专业课老师与思政老师协同教学育人的理念势在必行。专业课老师不仅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格,要具备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技能,时刻了解党的思想政治动向,及时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价值引领和行为示范,培养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当代大学生。

一 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2004年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指出教书育人的基本原则,经过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上海在全国开创了实施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先河,开启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高校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课程思政理念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理念中提出的,教育部此次出台《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对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整体设计,把课程思政从工作要求转化为政策实施表和行进路线图[1]。

所谓“协同育人”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相互协作,各自发挥功能,共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高校思政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毕竟课时数量有限,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在专业课的学习上。专业课程诚然是大学生必须要学好的专业知识,但同时,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忠贞的政治品格也同样重要,因此,课程思政的推行势在必行,只有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路径选择

(一)提高认识,不断提升专业教师的政治素养和育人能力

课程思政的实施,关键在教师。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各司其职,通力配合,形成育人共同体,发挥育人功能。首先,提升专业教师对教书育人的正确认识,使其意识到自己的本职工作除了教书之外,还有育人任务,而且,育人比传授专业知识更为重要;其次,提升专业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教书育人的能力。专业教师的综合思想素养是保证其育人效果的前提,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传,一位教导学生积极向上而自己却懈怠不思进取的老师是没有说服力的。专业课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或者阅读书籍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理论,正确解读党的政策方针,走在时代的前沿。

(二)通力配合,注重课程思政的参与性以及覆盖面

课程思政意味着高校育人功能不能仅仅依靠思政课堂来进行,而是要发挥所有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真正发挥高校的育人功能并且把育人作为最根本的任务和目标[2]。学校的领导、专业课教师、思政教师乃至学校的工勤人员等等,都要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通过自己高尚的品格,良好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待生活、对待挫折的积极态度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榜样的力量。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一位老师、一位领导单凭一己之力就能一蹴而就的,它必须是全员参加、全过程参加、全范围覆盖,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全面提高学校的育人能力。同时,还应该注意,“课程思政”不是口号,绝对不能流于形式,它不是做给谁看的,不是应付检查的,而是应该踏踏实实落实下去,并且一以贯之,建立长效机制,才能发挥作用,靠一蹴而就或是耍花腔都是有悖于“课程思政”初衷的,也达不到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真正目的。

(三)潜移默化,挖掘专业课知识点与课程思政的契合点

旅游文化课程思政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社会道德规范为价值取向,涵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多维度的价值标准,以正面的案例引导学生,以积极的理念鼓舞学生,从而将思想价值引领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3]。“课程思政”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强求,它不同于思政课堂,它强调在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引领和价值判断,不能忽略专业知识而去进行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它是专业课,而不是思政课,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不能走极端,要做到润物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政治品格及综合素养。所以,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不是每个章节、每个知识点都要牵强融入思政教育,而是选择具有内在联系、需要提升和升华的知识点,将思政教育适时融入专业教学。另外,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不同于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学生的品德修养、理想信念很难在一次课或者一门课后取得一定效果,而是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沉淀和吸收后才能显现出来,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效果。

三 旅游文化课程思政实施措施

(一)确定思政教育目标

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要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统领,在旅游文化原有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与旅游文化紧密关联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在知识和技能传授过程中的思想引领。旅游文化课程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从三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本门课程各个项目的内容并识记、理解);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经典赏析等让学生吃透专业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通过对旅游文化的学习,对大中华文明有进一步的理解,并且坚定文化自信,升华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促进其全面健康的身心发展)[4]。

(二)挖掘思政教育元素

结合旅游文化课程教学大纲及课程目标,针对教学大纲每部分课程内容的实际和特性,本门课程科学地选择和明确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课程思政指标点,各章节育人目标分布(见表1)。

(三)选择思政教育方法

课程思政要求我们必须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学技能,优化教学方式,加强引导探究,由单向传递转为双向交流,由单一课堂转变为情境教学。具体将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有讲授法、情景教学、翻转课堂、案例讨论法等。另外,还需要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增加兴趣的同时可以更好地保证教学效果[5]。

(四)开展思政教育活动

旅游文化知识体系庞杂,内容涵盖大部分中国文化,因此,结合每个项目内容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如:听我讲讲历史文化、体验陶瓷艺术、赏析文学作品、视频制作、PPT汇报、案例分享等等,通过不同的任务设计和评价指标,实现对于学生的教育引领和行为示范。

(五)组织思政教育评价

从课程性质、目标和过程上强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注重将“价值引领”功能作为首要因素。具体分三个部分。

表1 旅游文化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分布

授课目标达成度方面,采用教师团队测评与思政工作团队测评相结合的双向测评方法。

学习效果完成度方面,采用学生单体测评、小组互助评价和集体意见评价相结合的多层级测评方法。

思政设计结合度方面,采用院系领导与教学督导结合评价的方法,从管理者和专家双向视角进行评价[6]。

需要说明的是,评价只需从以上三个维度进行即可,不能要求课程思政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一个人道德的规范,素质的提高不是通过一次评价就可以显现的,更不能在短时间内明显表征,所以,我们切不可因为评价方法、手段以及实效性的问题,影响专业老师和同学的积极性。

四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实行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的理念势在必行,“课程思政”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重视课程思政,从学校、教师、学生各个方面,深入探索,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全面协同育人。

猜你喜欢

旅游文化专业课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
英语笔记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巧借“翻转课堂”提升教学实效
我国旅游景区档案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川北大木偶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分析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