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生态体育旅游发展研究

2021-12-29岑加欢张薇薇尹训强宁小玲

当代旅游 2021年34期
关键词:贵州省贵州文明

岑加欢 张薇薇 潘 建 尹训强 宁小玲

广西大学体育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

引言

贵州省素有“多彩贵州”的美誉,当年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曾经用“山川秀丽” “气候宜人”“资源丰富”评价贵州的天、地和资源。党的十八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理念,按照“山、水、林、田、湖、文”生命共同体的新发展理念发展体育旅游,而体育旅游生态化发展是贵州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1]。从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以“三大战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体育旅游取得重大突破。2017 年国家体育总局批复关于贵州“创建全国旅游示范区”的文件,2021年7月12日,在贵州开展“2021年生态文明国际论坛”,为贵州省探索生态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新路子。

一 贵州省生态体育旅游资源

贵州省发展生态体育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主要是生态体育旅游资源丰富。抓住贵州生态体育旅游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体育旅游的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为体育旅游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条件。

(一)贵州省自然生态体育旅游资源

自然生态体育旅游资源为生态体育旅游提供了必要保障。自然生态体育旅游实现人与自然、健康、文明和谐共生,既要从自然中提取健康快乐,又要做到亲近自然[2]。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并提倡大生态、大健康的理念,为贵州的生态体育旅游指出了方向。截至2020年底,贵州有88个生态体育旅游公园,其中遵义14个,黔南13个,贵阳有12个,黔东南10,黔西南9个,铜仁8个,六盘水7个,安顺7个,毕节6个,贵安新区2个。贵州省主要有山地、森林、水域、草原、冰雪等自然生态体育旅游资源(见表1)。

山地生态旅游资源是以探险、考察、野外拓展、观光、健身、休闲、娱乐、教育等为目的,以山地生态为依托的体育旅游活动[3]。贵州主要以户外运动、山地旅游相结合为主的特色资源。根据表1所示,利用山地优势开展马拉松、攀岩、徒步、露营等体育赛事较为普遍,项目多,内容丰富。贵州每一年都举行著名的山地户外赛事,例如:遵义娄山关、海龙屯国际马拉松、六盘水国际马拉松、毕节赫章国际高原山地穿越挑战赛、中国兴义白龙山国际越野跑公开赛,也有较多的山地自行车赛,吸引国内外的游客。发展生态体育旅游成为推动贵州的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山地生态体育旅游资源为贵州举办国际赛事提供良好的条件。

森林生态资源是发展生态体育旅游的重要因素。贵州森林总覆盖率达到61.51%,有70种珍稀植物列入国家珍稀濒临保护植物,280多种特有植物,排全国植物数量的第四名。据统计,贵州拥有国家级、省级和县级森林公园分别为29个、45个和16个。国家级森林中,黔南有8个,遵义有6个,黔东南和毕节分别有5个,六盘水有2个,其他市(州)分别有1个。黔东南的森林覆盖率最高,其次是黔南。2020年,贵州省有5个地方成功入选全国96家第一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分布在六盘水、贵阳、遵义和黔东南。贵州森林生态体育旅游资源成为贵州体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贵州体育旅游经济增长的新载体。

水域生态体育旅游资源是支撑贵州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柱。贵州省是长江和珠江中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拥有水利风景名胜区 32 个,境内有 8 大水系,包括南盘江水系、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柳江水系、乌江水系、沅江水系、牛栏江横江水系。贵州的水域生态体育旅游资源为开展水上生态体育旅游项目奠定良好基础。

表1 贵州省山地生态旅游资源分布及开展的主要项目

草原生态体育旅游资源是贵州生态体育中的重要一环。黔南龙里大草原、惠水摆旁草原、凯里台江县红阳万亩草场、毕节大方县凤山乡马千山草原、独山县打羊乡独山丫丫大草原、独山南部上司草场、赫章县阿西里西大草原、兴仁放马坪高山草原、赫章县韭菜坪、六盘水乌蒙大草原等,适合于春季和夏季的生态体育旅游,同时也适合放风筝、骑行、跳民族舞、射箭、瑜伽等运动。草原生态体育旅游资源成为贵州的发展生态体育旅游的契合点,成为发展贵州生态体育旅游的基础保证。

冰雪生态体育旅游资源是体育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省的冰雪生态体育旅游资源具体有5个室外滑雪场和3个室内滑雪场。其中,六盘水拥有3个滑雪场、贵阳1个滑雪场、遵义有1个滑雪场和1个室内滑雪馆、安顺有1个室内滑雪馆、黔南有1个室内滑雪馆。冰雪生态体育旅游资源为贵州的体育旅游增添了冬季的运动内容,进一步为贵州体育旅游增加收入的渠道,也是冬季进行研学的关键环节。

(二)人文生态体育旅游资源

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是人们合理改造后的文化环境,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对游客有吸引力且能开展旅游活动,从而产生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一个复杂的生态文化系统。贵州生态体育旅游资源贯穿当地的民族文化,是实现生态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源泉。

民族生态体育旅游是多业态交融而产生的具有民族和旅游体育特点的一种新式旅游文化活动,是人文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4]。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省份,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贵州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36.44%。贵州省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分布广,少数民族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分别有3个、11个和253个,少数民族村寨及少数民族风情小镇极多。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主要体现在:苗族的板凳舞、射弩、秋千、手毽、划龙舟、赛马、打花棍;布依族的抵杠、秋千、陀螺、丢花包、舞狮、打花棍、舞龙舞狮,土家族的摆手舞、踢毽、板凳龙;彝族的爬油杆、荡磨秋等。在贵州省出台了关于《民族乡保护和发展条例》,为保障和促进贵州省民族生态文明和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从而推进贵州生态体育旅游的发展。

贵州民俗生态体育资源是发展民俗生态体育的重要方式,是推进贵州省生态和社会文化的必然选择。贵州的民俗体育有:拔河、射箭、斗鸡、跳芦笙、跳花棍、跳竹竿、秋千、踢毽、舞狮、打转抛、放风筝、下象棋、踩高跷、赛龙舟、垂钓、探险、武术、打陀螺、珍珠球、木球等项目。传承和保护民俗生态体育旅游资源是实现生态体育旅游发展的新方向,为加强贵州民俗生态体育旅游与文化旅游的融合提供必要条件。

二 制约贵州省生态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经济和制度滞后于生态体育旅游发展速度

近年来,贵州省生态体育旅游业发展速度快,规模大,贵州省每个市(州)都有体育生态公园和旅游胜地,为贵州的生态体育旅游提供了物质基础。但贵州省的生态体育旅游相关制度不够健全,经济与生态体育旅游的发展速度不匹配,导致生态体育旅游景区或生态公园失去原有的生机,相关生态旅游设施在没有经济、制度、管理人员的保障下快速损坏,对于体育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很多的名胜区因举行赛事活动而兴、因赛事之后人员尚未聚集而衰落,打造的体育特色小镇的热度减弱甚至消失等。

(二)人们的生态文明素养淡薄

生态文明素养是人在生态文明方面所形成的基本教养、总体特质和良好的习惯,主要表现在生态文明知识、意识和行为等方面。贵州省的生态体育旅游管理、投入、长远的规划等方面的意识不够,对于协调经济利益和长远利益不够[5]。据统计,贵州省共有3856.21万人,农村人口占 46.85%,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人口有2405.69万人,占全省62.38%。知识水平不高,所掌握的生态文明的知识在总趋势上不全面、不深入、也不系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了解较浅,对保护生态缺乏正确的判断,影响贵州对生态保护的整体水平。

(三)生态体育旅游建设过程中人们的思想保守、缺乏创新意识

更新思想是发展生态体育旅游前提条件。贵州人民长期受到农耕文化的影响,对生态体育缺乏认识。另外,贵州省的生态体育主要是以举行马拉松、徒步、露营、攀岩、山地户外拓展提高知名度。少数民族资源与生态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不充分,发展旅游业从众式,缺乏每个地区的民族特色元素。

三 贵州省生态体育旅游发展策略

(一)严格把控生态体育旅游政策制度,实现经济与发展速度相匹配

贵州省的生态体育旅游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手段和行政手段的政策调控,对生态体育旅游的发展进行干预和管理,这是确保生态体育旅游能迅速、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政府应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政府给予相关部门部分补偿,加强政府和社会组织的联合机制,合理有效地提高产业经济收入,切实加强人才的管理制度。做到严格把控生态体育政策制度,使经济与生态体育发展速度相适应。

(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生态文明素养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是发展生态体育旅游的核心内容,生态好、产业兴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素养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举措,也是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要点。因此,贵州省要发展生态体育旅游,需要以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为基础,以生态文明政策法规为保障,以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国家富强等重大战略为目标,增强人们的生态文明知识、深化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

(三)提高人们的思想水平,明确发展目标

提高人们的思想水平,实现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是生态体育旅游发展的必备条件。在贯彻落实社会主义生态体育旅游的事业过程中,明确发展的目标,从生态视角和产业发展提高经济收益,充分挖掘贵州省人文生态体育旅游资源,因地制宜打造生态体育旅游,精益求精地开辟一条属于贵州生态体育旅游发展的新路子,高质量发展生态体育旅游[6]。

四 结语

贵州省生态体育旅游发展立足于生态资源丰富,打造山地、休闲体育旅游品牌项目,让人们在生态环境中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发展生态体育旅游业要做到人与生态、体育、旅游相互协调,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以欣赏或参与各项体育运动的方式促进交流,为生态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做出长远的可施之策。

猜你喜欢

贵州省贵州文明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请文明演绎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漫说文明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
对不文明说“不”